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模板)
课程名称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课程类型
专业拓展课
标准审核人
学习对象
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专业大二学生
计划学时
30学时
课程教学目标
(与课标相同一致)
知识目标:
1.理解试验方案制定设计到的指标、因素、水平、试验结果等概念;
2.理解田间设计时所涉及到的区组、小区、重复等概念;
3.理解数据的统计分析涉及到的误差、方差、标准差、平方和、正态分布等;职业能力目标:
(一)技能目标
1.在理解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制定试验方案,包括单因素试验方案、双因素试验方案、多因素试验方案及正交设计试验方案等。
2.在理解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完全随机试验、裂区试验、顺序排列试验等田间试验设计。
3.在理解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单因素、双因素、顺序排列、完全随机试验、裂区试验设计下的数据方差分析。
(二)专项能力目标
1.试验方案制定;
2.试验设计;
3.方差分析;
4.试验报告撰写;
职业素质(职业精神与品质与职业关键能力):
(一)职业精神与品质
1.具有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及强烈的探索精神;
2.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韧性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3.具有安贫乐道,甘于奉献,甘于做冷板凳的献身精神;
(二)关键能力
1.学习与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善于阅读本课程的教材及文献资料,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地学习同类型的试验设计、方案制定及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够按照规定格式书写试验报告。
2.社会能力
能够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交往合作能力
学会与人合作,虚心吸收团队成员的想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心;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有较好的亲和力;
4.心理调适能力
面对田间试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不急躁不气馁,保持良好心态勇于进取,积极作为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5.信息分析处理与说写表达能力
熟练掌握不同类型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并挖掘其中的奥妙,能够灵活书写试验结论试验报告。
教学组织活动设计类型
理实一体化或全程项目化教学√
理论+实践(相对分离) √
以理论学习为主 □
以实践操作为主 □
其他:□
考核评价模式设计
学习出勤率(10%)+知识理论应知应会及知识应用(30%)+项目训练、作品设计或大型作业(30%)+职业素质能力水平(10%)+期末综合水平考试(20%)。
注:1.根据课程性质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需要,选择其中若干项组成本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2.出勤率少于80%可以规定不能参加期末综合水平考试。
3.大型作业指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分析、行业或社会调研或完成的某一项目设计,平时作业是根据教学单元训练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布置的问题解答。
知识理论应知应会及知识应用教学目标
(明确需要记忆的概念、知识点,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记忆的概念:试验因素与非试验因素;水平;处理组合;区组;小区;局部控制;方差;标准差;f测验;多重比较等。
知识点:试验因素的确定及水平划分;处理及处理组合与处理数目的确定;区组的设置;小区的安排;方差与标准差的相关知识含义;多重比较的含义等。
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明确上述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基础上,能够对于任意一个课题均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试验因素、水平、处理组合、区组、小区、方差、标准差、多重比较等知识技能。
课程技能训练项目
1.不同类型试验方案制定;
2.不同类型的田间设计;
3.特征数的计算;
4.不同类型方差分析;
专项能力训练目标
1、 单因素、双因素与多因素试验方案的制定;
2、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3、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4、 单因素与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主要项目的考核评价标准
1.课程知识理论应知应会及知识应用理论考核样卷和题库;
2.技能与鉴定标准(与专业技能与鉴定标准一致,技能训练数量应多于人才培养方案);
3.专项能力考核项目与标准;
4.职业素质能力水平评价标准。
附件1:课程知识理论应知应会及知识应用理论考核题库和样卷。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考核题库
一、名词解释
试验指标(指标):
试验因素(因素或因子):
非试验因素:
数量化试验因素:
质量化试验因素:
水平:
水平组合(试验处理):
试验方案:
试验单元:
试验误差(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总体:
样本:
资料:
观察值:
特征数:
参数:
统计数:
平均数:
极差:
方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重复:
