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复习改革091.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823743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9.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改革09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专题复习改革09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梳理知识,巩固基础。、梳理知识,巩固基础。2 2、探究问题,形成认识。、探究问题,形成认识。3 3、学以致用,亮剑中考。、学以致用,亮剑中考。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什么是改革?什么是改革?古代重大改革规律总结:古代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 1、奴隶社会的改革、奴隶社会的改革伯利克里改革;伯利克里改革;2 2、封建性质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1 1)确立封建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商鞅变法(2 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古代史上的改革古代史上的改革背背 景景性性 质质作作 用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七上七上P43使秦国国富使秦国国富兵强,为以兵强,为以后兼并六国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打下了坚实基础基础社会总形势:社会总形势:大动荡、大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变革和大发展展秦国:秦国:条件和机遇条件和机遇封建封建地主地主阶级阶级性质性质改革改革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编制户口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军功;奖励生产重农加强刑罚;奖励军功;奖励生产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抑商;推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千里,至今治强。史记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较为彻底的变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法,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试结合商鞅变法的试结合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经济措施加以说明。加以说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经过梭伦改革经过梭伦改革,伯利克伯利克里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里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盛八下八下P95权力机构权力机构公民权力及产生方式公民权力及产生方式最高权力最高权力机构机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以以抽签抽签方式担任各级官职方式担任各级官职常设机构常设机构五百人会五百人会议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以主席,以抽签抽签方式产生方式产生军事机构军事机构十将军委十将军委员会员会由公民大会由公民大会选举选举产生产生司法机构司法机构陪审法庭陪审法庭陪审法官由公民陪审法官由公民抽签抽签产生产生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后果:权力存在滥用和误用后果:权力存在滥用和误用弊弊范围:奴隶、妇女、外邦人排除在外范围:奴隶、妇女、外邦人排除在外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利利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较健全的民主制度较健全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创造了希腊文明的辉煌民主政治创造了希腊文明的辉煌评价孝文孝文帝帝改革改革7 7上上114114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作用: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北方各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大融合,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大融合,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了北方的分裂局面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改革的直接原因:改革的直接原因:控制汉族,加强统治控制汉族,加强统治措施:迁都洛阳措施: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汉化措施改穿汉服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学习汉语采用汉姓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与汉人通婚 材料一:南谓北为材料一:南谓北为“索虏索虏”(南朝史学家沈约对北朝的(南朝史学家沈约对北朝的篾称),北称南为篾称),北称南为“岛夷岛夷”(北朝史学家魏收对南朝的(北朝史学家魏收对南朝的攻讦)。攻讦)。(唐)刘知己(唐)刘知己史通史通 (1)、材料一反映出了南北朝时期何种问题。)、材料一反映出了南北朝时期何种问题。(阶级、民族)矛盾尖锐(阶级、民族)矛盾尖锐材料二:材料二:萧琛萧琛(南朝使臣)(南朝使臣)叹曰:叹曰:“天下衣冠尽在此间天下衣冠尽在此间(洛(洛阳)阳)”。(北魏)杨衒之(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萧琛大发感慨的)、联系所学知识,谈谈萧琛大发感慨的原因。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对民族政权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对中中国历史发展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有何重大意义?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先进农耕文明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先进农耕文明的转变(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的过程;的转变(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方方地地央央中中 政政治治 经经 济济 日本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班田收授法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设二官八省设二官八省设立国、郡、里设立国、郡、里 中国隋唐中国隋唐均田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郡县制大化改新大化改新8 8下下1011011.1.时间:时间:2.2.内容:内容:3.3.作用:作用:改革内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的模仿模仿公元公元646646年年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大化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日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来。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起来。日本是一个岛国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资源匮乏,但日本已跻身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但日本已跻身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你有何启示?启示:日本人由于环境的限制,常对启示:日本人由于环境的限制,常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忧患意识,善于学习是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忧患意识,善于学习是日本民族的特点,在古代,日本向先进的中国学本民族的特点,在古代,日本向先进的中国学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断的改革创新,因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断的改革创新,因而有了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一个国家或民族而有了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而且要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而且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近代史、现代史的改革 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改革进行梳理。改革进行梳理。时间时间改革事例改革事例19191919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世纪中后期20202020世纪二三世纪二三世纪二三世纪二三十年代十年代十年代十年代2020世纪五六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年代日本日本日本日本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苏俄苏俄苏俄苏俄美国美国美国美国苏联苏联苏联苏联苏联苏联 俄国俄国俄国俄国匈牙利匈牙利20202020世纪七八世纪七八世纪七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十年代十年代十年代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地主阶级改革: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资产阶资产阶级改革级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社会主社会主义改革义改革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东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洋务运动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邓小平促进了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本主义发展的改革展的改革没有改变本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国制度的成功改革功改革中国洋务运动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改变了社会改变了社会性质的资产性质的资产阶级改革阶级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 1 1、同期改革的比较、同期改革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项目项目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社会社会背景背景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陷于极端孤立地位。(1 1)封建危机严重()封建危机严重(2 2)封)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领导力量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联合力量强大。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帝,联合少数官僚 。具体具体实施实施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革措施,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国际国际环境环境(1 1)发生在)发生在1919世纪中期自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资本主义时期。(2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环境。(1 1)发生在)发生在1919世纪末向帝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掀起瓜分国主义过渡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狂朝(2 2)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对中国不利。19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会制度的改革。(1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革分别是什么?(2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3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4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1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2 2)背景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都面临民族危机(3 3)结果的不同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影响的不同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明治维新使日本日本走上了发展资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蒙的作用。(4 4)认识认识: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1919世世纪纪60609090年年代代,中中国国掀掀起起了了洋洋务务运运动动,继继而而日日本本开开始始了了明明治治维维新新相同点:相同点: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内容: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内容: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 式军队和学堂。式军队和学堂。不不同同点点:结结果果不不同同。到到1919世世纪纪9090年年代代中中期期,中中国国洋洋务务运运动动失失败败,而而日日本本明明治治维维新新成成功功,日日本本走走上上了了资资本本主主义义的的发发展展道道路路,并并发发展展成成为为亚亚洲洲强国。强国。结果不同的原因:结果不同的原因:日日本本明明治治维维新新通通过过倒倒幕幕战战争争扫扫除除了了改改革革的的障障碍碍,而而洋洋务务运运动动受受到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明明治治维维新新以以发发展展资资本本主主义义为为目目的的,对对封封建建制制度度进进行行全全面面冲冲击击,获获得得成成功功。