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圆筒式放水塔及涵洞结构计算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95002 上传时间:2024-10-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筒式放水塔及涵洞结构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圆筒式放水塔及涵洞结构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溢洪道加固设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 根据安全评价报告及其结论: 溢洪道浆砌石外包砼结构边墙,两侧浆砌石衬砌开裂、老化严重,底板冲刷破坏有裂缝,裂缝宽为2cm;溢洪道尾部出现冲刷坑。经本次水文分析计算,溢洪道泄洪不满足规定。 基于溢洪道存在上述的问题,需要对溢洪道进行除险加固解决。 5.5.1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 堰顶高程为102.87m,堰顶宽度为20.0m。溢洪道原浆砌石老化严重,底板冲刷破坏有裂缝,尾部出现冲刷坑,且泄洪能力不满足规定。本次初步设计,拟加固溢洪道左岸浆砌石边墙及底板,拆除右岸浆砌石边墙,加宽溢洪道5m,以致其由本来净宽20m增至25m;并加固溢洪道连接段底板。 5.5.2基本资料 堰顶高程:H=101.87m; 正常水位:h正=101.87m; 设计水位:h设=103.23m; 洪峰流量:h(P=2%)=96.90m3/s; 最大泄量:Q设=77.52m3/s; 校核水位:h校=103.79m; 洪峰流量:h(P=0.2%)=133.40m3/s; 最大泄量:Q校= 112.73m3/s。 5.5.3水面曲线计算及边墙高度拟定 1、水面曲线计算 本次初步设计,溢洪道分为二段泄水槽计算。第一段泄水槽长度L1=18.50m,进口段水深h1=103.79-101.87=1.92m,槽底宽度B=25.0m,坡比I=(101.87-99.57)/18.50=0.124;第二段水深h2=h1末,泄水槽长度L1=3.70m,宽度均为B=25.0m,坡比I=(99.57-97.14)/3.70=0.657。计算公式采用成都科技大学编写的《水力学》为: ΔS=(E2-E1)/(I-J) 式中:Es1=h0+u12/2g Es2=h1+u22/2g J=(J1+J2)/2 J=u2/C2R C=R1/6/n A=b.h X=b+2h R=A/X ΔS---计算流段长度(m), E---断面比能(m), J—水力坡度, U—断面平均流速(m/s), A---过水断面面积(m2), b---断面水面宽度(m), X---湿周(m), R---水力半径(m), C---谢才系数, n—泄水槽粗糙系数,浆砌石水泥砂浆抹面取n=0.017。 计算结果如表5.5-1、表5.5-2和表5.5-3。 表5.5-1 第一段水面线计算成果表(坡降i=0.124,段长Li=18.5m) 计算断面 计算水深(m) 过水断面面积 (m²) 流 速(m/s) 距始端距离(m) 1 1.92 48.00 2.35 0.00 2 0.75 18.72 6.02 4.63 3 0.66 16.56 6.81 9.25 4 0.61 15.18 7.43 13.88 5 0.57 14.42 7.94 18.50 第一段泄水槽: 正常水位:h0=0.406m; 临界水深:hk=1.275m; 临界坡度:Ik=0.0030; 因h0 <hk , 属于急流 表5.5-2 第二段水面线计算成果表(坡降i=0.657,段长Li=3.70m) 计算断面 计算水深(m) 过水断面面积 (m²) 流 速(m/s) 距始端距离(m) 1 0.57 14.25 7.91 0.00 2 0.53 13.16 8.57 0.93 3 0.49 12.31 9.16 1.85 4 0.47 11.63 9.70 2.78 5 0.44 11.06 10.19 3.70 第二段泄水槽: 正常水位:h0=0.245m; 临界水深:hk=1.275m; 临界坡度:Ik=0.0030; 因h0<hk , 属于急流。 2、边墙高度的拟定 H=hc+a 式中:H--边墙高度(m), Hc--校核工况水深(m), 安全超高(m),取a=0.5m。 5.5.4 消能计算 原溢洪道为矩形泄水槽,平均宽度b=14.00m。无消力池长度和海漫长度设施。本次消能计算采用《水力学》公式为: E0=hc+Q2/2gψ2Ak2 式中:E---断面比能(m), hc--边墙高度(m), ψ—流量系数,取0.90, Ak—临界水深过水断面面积(m2)。 