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报表内部逻辑关系(优质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
2、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等各项金额的差额。关注该科目应结合“营业外支出”科目,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表示是“预收账
3、款”项目。分析公式:(a)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能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
4、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举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表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一定困难。现金比率。现金比率
5、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
6、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负债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有形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商誉)100%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负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也是
7、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这项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b)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
8、款周转次数=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发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或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一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
9、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越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的管理水平越低。.存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或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与存货周转次数相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
10、周转天数越多,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负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预提费用”科目为借方余额,应合并在“待摊费用”项目内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在本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期以内(含一
11、年)的借款。应结合“财务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未弥补的亏损,在本项目内以“”号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
12、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收入费用=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投资收益”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从联营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认购股票应得的股利、债券投资应得的利息、出售所持投资的损益等.关注投资收益科目时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相结合起来,它们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分析公式:(c)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销售(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营业)收
13、入净额100 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营业)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弱.资产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
14、能力越弱。净资产利润率。也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它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基本获利率。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由于息税前利润是由债权人、国家和所有者三方分配的,息税前利润越大,说明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为债权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的财富越多。每股收益。是
15、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每股收益越高,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每股收益越低,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每股股利。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每股股利时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收益市盈率越高,
16、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每1元盈余多付买价,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丧失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低。一、资产负债表的分析1.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变化与利润表的销售总额变化之比,可以大致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资产总额增加而销售总额减少的,应进一步分析资产总额的组成及变化,其中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增加和负债中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增加从而对应存货大幅增加的,应注意其账外销售、延期确认销售的问题。2。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增减幅度变化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化之比,可发现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误差。分析时结合现金流量表进行,
17、根据企业一段时间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分析企业税收的变化趋势。3。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的增幅变化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变化之比,可以大致判断主营业务成本结转的准确性.存货应是纳税评估分析的重点,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是原材料、半成品、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的综合,因此分析时最好结合总账进行。在生产正常,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各期外购原材料数量、总价应该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因此,如果发现某期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变化太大,在实地查核时应作为重点。原材料借方发生额变化不大,本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考虑留抵票的情况下,变化应该不大。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
18、,各期外购原材料贷方发生额应该变化不大。因此,如果发现某期原材料地贷方发生额变化太大,在考虑生产周期的情况下,产出没有大的变化,在实地查核时应作为重点,防止企业改变原材料用途,而将成本转入生产成本,或未将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投入正常的情况下,产出应该没有大的变化,如果库存商品期初、期末数量余额变化不大,则本期销售产品的数量应该是变化不大,在产品销售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不会有大的变化,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应有大的变化。如果发现某期销售数量增加,在产品销售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却不增反降,应重点分析。在销售产品的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本期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应该没有大的变化.如果发现某
