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
《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检测题(二)
(总分:100分) 山东 侯合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我们乒乓健儿又是囊括男单、女单、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四块金牌.现在比赛中使用的乒乓球直径约为40mm,质量约为( )
A.4g B.40g C.400g D.4000g
2.如图,赵杨用托盘天平测一小物块质量的实验中,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则( )
A.物块的质量等于54g B.物块的质量等于46g
C.物块的质量小于54g D.物块的质量大于54g
3.小红和奶奶在家里蒸馒头,将面揉好放入蒸笼如图甲所示,过一段时间出锅时发现馒头变白变大了如乙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假设馒头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馒头的质量变大了 B.馒头的平均密度增大了
C.馒头的质量减小了 D.馒头的平均密度减小了
甲 乙
4.图中的有关物品:泡沫塑料球、橡皮泥、方木块和铁钉,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通常密度最大的是 ( )
A.泡沫塑料球 B.橡皮泥 C.铁钉 D.方木块
5.如图所示,体积为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冰=0.9×103kg/m3) ( )
A.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90cm3
B.质量变大,水的质量为100g
C.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100cm3
D.质量变小,水的密度为1.0g/cm3
6.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ρ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蓝鲸体长33m,体重190t,相当于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它的一条舌头就有4t.它的力气无比巨大,能曳行588千瓦的机动船,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曾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提示:鲸能在水中自由地浮沉,表明鲸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近),其体积约为( )
A.2×102 m3 B.2×103m3 C.2×104m3 D.2×105m3
8.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该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9.水温度0℃至10℃之间,其密度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一只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
A.ρ0 B.ρ0 C.ρ0 D.ρ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说法,比如①铁比棉花重;②将质量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盘中,“重”的那端将下降.通过学习物理,我们知道:说法①中的“重”应改成 大,说法②中的“重”应改成
大.
12.对于天平上的平衡螺母和游码这两个可调的部件来说,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过程中,不能调节 ,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时,不能调节 .
1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为 dm3.
14.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 g,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 g/m3.
15.小丽去打酱油,如图所示,售货员用提子给她的瓶子内注入2提子酱油,售货员正好是2斤,若酱油的密度为1.15g/cm3,则售货员所用提子的容积约为 cm3(保留整数).若用该“提子”来量度白酒,则装满一“提子”的白酒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5kg(ρ酱油>ρ白酒).
16.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 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7.陶瓷刀是用纳米材料氧化锆加工而成的新型刀具,如图所示.它可以轻易切割很多较坚硬的物品,号称是永远锋利的刀具,这说明该刀具的硬度 (选填“大”或“小”),但它却不能摔打、跌落,否则将会破损,这说明该刀 延展性(选填“有”或“无”)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8.(8分)旦增和达珍在做“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1)比较 、 (选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 本身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 (选填“无关”或“有关”);
(3)达珍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的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 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19.(8分)如图所示,这是小强同学设计的测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及他的操作示意图:
A.测出空杯子的质量为m1(如图A);
B.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2(如图B);
C.将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V(如图C);
D.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1)小强测得牛奶的质量m= g;
(2)请你帮小强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kg/m3;
(3)其实小强设计的实验步骤有明显的瑕疵,由于往量筒中倒牛奶时不可能倒尽,因此按他设计的步骤测出的牛奶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4)细心而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发现,只要调整一下操作顺序就可以避免这一瑕疵,说说你调整后的操作顺序 (请重新排列ABCD的顺序).
20.(8分)现有器材:小金属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小明设计了一种测量金属密度的方案如下:
甲 乙
图11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指针位置如图11所示,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使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0为________g。
(2)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将系有细线的金属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金属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取出金属块,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写出金属密度的表达式:ρ金属=________(用m0、m1、m2和水的密度ρ水来表示)。
(5)小明测得金属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大”或“小”),理由是:由于金属块沾有少许水,m2偏________,所测体积偏________。
四、计算题
21.(8分)如图所示,端砚———中国四大名砚,始于唐,盛于宋,端砚的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黑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为了测定端砚的密度,小明用天平用天平测出磨钮(研磨的器具,与砚材料相同)的质量为144.4g,再把它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46.9g.
(1)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砚台的质量为159g,则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检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 提示:乒乓球的质量是比较小的,根据生活经验可知,C、D两项显然是错误的,若乒乓球的质量为40g,则12个乒乓球的质量就约为500g,也就是1斤,这显然也太大了些,故B项也是错误的;若乒乓球的质量为4g,也就是和一枚硬币的质量差不多,显然是符合题意的.
