1、目 录1 综述11.1 工程概况11.2 勘察目的11.3 工作概况11.3.1 勘察依据11.3.2 勘察方法11.3.3 勘探孔及岩土测试布置11.3.4 勘探测试工作量12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12.1 地形地物12.2 地层岩性2(1)耕植土层:2(2)一般第四系沉积层:22.3 拟建场区地下水情况22.3.1 水位埋藏情况22.3.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23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23.1 岩土参数的取得23.2 试验参数统计24 地基基础设计有关的抗震条件34.1 地震影响基本参数34.2 建筑场地类别34.3 地基土层地震液化势判定34.4 建筑抗震地段类别35 结论与
2、建议35.1 天然地基条件35.2 对地基设计和施工的建议35.2.1 地基方案35.2.2 基底土质检验35.2.3 关于地下水35.2.4基坑稳定分析45.2.5 其它46 附表及附图46.1 附表46.2 附图41 综述1.1 工程概况受北京市路政局某公路分局之委托,北京某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承接了北京市某区某道口立交雨水泵站的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某道口立交雨水泵站位于北京市某区某西侧,西邻铁路,整个拟建泵站工程占地面积816m2。场地地面绝对高程约26.88m,场地内南侧为泵房,北侧为附属用房,泵房和附属用房均为地上一层,泵房底板埋深约8m,泵房地下部分为全现浇钢
3、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附属用房为砖混结构;详细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及勘探点平面布置见附图1。1.2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旨在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层构成、成因年代、分布规律以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进而对建筑物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和承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同时提供与建筑场地和地基有关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条件,必要时提供边坡稳定计算、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据地质条件,对地基方案及相关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提出合理的建议。1.3 工作概况1.3.1 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及试验工作,执行的规范标准有: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
4、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2 勘察方法本次勘探采用30型冲击钻钻孔、套管跟进作业。现场原位测试工作主要进行标准贯入试验(N)。1.3.3 勘探孔及岩土测试布置按勘察大纲,本次勘察布设钻孔3个,钻孔编号为zk1#zk3#,钻孔间距8.6016.81m,3个钻孔分别进行了原位测试或采取土试样;实际的勘探点平面位置见附图1:“某区某道口立交雨水泵站勘探孔平面布置图”。1.3.4 勘探测试工作量本次勘察的野外工作于2007年12月
5、21日完成。随即开始进行了室内试验、资料整理分析和报告编写工作,于2007年12月28日完成本报告。本次勘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野外勘探及测试工作量表 表1 测放孔位(个)测孔口高程(个)勘探进尺(m)标准贯入试验(段)轻型动力触探(m)重型动力触探(m)取扰动土 (组)取水样(组)取原状土 (组)33517-125室内试验工作量表 表2水质分析(个)颗粒级配(个)天然含水率(个)天然密度(个)比重(个)饱和度(个)孔隙比(个)液限(个)塑限(个)有机质含量(组) 压缩模量(组)粘聚力(组)内摩察角(组)1-2525252525252582517172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 2
6、.1 地形地物本次勘察孔平面位置测放以场地西侧的铁路和场地北侧的道路为参照物,按相对位置测放;本场地地处农田,地势平坦,勘察孔高程引测点铁路为西侧一控制点,其绝对高程为28.078m,经实测得场地内孔口高程为26.8726.89m。2.2 地层岩性根据钻探资料揭示,本次勘察钻进深度内(max=20.00m)土层大体分为4层,地表为0.91.3m厚的填土,之下为一般第四系沉积层。现对各层土依序分述如下,并请配合文后“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附表1)”、“土分析成果报告(附表2)”和“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2)”对照参看。(1)耕植土层:素填土层:该层土主要为耕植土,以粘质粉土为主,该
7、层土含少量玉米秸杆和植物根系,褐色,呈稍湿、稍密状态,土质均匀。该层层底高程25.5725.97m,层厚0.91.3m。(2)一般第四系沉积层:层:由1粉砂层和2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组成,该层层底高程21.8722.27m,层厚3.34.1m。1粉砂层,褐黄色,呈稍湿、中下中密状态,含云母,属低压缩性土。2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偶见重粉质粘土,褐黄色,呈湿、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含有氧化铁及少量姜石。层:由1粘质粉土层、2粘土、重粉质粘土层及3粉质粘土层组成,三层土呈互层出现,该层层底高程约10.67m,层厚约11.2m,该层未完全穿透。1粘质粉土层,褐黄色灰色,呈湿
8、、中密,含少量贝壳,中低压缩性。2粘土、重粉质粘土层,灰色,呈湿饱和,可塑状态,含少量贝壳,含有机质,中高中压缩性。3粉质粘土层,灰黄灰,呈饱和、可塑状态,含少量贝壳,中中低压缩性。层:由1粘质粉土层、2粉质粘土层及3砂质粉土层组成,该层未穿透,最大揭示厚度为3.8m。1粘质粉土层,黄灰色,呈饱和、中密状态,土质均匀,含少量云母,中低压缩性。2粉质粘土层,黄灰色,呈饱和、可塑状态,土质均匀,中压缩性。3砂质粉土层,黄灰色,呈饱和、密实状态,土质均匀,低压缩性。各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fka见附表1。本报告中各土层承载力的评价依据为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2.3 拟