19、期销售产品的数量变化不大而结转产品销售成本有大的变化,应重点分析。4.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的增幅变化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增幅变化之比,可以判断生产能力增加有没有引起的产品数量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相应的生产能力应该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如果没有,则应防止成本核算不准确或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5。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幅度变化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增减幅度变化之比,可能发现账外投资和账外资金拆借的情况。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1)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
20、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2) 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3)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4)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
21、。虚增成本问题(5)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6)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太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二、利润表的分析利润表由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组成.倒过来看,净利润+所得税=利润总额-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
22、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通过比较,从中可能发现一些不协调因素。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都很大,但毛利率很小,甚至亏损,应作重点分析。分析的重点是抓住主营业务成本的形成,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及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功能.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
23、产成品成本*100%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认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问题。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记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检查的方法主要有:(1)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保持一致性,是否规范。(2)各期生产的产成品成本单价有无大的变化,在原材料及主要费用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应防止企业将产成品成本单价的变化与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变化
24、“共振”,即当期净利润提高,当期生产的产成品单价也提高的问题。(3)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数量、单价,与结转的产成品成本的品种,规格数量、单价是否一致或相关。2.营业利润.如果主营业务利润正常,则问题可能出在其他业务利润和三项费用中,重点在三项费用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费用的超大.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7) 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与预警值相比,入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8)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 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
25、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管理、财务)费用问题。(9) 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关系,与预警值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问题。(10)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
26、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开办费摊销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财产损失扣除限额、呆(坏)帐损失扣除限额、总机构管理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扣除限额、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资产摊销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分析方法是:(1)将企业采购规模及运费进项税与营业费用的运输费、装卸费相比;(2)将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全公司人员的劳动保险费开支与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及劳动人事部门的人事档案相比;(3)
27、将计提的折旧费、固定资产维修费及水电费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相比;(4)将研发费与企业的科研能力相比;(5)将利息支出、汇兑损益与长短期借款中的银行贷款本金,外汇收支规模相比;(6)将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率相比;(7)将坏账损失、资产减值与存货质量、应收账款核销相比。3.利润总额.由于该部分大都属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额,虽然对会计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但对所得税影响有限,不过在分析报表中,也不能忽视以下几点:(1)投资收益与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之间的关系;(2)补贴收入与企业所处行业及国家优惠政策之间的关系;(3)营业外收支与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
28、等,从中可以判断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意图以及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水平。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11)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12)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亏损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定申报税前弥补等问题。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
29、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指出列入营业外支出。4.净利润。(1)通过所得税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得出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从而判断纳税调整事项的多少;(2)根据纳税调整事项的多少,来对照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的大小,两年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的增减幅度与销售收入增减幅度之比,从而判断出纳税调整事项的内容;反之亦可通过以上报表项目,判断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准确与否.(一) 指标的配比分析1.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1) 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
30、 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3) 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2主营收入变
31、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
32、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3主营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支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为题.5.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时,本期
33、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6. 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
34、匿销售收入问题。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我得说一下,报表是为了了解企业而服务的,做为企业的一个外部关系人,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企业呢。至少从三个方面,大家注意,我说的是至少,而不是只是.从哪三个方面呢?一个是企业财务状况,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三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说白一点,就是,一是要搞清楚我目前有多少钱和欠人家多少钱,二是要搞清楚我这一段时间是赚了是赔了,如是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三是要搞清楚这一段时间从我手头上经手了多少实实在在的票子,收了多少票子,支出去了多少票子。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了让我们搞清楚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给我们准备了三张报表,一张是
