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2440.1-2022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7982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2440.1-2022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32440.1-2022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332440.1-2022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332440.1-2022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332440.1-2022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CCS B 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440.12022 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woody ornamental flowers Part 1: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floriculture of camellias with a higher height of crown base 2022-09-09 发布 2022-10-09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部分

2、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DB33/T 2440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分为4部分:第1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第2部分:茶梅培育技术规程;第3部分:紫薇花期调控综合技术规程;第4部分:夏蜡梅培育技术规程。本部分为DB33/T 2440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金华市莫闲园艺工程有限公司、

3、宁波大学、奉化区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林业资源保护中心、安吉县自然资源保护中心、杭州植物园、淳安县林业局。本部分起草人:李纪元、范正琪、葛万川、倪穗、胡绪海、李辛雷、殷恒福、刘伟鑫、沈剑、俞文仙、潘德寿、章丹峰、朱国才、余爱红、徐红霞、余建功、游鸣飞、耿显胜。本部分为首次发布。木本观赏花卉培育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高杆山茶花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高杆山茶花(Camellia spp.)品种选择、苗木繁育、高杆促成栽培、生产档案、苗木包装、检疫与运输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高杆山茶花的苗木繁育及促成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4、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8321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LY/T 1829 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446 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 LY/T 2854 山茶花嫁接技术规程 DB33/T 554 山茶花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6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饼肥 cake manure 油菜籽饼或油茶籽饼。3.2 枝下高 height to crow

5、n base 枝下高大于 80 cm 的单干山茶花苗木。4 品种选择 宜选择生长快、直干性好、耐修剪、抗逆性强的品种。推荐品种见附录 A。5 苗木繁育 按 DB33/T 554 执行,其中嫁接技术按照 LY/T 2854 执行。6 高杆促成栽培 6.1 圃地选择和苗床的准备 6.1.1 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 按 DB33/T 554 执行。苗床宽 100 cm110 cm,床高 30 cm35 cm,沟底宽 35 cm40 cm。6.1.2 基肥种类及施用量 整地前半个月,在圃地上均匀抛撒腐熟的饼肥 1 950 千克/公顷2 250 千克/公顷(130 千克/亩150千克/亩),或整地时均匀抛撒

6、复合肥(N:P:K=15:15:15)450 千克/公顷600 千克/公顷(30 千克/亩40 千克/亩)。缺磷的红壤土,宜同时增施磷肥 600 千克/公顷750 千克/公顷(30 千克/亩50 千克/亩)。一次性均匀耕翻埋入耕作层作为基肥。6.2 第一次移栽 6.2.1 移栽季节 在秋季,或春季苗木萌动前移栽为宜。6.2.2 苗木选择 苗高 15 cm 左右,无病虫害的苗木,开始移栽于其他苗床,或育苗容器内,选用容器规格为 25 cm(口径)30 cm(高)。盆栽苗培育按照 LY/T 2446 执行。6.2.3 移栽密度 采用实生苗、扦插苗或嫁接苗,宜适当密植。株距 10 cm15 cm,行

7、距 15 cm20 cm。6.3 第二次移栽 6.3.1 移栽时间 按 6.2.1 执行。6.3.2 苗木选择 高杆山茶花苗木高度达 1.5 m 左右时,开始移栽至其他苗床或容器内。苗木栽植前应适当修剪,苗木应带适当土球。6.3.3 栽培模式 6.3.3.1 露地栽培 初始株距为 0.5 m0.7 m,行距为 1.5 m。当植株的树冠相互叠叉时,进行一次移苗分栽,在每行中每隔 1 株移出 1 株,使株距扩大为 1.0 m1.5 m。行距保持 1.5 m。培育 4 年6 年生高杆山茶花,宜以二行按品字形方式,移出部分苗木。培育 7 年生以上高杆山茶花,宜采用株行距 3.0 m3.0 m。6.3.

