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承载喷射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ai****e 文档编号:47990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载喷射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承载喷射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承载喷射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承载喷射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4 年 第 1 2期 (总 第 3 0 2 期 ) Nu mb e r 1 2i n 2 0 1 4 ( T o t a l No 3 0 2)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理论研究 THEORETI CAL RES E ARCH 承载喷射混凝土碳化试验研究 同振字 ,牛荻涛 。王家滨 ,张玉 ,罗大明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 1 0 0 5 5 ) 摘要: 通过对承载喷射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 , 分析了施工方式 、 钢纤维、 应力水平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 , 同时对其 碳化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 承载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碳化

2、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其抗碳化能力优于同条件 下的浇筑混凝土 , 但是劣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 弯拉应力水平越高 , 混凝土碳化深度也越大 ; 建立了应力加速因子 与应力水平的 关系。 碳化使喷射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降低, 但掺入钢纤维后 , 其抗折强度相对有所改善。 关键词: 喷射混凝土;碳化 ;抗折强度 ;弯曲荷载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5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4 ) 1 2 - 0 0 1 8 - 0 4 E x p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c a r bo n a t i o

3、n o f s ho t c r e t e un de r b e n d i ng l o a d s TONG Zh e n y u, NI UDi t a o, WANG J i ab i n, ZHANG Yu , LUODa r ni n g ( xi a nUn i v e r s i t y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i a n7 1 0 0 5 5 ,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 Atie r a c c e l e r a t e d c a r bo n mi o n

4、 e x pe r i me n t o f s h o t e r e t e u n de r b e n d i n g l O a dS t h e i nflu e n c e of c o ns t r u c t i on mod e s t e e l fibe r c o nt e n t a s we l l a s s t r e s s l e v e l o n c a r bo n a t i o n d e pt h wa s a n a l y z e d, an d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ti e s o f

5、c a r b o n i z e d s h o t c r e t e wa s d i s c us s e d Th e t e s t r e s ul t s s ho w t h a t t h e c a r b o na t i o n d e p t h of s ho t c r e t e u nd e r b e n d i n g l o a d s i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t o t h e s q u a r e r o ot o f c a r b o na t i o n t i me, a nd t h e c a r b

6、o n a t i o n r e s i s t a nc e of s p r a ye d c o n c r e t e i s be t t e r t h a n o r d i n a r y c o nc r e t e un d e r the s a me c o n di t i o ns , b ut i n f e r i o r t o s t e e l fi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s h o t c r e t e The hi g h e r fle x ur a l t e n s i l e s t r e s s l e v

7、e l i s , the h i g he r t he d e p t h o f c a r bo n a t i o n c a n be o b s e r v e d The r e l a t i o ns h i p be t we e n s t r e s s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f a c t o r a n d the s t r e s s l e v e l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Ca r b o na t i o n c a n r e d uc e t h e b e n d i ng s t r e ng

8、 t h o f s h o t c r e t e, h o we v e r , wi th the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o f s t e e l fibe r s, the fle xu r a l s t r e E 【g t h C an b e i mp r o v e d Key wor ds : s h o t c r e t e; c a r bo n a t i o n; fle xu r a l s t r e n g t h; b e n d i ng l o a d s 0 引 言 在一般大气环境下 , 碳化是评定混凝 土结构耐久性能

9、 的重要指标 。 国内外学者从碳化机理 、 碳 化的影 响因素 、 碳 化深度模型等方面对混凝土的碳化性能进行 了大量研究 , 取得 r 显著的成果 。 然而对于喷射混凝 土 , 由于发展较 晚 , 其碳 化耐久性 的研究才刚刚起 步。 樊文熙 对高性能 喷射混凝 土进行碳 化试验后得到 2 8 d 碳化深度达 2 1 2 m m; 贺少辉 2 1对 高性 能喷射钢纤维混凝 土进行 2 8 d 碳化试 验后发现混凝 土基 本没有碳 化 ; IE志杰3 】对纤维喷射混凝 土进行碳化试 验后 认为掺入纤维提高了混凝 土的抗碳化 能力 ; 欧 阳幼玲 的 研究认为 , 从长期 耐久性来看 , 碳化环