35、资产负债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一个问题,另一张是利润表或损益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二个问题,第三张是现金流量表,这是为了让我们搞清楚第三个问题.因此,我们最常见的就这三张报表。 基本搞明白企业给我们准备了哪几张报表之后,我们来看一看,这三张表是个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呢,我打个比较简单的比方,比如,你想让一个人告诉你一些事情,你首先要搞明白,他是不是对你撒谎,如果搞明白呢,第一,你要看他说的话,是不是前后矛盾,能不能自圆其说,这主要从形式上来考查,第二,你得对他说的话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具体事实,再去问一问其他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然后和他说的话做一个对比,看看有什么问题,等等,
36、总之,要从内容上来考查.也就是说,要从两个方面去考查,即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去考查,才要对这件事情有真正的了解。在这里,我们只是先从形式上来考查,至于如何从内容上来考查会计报表,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和大家来讲。那如何从形式上来考查呢,也就是说,会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语言,会计报表是会计人员来做的,如何来考查这些“狡诈的会计人员是不是说了假话呢,首先要搞清楚,这几张报表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是不是正确的反映在这些会计报表上了。这些关系在会计上叫“勾稽关系”,当然,一般情况下,企业放到我们面前的会计报表,这些关系都是正确的,那是企业在私下里核对了很多次才拿出来的,所以,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作为一个公司的
37、会计人员,如果这个“勾稽关系”没搞正确,那真正有点太对不起观众了。谈了这些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内的“勾稽关系”,另一种是表间“勾稽关系”,第一种很简单,就是表内各项目之间的加加减减,看一看加减得对不对,汇总是否有误等;第二种较复杂一点,就是,一张报有的某一项或几项,与另一张报表的某一项或几项,有一个确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验证。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表内的“勾稽关系”吧。 先看一看资产负债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出报表的那一时刻,这个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如何,是穷还是富,穷的话,穷到什么地步,富得话,富得是不是流油.所以,这张报表,关键一点是看是什么时候出的,时点对这张
38、报表的影响很大,因为,昨天穷,不一定今天就穷,今天富,不一定明天也一定也会福,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没有一个人会在一辈子总是一个状况,对吧。在这张报表时,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权益。如何理解呢,就是,我现在拥有的一切,不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来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就是借来的,自己有的,再加上借来的,当然就是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在会计上,目前我拥有的一切,就叫资产,而借来的钱,就是负债,自己的,就叫权益.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内部“勾稽关系”。 再看一看利润表或损益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里,这个公司损益情况如何,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是赚了还是赔了,如是
39、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所以,这张报表关键一点,就是看这段时间有多长,一般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时间。在这张表里,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于利润,这个关系就太简单,就不用多解释了. 我们再看一看现金流量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里,这个公司收进了多少现金,付出去了多少现金,还余下多少现金在银行里。这张报表的关键也是要看这段时间有多长了,这一点同利益表或损益表一样。在这张表里,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流入的现金减去流出的现金,等于余下的现金,这个关系也十分简单,就不用多解释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会计报表真是太简单了,这些关系真是小学生
40、都东西。是的,这是从大的层面上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必尽是表内的关系,大多数是一些加加减减,然后汇总,只要明白各个项目内的加减关系,同时计算没有什么问题,一般不会出什么错。但也不要小看这些表内“勾稽关系”,特别是资产负债表里的那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权益,这个是会计的一个核心原理之一,很多会计平衡的概念,都是从这个等式引申出来的,正可谓,最简单的逻辑,涵含着最复杂的道理。所以说,不要小看看拟简单而平淡的东西,其实,细细琢磨起来,会得出很多更深层次的道理来。 好了,在了解了表内关系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表的表间“勾稽关系”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资产负债表同损益表(或利润表)之间的“勾
41、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同损益表的表间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两个不同时点之间就是一段时期,这两个时点的上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应该等于这段时期内未分配利润的增量。那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单单拿未分配利润来比较呢,不拿其他的来比较呢?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支付成本费用,取得收入,然后交了税金,付完利息后,将余下的利润分给股东之后,最后余下的钱,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到最后,都要体现到未分配利润下来,做个最后的了结,而其他的项目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
42、在表内的关系上,而不是通过表间关系现体现的. 再来看一看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现金流量表是一个时期报表,表间关系的原理同上。想进一步解释一下的就是,什么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个概念对于现金流量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金大家都明白,就是实实在在的票子和放在银行里的银行存款,是广义上的现金,而现金等价物是个什么概念呢?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把这些东西当成现金来看待的,那企业里,哪些东西可以被当作现金来看呢
43、?主要包括短期投资,以及可以马上变现的长期投资等,那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当作现金来看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可以随时的变成现金,可以马上在交易市场上卖了,换回现金,这个同现金没有太大的差异,除了可以从交易市场上换回现金外,几乎还可以直接做为支付手段,支付给客户,因此,在现实运作中,可以将这些东西,看成与现金一样的,在会计上,就叫现金等价物. 至于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很多的运算才可以说明,比较复杂。要注意的是,这两张报表,有他们的相同之处,也有他们的不同之处.所谓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是时期报表,就是反映一段时期内的一些活动情况,一个是反映一段时期内的利润情况,一个是反映一段时期内的现金流
44、量情况;所谓不同之处就是,编制的基础不同,在会计上,对经济活动,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叫收付实现制,就是真正收到钱,才叫收入,在会计上才确定收入,真正支付钱时,才叫支出,在会计上才确定为成本费用,而无论这笔钱是不是应该由收付的当时期间负担,这个可能好理解一点,再来一个不好理解的,就是另一种处理方法,叫权责发生制,什么意思呢,与收付实现制正好对着来,就是在会计上确定收入和成本费用时,不是看是不是真正收到或支出的钱,而是看这些收入和支出是不是“应该”由当期负担,不由当期负担的,就不确定,而是等到应该负担的期间再确认.还真是有点让人不好理解,难怪有人说学会计和律师的这帮人,都是“狡猾狡猾的。标准版的财务报表(中英文版)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项目 ITEM 货币资金 Cash 短期投资 Short term investments 应收票据 Notes receivable 应收股利 Dividend receivable 应收利息 Interest receivable 应收帐款 Accounts receivable 其他应收款 Other receivables 预付帐款 Accounts prepaid 期货保证金 Future guarantee 应收补贴款 Allowance receivable 应收出口退税 Export d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