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06T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7974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7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06T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3306T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3306T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3306T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3306T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7.060CCS A 473306浙江省绍兴市地方标准DB3306/T 0502022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on intelligent expressway2022-11-28 发布2022-12-28 实施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306/T 050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和缩略语.15基本要求.26防雷分类.47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48检测方法.109检验规则.11附录 A(资

2、料性)防雷检测原始记录表.13DB3306/T 050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绍兴防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绍兴市气象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绍兴市气象局、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绍兴防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绍兴市标准化研究院、诸暨市气象局、绍兴市标准化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华晨辉、任晴、张瑛、顾菊平、沈建、石剑、石见、王烨豪、孙一栋、王力、马秉斌、季业成、郭培培。DB3306/T 05020221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检

3、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快速路防雷装置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基本要求、防雷分类、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快速路监控中心和路面设施的防雷装置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GB 503432012建

4、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5024202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CJJ 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QX/T 2112019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 500572010、QX/T 21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快速路 expressway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来源:CJJ 1292009,2.0.13.2智慧快速路 intelligent expressway对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在快速路系统中集成应用的通

5、称,包括智能设施、智能决策、智能服务和智能管控等,从而形成的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运营服务和控制系统的快速路。4符号和缩略语4.1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In:标称放电电流DB3306/T 05020222Imax:最大放电电流Uc: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w: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p:电压保护水平Up/f:有效电压保护水平4.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LPS: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PD: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LPZ:防雷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5基本要求5

6、.1检测机构和人员5.1.1对智慧快速路监控中心、路面设施防雷装置实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5.1.2检测工作应由两名及以上检测人员承担。5.1.3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防雷装置检测能力,符合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5.2工作程序5.2.1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 1 进行。图 1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程序DB3306/T 05020223图 1(续)5.2.2现场环境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应包含下列内容:a)确认建筑物防雷类别、防雷区、雷电防护等级;b)查阅受检场所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档案;c)查看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敷设方式;d)查看接地形式、等电位连接和

7、防静电接地状况;e)检查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制式、SPD 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电磁屏蔽措施等。5.2.3防雷装置接地电阻的测量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5.2.4防雷装置现场检测的数据应记录在专用的原始记录表中,并应有检测人员签名。检测记录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不应涂改;改错应使用一条直线划在原有数据上,在其上方填写正确数据,并签字或加盖修改人员印章。5.2.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单格式参见附录 A。5.3检测仪器设备5.3.1用于检测的仪器、仪表和测试工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被测参数的准确度要求。宜选用具有数据实时传送功能的检测仪

8、器。5.3.2用于检测的仪器、仪表和测试工具应经过检定/校准/核查,并在有效期内,且处于正常状态。5.3.3用于检测的仪器、仪表和测试工具,在测试中发现故障、损伤或误差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更换或修复;经修复的仪器、仪表和测试工具应检定/校准/核查,在满足准确度要求后方可使用,并对之前检测进行复检。5.4检测报告5.4.1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对记录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出具检测报告。5.4.2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本文件要求作出明确的结论。5.4.3检测报告应包括:DB3306/T 05020224委托单位、受检单位、受检对象名称;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检测内容、

9、检测项目、检测结论;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及检测周期(下次检测时间);检测、审核和批准;加盖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或检测机构公章。6防雷分类6.1建(构)筑物防雷分类按 GB 500572010 中第三章和 GB 550242022 中 7.1.1 的规定执行。6.2雷电防护等级划分按 GB 503432012 中第四章的规定执行。6.3防雷区的划分按 GB 500572010 中 6.2 的规定执行。7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7.1监控中心7.1.1接闪器7.1.1.1外观应无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7.1.1.2保护范围接闪器的滚球半径和网格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 1接闪器的滚球半径和网

10、格尺寸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hr(m)接闪网网格尺寸(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51010 或128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2020 或24167.1.1.3材料规格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见表2。表 2材料规格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接闪杆杆长 1 m 以下杆长 1 m2 m圆钢直径12 mm圆钢直径16 mm钢管直径20 mm钢管直径25 mm其它材料见 GB 500572010 表 5.2.12接闪带圆钢直径8 mm扁钢截面积50 mm2铜材截面积50 mm2其他材料见 GB 500572010 表 5.2.1DB3306/T 05020225表 2(续)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3接闪网圆钢直径8 mm热镀