随机排列:
局部控制:
区组:
干扰因素:
二、根据课题要求制定试验方案
1、为了比较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的产量高低,请您对新陆早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七个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选出棉花产量较高的品种。请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田间试验方案。
2、生产实践表明,玉米的产量主要决定于:玉米品种(A)与氮肥施肥量(B)两个因素,为了探究玉米品种与氮肥施肥量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的交互作用。请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
3、生产实践表明,豌豆的种植株距(行距相同)和豌豆品种两个因素对豌豆产量有显著影响,为了精确选出最佳的豌豆株距和豌豆品种结合后使产量达到最高。请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试验方案。
4、为了研究氮肥对春小麦叶片叶面积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氮肥作为种肥、三叶期追氮及1/2作为种肥另1/2作为追肥,试拟定试验方案。
5、为研究不同播种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特设以下5kg/亩、10kg/亩、15kg/亩、20kg/亩四种播种量,试拟定试验方案。
6、研究“果多收”营养液在梨树上施用效果,设单株喷施浓度为1:500、1:1000、1:1500倍液,喷施时期在开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各喷一次,不喷的作为对照,试拟定试验方案。
7、研究不同向日葵产量品比试验,有以下6个处理:A(金黄1号)、B(金黄3号)、C(金黄5号)、D(大葵1号)、E(大葵2号)、F(大葵3号),试拟定试验方案。
8、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饲料甜菜产量影响,设6个处理:A不施化肥(对照)、B施肥量200kg/hm2、C施肥量270 kg/hm2、D施肥量340 kg/hm2、E施肥量410 kg/hm2,F施肥量480 kg/hm2,以上施肥量均为纯N、P2O5、K2O,N:P2O5:K2O=1:0.7:0.5,试拟定试验方案。
9、研究不同碳源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下5个碳源分别设为5个处理:A蔗糖、B乳糖、C麦芽糖、D葡萄糖、E可溶性淀粉,试拟定试验方案。
10、研究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菇产量影响,设5种覆土处理:A(100%壤土)、B(75%壤土,25%草炭土)、C(50%壤土,50%草炭土)、D(25%壤土,75%草炭土)、E(100%草炭土),试拟定试验方案。
11、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盐桦组织培育苗的不同影响,设有以下5种供试基质类型:蛭石、珍珠岩、木屑、椰茸、土壤,试拟定试验方案。
三、根据课题要求及试验方案要求绘制田间设计图
1、研究不同向日葵产量品比试验,有以下6个处理:A(金黄1号)、B(金黄3号)、C(金黄5号)、D(大葵1号)、E(大葵2号)、F(大葵3号),请拟定试验方案并根据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设计(画出区划图)。
2、为了比较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的产量高低,请您对新陆早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7个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选出棉花产量较高的品种。请拟定试验方案并根据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设计(画出区划图)。
3、有12个品系的玉米产量品比试验,加1个推广品种为对照,请拟定试验方案并根据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设计(画出区划图)。
4、 请您进行5个白菜品种的品比试验,完全随机排列,请制定试验方案并绘出田间区划图。
5、将A1,A2,A3,A4 4种生长素,并用B1, B2, B3 3种时间浸泡菜用大豆品种种子,45天后测量各处理平均干物重(g),选出干物质最大的处理组合,请您制定试验方案并绘出田间区划图。
6、以稻草(A1)、麦草(A2)、和花生秸(A3)三种培养基,在28℃(B1)、32℃(B2)和36℃(B3)三种温度下,培养草菇菌种,研究其菌丝生长速度。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培养3瓶。记载从接种到菌丝发满全瓶的天数。请您制定试验方案并绘出田间区划图。
7、有一棉花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共A、B、C、D四个品种(k=4),其中A是标准品种(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n=3),请制定试验方案并绘出区划图。
8、有一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共A、B、C、D、E、F、G、H 八个品种(k=8),其中A是标准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n=3),请制定试验方案并绘出区划图。
9、有A1,A2,A3 3个豌豆品种,按B1(20cm),B2(26cm)B3 (33cm)3个株距(行距相同)进行品种和密度二因子试验,共有9个处理(组合),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请制定试验方案并绘出区划图。
10、在某地对5个外来大豆种和1个当地对照种进行品种测试,分4期播种(月-日:5-30,6-10,6-20,6-30)进行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试确定主、副处理并说明理由,绘出田间设计图。
11、设有一小麦中耕次数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中耕次数为主处理(A),分A1,A2,A3 3个水平,施肥量为副处理(B),分B1,B2,B3,B4 4个水平,裂区设计,3次重复,副区计产面积为33m2,请制定试验方案并画出田间设计图。