8、3.2 容器栽培 根据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容器。容器口径宜为苗木地径的 8 倍10 倍。容器基质泥炭:黄土:粗河沙:珍珠岩配比为 5:3.5:1:0.5,种植后应及时浇透水,在夏季可搭 5060的遮荫网。6.4 田间管理 6.4.1 水分管理 以保持苗床不积水、土壤表层略泛白,山茶花叶片不萎蔫为补水原则。夏、秋季适当多浇水;春、秋冬季减少浇水次数。夏季灌溉时间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雨季应注意排水。6.4.2 光照管理 在移栽后的第 1 年第 2 年,盛夏高温季节(7 月中旬9 月中旬),宜用遮阳网遮阳。6.4.3 养分管理 6.4.3.1 施肥原则 以薄肥勤施,少量多次为原则

9、。生长季节宜施复合肥或腐熟饼肥,秋季宜以施钾肥为主。追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等高效叶面肥。6.4.3.2 施肥时期 施肥主要掌握四个时期:春季春梢萌动前,5 月6 月花芽形成期,9 月10 月花蕾膨大期,1 月2月的入冬期。应适当加大入冬期施肥量,可使用饼肥或优质复合肥。春夏季多施氮肥,秋冬季多施磷钾肥;幼年树可多施氮肥;壮苗可多施肥,病弱苗不施或少施;6 月9 月高温期间不施;新梢抽发期不施或轻施。6.4.3.3 施肥量 视植株大小、生长状况、品种类型、土壤养分情况而定。一般腐熟饼肥每盆(袋)20 g30 g,复合肥 5 g10 g。6.4.3.4 施肥方式 地栽苗木,可人工均匀撒施,有条件的也

10、可配制营养液进行自动喷施。干径 8 cm 以上高杆山茶花容器苗宜配制营养液进行自动滴灌。6.4.4 除草 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宜人工除草,也可选择残留期短的适宜除草剂进行除草。除草剂应先试验后再使用。使用除草剂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高温季节应暂停除草。6.4.5 病虫害防治 山茶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分别见附录B和附录C。农药合理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6.4.6 整形修剪 第一次移植后,以培育主干、树形为目标,逐渐剪除下部枝条,冬季摘除花蕾。第二次移植后,剪去病虫枝、弱枝,不宜强度修剪,修剪全年均可进行,以10月11月为宜。从第二年起,逐步抬升枝下高的高度。

11、宜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主干枝下高度80 cm以上规格的高杆山茶花。7 生产档案 按照LY/T 2289执行。8 苗木包装、检疫与运输 8.1 苗木检验检疫 出圃前,应在当地森林病虫害检验检疫主管机构申请苗木检疫证。具体按LY/T 1829执行。8.2 苗木出圃与运输 宜用软布条将苗木冠部收拢,土球用网袋或草绳捆扎,保持完整。运输时,容器间或土球间宜相互靠紧。长途运输时,宜适当叶面补水。8.3 苗木标签 每批出圃苗木均应挂上标牌,注明苗木品种、规格、产地、育苗日期、出圃日期等。9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高杆山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D。A A 附 录 A(资料性)高杆山茶花的适宜物种和品种 高杆

12、山茶花的适宜物种和品种见表 A.1。表 A.1 高杆山茶花的适宜物种和品种 物种 品种 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红露珍Hongluzhen,垂枝金心Chuizhi Jinxin,亮叶金心Liangye Jinxin,尖叶金心Jianye Jinxin,金盘荔枝Jinpan Lizhi,狮子笑Shizhixiao,彩丹Caidan,赤丹Chidan,耐冬Naidong。茶梅类 C.sasanqua;C.hiemalis;C.vernalis 晚霞Sunset Clouds,东云茶梅Shinonome,白芙蓉Fuji-no-mine,大空-zora,花自慢Hanajiman,肥后

13、樱Higo-zakura,三国红Mikunik,雪月花Setsugekka,有希Yki,朝日鹤Asashi-zura,丁字车Chji-guruma,白天乐 Hakurakuten,大正锦 Taish-nishiki,虹 Rainbow,大朱杯Tai-shuhai,酒中花Shuchka,天龙舞 Tenryu-no-mai,天女舞Tennyo-no-mai,银月 Gingetus,千代鹤Chiyozuru,羽衣Hagoromo,绯之夸 Hi-no-hakama,三光锦Sank-nishiki,御美衣Omi-goromo,大锦-nishiki,八重霞 Yae-gasumi,日出之海Hinode-no

14、-umi,鸣海泻Narumi-gata,花笠 Hanagasa,雾月Misty Moon,法国香草 French Vanilla,爱德小姐Miss Ed,飞天玉Feitianyu,绯乙女Hi-otome,初光Hatsuhikari,皇玉 Kogyoku,发心樱Hosshin-zakura,香椿Xiangchun,立寒Kanjir,花立寒Kanjiro-nishiki,12 月玫瑰December Rose,飞龙Hiryo,星上星Star above Star。滇山茶 C.reticulata 娃丽娜深Valley Knudsen,好运来Haoyunlai等大多数滇山茶品种或杂交种均适合。但生长