11、锌扁钢截面50 mm2其他材料见 GB 500572010 表 5.2.14金属板屋面金属板下面无易燃易爆物品时金属板下面有易燃易爆物品时铅板厚度2 mm不锈钢、热镀锌钢板和钛板厚度4 mm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厚度0.5 mm铜板厚度5 mm铝板厚度0.65 mm铝板厚度7 mm锌板厚度0.7 mm7.1.1.4设置现状接闪器设置现状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见表3。表 3接闪器设置现状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敷设状况接闪网、接闪带(短杆)应敷设在易受雷击的部位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接闪带(短杆)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外)2连接工艺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扁

12、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3连接质量焊接固定螺栓固定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应有防松零件7.1.1.5防腐措施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应完整,接闪器截面锈蚀不应超过1/3。7.1.1.6附着电气电子线路接闪器上不应附着电气电子线路。7.1.1.7过渡电阻接闪器与每一根引下线、屋面电气设备和金属构件与防雷装置、防侧击雷装置与接地装置等的电气连接,其过渡电阻应0.2。7.1.2引下线7.1.2.1外观应无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7

13、.1.2.2防腐措施DB3306/T 05020226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应完整。7.1.2.3数量与平均间距7.1.2.3.1自然引下线布设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3.8 的规定。7.1.2.3.2专设引下线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二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平均间距18 m,根数应2 根;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平均间距25 m,根数应2 根。7.1.2.4材料规格专设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及技术要求见表4。表 4引下线材料规格序号敷设方式技术要求1明敷圆钢直径8 mm热镀锌扁钢截面积50 mm2,厚度2.5 mm其他材料按 GB 500572010 表 5.2.12暗敷圆钢直径10

14、 mm热镀锌扁钢截面积80 mm2,厚度2.5 mm其他材料按 GB 500572010 表 5.2.17.1.2.5设置现状引下线设置现状的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见表5。表 5引下线设置现状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敷设状况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应经最短路径接地易受机械损伤处地面上 1.7 m 至地面下 0.3 m 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2断接卡设置情况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引下线上距地面 0.3 m1.8 m 处设断接卡3连接工艺应符合表 3 中连接工艺的规定4连接质量焊接固定绑扎(有箍筋或网状的钢筋时)螺栓固定焊缝

15、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主筋搭接长度200 mm应有防松零件7.1.2.6与其他物体间距7.1.2.6.1自然引下线与附近金属物或线路的间距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3.8 和 4.4.7 的规定。7.1.2.6.2专设引下线与其他物体间距应符合表 6 的规定。DB3306/T 05020227表 6专设引下线与其他物体间距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电气和电子线路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专设引下线之间距离最小平行净距最小交叉净距1 m0.3 m2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的距离满足 GB 500572010 中 4.5.6 的规定3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

16、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 0.1 m,当小于0.1 m 时,引下线的横截面应不小于 100 mm27.1.3接地装置7.1.3.1设置现状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各类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7.1.3.2材料规格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3.5 和 4.4.5 的规定。7.1.3.3人工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和间距埋设深度和间距应符合GB 500572010中5.4.25.4.5和5.4.7的规定。7.1.3.4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其中之一:宜采用放热焊接方式;当采用通常焊接方式,应在焊接处做好防腐处理。7.1.3.

17、5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4.6 的规定,且不大于各接入设备要求的最小值。7.1.3.6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应符合GB 500572010中4.5.6规定。7.1.4等电位连接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等大尺寸金属件及穿过各防雷区交界处的金属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电缆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钢屋架、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的等电位连接,其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 7等电位连接要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连接措施应符合 QX/T 2112019 附录 B 中表 B.4 的要求连接材料

18、及截面积过渡电阻0.2 7.1.5屏蔽DB3306/T 050202287.1.5.1机房屏蔽机房屏蔽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3.2 的要求。7.1.5.2线缆屏蔽线缆屏蔽应符合GB 503432012中5.3.3的要求。7.1.6SPD7.1.6.1外观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标志完整和清晰。7.1.6.2材料规格SPD的材料规格应符合表8的要求。表 8SPD 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SPD 级数SPD 的类型技术要求SPD 连接相线铜导线mm2SPD 接地端连接铜导线mm2第一级开关型或限压型610第二级限压型46第三级限压型2.54第四级限压型2.54