10、境 中的钢纤维 混凝 土有一个失效的过程 。 南于结构在服役过程 中往往承受荷载作用 , 但 以上研 究却均没有考虑。 因此 , 为了与实际相符, 本研究进行承载 喷射混凝土的快速碳化试验 , 从施 工工艺 、 钢纤 维 、 应力水 平二 三 个方 面分别对其碳化深度随碳化时间变化的影响规 律进行探讨 , 并对其碳化后的抗折强度作进一步 的分析。 1 承载喷射 混凝 土快速碳 化试验 1 1 原材料及 配合 比 水泥 : 宝鸡 千 阳海螺水 泥有 限责 任公 司生 产 的 P O 4 2 5 级水泥 ; 粉煤灰 : 宝源集团公 司生产 的 I I 级粉煤灰 ; 粗 砂 : 麦积区太禄砖厂生产的

11、河砂, 级配区属 1 区, 细度模数3 4 ; 米石 : 麦积 区格 涯石料场 生产 , 表 观密度 2 6 8 0 k g m , 5 1 0 1T i m 连续 级配 ; 减水剂 : 山西凯迪建材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K DS P 一 1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 速凝剂 : 山西桑穆斯建材 化工有 限公 司生产 的高效液体无碱速凝 剂 ; 钢纤 维 : 剪切 波浪型钢纤维 , 长度 3 0 mm、 直径 3 mm。 混凝土配合 比见表 1 , 水胶 比为 0 4 3 。 1 2 试件制作 喷射混凝土按照 S L 3 7 7 2 0 0 7 水利水 电工程锚喷支 护技术规范 阁 的要求 ,

12、 加工 1 2 0 0 mmx 5 0 0 m mx 1 2 0 m m 的 木模 , 采用 喷大板法 进行 干喷 , 1 d后拆模并移人养护室 , 1 4 d 后 切割加工 成 1 0 0 mmx l 0 0 mmx 4 0 0 mm 的试件 , 继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6 2 3 基金 项 目 :围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1 2 7 8 4 0 3 ) ;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刨新 团队发展计 ( I R T1 3 0 8 9 ) 1 8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表 1混凝 土 配合 比 k g m3 组别水泥 粗砂米石水粉煤灰钢纤维

13、减水剂速凝剂 P O 411 8 9 2 8 9 2 l 9 7 4 6 0 457 1 8 28 PS 41 1 8 9 2 8 9 2 1 9 7 46 50 4 5 7 1 8 2 8 Q ! 三 丝 ! Q : ! 二 注 : MO为浇筑混凝 土; P O为喷射混凝土 ; P S为喷射钢纤维 混凝土。 续养护至 6 0 d 龄期 。 浇筑混凝 土按照 G B T 5 0 0 8 1 - 2 0 0 2 普通混凝 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 的要求 , 采用 1 0 0 m m 1 0 0 mmx 4 0 0 m m塑料模具进行试件制作并养护 至 6 0 d 龄期 。 确定 P O、 P

14、 S 、 MO试件数量分 别为 3 2 、 1 0以 及 1 0个 。 1 3 加 载 方 式 目前存在 的加载方式主要分为 : 杠杆原理加载 、 重 物 加 载 、 千斤 顶 加载 、 拉杆加载 以及弹簧 加载 。 弹簧加载 由 于操作简便 、 不易受 温度变 化的影响 以及 能满 足短期 内 大批量试验 , 成为使用较广的一种加载方式 , 但其对长 期承载状态下的应力松弛不能较好地控制。 本研究对其 进行改进 , 在使用过程 中采用 S H 3 0 k 型数显推拉力计 来 对荷载进行实时监控 , 当数显表荷载读数有 明显变化 时 , 对施 加荷 载进行 调节 , 使 其恢 复到 预设 的荷

