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勘察任务、目的要求
受伊春市 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伊春 勘察设计院岩土工程勘察处承担了伊春市 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此次勘察为初步勘察阶段,根据委托要求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
1、通过勘察查明场区内岩土类型、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选择适宜的基础持力层。
2、查明尾矿库区的渗漏、库区的水文工程地质和库区的不良地质现象等;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及其变化幅度,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尾矿库地区地震烈度及对建设尾矿库的影响,确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区域地质构造等,对场区内地层均匀性及场地稳定性做出评价;
4、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及土样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二、本次勘察工作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的技术依据是: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年版);
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7、《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行业标准);
8、建筑工程勘察合同书。
三、建筑物概况
拟建的伊春市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位于XX林业局XX西侧约1000米,XX河上游(近源头)右岸山坡上,其尾矿库位于选矿厂的坡角处,拟建建筑物5栋,平面形状均为矩形,建筑物长10至70米,宽8至40米,层数为一层至二层(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砖混结构,基础类型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确定,拟采用条形基础;尾矿库库容为47.6万立方米,最大坝高9米,为傍山型尾矿库,初期坝为土石混合坝,坝顶标高为343米,顶宽4米,坝轴线长660米,上游坡比为1:1.75,下游坡比为1:2,其等级五
等尾矿库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按着建筑物规模、性质等确定本次勘察建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其场地略有起伏,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层中等复杂,地基等级为二级,上述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为初步勘察阶段,根据委托要求(技术委托规定了勘探线及孔距)及技术标准,选矿厂按周边角点布孔原则布置勘探线5条,勘探孔16孔,尾矿库按坝轴线布置勘探线3条,勘探孔38孔,合计54孔,其中取土试样孔11孔,取土测试孔2孔,测试孔15孔,鉴别孔26孔。实际完成钻探:取土样26组,原位测试19次,总钻进米数358.6米。
地质钻探:采用XY——1型钻机回转跟管干钻钻进方式和SP30型钻机冲击跟管干钻钻进方式钻探,砂土与卵石取扰动样(岩芯管内取样、取Ⅳ级样)。
动力触探:粗砂、卵石及强风化基岩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杆长修正,最后得出动探击数标准值。
土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操做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要求进行。主要为颗粒分析与定名。
高程测量:采用绝对高程系统,建设单位提供。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
表一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
钻探
取土样
原位测试
水质分析
孔口测量
土工试验
孔数
进尺
原状
扰动
动探
标贯
孔
米
组
组
次
次
组
点
组
54
358.6
26
19
2
54
19
五、勘察工作进程
(1)、踏勘准备:2011年9月30日;
(2)、外业工作:2011年10月1日至10月11日;
(3)、室内试验:2011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
(4)、资料整理:2011年10月17日至10月19日;
(5)、提交报告:2011年10月20日。
第二节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水文
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零度左右,历年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37.9℃,年平均降水
量640毫米左右,降水多集中于6至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以上。本区气温特征是夏季炎热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四季变化明显。
本区为友好河水系,友好河为汤旺河的一级支流,在该区处上游近源头,其径流量极小,冬季断流,断流时间约170天。该河流一般情况下一年内有两次峰值,第一次为4月份出现,为雪水融化所至,第二次出现于7、8月份,为降水量集中所至。在第一次洪峰前的平水段,一般可以代表地下水径流量变化的情况。
山区河流的特点是:河水落差相对较大,水流急,年内径流分配不均,一般受降水量控制十分明显,表现为径流量及水位明显随降水量大小而增减。
二、地形、地貌