计算结果如表5.5-3。 表5.5-3 消能计算成果表 单宽流量 (m³/s.m) 堰顶水深 ht(m) 跃前水深hc(m) 跃后水深 hc"(m) 消力池水 深 T(m) 消力池长度Lk(m) 备注 4.509 1.92 0.448 2.63 0.50 11.30 经采用计算机《理正消能工水力计算》软件计算, 消力池水跃长度为L=11.30m,出口断面落差0.45m。因此,消力池设计长度采用Lk=11.50m,深度d=0.50m,满足设计规定。 5.5.5 溢洪道加固设计 (1)基本资料 土的内摩擦角(水上):Φ上=25°; 土的内摩擦角(水下):Φ下=18°; 土的湿容重: γs=18KN/m³; 土的浮容重: γf=10KN/m³; 浆砌石容重: γj=21KN/m³; 墙后水位: H=1.00m; 地基与墙基摩擦系数: f=0.5。 (2)挡土墙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挡土墙结构、消力池结构如图苏六-初设-溢洪道(1)。 (3)稳定计算方法和工况 挡墙稳定分析按重力式挡土墙验算,计算工况为溢洪道挡土墙最不利及正常运营情形,即溢洪道泄槽无泄洪(墙前无水)及泄洪(墙前处在校核水位)的工况。 a.抗滑稳定计算 式中:——基底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基底面与地基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f=0.50; ∑G——作用于挡墙上的所有竖向荷载(涉及挡墙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kN); ∑H——作用于挡墙上的所有横向荷载(kN); b.抗倾稳定计算 式中:Kf —闸室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作用于墙体的荷载对墙前趾产生的稳定力矩; —作用于墙体的荷载对墙前趾产生的倾覆力矩; K。—抗倾覆稳定完全系数。 c.基底应力验算 式中:Pmax/min——翼墙基底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Pa); ∑G ——作用于翼墙上的所有竖向荷载(涉及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kN); A——翼墙基底面的面积(m2); ——作用于翼墙上的所有竖向和水平向荷载对于基础 底面形心轴的力矩(kN·m); W——边墙基底面对于该底面形心轴的截面矩(m3) (4)计算结果和分析 溢洪道控制段边墙稳定、应力计算成果详见表5.5-4及表5.5-5。 表5.5-4 第一段溢洪道边墙(墙高H=2.2 m)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内容 计算工况 计算值 允许值 计算结果判断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无泄洪 1.23 1.05 满足规范规定 泄洪 1.52 1.05 满足规范规定 抗倾覆安全系数Ko 无泄洪 2.43 1.4 满足规范规定 泄洪 1.72 1.4 满足规范规定 地基应力 无泄洪 88.14 [σ]=250kpa 满足规范规定 泄洪 75.87 [σ]=250kpa 满足规范规定 计算结果表白,溢洪道边墙稳定,不会产生墙体沿基底滑动破坏和墙体倾覆,基底应力满足规范规定。 表5.5-5 第二段溢洪道边墙(墙高H=1.00m)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内容 计算工况 计算值 允许值 计算结果判断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无泄洪 1.38 1.05 满足规范规定 泄洪 2.57 1.05 满足规范规定 抗倾覆安全系数Ko 无泄洪 2.74 1.4 满足规范规定 泄洪 2.16 1.4 满足规范规定 地基应力 无泄洪 35.90 [σ]=250kpa 满足规范规定 泄洪 26.76 [σ]=250kpa 满足规范规定 计算结果表白,溢洪道边墙稳定,不会产生墙体沿基底滑动破坏和墙体倾覆,基底应力满足规范规定。 二 放水塔设计 原放水设施为无压输水涵洞及筒塔式结构。由于建筑材料年久老化,所有砌体砂浆脱落,部分斜管局部出现有裂缝,漏水严重;穿坝平管有掏空现象。此外,根据地形和当时施工条件限制,输水涵管断面尺寸仅为Ф=0.5m,无法进人检修;梯级放水台阶高度不一。汛期输水灌溉,较难操作,且导致生命危险。 本水库四周围绕村庄,且在大坝左岸大片山头进行了生态农业开发--果树种植承包。