15、 载值 , 从 而 减小 因弹簧应力松 弛导致 的荷载损失 。 加载装 置示 意图 见 图 1 图 1 加载装置示意图( 单位: mm) 以 0 2 5 、 0 5 以及 0 7 5 倍初始抗折强度 , 作为三种不 同 的应力水平 , 分别以 A一 0 2 5 、 A 一 0 5 、 A一 0 7 5 来表示 , A可以为 MO、 P O、 P S 。 另 A 一 0 作为对照组 , 代表未加载试件。 1 4试 验 方 法 将 加载 好 的试 件放 入气 候模 拟试 验室 进行 快 速碳 化试 验。 不同施工方式( 喷射 、 浇筑 ) , 不 同钢纤维含量 ( 0 、 5 0 k g m )

16、以及不同应力水平 ( 0 2 5 、 0 5 、 0 7 5 ) 的试 验 , 具体 按照 G B T 5 0 0 8 2 -2 0 0 9 (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川 进行。 碳化后 的抗折 强度测试 : 当碳化龄期分别达到 7 、 l 4 、 2 8 、 4 2 、 5 6 d时 , 取出相应的试件 , 根据文献 6 在 压力试验 机上进行测试。 碳化深度测量 : 将抗折试验破坏后的试件断面上残存 的粉末刷去 , 喷上浓度为 1 的酚酞酒精溶液 ( 酒精溶液含 2 0 的蒸馏水 ) , 并对试块 的受拉区进行碳 化深度 的测量 。 具体方法参照文献 7 进行。 2

17、碳化 深度试验结果 与分析 承载喷射混凝 土受拉 区碳化深度试验结果见表 2 , 其 随碳化龄期的变化规律 如图 2 、 3 、 4 所示。 表 2 碳化深度试验结果 m m 碳 化龄期 , d 图 2 施工方式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O l 0 2 O 3 0 4 0 5 0 6 O 碳 化龄期 , d 图 3钢纤维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0 l 0 2U 3 0 40 50 60 碳化 龄期 d 图 4 应力水平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混 凝土碳化 深度随着碳 化龄期 的增 长而增长 , 并且 初期增长较快 , 后期 逐渐变缓 。 如 喷射 混凝 土在 0 5应力 水平下 , 0 1 4 d时碳 化深 度增

18、 长 了 4 0 5 m m, 1 4 5 6 d碳 化深度增长 了 2 7 4 m m, 前 者速率较后者要 大。 其主要原 因为 : 随着碳 化 的进行 , 碳 化产物 不 断填充 混凝 土 内部 孔隙 , 阻 碍 了二 氧化碳 的扩 散通道 , 使得碳 化后 期速 率 逐渐减小 。 通过对试 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 , 承载 昆 凝土碳化深度 与碳化时间的平方 根呈正 比。 其关系可 以用式 ( 1 ) 表示 。 x = k 、 了 式中: 碳化深度 ; 碳化 时间; 碳化速度系数 。 不同组别对应的 值与相关系数 z 如表 3 所示: l 9 7 6 5 4 3 2 1 目 隧 器 9 8

19、 7 6 5 4 3 2 1 gg 、 瑙 聪 崔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表 3 不同组别对应的 k 值及 Rz 2 1 施工方式的影响 由表 2 和图 2可知 , 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小 于浇 筑混凝土 的碳化深度 ; 碳化龄期越长 , 两者相差越大 , 7 d 时 相差 1 7 mm, 5 6 d 时相差 3 2 8 mm, 分别达到 5 6 d 时浇筑混 凝土碳化深度 的 1 6 9 、 3 2 6 。 因此喷射混凝土较浇筑混 凝土具有更好的抗碳化能力 。 这主要是 由于喷射混凝土被 高速喷 m时 , 拌合料受到连续挤压并迅速完成水化 , 因

20、自 由水蒸发 、 化学收缩等造成的孔隙也将有所减少 , 从而抑 制 C O 通过这些孔隙向混凝土 内部扩散 。 2 2钢纤维的影响 由表 2 和图 3 可知 , 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大于喷 射钢纤维混凝土 的碳化深度 ; 碳化龄期越长 , 两者相差 的 幅度越大。 碳化 5 6 d 时, 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为 6 7 9 mi l l , 相对 于喷射 钢纤维混凝土增加 了 4 2 6 。 因此 , 掺 入钢纤 维可以明显降低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其原因在于: 掺入 钢纤维可 以提高混凝土基体的密实度 , 增加 C O 渗透的阻 力。 也就是说 , 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 并不直接影

