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796081 上传时间:2024-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从它的发明者、继承者的结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重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

2、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取人类在19世纪所发明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查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数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因素: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

3、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主线因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这种品质是人类结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查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结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结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主线规定。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定。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发明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见解和主线观点。 方法论

4、:人们结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主线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结识或对的结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

5、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规定我们要从客观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主线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因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主线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对立

6、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线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涵义: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两者是互相联结、相辅相成的。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

7、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相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也许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导致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发明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主线矛盾和非主线矛盾、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质重要是由矛盾的重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

8、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干采用对的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顺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主线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通过两次否认,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认之否认

9、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认可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重要表现在: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发明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结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结识的需要。 实践为结识提供了也许。 实践使结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查结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结识论:结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

10、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结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发明性,假如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结识对象信息的接受,并且有对于结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并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在,并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可以反映现实中的事物,并且可以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

11、映具有发明性的特点,发明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结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结识;从结识到实践;实践,结识,再实践,再结识,结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2023年04月07日 19:40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结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结识对象的。 检查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主线特性: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对的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认可真理是客观的,是由于它坚持物质

12、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对的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查结识真理性的标准的

13、拟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查结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查结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拟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结识真理性的检查的条件性。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重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涉及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涉及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

14、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重要表现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

15、(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相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定期,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定期

16、,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

17、反作用也许是积极的进步的,也也许是悲观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定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悲观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白: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规定,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涉及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

18、社会的主线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线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

19、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主线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纯熟限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