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sng) 惩戒(chng) 魁梧(ki) 大相径廷B蜷曲(jun) 栅栏(zh) 蓦然(m) 怪诞不经C怅然(chng) 干瘪(bi) 匍匐(p) 神彩奕奕D叮嘱(zh) 臃肿(yng) 蓬松(png) 孤苦伶仃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阴蔽 烂漫 泼泼洒洒B沉寂 心绪 各得其所C花辨 信服 暴怒无常D紧密 慈怜 不知所错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
2、一脸不快。B爸爸涨工资了,妈妈喜出望外地说:“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高兴!”C导游把我们分成两组,爬山的爬山,玩水的玩水,大家各得其所。D我们班的张伟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吃饭时他都抱着书在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低碳环保,大大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与出游。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
3、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D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其实不然A B C D7、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2)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3
4、)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4)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_”,就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
5、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注)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徐君:徐国国君。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冢:坟墓。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元方/时年七岁B待君久/不至C季札/心知之D系之徐君冢树/而去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入门不顾 为使上国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过中不至 还至徐B太丘舍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于是乃解其宝剑 去后乃至D徐君好季札剑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用现代汉语翻
6、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友人惭,下车引之。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5陈太丘与友期和季札挂剑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_的传统美德;(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_的孩子。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包利民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
7、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8、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
9、,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
10、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注释)盈然:漫溢的样子。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片断二:_片断三:_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3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4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5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A所有曾经的感
11、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2、温暖心窝的话语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
12、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
13、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
14、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
15、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语句。4结合全文,说说第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
16、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 DBABAB 马上相逢无纸笔 杨花榆荚无才思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二 1B2(1)约定。(2)回头看。(3)出使。(4)离开。3C4(1)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2)我当初心里已经答应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呢!”5 诚实守信(信守承诺); 明礼知义、聪明机智、直爽率真、落落大方、方正等。意思对即可 三 1 片断二:朋友因为女
17、生的真诚亲切而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 片断三: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2“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言之成理即可)3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意合即可)4动作描写,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奏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5B1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4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