21、响混 凝 土的碳化速 度 , 而是通过改善混凝 土的微 观结构 , 增加 混凝土的密实性 , 间接地延缓混凝 土碳化 。 另外 , 由于钢纤 维 的存 在 , 延迟 了试件边缘裂缝 的出现 , 限制了裂缝的扩 展 , 同样对碳化起到 了抑制作用 8 - o l 。 2 3 应 力 水 平 的影 响 由表 2和图 4 分析可 知, 承载喷射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明显大于未承载时的碳化深 度 ; 在相同碳化龄期时 , 试件 承受的应力水平越高 , 混凝土碳化深度相应越大 , 5 6 d 时 , 0 2 5 、 0 5和 0 7 5应 力水平对应 的混凝 土碳化深度 分别是 未加载时的 1 3 6 、

22、1 4 9 和 1 7 5 倍 ; 在较低 的应力水平时 , 如 P O 一 0 5 和 P O 一 0 2 5 , 混凝土碳化深度随时问的增长曲线基本 l卡 目 似 , 碳 化深度相差很小 , 最 大仅为 9 2 ; 然而在较高应 力水平 时, 如 P O 0 7 5 , 混凝 土碳化深度及其增长速率明显 高于 P O 一 0 5 和 P O 一 0 2 5 , 在 5 6 d 时 , 碳化深度相对 0 5 和 0 2 5 应力水平分别增大 1 8 和 2 9 。 其原 因在于 : 弯拉应力 , 尤 其是高弯拉应力水平 , 会造成混凝土 内在缺陷的扩展 , 加剧 混凝土内部原有微小裂隙尖端应

23、 力集 中, 促使微裂纹 的扩 展以及内部裂隙的加宽 , 导致 C O : 快速进入混凝土内部 0 。 为了定量分析应力水平对 喷射 混凝 土碳 化的加 速作 坩 , 本研 究采用应力加速 因子 表征其影响规律 。 应 力加 速 子 定义为 : 应力水平为 时喷射混凝土受拉区碳化 深度与应 力水平为零时的碳化深度 的比值 , 其关系如图 5 所示 。 从图 5 可 以看 出, 应力加速因子不仅仅与应力水平相 关 , 而且 与碳化 时间相关 。 对 实测数据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应力加速 凶子与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 如式( 2 ) 所示 , 其 中 代表应力水平 , t 代表碳化时间 。 后 1

24、 + ( 1 5 0 2 0 0 0 8 t ) o r ( 2) 2【 1 圄 应 力 水 半 图 5应 力加速 因子 与应 力水 平 的关 系 3 混凝土碳 化后 的抗折 强度 弯曲荷载作用下 , 喷射混凝土抗折强度随碳化 时间的 变化 规律 如图 6 、 7所示 。 随着碳化龄期 的增长 , 其抗 折强 度呈基本下降趋势, 并且在 0 1 4 d 下降速率较大, 1 4 d 之后下 降速率逐渐减慢 , 甚至不再下降。 如对于P O, 其初始抗折强 度为 3 9 6 MP a , 碳化至 1 4 d和 5 6 d 时 , 抗折强度分别 降为 3 0 1 MP a 和 2 9 6 MP a

25、, 相对初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了 2 4 0 0 和 2 5 3 。 即碳化会使喷射混凝 土的抗折强度 降低 。 对于试验 中出现的个别碳化后期较前期抗折强度要大 的情况 , 可能 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并非完全均匀 , 试件具有离散性造成的。 山 、 挂 鲢 魑 辖 碳 化龄期 , d 图 6 施 工方 式对 抗折 强度 的 影响 碱 化 龄 期 , d 图 7 钢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 1 施工方式对混凝土抗折 强度 的影 响 由图 6 可知 , 喷射混凝土 的抗折强度均明显低 于浇筑 混凝 土 , 其 初始抗折强度 比浇筑 混凝土低 1 4 , 碳化 4 2 d 后相 差最大达到 3 0 2