12、有玉米种植密度(A,株/hm2)和施氮肥(B,kg/hm2)的裂区试验,主区因素A1=25500,A2=33000,A3=40500;裂区因素B1=75,B2=150,B3=225。重复4次,裂区计产面积22m2,请制定试验方案并画出田间设计图。
四、根据课题要求计算特征数值
1、50个小区水稻产量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计算下列特征值。
表1:50个小区水稻产量测定结果如下
37
46
38
39
35
35
33
35
36
38
39
39
42
33
36
36
38
34
35
38
34
41
39
41
36
35
26
24
35
31
33
32
30
34
37
36
37
35
32
32
28
41
39
36
38
33
34
39
36
36
写出下列特征数的计算公式并运算出结果:
(1)、平均数:
(2)、极差:
(3)、方差:
(4)、标准差:
(5)、变异系数:
2、根据下表给出的试验观察值计算特征数。
表:黄元帅品种的苹果单株产量(kg/株)
47
58
53
46
49
56
54
44
54
66
63
51
56
66
61
50
52
53
64
58
59
61
66
54
53
67
62
62
63
64
59
44
48
46
50
59
57
58
52
53
58
54
61
55
64
59
66
59
60
53
写出下列特征数的计算公式并运算出结果:
(1)、平均数:
(2)、极差:
(3)、方差:
(4)、标准差:
(5)、变异系数:
五、根据课题设计要求和给出的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1、设有A、B、C、D、E、F、6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设对照品种CK,采用对比法设计,小区面积60m2,3次重复。田间小区排列和产量(Kg/60m2)如图所示,试进行统计分析。
Ⅰ
A
25
Ck
21
B
22
C
21
CK
24
D
33
E
25
CK
25
F
26
Ⅱ
C
34
Ck
25
D
26
E
27
CK
25
F
34
A
34
CK
25
B
23
Ⅲ
E
25
Ck
29
F
24
A
29
CK
26
B
27
C
28
CK
23
D
34
图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田间小区排列和产量
解:(1)、列制产量结果填入表1中相应位置处;
(2)、计算各品种对临近对照产量的百分比并填入相应表1中(写出运算公式);
表1 玉米品比试验(对比法)的产量结果分析
品种
各重复小区产量
与邻近CK的百分比(%)
矫正产量(kg/hm2)
位次
Ⅰ
Ⅱ
Ⅲ
总和
平均
A
( )
( )
( )
( )
CK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CK
( )
( )
( )
( )
D
( )
( )
( )
( )
E
( )
( )
( )
( )
CK
( )
( )
( )
( )
F
( )
( )
( )
( )
(3)、计算各品种的矫正产量(写出运算公式);
(4)、确定位次
按照品种(包括对照)矫正产量高低排列名次,填入表1中;
(5)、试验结论
2、根据课题要求制定的田间设计(假定你设计时采用的是间比法且2次重复)在考种时得到的产量如下:试分析各品系的相对生产力。
Ⅰ
CK
1
2
3
4
CK
5
6
7
8
CK
9
10
11
12
CK
27
30.4
33.6
29.2
30
31
36.4
34
41.6
37.2
35
42
34.4
34.8
36.4
35.8
Ⅱ
CK
12
11
10
9
CK
8
7
6
5
CK
20
21
22
23
CK
27
34.4
30.8
38
35.2
31
34
42.4
27.6
30
29.8
30
30.8
30
26
24.2
图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田间小区排列和产量
解:(1)、列制产量结果填入表1中相应位置处;
(2)、计算各段平均对照产量并填入表1中;
表1 玉米品系试验的产量(kg/60m2)结果与分析
品系代号
各重复小区产量
总和
平均
对照标准
品系与的百分比(%)
Ⅰ
Ⅱ
CK1
1
2
3
4
Ck2
5
6
7
8
CK3
9
10
11
12
CK4
(3)、计算各品系的相对生产力(写出运算公式);
(4)、结论
3、有一棉花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共A、B、C、D四个品种(k=4),其中A是标准品种(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n=3),小区产量(kg)结果列于下表,试进行统计分析。
表1 4个棉花品种产量的比较试验
处理(品种)
区组
Ⅰ
Ⅱ
Ⅲ
A
20
20
22
B
22
23
22
C
22
24
24
D
24
24
25
=
=
解:(1)资料整理
按方差分析的要求完善表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并填入表中;
(2)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
备注:K表示处理数;n表示区组数;
(3)列方差分析表进行F测验
表2 对表1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区组间
品种间
误差
总变异
结论:
(4)多重比较(新复极差法)
表3 值的计算
K
2
3
4
表4 品种间平均值的显著性测验结果
品种
t
差异显著性
5%
1%
(5)试验结论
4、有一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共A、B、C、D、E、F、G、H 八个品种(k=8),其中A是标准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n=3),小区产量结果列于下表,试作分析。
表1 8个小麦品种产量的比较试验
品种
区组
区组
区组
Tt
t
Ⅰ
Ⅱ
Ⅲ
A
10.9
9.1
12.2
B
10.8
12.3
14
C
11.1
12.5
10.5
D
9.1
10.7
10.1
E
11.8
13.9
16.8
F
10.1
10.6
11.8
G
10
11.5
14.1
H
9.3
10.4
14.4
Tr
T=
r
=
解:(1)资料整理
按方差分析的要求完善表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并填入表中;
(2)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
备注:K表示处理数;n表示区组数;