19、7.1.6.3连接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连接导线应平直、色标清晰,绝缘层无破损、老化;连接点应牢固可靠,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气连续性要求;应以最短路径连接,电源 SPD 总连线长度不宜超过 0.5 m。7.1.6.4性能参数配电系统所选SPD的性能参数应与安装场所环境要求相适应,且符合表9的要求。表 9SPD 性能参数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电源线路参数产品试验类型:I、级试验产品Uc:应符合 GB 500572010 附录 J 中表 J.J.1 的规定Up:应小于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宜留有 20%裕量In:能量配合资料由制造商提供,级试验5 kA、级试验3 kA2信号线路设置LPZ1 与 LP

20、Z2 交界或设备端口处宜安装参数Uc: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 1.2 倍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7.1.6.5布设DB3306/T 050202297.1.6.5.1设备配电箱宜安装 I 级试验的 SPD,其保护水平应与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配合协调的后级 SPD,以确保达到要求的有效保护水平。7.1.6.5.2信号控制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电涌保护器。7.1.6.5.3低压电力电缆从变压器至配电室应全程埋地敷设。7.1.6.5.4设备由 TN 交流配电供电时,供电线路应采用 TN-S 系统。7.1.6.5.5配电线路上 SPD 安装位置与被保护

21、设备间的线路长度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 的第 9条要求。7.1.6.6线路长度当低压配电线路安装多级SPD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符合生产厂商提供的技术要求。如无技术要求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 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长度达不到要求应加装退耦元件。7.1.6.7故障指示灯SPD的状态指示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7.2路面设施7.2.1灯杆、桥梁传感器灯杆、桥梁传感器连接状况应符合以下要求:有接地测试点,接地电阻的阻值应不大于 GB 501572013 规定值或接入设备要求的最小值;无接地测试点,灯杆与可靠基准点的过

22、渡电阻的阻值应0.2。7.2.2智慧交通信息监测系统7.2.2.1监测设备宜利用自身的金属构架或在其顶部安装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其保护范围按相应防雷类别滚球半径计算,处于直击雷保护范围内的可不另设接闪装置。7.2.2.2应利用设备的混凝土内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各类接地应共用,相邻的设备应将其接地装置相互连接。7.2.2.3设备的供电及信号线缆应穿金属管或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埋地敷设,电缆屏蔽层或外部屏蔽体应两端接地。7.2.3隧道机电系统隧道机电系统应符合表10。表 10隧道机电系统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接地装置在隧道两端洞口附近各设置一组接地装置,应与隧道洞内的接地体构成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工

23、频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4。当土壤电阻率大于 1000 m 时,电阻值可适当放宽隧道洞口外摄像机金属支撑杅等金属物应就近与隧道共用接地系统相连,若相距较远(20 m以上)可设置独立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 等电位连接带两端分别至少设置一组贯穿隧道的等电位连接带,且宜每间隔 50 m 做一次重复接地,可利用支护描杅作为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端子信号与电力线缆在距隧道洞口 100 m 内的位置,宜采取金属桥架布线,并与等电位连接带至少两处连接;供电线缆和信号线缆的敷设间距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表 5.3.4-2 的规定DB3306/T 050202210表 10(续)检测项目

24、技术要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隧道内各区域控制器(箱、屏)及预计安装监控、消防、通风、照明等机电系统设备处预留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该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与隧道结构钢筋网可靠焊接连通SPD洞外监控设备(照度仪、可变限速标志等)、情报板、摄像机等的电源端应分别安装 SPD,其电压保护水平应不低于 I 类试验的要求;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配合协调的后级 SPD,以确保达到要求的有效保护水平有关信号金属线入线端应分别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 SPD。地处多雷区以上的各类网络系统的数据信号线,若长度大于 30 m 且小于 50 m,应在一端终端设备输入口安装适配的 SPD;若长度大于 50 m,应在两端终端设备输入口安装

25、适配的 SPD洞内监控设备(车辆检测器、测速仪、摄像机等)的电源宜安装 SPD,其保护水平应与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7.2.4通信系统7.2.4.1进入建筑物内的各类通信线缆应埋地引入。具有金属护套的线缆引入时,应将金属护套接地;无金属外护套的电缆宜穿钢管埋地引入,入口处与接地装置的过渡电阻阻值应0.2。7.2.4.2光纤雷电防护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a)通信传输光缆应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直埋光缆的金属护套在接头处应集中接地。应将光缆的金属护套或加强芯接地;b)进入机房光缆末端的金属屏蔽层,加强芯或铠装层应与光纤数字配线架的等电位连接带连通。光端机电源端应加装适配的 SPD。7.2.4.3金属线