26、。 其原因在于 : 喷射混凝 土试 件在 制作过程中存在分层现象 , 相对浇筑 混凝土更容易形成 薄 弱面 , 在较小的应力水平下一般沿着薄弱面发生破坏。 3 2 铜 纤维对混凝 土抗折 强度的影响 由图 7 可知 , 碳化至不 同时刻 , 喷射混凝土 的抗折 强 度均小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 初始抗折强度 比喷射钢纤维混 凝土低 1 7 8 , 碳化进行至 2 8 d时两者相差最大达 2 8 8 , 因此 , 掺入钢纤维可 以明显改善喷射混凝土 的抗折 强度 。 主要原 因在于 : 在喷射混凝土 中掺入钢纤维 , 阻碍了混凝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土

27、内部 微小裂缝 的扩展 , 使 得产生宏 观裂缝 的可 能性降 低, 其 对基体材料缺陷 的约束 , 使得 内部裂缝 末端 的应 力扩大系数降低l l 3 4 J 。 4结 论 通过对承载喷射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 , 得到如下 结论 : ( 1 ) 承载喷射混凝 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 正比 , 随碳化 时间的发展 , 碳 化速率逐渐变慢。 ( 2 ) 承载喷射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要优 于同条件下的 浇筑混凝土 ; 掺入钢纤维后 , 其抗碳化 能力还可有明显提 高 ; 即抗碳化能力 : P S P O MO。 ( 3 ) 应力水平越高 , 喷射混凝土碳化速度系数越大 , 碳化 深度也越

28、大 ; 建立了应力加速因子与应力水平之间的关 系。 ( 4 ) 喷射 昆 凝 土碳化后 的抗折强度随碳化龄期 的增长 而降低 , 并且初期下 降较快 , 后 期变得平缓 ; 喷射混凝土的 抗折 强度较浇筑 混凝土要低 ; 在 喷射 混凝土 中掺入 钢纤 维 , 抗折强度 随碳化 时间增 长依然 下降 , 但是相对喷射混 凝土 , 有显著的提高 。 参 考文 献 : f 1 樊文熙 , 张长海 , 郑永保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J 1 煤 炭学报, 2 0 0 0 ( 4 ) : 3 1 3 3 【 2 贺少辉 , 马 _ 权 , 曹德胜 , 等 隧道湿喷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单层 永久衬砌研

29、究l J J_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2 0 o 4 ( 2 o ) : 1 2 2 1 3 0 【 3 】王志杰 , 王奇 , 孟祥磊 , 等 纤维喷射 混凝土的 耐久 性试验研 究 J 】 混凝土, 2 0 1 4 ( 1 ) : 9 3 9 7 4 1 欧阳幼玲 , 陈迅捷 , 陆采荣 , 等 钢纤维和仿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性能【 J 1 _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 ( $ 2 ) : 4 4 4 8 【 5 S L 3 7 7 -2 0 0 7 , 水利水 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 s 北京 : 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 , 2 0 0 8 6 】G B T 5 0 0

30、 8 1 -2 0 0 2 ,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1 _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3 【 7 1 G B T 5 0 0 8 2 -2 0 0 9 ,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J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 s 】 _ E 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1 0 【 8 1 郭艳华 , 潘慧敏, 李志业钢纤维混凝土碳化性能的研究f J 】 混凝 土 , 2 0 0 7 ( 2 ) : 5 0 5 2 【 9 张云升 , 孙伟 , 陈树东 , 等 弯拉应力下粉煤灰混凝土的多维碳 化及寿命预测模型 J 1 东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 0 0 6 ( 0