15、较慢的恨天高(Hentiangao)等品种除外。单体红山茶 C.uraku 美人茶 Meirencha。杜鹃叶山茶 C.azalea 春江之夏Chunjiang Zhixia,夏梦华林Xiameng Hualin,夏日七心Xiari Qixin,夏梦春陵Xiameng Chunling,桂月昌华Guiyue Changhua,大红灯笼Dahong Denglong等。B B 附 录 B(资料性)高杆山茶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高杆山茶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见表 B.1。表 B.1 高杆山茶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 名称 发病 时期 症状 防治 时期 防治方法 炭疽病 4 月 至 9 月 病斑大多

16、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发病初期叶片呈黄绿色水渍状圆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轮状斑块,中央为灰白色,边缘有紫红色晕环,病斑交界明显。4 月 下旬至 9 月(1)改善通风条件,遮荫。清理病叶,消除传播源。(2)喷 70甲基托布津 800倍液1 000倍液。50多菌灵 800 倍液1 000 倍液。(3)45咪鲜胺 1 000 倍液1 500 倍液。(4)15苯醚甲环唑 15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 2 500 倍液。(5)每 2 个月3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煤烟病 4 月 至 10 月 枝叶表面呈煤污状,发病初期,叶脉两侧出现黑色粉尘状物,并逐渐增多,最后形成黑膜,覆盖叶面和枝干表面。

17、4 月 至 10 月(1)新梢期,用 10氟啶虫酰胺 2 500 倍液、防治蚜虫。(2)25噻虫嗪 1 500 倍液+植物油助剂防治。(3)每 2 个月3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藻斑病 3 月 至 6 月 受害叶片初生针头状灰白色至黄褐色小圆点,有时略呈十字形斑点,后逐渐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形成圆形稍隆起的毡状物,灰绿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纤维状细纹,边缘不整齐,后期色泽较深,表面也较平滑。2 月 至 6 月(1)通风透光,开沟排水,及时修剪病枝。(2)早春用氢氧化铜 1 000 倍液,间隔 7 天连续防治 2 次3 次。(3)开花后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1 000 倍液,

18、或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1 000 倍液。(4)60唑醚代森联 750 倍;12苯甲氟酰胺 1 000倍或 325 克/升苯甲嘧菌酯 1 500 倍。(5)每 2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花腐病 12 月 至翌年 3 月 山茶叶杯菌(Giborinia camelliae Kohn)等侵染花瓣所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侵染后的花朵先期出现棕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蔓延至整个花朵,逐渐变成褐色而枯萎。12 月至 翌年 3 月(1)在秋冬季节对土壤喷洒杀菌剂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1 000 倍液。(2)开花前 40嘧霉胺 1 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

19、液1 000 倍液,或 70丙森锌 800 倍液1 000 倍液喷洒花蕾。(3)晚春及时清除发病枯萎的花朵,集中销毁。(4)花季每半个月喷施 1 次。表 B.1 高杆山茶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续)病害 名称 发病 时期 症状 防治 时期 防治方法 叶枯病 5 月 至 10 月 多从叶尖开始发生,初期病斑叶尖失绿呈黄灰色,并呈扇面状扩展,病斑交界处呈褐色线纹,后期病斑干枯褐色。5 月 至 10 月(1)改善通风条件,遮荫。清理病叶,消除传播源。(2)喷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1 000 倍液。50多菌灵 800 倍液1 000 倍液。(3)45咪鲜胺 1 000 倍液1 500 倍液。(4

20、)15苯醚甲环唑15吡唑醚菌酯 2 000 倍液2 500 倍液。(5)每 2 个月3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烂皮病 6 月 至 7 月 假毛丛赤壳菌(Nectria pseudotrichia Berk.&M.A.Curtis)等侵染树干、枝干所引发韧皮部坏死或腐烂的真菌性病害。初期水渍状褐斑、霉腐,后腐烂凹陷,木质部呈黑褐色,进而扩大到树干枝干整个皮层坏死,阻断养分及水分的输导,使顶端嫩叶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叶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5 月 至 7 月(1)每年进行清园,去除发病株。清理枯枝落叶;主干用石硫合剂涂白预防感病。(2)避免使用红露珍作为砧木品种,选用抗