2.C 提示:磨损的砝码质量小了,砝码的个数要增加或游码的示数要增大,天平才能平衡,故测量值增大,也就是说物块的质量小于测量值.
3.D 提示:提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只要与外界不发生物质交换,质量不会变,馒头没有与外界交换物质,它的质量是不会变,质量不变,熟了后体积变大,平均密度变小了.
4.C 提示:在泡沫塑料球、橡皮泥、铁钉、方木块中铁钉的密度最大.
5.A 提示: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0.9g/cm3,冰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0.9g/cm3×100cm3=90g,冰熔化成水后,状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保持不变,故水的质量为100g;水的体积为V水===90cm3.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A.
6.B 提示:分析图象可知:V1<V3<V2=V4,m1=m2>m3>m4;将图中的点1、2、3、4分别与O点相连接,则会发现O1的斜率最大,表示1的密度最大,2、3点在同一直线上,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O4的斜率最小,表示4的最小,由此可以判断ρ1>ρ2=ρ3>ρ4,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
7.A 提示:V===1.95×102m3 .
8.C 提示: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9.C 提示:根据水的反常膨胀特点可知,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密度都会越来越小.
10.C 假设空氧气瓶的质量为m,容积为V,则有60kg=ρ0V+m,35kg=ρ0V+m,由以上两式解得m=10kg.则氧气瓶的质量为60kg时,所装氧气的质量为60kg-10kg=50kg,当氧气瓶的质量为20kg时,所装氧气的质量为20kg-10kg=10kg,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变为原来的,密度也变为原来的.
二、填空题
11.密度;质量 提示:铁比棉花“重”隐含的条件是相同的体积,“重”的实质是密度大;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质量,哪端能下降在于质量的大小,所以这里的“重”指质量.
12.游码;平衡螺母 提示:天平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不能再动平衡螺母,称量时若靠砝码不能使横梁平衡,再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13.>;2 提示:从图中虚线可知,当甲和乙的体积都为1dm3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从图乙可知,当乙的体积为v乙=3dm3时,乙的质量为m乙=2.7kg,所以乙的密度ρ乙===0.9kg/dm3,则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v乙′==2dm3.
14.47;1.1 提示:酱油和瓶子的总质量为m2=47g,酱油的质量为m=m2-m1=47g-14g=33g,酱油的密度ρ===1.1 g/cm3.
15.435;小于 提示:提子的容积等于装满酱油的体积V===435cm3;根据公式m=ρV可知,在体积一定时,由于白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装满一“提子”白洒的质量小于0.5kg.
16.变大;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提示:依题意可以推断出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相反,气体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因此,发生火灾时由于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
17.大;无 提示:根据题设中“它可轻易切割很多坚硬的物品”可知,陶瓷刀的硬度很大;根据“它不能摔打、跌落,否则容易破损、断裂”可知,陶瓷刀没有延展性.
三、实验探究题
18.(1)1;2(或3;4);相同;不同;(2)物质;无关;(3)不变;(4)a 提示:1;2(或3;4)两次实验中所用的是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不同,但它们的比值相同;2、3两次实验中所用的是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3)磨损掉的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材质”没变,故密度不变;(4)在m-V图象中,斜线越陡,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19.(1)75;(2)1.25×103;(3)偏大;(4)BCAD 提示:(1)图中烧杯的质量为m杯=20g+10g+4g=34g,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总=100g+5g+4g=109g,所以牛奶的质量为m=m总-m杯=109g-34g=75g;(2)量筒内牛奶的体积V=60mL=60cm3;ρ牛奶===1.25g/cm3=1.25×103kg/m3;(3)由于往量筒中倒牛奶时,烧杯壁会粘有少量牛奶,不能全部倒尽,致使测得牛奶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所以测出牛奶的密度偏大;(4)先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量牛奶和空杯的总质量;然后将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再测出空杯子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量筒中牛奶的密度,这样就避免了在倒牛奶时烧杯壁上会有残留牛奶的问题,减小了实验误差,所以调整后的操作顺序为:BCAD.
20.(1)水平;左;49.2(4)
(5)小;小;大
五、计算题
21.(1)已知排开水的质量m水=46.9g,
ρ水=1×103kg/m3=1g/cm3
则由ρ=可以求得排开水的体积即磨钮的体积
V=V水===46.9cm3
ρ材料===3.08g/cm3=3.08×103kg/m3
(2)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为
V===51cm3
提示:(1)磨钮的体积V=V水=,再由公式ρ=计算出材料的密度;(2)根据V=可计算出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