(3)列方差分析表进行F测验
表2 对表1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区组间
( )
( )
( )
( )
( )
( )
品种间
( )
( )
( )
( )
( )
( )
误差间
( )
( )
( )
总变异
( )
( )
结论:
(4)多重比较(新复极差法)
表3 值的计算
K
1
2
3
4
5
6
7
8
表4 品种间平均值的显著性测验结果
品种
t
差异显著性
5%
1%
(5)试验结论
5、有A1,A2,A3 3个豌豆品种,按B1(20cm),B2(26cm)B3 (33cm)3个株距(行距相同)进行品种和密度二因子试验,共有9个处理(组合),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其小区产量列于表1,其二因素两向表列为表2,试做方差分析。
表1 豌豆品种和密度试验小区产量
处理
区组
Ⅰ
Ⅱ
Ⅲ
Ⅳ
A1B1
28.0
22.5
21.5
23.0
95.0
23.75
A1B2
30.0
25.0
22.5
24.0
101.5
25.38
A1B3
33.0
28.5
25.0
25.0
111.5
27.88
A2B1
32.5
30.5
30.0
31.5
124.5
31.13
A2B2
30.0
29.0
28.0
30.0
117.0
29.25
A2B3
26.5
26.5
24.0
27.5
104.5
26.13
A3B1
30.0
30.5
25.0
26.5
112.0
28.00
A3B2
31.0
34.0
33.5
30.0
128.5
32.13
A3B3
36.5
38.5
28.5
32.5
146.0
36.50
277.5
265.0
248.0
250.0
1040.5
28.90
解:(1)资料整理
按方差分析的要求完善表1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并填入表1中;
表2 豌豆品种和密度二因素两向表
品种
密度
B1
B2
B3
A1
95.0
101.5
111.5
308.0
25.67
A2
124.0
117.0
104.5
346.0
28.83
A3
112.0
128.5
146.0
386.5
32.21
=
(2)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
(3)列方差分析表进行F测验
(4)多重比较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考核样卷
学号 姓名 班级
考号
班级
注 意 事 项
1、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学号、姓名和所在班级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得 分
课题项目:有一包括A、B、C、D、E、F、G、H 8个小麦品种(k=8),其中A是对照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n=3),小区计产面积25m2,比较8个品种的产量结果(kg/25m2)。
得 分
评分人
一、根据课题项目要求请您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每小题4分,合计20分)
1、试验目的:
2、试验结果:假定
3、试验指标:
4、因素:
5、试验因素:
6、非试验因素:
7、试验因素的水平:
8、处理数:
9、处理组合:
10、写出试验方案(完整的三线表格);
得 分
评分人
二、根据课题要求绘制田间(按随机区组)设计(20分);要求标明试验地方位、试验地面积、走道面积及试验地土壤肥力水平方向。
得 分
评分人
三、如果每个品种所在区组的试验小区产量依次如下,试做方差分析(总分60分)
品种A:10.9 9.10 12.2 品种B:10.8 12.3 14.0
品种C:11.1 12.5 10.5 品种D:9.10 10.7 10.1
品种E:11.8 13.9 16.8 品种F:10.1 10.6 11.8
品种G:10.0 11.5 14.1 品种H:9.30 10.4 14.4
解:3.1、资料整理,正确填写下表(10分)
表1 小麦品种比较产量结果
处理
区组
Tt t
Ⅰ Ⅱ Ⅲ
A
B
C
D
E
F
G
H
Tr T= =
3.2、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18分);
备注:K表示处理数;n表示区组数;
3.3、对表2括号里填写正确的数值(22分)
表2 对表1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
区组间
( )
(27.5575)
( )
( )
( 3.74 )
( 6.51 )
品种间
( )
(34.0767)
( )
( )
( )
( 4.28 )
误差
( )
( )
( )
总变异
( )
(84.61 )
结论:
3.4、根据表4多重比较结果回答:在5%的水平上A品种与F品种的产量有没有本质差异?在1%的水平上B品种与D品种有没有本质上的差异?(10分)
表3 品种间平均值的显著性测验结果
处理
t
差异显著性
5%
1%
E
B
G
H
C
F
A
D
结论:
附件2:课程技能与鉴定标准
附件:《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技能与鉴定标准
序号
课程技能名称
内涵内容描述
基本要素
要求达到的标准
(技能为技术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
培养主要途径
1
试验方案制定
根据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田间试验目的要求进行审题分析;找出试验因素以及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关系;确定度量试验结果的的试验指标是什么;根据试验因素划分科学的试验因素水平进而确定试验处理方案。
专业知识
1、试验因素的概念;
2、非试验因素的概念;
3、水平的概念;
4、试验处理的概念;
5、重复的概念;
6、试验指标的概念;
7、明确试验要达到的结果;
8、处理组合数的概念;
9、试验处理组合的搭配概念;
10、试验方案的文字描述。
1、准确理解试验因素的概念;10分
2、准确理解非试验因素的概念;10分
3、准确理解水平的概念;10分
4、准确理解试验处理的概念;10分
5、准确理解重复的概念;10分
6、准确理解试验指标的概念;10分
7、能够假定试验要达到的结果;10分
8、准确理解处理组合数的概念;10分
9、准确理解试验处理组合的搭配概念;10分
10、能够对试验方案进行文字描述。10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技能
1、快速分析出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2、快速确定试验因素和非试验因素是什么。