31、 ) : 2 3 2 -2 3 9 【 1 0 】 金祖权 , 孙伟 , 张云升 , 等 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I J 1 建 筑材料学报, 2 0 0 5 ( 2 ) : 7 0 7 4 1 1 1 张云升, 孙伟 , 陈树东 , 等 弯拉应力作 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的 1 D 和 2 D碳化I J 1 东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0 7 ( 1 ) : 1 2 0 1 2 4 【 1 2 】 赵 军 , 高丹盈 纤维混凝土研究与应 用的探讨 J 1 混凝土 , 2 0 0 6 ( 1 ) : 8 3 8 6 1 3 程 良奎 喷射混凝土 ( 三)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J J 工

32、业建筑 , 9 8 6 ( 3 ) : 4 7 5 4 f 1 4 1 祝云华 冈 纤维喷射混凝土力学特性及其在隧道单层衬砌中的 应用研究【 D 重庆 : 重庆大学 , 2 0 0 9 作者简介: 同振宇( 1 9 8 7 一 ) , 男, 硕士研究生, 从事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与寿命预测方面研究。 联系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 1 3 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 木 工程学院 ( 7 1 0 0 5 5 ) 联 系 电话 : 1 5 9 2 9 7 3 6 3 5 6 置 墓 堡 翟 盟 浙 江省混 凝土 协 会第七 届会 员代 表大 会暨2 0 1 4 年 年 会及先 进表 彰会 隆重 召开

33、 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 2 0 1 4 年年会及先进表彰会 , 于 2 0 1 4年 l 1 月 2 6日在浙江绍兴隆重召开 , 来 自全省十一个地区的会员代表齐聚一堂 , 共议协会大事 , 同商全省混凝土事业发展大计 。 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会长戴显 明 , 浙江省住房 和城乡建设厅人教处处长唐 晓青 , 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副局长 叶军献 以及浙江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陈利永 , 绍兴市建管局副局长沈长荣应邀参加会议 ; 兄弟协会领导浙江省建筑材 料管理协会秘书长施炯 , 浙江省水泥制品协会秘 书长祁金凤 , 应邀到会并 向大会 表示热烈祝贺 。 根据六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

34、的安排 , 浙 江省混凝土协会副会长周永元和卢祥康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两场 大会。 在上午举行 的大会上 , 浙江省住 房和城 乡建设厅人教处处长唐晓青首先宣读 了省住建厅同意浙江省混凝土协会换届的 批复文件。 接着 ,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省混凝土协会会长 申建国所作的 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秘 书长陈敏所作的 浙江省混凝土协会财务报告 , 秘书处主任陈天全所作 的 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章程( 修订稿 ) 及修订说 明。 并表决选举 了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 第七届理事产生后 , 新 当选的理事参加了中午时召开的浙江省混凝 土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推选

35、产生了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第七届会长、 副会长和秘书长; 通过了 浙江省混凝土协 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 书长提名名单 ; 通过 了 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办事机构设置及负责人提名方案 ; 通过了 浙江省混凝土协会第七届理事会顾问和专家组提名名单 。 在下午举行的会议上 , 主持人首先 向大会报告 了浙江省 混凝土协会第七届理事会 第一次会议上推选产生的省 协会 第七届会长 、 副会长和秘书长名单 。 在热烈 的掌声 , 新当选 的协会会长 申建 国发表了热情洋溢 、 充满创新理念的讲话 ; 中国 建筑业协会 混凝土分会会长戴显明和浙 江省建筑业管理局副局长叶军献先后就省协会 的今后工作发表 了

36、重要讲话 。 接 着 , 会议隆重表彰 了荣获 “ 2 0 1 2 2 0 1 3 年度浙江省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 、 优 秀企业家” 及“ 2 0 1 2 2 0 1 3 年度浙江省混凝土行业 协会工作先进个人 ” 荣誉称号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 最后 , 会议组织了先进经验交流。 浙江龙业建材有限公 司冯建龙介 绍了试验室标准化 、 规范化建设的经验; 台州市预拌混凝土、 砂浆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建志作了题为 认真履职, 勇于担当, 做好参谋和助手 的协会工作先进经验的书面发言; 绍兴市华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强介绍了推进企业信息化、 标 准化、 绿色化和诚信化建设的经验; 杭州瑞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永兴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了混凝土企业要实现科 学 、 健康 、 可持续发展应树立 的经营管理理念。 2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