21、性强的耐冬作砧木。(3)移植后用 70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加萘乙酸 1 000 mg/L 浇透,或50多菌灵 800 倍液1 000 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成活后用甲基托布津灌施 1 次。(4)每 1 个月2 个月喷施 1 次树干枝干,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疮痂病 3 月 至 6 月 受害部位形成粗糙、稍隆起、疮痂状或木栓化、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中央开裂或下陷。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造成叶片脱落。3 月 至 6 月(1)30氧氯化铜 500 倍液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预防保护。(2)已浸染的可喷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0 倍液等内吸杀菌剂防治。50醚菌

22、酯 1 000 倍液2 0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 8 000 倍液10 000 倍液。(3)每 2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赤叶斑病 5 月 至 8 月 病斑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个病斑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至整个叶片,引起叶片大量枯焦和脱落。5 月 至 8 月(1)夏季干旱时及时灌溉,合理种植遮阴树。(2)喷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1 000倍 液。45咪鲜胺 1 000 倍液1 500 倍液。(3)15苯醚甲环唑15吡唑醚菌酯 2 000 倍液2 500 倍液。(4)每 2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C

23、C 附 录 C(资料性)高杆山茶花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 高杆山茶花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见表 C.1。表 C.1 高杆山茶花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 害虫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蚜虫 一年发生 20 多代。主要为害新梢及嫩叶,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25吡蚜酮 2 000 倍液,10啶虫脒 1 500 倍液,70吡虫啉 5 000 倍液。每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蚧壳虫 主要以红蜡蚧、吹绵蚧、糠片蚧等几种寄生于叶片、树枝上,刺吸汁液。幼虫初期开始用70吡虫啉 5 000 倍液。24螺虫乙酯3 000 倍液,或 25噻嗪酮 1 000 倍液。每 1 个月2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

24、小绿叶蝉 一年发生 8 代10 代。主要刺吸茶花新梢、嫩枝、嫩叶及树叶汁液。冬季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消灭越冬成虫。2.5杀灭菊酯 2 000 倍液4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 2 000 倍液4 000 倍液。每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蛾类 主要以茶卷叶蛾、茶毛虫、潜叶蛾、刺蛾、茶细蛾等的幼虫为害山茶新梢、嫩叶、嫩枝及幼根。1.8阿维菌素 2 000 倍液3 000 倍液;2.5杀灭菊酯或 2.5溴氰菊酯 2 000 倍液4 000倍液,18.1左旋氯氰菊酯 1 500 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 3 000 倍液,黑光灯诱杀。每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地老虎 主要

25、为害幼根或近地面的根茎部,伤口较平整。18.1左旋氯氟氰菊酯 1 500 倍液。每季度施放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红蜘蛛 俗称叶螨,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1.8阿维菌素 2 000 倍液3 000 倍液,24螺螨酯 3 000 倍液,25三唑锡 1 500 倍液,5噻螨酮 1 500 倍液,73炔螨特 3 000 倍液。每 1 个月2 个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黑刺粉虱 主要为害茶花叶片,吸取汁液,其分泌物可导致煤烟病大量发生,严重影响茶花的正常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落花等现象。50杀螟松 1 000 倍液喷洒;噻嗪

26、酮 1 000 倍液喷洒。每月喷施 1 次,严重时可适当增加次数。美人茶 耐冬 赤丹 春江之夏 夏梦华林 绯乙女 好运来 飞天玉 D D 附 录 D(资料性)高杆山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高杆山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图 D.1。适用品种 苗木繁育 第一次移栽密植 第二次移栽稀植 病虫害防治 要求:生长快,主干直立性好,树皮光滑,花朵较稠密,抗病虫等。扦插季节:5 月下旬6 月上旬;扦插基质:新鲜红壤土;或轻基质(2泥炭:1 珍珠岩)。大田种植密度:株距 10 cm15 cm,行距 15 cm20 cm。盆栽容器口径 20 cm左右。种植密度:初始株距 0.5 m0.7 m,行距1.5 m。每隔3年4年逐步移栽,最终株行距 3.0 m3.0 m。防治方法:保持苗圃通风干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虫为害的枝叶、花朵与果实;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施用低毒高效农药。图D.1 高杆山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_ 好运来 花腐病 容器移栽 大田移栽 茎腐病 炭疽病 藻斑病 霉烟病 叶枯病 吹绵蚧 绿叶蝉 黑 刺 粉扁刺蛾 红蜘蛛 蚜虫 高杆山茶花 玉 容器移栽 大田扦插 基质扦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