9、建场区地下水情况2.3.1 水位埋藏情况本次勘察期间(2007年12月),受场地西侧铁路顶涵施工影响,地下水位较低,实测地下水位高程为12.7916.37m,相应的埋深为10.5014.10m。根据工程经验及类比附近工程资料,该场地历史最高水位绝对高程按接近地表(含上层滞水)考虑,建议抗浮设计水位绝对高程为26.00m。2.3.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期间,在场地内钻孔取水样一组,进行了室内化学分析,并参考我单位近期在附近完成的某道口改造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取水样的化学分析报告,结果显示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各类腐蚀性。3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3.1 岩土参数
10、的取得本次勘察采用了标准贯入试验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场地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原位测试成果标于工程地质剖面图上;室内实验成果见附表2“土分析成果报告”。 3.2 试验参数统计取得试验参数后,剔除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分层对各项试验参数进行了数理统计,取得各参数样本的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各参数样本平均值及有关的变异系数,经对变异系数分析,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各种试验均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取得的结果比较一致。试验参数的统计成果见附表1“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4 地基基础设计有关的抗震条件 4.1 地震影响基本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
11、011-2001),该工程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2 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之相关规定,对钻孔zk1计算得出该场区自然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221.7m/s,属于中软场地土;另根据北京地区建筑地基与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附录Q查得,拟建场区的覆盖层厚度大于50m,由前述两项条件,判定拟建场区的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 4.3 地基土层地震液化势判定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得的场区地层资料、相关土层的试验测试数据,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12、的相关规定,地震液化判别计算dw值采用接近地表水位;砂土粘粒含量百分率取3,粘质粉土粘粒含量百分率取6,砂质粉土粘粒含量百分率取3。经计算,地震烈度达到8度时,饱和砂土和粉土均不会产生液化。 4.4 建筑抗震地段类别拟建场地的建筑抗震地段类别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5 结论与建议5.1 天然地基条件5.1.1 各层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a见附表1。5.1.2 经计算,深度20m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221.7m/s,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拟建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5.1.3 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基土无液化问题。5.1.4 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
13、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各类腐蚀性。5.1.5 由于目前为枯水季节,且受场区西侧铁路顶涵施工影响,目前场区内地下水水位较低,但是考虑某地区的工程经验,丰水期地下水位比较高,对此项目特别是地下泵房部分施工时,会造成一定影响,丰水期应考虑相应降水措施。5.1.6 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为室外地面下0.8m。5.1.7 本场地不存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所述及的不良地质作用。5.2 对地基设计和施工的建议5.2.1 地基方案拟建建筑物,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本次任务书中地下泵房底板绝对标高未明确,结合附近类似泵房埋置深度,建议直接持力层为2粘土层,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为160kPa;附属用房基础持力层可选为1粉砂层或者
14、2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均为200kPa。5.2.2 基底土质检验刨槽后应进行普遍钎探,通知我单位配合验槽,避免基槽长时间暴露和槽底土的扰动。并在施工计划中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基槽处理工作。5.2.3 关于地下水该场区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钢筋混凝土的各类腐蚀性。5.2.4基坑稳定分析依目前拟定的建筑物形式,附属用房基础埋深较浅,可适当放坡来满足坑壁稳定要求。泵房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边坡的支护工作,如果施工场地允许,可采用自然放坡方式来确保边坡稳定,结合本场地土特征,建议边坡坡度(高宽比)为1:0.8。5.2.5 其它经现场踏勘,发现场地西侧有国防光缆通过,在施工时应注意避让和保护。夏季施工时,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基槽;冬季施工时,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槽底持力土层受冻。6 附表及附图6.1 附表序号表号主要内容1附表1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2附表2土分析成果报告3附表3水分析成果报告 6.2 附图序号图号主要内容1附图1勘探孔平面布置图2附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