26、缆雷电防护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a)用于长距离传输的通信金属线缆,应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埋地深度宜不小于0.7 m;b)进入机房的通信金属线缆应采用直埋或缆沟方式引入,且应采用铠装线缆或穿钢管保护,且不宜与供电线缆同管槽入室;c)建筑物内的金属线缆宜敷设于金属桥架(管、槽)内,桥架(管、槽)全程应电气贯通,其两端和穿越不同防雷区交界处应可靠接地;d)建筑物内的信号线缆与供电线缆不宜同管槽平行敷设;e)通信系统总配线架(MDF)应就近接地,且应在总配线架处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 SPD。未接入总配线架的金属信号线缆中的空线对应做接地处理;f)无线通信的天馈系统中的馈线金属屏蔽层应在线缆两端

27、分别就近接地。若长度大于 60 m 时在其中心部位应将金属外护层再接地一次。户外馈线桥架、线槽的始末两端亦应与邻近的等电位连接端子连通;g)在多雷区、强雷区当金属线缆采取埋地方式时,在其上方 30 cm 左右宜平行敷设避雷线(排流线),排流线宜每间隔 200 m 做一组人工接地体,其冲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30;h)地处多雷区以上的各类网络系统的金属数据信号线,若长度大于 30 m 且小于 50 m,应在一端终端设备输入口安装适配的 SPD;若长度大于 50 m,应在两端终端设备输入口安装适配的 SPD。8检测方法8.1监控中心DB3306/T 0502022118.1.1接闪器按GB/T 2

28、14312015中5.2.2的规定进行。8.1.2引下线按GB/T 214312015中5.3.2的规定进行。8.1.3接地装置按GB/T 214312015中5.4.2的规定进行。8.1.4等电位连接按GB/T 214312015中5.7.2的规定进行。8.1.5屏蔽8.1.5.1按 GB/T 214312015 中 5.7.2.11 的方法测量机房构件电气连接。8.1.5.2使用激光测距仪、卷尺(或目测)等设备测量机房屏蔽金属网格、线缆敷设距离、线缆屏蔽情况。8.1.6SPD按GB/T 214312015中5.8.4和5.8.5的规定进行。8.2路面设施8.2.1灯杆、桥梁传感器接地电阻按

29、 QX/T 2112019 附录 C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并按 GB/T 214312015 附录 D 的规定将测量值换算为冲击接地电阻。8.2.2智慧交通信息监测系统8.2.2.1直击雷防护按 GB/T 214312015 中 5.2.2 的规定进行。8.2.2.2检测智慧交通信息监测系统屏蔽措施按 8.1.5 的规定进行。8.2.3隧道机电系统按QX/T 2112019中5.3.5的规定进行。8.2.4通信系统按QX/T 2112019中5.4的规定进行。9检验规则9.1检测介入环节及周期9.1.1监控中心和路面设施中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应在:接地体安装完毕,浇混凝土或砌砖、

30、填土覆盖前进行;DB3306/T 050202212接地线或预留接地端子(包括等电位、电气及其它预留接地端子)连接安装完毕浇混凝土或砌砖、填土覆盖前进行。9.1.2监控中心和路面设施中的建(构)筑物及其设备系统防雷装置首次检测应在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雷装置安装完毕,项目投入使用前进行。9.1.3监控中心和路面设施中的建(构)筑物及其设备系统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应在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定期检验一次。9.1.4对雷击频发或有雷击破坏史的场所,宜增加检测次数。9.2抽样比例9.2.1监控中心和路面设施的防雷装置采用抽样检测。其中,以下测点的抽样比例应不少于测点总量的 30%: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31、的接地电阻同类测点;系统、装置、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同类测点比例。9.2.2对抽样检测中的不符合项进行复验时,应全检。9.3判定原则9.3.1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时,判为合格。9.3.2存在不合格项时,应提出整改意见,经整改后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判为合格。仍不合格时,判整个项目不合格。DB3306/T 050202213附录A(资料性)防雷检测原始记录表A.1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综合评定表内容与格式见表 A.1。表 A.1 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综合评定表记录编号:共页 第页受检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受检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受检对象名称受检对象地址经纬度检测类别接闪器距地面高度建筑物高度雷 击 史防雷类别防雷装置安装日期测点数检 测 环 境天气:检测日期施工跟踪检测原始记录编号前次检测报告编号主要检测设备名称及编号综合评定备注1、“”表示“无此项目”,“/”表示“无法检测”;2、下次检测日期为年月日前。检测取样员:测试员:校核人: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DB3306/T 050202214A.2现场检测示意图见表 A.2。表 A.2 现场检测示意图记录编号:共页 第页测点平面示意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