而而洋洋务务派派是是在在维维护护封封建建统统治治的的前前提提下下,只只引引进进西西方方的的先先进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18611861年农奴制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年农奴制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相同之处: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方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对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尤其是对中国的侵略扩张。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 1、相同点:、相同点:(1 1)都在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推行)都在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推行(2 2)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3 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2 2、不同点:、不同点:(1 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经济改革。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经济改革。(2 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邓小平邓小平我们现在正用新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惟一值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恐惧本身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相同背景相同背景相同影响相同影响各各 自特自特 色色成功原因成功原因认认 识识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现有制度利用市场和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系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开创了资本主开创了资本主开创了资本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义国家义国家义国家干预经干预经干预经干预经济新模式济新模式济新模式济新模式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革开放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认识: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取长补短;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补短;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要;改革要勇于勇于创新等创新等相同前提相同前提都没有改变国家性质(社会制度)都没有改变国家性质(社会制度)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53年至年至1964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 1)、背景:)、背景:经济结构进一步畸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综合国经济基础日趋衰弱,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力不断下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2 2)、改革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3 3)、内容:先经济改革,失败;)、内容:先经济改革,失败;转入政治改革,失败。转入政治改革,失败。4 4)、结果:导致苏联解体。)、结果:导致苏联解体。如果请你为如果请你为赫鲁晓夫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这篇调查这篇调查报告进行修改,你会将下列哪个调查结果报告进行修改,你会将下列哪个调查结果挑出来改正挑出来改正 A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经济体制 C C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切弊端进行了全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切弊端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面彻底的改革 D D改革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的改革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的 C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我国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说明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说明 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在曲折中前进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义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A.BA.B C C D D B 20 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年代末90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改革失败,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改革失败,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78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年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改革开放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改革开放和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一成一败,给我们和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一成一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本国的国情,探索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本国的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1、1919世纪中后期改革的比较世纪中后期改革的比较2 2、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改、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改革的比较革的比较3 3、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革开放的比较4 4、5 5、某校开展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一起参加某校开展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一起参加第一小组探讨的是资产阶级改革第一小组探讨的是资产阶级改革(1 1)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种形式。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改革事件分别是什么?(道路的重大改革事件分别是什么?(2 2分)分)1919世纪,世纪,中国进行的同类性质的改革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国进行的同类性质的改革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 2分)分)(2 2)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请写出对应的事件并说明其在资本主义发种手段。请写出对应的事件并说明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展史上的作用。(2 2分)分)(1 1)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 1分)日本明治维新分)日本明治维新(1 1分)中国的戊戌变法(分)中国的戊戌变法(1 1分)作用:在社会分)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 1分)分)(2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1 1分)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分)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 1分)分)第二小组探讨的是社会主义改革第二小组探讨的是社会主义改革。(3 3)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邓小平“列宁的思路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1 1分)在我国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请举两例说明。(请举两例说明。(2 2分)分)(4 4)通过对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谈谈我国)通过对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谈谈我国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2 2分)分)(3 3)“列宁的思路列宁的思路”指新经济政策(指新经济政策(1 1分)分)邓小平的贡献邓小平的贡献:领导改革开放:领导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伟的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在农村推大构想,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答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答出2 2点即可得点即可得2 2分)分)(4 4)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可以借鉴别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勇于创新等革可以借鉴别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勇于创新等(答出(答出2 2点即可得点即可得2 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分)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 3)民族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救亡图存1 1、历史上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原因:重大改革的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1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具体原因:具体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3.3.历史上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认识或启示重大改革的认识或启示 (1 1)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敢于改革(2 2)改革具有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坚信信新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3 3)改革的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要用人得当,改革家也要具备改革家也要具备远见卓识和坚定的魄力远见卓识和坚定的魄力 (4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根据具体国情根据具体国情,走有自己特,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色的改革之路 改革家以非凡的勇气,开改革家以非凡的勇气,开拓创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拓创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学习了中外重大改革,你学习了中外重大改革,你有哪些感悟?有哪些感悟?公车上书(想像图)五四运动(照片)(1 1)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身份?同样是爱国运动的)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身份?同样是爱国运动的发起者,导致他们身份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发起者,导致他们身份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图一是进京赶考的举人答:图一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图二是青年学生图二是青年学生1905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年科举制度的废除(2 2)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的背景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图一:图一: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失的签订;以失败告终败告终图二: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初步图二: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初步取得胜利取得胜利(3 3)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件发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图一:是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图一:是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图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 4)分析上述事件给我们留)分析上述事件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什么?下的启示是什么?在祖国危急之时,不同时代的在祖国危急之时,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都会挺身而出保卫国知识分子都会挺身而出保卫国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神。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