3、准确划分试验因素的水平梯度。
4、明确非试验因素在试验实施过程中的处理要求。
5、快速计算出试验处理数目及列出试验处理组合。
6、绘制三线表格形式的试验处理方案。
7、试验处理方案三线表格形式与文字形式的相互转换。
1、快速分析出试验的目的是什么。10分
2、快速确定试验因素和非试验因素是什么。20分
3、准确划分试验因素的水平梯度。20分
4、明确非试验因素在试验实施过程中的处理要求。10分
5、快速计算出试验处理数目及列出试验处理组合。20分
6、绘制三线表格形式的试验处理方案。10分
7、试验处理方案三线表格形式与文字形式的相互转换。10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态度与职业意识行为、方法和社会能力要求
1、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2、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
3、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
4、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
1、具备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25分
2、具备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25分
3、具有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25分
4、具备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25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2
田间设计
根据课题的目的要求及试验方案采取合理可行的田间设计方法;确定田间设计方法后要能够按照本方法严格设计绘制田间设计图。
专业知识
1、 理解顺序排列的相关概念知识;
2、 理解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
3、 理解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
4、 理解裂区试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
5、 理解区组的概念及区组设计的相关概念;
1、 理解顺序排列的相关概念知识;20分
2、 理解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20分
3、理解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20分
4、理解裂区试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概念;20分
5、理解区组的概念及区组设计的相关概念;20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技能
1、 掌握对比法、间比法两种顺序排列设计中涉及到的区组划分、重复安排、对照设置要求等问题;根据课题要求正确绘制两种顺序排列田间设计图。
2、 掌握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三种类型设计方法,绘制田间设计图。
3、 掌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单因素双因素两种类型的田间设计图的绘制方法。
1、 准确地针对对比法、间比法两种顺序排列设计中涉及到的区组划分、重复安排、对照设置要求等问题;根据课题要求正确绘制两种顺序排列田间设计图。
2、 准确掌握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三种类型设计方法,准确绘制田间设计图。
3、正确绘制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单因素双因素两种类型的田间设计图。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态度与职业意识行为、方法和社会能力要求
1、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2、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
3、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
4、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
1、具备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25分
2、具备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25分
3、具有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25分
4、具备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25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3
特征数计算
根据课题给出的数据进行数据资料整理后按照特征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运算得出特征数的计算结果
专业知识
1、 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概念;
2、 极差的概念;
3、 平方和的概念;
4、 自由度的概念;
5、 方差的概念;
6、 标准差的概念;
7、 变异系数的概念;
1、 掌握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概念;5分
2、 掌握极差的概念;5分
3、 掌握平方和的概念;20分
4、 掌握自由度的概念;20分
5、 掌握方差的概念;20分
6、 掌握标准差的概念;20分
7、掌握变异系数的概念;10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技能
1、 平均数的计算;
2、 离差的计算;
3、 离均差平方和的计算;
4、 方差的计算;
5、 标准差的计算;
1、 平均数的计算;20分
2、 离差的计算;20分
3、 离均差平方和的计算;20分
4、 方差的计算;20分
5、标准差的计算;20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态度与职业意识行为、方法和社会能力要求