本次初步设计,拟废弃原输水涵管,新建输水隧洞和圆筒式放水塔。 一、基本资料 (1)、各种特性水位 根据水文核算,各水库各种特性水位如下: 正常设计流量: Q正= m³/s; 正常设计水位: H正= m; 设计 洪水 位: H设= m; 校核 洪 水位: H校= m; 死 水 位: H死= m; 最大引水流量: Q引= m³/s。 (2)、地质情况 放水塔地基为强风化粉砂岩,裂隙较发育,透水性中档。 二、结构形式 放水塔采用钢筋混凝圆筒式结构,筒高 m,采用一级放水。设有检修闸一扇、工作闸各一扇,均为钢闸门,尺寸均为(b×h)=1.0×1.4m。塔身为圆筒式结构,壁厚高程 m以上为30cm,筒顶高程 m。筒顶以上为圆筒式砖混结构启闭平台,高程为 m,层高3.00m。放水塔之后与放水隧洞相连。 三、启闭机型号的选择 1、闸门自重的估算 G(查商家材料表) 2、启门力的计算 计算公式:FQ=Nt(Tzd+Tzs+W)+ng.G 式中:FQ---启门力(kN); Nt---摩阻力安全系数,取1.2; ng---闸门自重修正系数,取1.1; Tzd---支承摩阻力(kN); Tzs---止水摩阻力(kN); W—门顶上水柱重(kN); G—闸门自重(kN)。 3、支承摩阻力的计算 计算公式: Tzd=P(Υf+fo)/R 式中:水的容重 γ=10kN/m3; 总水压力 P=γ(H-0.5h)hB ; 轴轮半径 Υ=3.25cm; 液轮半径 R=20cm; 钢与钢的滑摩系数 f=0.4; 液摩系数 fo=0.1cm。 4、水柱自重的计算 W=γ(H-h)δB 。 5、止水摩阻力的计算 计算公式:Tzs=γb1.H.Ls.f 式中:止水橡皮与闸槽面的接触宽度 b1=0.02m; 作用水头 H=H-h/2(m) 止水橡皮与闸槽面的摩擦系数 f=0.65; 止水橡皮与闸槽的接触长度 Ls=4.00m。 则,止水摩阻力为:Tzs=γb1.H.Ls.f (kN)。 6、启门力的计算 启门力(FQ)为: FQ=Nt(Tzd+Tzs+W)+ng.G 7、闭门力的计算 采用公式: Fw=nt(Tzd+Tzs)-ngG 式中:Fw—闭门力(kN); ng—闭门时,闸门修正系数,取0.9; 其余符号意义同上。 考虑到闸门上的水柱及拉杆重量,不须加重闸门,即可自行关闭。 所以,选用启闭机型号为LQ—10型。 四、进水能力的计算 放水塔进水能力通过流量为0.5m³/s。现以进水闸启动度1/2的计算过水能力。 1、过水能力计算 采用大孔口自由岀流公式计算: Q=2μb√2g(H21.5-H11.5)/3 式中:μ—流量系数,取0.65; b—孔口宽度,取b=0.80m; H1—正常水位至闸门启动高度,H1=101.87-98.0-0.7=3.17m; H2--正常水位至闸门底高度,H2=3.87m。 五、通气孔的断面设计 为了减少闸门的启闭力,拟在放水塔的工作闸门后设立通气孔。通气孔的断面设计,按天津大学主编的《水工建筑物》公式(2-62)进行计算。 即,Qa=0.09VwA a> Qa /Va 式中:Qa—通气孔的通气量; Vw—闸门孔口的水流速(m/s); A--闸门后隧道面积(m²); Va—通气的允许风速,采用2.0m/s; a---通气孔的断面积(m²)。 拟采用圆形断面通气孔,通气孔直径(D)为: D= √4a/π (m) 因此,拟定选用1孔直径D=10cm。 六、 结构稳定计算 本次设计为初步设计,因此仅对检修时期和运用时期进行稳定计算。 (1)、检修时期稳定计算 计算情况:采用正常水位闸室无水,放水塔外为正常水位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σmax=∑G/F+My.yc/Ix σmin=∑G/F-My.yc/Ix 式中:σmax---最大地基应力(mpa); σmin---最小地基应力(mpa); ∑G---垂直荷载总和(KN); F—底板面积(m²); My---合力重新到形心产生的弯矩(kN.m); yc---底板形心到底板上下游边沿的距离(m); Ix----底板惯性矩(m4)。 经计算,正常水位闸室无水,放水塔外为正常水位的情形,其计算结果为: 底板面积:F=(D/2)²π(m²); 底板惯性矩:Ix=πD4/64(m4 ). 垂直荷载:∑G=(kN); 以形心为距的弯矩:My=(kN.m); 合力偏心距:e=∑Mi/∑Gi ; 合力与底板上游边沿的距离:y上= h/2-e(m); 合力与底板下游边沿的距离:y下= h/2+e(m); 则,σmax= ∑G/A+y上∑M/Ix σmin= ∑G/A+y下∑M/Ix 由此可见,放水塔四周均受水压力的作用,水压力互相抵消,故不存在抗滑稳定的问题。再且,上部垂直重量大于浮托力∑G= (kN),因此,也不会发生放水塔浮起来。 (2)、运用时期稳定计算 计算情况:采用校核水位,放水塔闸室充满水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 垂直荷载:∑G=(kN); 以形心为距的弯矩:My=(kN.m); 合力偏心距:e=∑Mi/∑Gi ; 合力与底板上游边沿的距离:y上= h/2-e ; 合力与底板下游边沿的距离:y下= h/2+e 。 则,σmax= ∑G/A+y上∑M/Ix σmin= ∑G/A+y下∑M/Ix 由此可见,放水塔四周均受水压力的作用,水压力互相抵消,故不存在抗滑稳定的问题。此外,上部垂直重量G= (kN) ,因此,也不会发生放水塔浮起来。 三、隧洞设计 5.7.1隧洞布置 隧洞重要任务是引水灌溉,引水流量Q=0.10m³/s,布置位于大坝的右坝肩。为了减少隧洞长度,隧洞中心线尽也许采用直线,进口与放水塔连接,出口与灌溉渠道连接。总长度50m,坡降i=2%,进水口底板高程为98.00m,出水口高程为97.00m。 5.7.2 断面设计 隧洞采用圆形洞顶及矩形洞身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无压箱涵结构。为便于施工及检修,拟定隧洞圆形洞顶半径R=0.6m, 矩形洞身净宽度为B=1.20m,净高度为h=1.0m, 衬砌平均厚度为D=0.25m。 (1)、隧洞过水能力计算 本次设计隧洞过水能力计算,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水力教研室编《水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小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计算。 公式 Q=μA√2gH0 式中:μ—孔口的流量系数,取μ=0.60, A---孔口断面面积(m²), H0—作用水头(m),取H0=0.5m(相应放水流量),则 Q=0.6×0.5×1.2×√2g×0.25=1.22m³/s 满足设计规定。 (2)、隧洞尺寸拟定 经计算,隧洞采用圆形洞顶及矩形洞身断面,洞顶半径R=0.6m, 洞身宽度B=1.20m,高度h=1.0m。 5.7.3 结构计算 (1)、基本资料 混凝土衬砌厚度 D=0.25m, 隧洞长度 L=50.0m, 过水控制流量 Q=0.50m³/s, 最大作用水头 H=5.79m, 工程等别 Ⅳ(小(1)型),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C15, 钢筋强度设计值 Ⅱ,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2.2×105Pa, 钢筋弹性模量 Es=2.0×105Pa, 钢筋保护层 a=30mm, 受力钢筋直径 D=12mnm, 洞顶土厚 h=5.8m。 (2)、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采用水利电力出版社《涵洞》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编《结构力学》的力法典型方程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 X1+δ11+ᅀ1p=0 X2+δ22+ᅀ2p=0 X3+δ33+ᅀ3p=0 式中:X1、X2、 X3---拱顶在弯矩、轴力、剪力作用下的未知力, δ11、δ22、δ33---拱顶在弯矩、轴力、剪力作用下的位移系数, ᅀ1p、ᅀ2p、ᅀ3p---拱顶在弯矩、轴力、剪力作用下的位移。 (3)、计算结果 拱顶、拱侧、底板各种内力计算如表5-5-1。 5.7.4 应力计算 计算公式:σmax=ΣN/A+ΣM/W σmin=ΣN/A-ΣM/W 表5.7-1 拱顶、拱侧、底板内力及应力计算成果表 拱 的 部 位 弯矩M (10KN.m) 轴力N (10KN) 剪力Q (10KN) 最 大 弯 矩 Mmax 最 小 弯矩Mmin 最 大 轴 力 Nmax 最 小 轴 力 Nmi 最大 剪力 Qmax 最小 剪力 Qmin 拱顶 3.72 0.60 -3.61 3.56 -4.55 -1.11 拱侧 -2.86 0.06 -4.21 -3.61 -3.62 -3.41 底板 -2.86 -1.69 -3.62 -3.62 4.21 0.40 上式中:σmaxσmin---分别为最大应力、最小应力(10kN/m²), ΣN---轴力的代数和(10KN), A---拱计算截面面积(m²),取A=0.25( m²), W---拱计算截面抵抗矩(m³),取W=0.01(m³)。 计算结果如表5.7-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