拟建选矿厂位于伊春市 区 林场附近,地貌单元属于小兴安岭北坡低山丘陵区,勘察场地位于XX河河谷右岸的坡地上,以剥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地面略有起伏,坡度约为15度,倾向东南,地面相对高差25.9米(为孔口相对高差)。
三、地层分布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表层为腐殖土,下为第四纪堆
积地层(主要分布于坡角处的尾矿库库区),再下为侏罗纪中期友好组火山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现就钻探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层腐殖土:黑色,组成物质为有机质与植物根系,混有粘性土。湿,松散。层厚0.80至1.40米,直接出露地表,分布于坡地上面的选矿厂区域。
2层粗砂:黄色、黄褐色,稍密,分选较好,级配较差,磨圆好,次圆形,湿至含水饱和,大于0.5毫米颗粒占50%以上,含少量粘粒,冲积成因。该层仅在ZK1、ZK2、ZK10、ZK11孔见,呈透镜体分布,厚 0.60至2.10米,层顶埋深2.20至2.50米。
3层卵石:黄褐色,稍密,含水饱和,分选差,级配好,磨圆中等,亚圆形,大于20毫米颗粒占60%以上,最大粒径可达70——80毫米,粒径变化大,排列无规律,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微风化。该层仅部分钻孔被全部揭穿,揭穿厚度3.30至3.50米。层顶埋深一般在7.30至7.40米之间。
4层凝灰岩强风化:黄褐色,暗红色,为黑云母花岗岩,散体结构,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矿物多蚀变,具残余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该层仅在ZK3孔见有,且未被揭穿其揭穿厚度1.00至3.00米,顶板埋深为8.90至9.20米。
5层凝灰岩中等风化:黄褐色,暗红色,为黑云母花岗
岩,散体结构,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矿物多蚀变,具残余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该层仅在ZK3孔见有,且未被揭穿其揭穿厚度1.00至3.00米,顶板埋深为8.90至9.20米。
6层凝灰岩微风化:黄褐色,暗红色,为黑云母花岗岩,散体结构,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矿物多蚀变,具残余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该层仅在ZK3孔见有,且未被揭穿其揭穿厚度1.00至3.00米,顶板埋深为8.90至9.20米。
四、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深层基岩裂隙水,其中对本工程有影响作用的主要为前者,该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粗砂与卵石,均在山坡坡角下的尾矿库区域见到,含水层厚度较小,一般小于2.00米,坡地上未见地下水。该地下水水位埋深0.60至6.30米不等(勘察时期钻孔内测得)。含水层透水性较好,与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水力联通性较好,并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反映为地下水位随季节而变化,其年水位变幅一般在2.00米左右,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为100米/日。
根据于该勘察区内所取水样进行的水质分析,该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M型水,PH值为6.4至6.5,侵蚀性CO2为16.74至22.45毫克/升,HCO3-含量为2.10至4.20毫克当量/升。
五、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场地位于低山丘陵区的友好河河谷右侧的坡地上,属坡地地貌,此次勘察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
第三节 岩土工程评价
一、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取扰动土样26组,原位测试19次,经现场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分析结果,地基土物理性质指标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二、地层承载力特征值
经钻探现场鉴定、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如下表:
表二 地基土承载力统计表 单位:kpa
层号
原位测试
地区经验
建议值
粗砂
200
220
200
卵石
360
340
360
强风化凝灰岩
280
260
280
中等风化凝灰岩
600
600
三、季节冻深及土的冻胀性评价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本区季节冻深为2.20米,据实地调查,历年最大冻深为2.80米。
在季节冻深范围内,场地地层岩性为腐殖土、粗砂、卵石,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最小距离在2米以内,按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标准,冻土区域冻胀性判别如下表:
表三 冻土冻胀性判别表
取样
深度
定名
含水量
塑限
公式
分类
冻胀系数
冻胀等级
ZK2
1.50
粉质
粘土
25.6%
22.3%
Wp+2<W≤Wp+5
冻胀
3.5-6.0
Ⅲ级
ZK3
1.75
粉质
粘土
19.4%
18.1%
W <Wp+2
弱冻胀
1.0-3.5
Ⅱ级
ZK10
1.45
粉质
粘土
30.5%
24.7%
Wp+2<W≤Wp+5
冻胀
3.5-6.0
Ⅲ级
ZK12
1.60
粉质
粘土
24.5
21.4%
Wp+2<W≤Wp+5
冻胀
3.5-6.0
Ⅲ级
ZK3
1.75
粉质
粘土
19.4%
18.1%
W <Wp+2
弱冻胀
1.0-3.5
Ⅱ级
ZK10
1.45
粉质
粘土
30.5%
24.7%
Wp+2<W≤Wp+5