1、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2、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
3、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
4、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
1、具备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25分
2、具备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25分
3、具有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25分
4、具备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25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顶刚实习
4
方差分析
根据课题要求对原始试验数据进行资料整理;平方和和自由度的分解;方差和标准差等特征数的计算;f测验与多重比较等
专业知识
1、 处理平均数的概念;
2、 区组平均数的概念;
3、 区组之和的概念;
4、 处理之和的概念;
5、 总平方和的概念;
6、 区组平方和的概念;
7、 处理平方和的概念;
1、 处理平均数的概念;10分
2、 区组平均数的概念;10分
3、 区组之和的概念;20分
4、 处理之和的概念;20分
5、 总平方和的概念;20分
6、 区组平方和的概念;10分
7、处理平方和的概念;10分
课程
技能
1、 原始资料的整理方法;
2、 平方和的分解与自由度的分解;
3、 方差的计算;
4、 F值的计算;
5、 F测验;
6、 多重比较;
1、 原始资料的整理方法;10分
2、 平方和的分解与自由度的分解;40分
3、 方差的计算;10分
4、 F值的计算;10分
5、 F测验;10分
6、多重比较;20分
课程+教学实习+顶岗实习
态度与职业意识行为、方法和社会能力要求
1、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2、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
3、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
4、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
1、具备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25分
2、具备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25分
3、具有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25分
4、具备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25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附件3:课程专项能力考核项目与标准(格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具体到项目、作品、设计和大型作业)。
附件:《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专项能力考核项目与标准
序号
课程专项能力
内涵内容描述
基本要素
要求达到的标准
(技能为技术标准)
考核评价标准
培养主要途径
1
试验课题的模拟实施方案的制定
给定一个需要进行田间试验才能得出试验结果的科学研究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课题要求模拟制定一份试验实施的研究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出试验方案;绘制田间设计图;方差分析及试验结果报告。
专业知识
1、 掌握试验方案制定所需的所有知识点;
2、 掌握田间设计所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
3、 掌握方差分析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点;
4、 掌握试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1、 熟练掌握试验方案制定所需的所有知识点;25分
2、 熟练掌握田间设计所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25分
3、熟练掌握方差分析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点;25分
4、掌握试验报告的撰写方法;25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技能
1、制定试验方案。
2、绘制田间设计图。
3、方差分析过程中特征数的计算;
4、方差分析全过程的实施。
5、撰写试验报告。
1、正确制定试验方案。20分
2、正确绘制田间设计图。20分
3、正确方差分析过程中特征数的计算;20分
4、正确进行方差分析全过程的实施。20分
5、正确撰写试验报告。20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
态度与职业意识行为、方法和社会能力要求
1、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2、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
3、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
4、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
1、具备科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25分
2、具备求真务实、客观积极的职业态度;25分
3、具有积极进取求索的学习方法;25分
4、具备与人为善团结协作的社会为人处世方法能力;25分
课堂培养+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附件4:职业素质能力水平评价标准
项目
真表象
负表象
评价标准
职业品质
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责任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