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医生谈家医签约:成果转换的关键是它“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指签约协议)是做什么用,医生叫我们签我们就签了。”“卫生院有来给我们老人家体检,但是没签协议年年也有体检嘛。”“医生有给我们留了联系方式,每次都来量量血压、测测血糖,有病我们还是想直接去县医院看。”以上是笔者做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满意度调查时,一些村民的反馈。家庭医生签约发展到现在,签约率年年上升。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不同,一些地区高签约率的背后,是“签而难约”甚至“签而不约”的困境。一份份无法落到实处的“协议”,透支着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各种指标任务、留痕要求,也让基层医护们感到力不从心。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还
2、在于服务内容与居民需求要匹配。正确认识家庭医生一些群众认为家庭医生只能看看常见病、量量血压血糖,作用不大;一些群众认为家庭医生就是要随时提供服务的“私人医生”,无形之中拔高了期望。对此,必须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客观宣传,引导公众形成恰当的期望。事实上,我国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实现广覆盖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需要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及时对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做到预防关口前移。当常见病发生时,家庭医生能够给予恰当的判断和治疗;当大病来临时,家庭医生能够给予合适的转诊方案;当患上慢性病时,家庭医生能够提供连续性的
3、健康管理服务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就是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队伍亟需扩大单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明显难以负荷签约重担,有必要吸收综合医院专科医生、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生、退休医生等力量充实签约队伍,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合理的分配机制。现阶段签约资金主要来自居民个人、医保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囿于各地财政、医保资金体量的差异,财政困难地区实际能够用于绩效分配的签约经费并不多,家庭医生团队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对此,建议财政加大投入,对拨付的医保、公卫资金单列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经费,便于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团队的服务数量和考核结果对资金进行统筹分配。抓好“关键少数
4、”真正迫切需要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还是一些高龄、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等,这些人往往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依从性也更好。一些农村老人独自居住,偶有病痛不愿麻烦子女,外出就诊又不方便,只能自己默默忍受。如果我们的家庭医生能够定期上门随访,及时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在有需要的时候送药上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想必老百姓会欢迎。还有慢性病患者,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血压、血糖也需要定期监测,相较于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有便捷、人文的优势,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在基础检验、药品配备上能够对标上级医院,满足患者日常需要。调动居民签约积极性签约服务强调居民自愿参与,调动居民参与签约的主动性、依从性是关键。建议发挥医保政策导向作用,针对签约对象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比例和起付线,引导群众签约并在基层首诊。同时,基层自身服务能力提升仍是重点,要设计符合居民健康需求的签约服务包,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服务对象的常见病是什么,就深入学习什么,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是什么,就深入钻研什么。通过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有的放矢地学习,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居民的信任,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