冻胀
3.5-6.0
Ⅲ级
ZK12
1.60
粉质
粘土
24.5
21.4%
Wp+2<W≤Wp+5
冻胀
3.5-6.0
Ⅲ级
四、地层均匀性及边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各地层埋藏与厚度较为稳定,其地层界面的天然坡度较小,无互层与夹层,分布相对较均匀。
其砂土的天然坡角及渗透系数经验值如下表:
表四 砂土天然坡角及渗透系数表
状态
名称
干燥(水上)
饱和(水下)
渗透系数
经验值
粗砂
31°
29°
40m/d
卵石
37°
35°
150m/d
砂类土、卵石层等较松散,当边坡大于其天然坡角时,边坡将发生坍塌,所以在基坑开挖时,局部应进行简单支护后,方可施工。
五、场地稳定性评价
该工程场地地势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岩性简单,构造不发育,无活动性断层分布,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年版),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Ⅵ度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小于0.05g,场地内地基土粗砂为中软土,卵石,属中硬土,松散沉积层厚度小于5.0米,可以确定该场区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该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因此其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略有起伏,处于抗震有利地段。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该工程建筑。
六、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环境类别划分,该地区环境为湿润区直接临水,即环境类别属Ⅱ类,受环境类别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
表五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别表
腐蚀
介质
SO42-
Mg2+
NH4+
OH-
总矿
化度
PH值
侵蚀CO2
HCO3-
CI-
环境
类别
湿润区直接临水(Ⅱ类)
评价
标准
<400
<1600
<400
<34400
<16000
>6.5
<15
>1.0
<100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mol/L
mg/L
实测
含量
腐蚀
等级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弱
微
微
综合
评价
弱
微
注:1、表中各指标实测含量取两组试验中按不利组合考虑的其中一个数值。
2、表中PH值、侵蚀性CO2、HCO3-项按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地下水条件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该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七、地基基础方案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宜利用天然地基圆砾层、卵石层作为持力层,圆砾层的fak为300kpa,卵石层的fak为360kpa,圆砾层顶面埋深为1.90米至2.40米。根据地层条件、上部荷载情况及建设项目的经济、环境条件,宜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
结论与建议
1、勘察场地属河流堆积形成的低漫滩,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层位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Ⅵ度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基土属中软土或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勘察场地处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筑。
2、勘察区对建筑有影响的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根据水质分析结果,该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M型水,PH值为6.4至6.5,侵蚀性CO2为16.74至22.45毫克/升,HCO3-含量为2.10至4.20毫克当量/升。
地下水对混凝土基础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该区标准季节冻深为2.20米,此范围内的土为冻胀土,其冻胀系数为3.5<μ≤6.0,冻胀等级为Ⅲ级,在基础施工时,应将上述土层全部清除,并选非冻胀土回填基坑。
4、建议采用天然地基,宜选圆砾层做为主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00kpa,圆砾层顶面埋深为1.90米至2.40米。建议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
5、根据勘察区场地条件和地层分布特征,开挖基坑时宜采用放坡法施工,基坑周围不宜进行堆放,此外局部如发生塌陷宜做简单支护。
在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基坑降水工作,建议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并同时注意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在基坑开挖后建议通知勘察单位,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施工验槽,必要时建议组织施工勘察。
7、此次勘察采用假设高程系统,基点在已建住宅楼5号楼西北角墙角下水泥地面处,BM点假设标高为200.00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