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平衡预算乘数(Kb):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
2、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
3、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GDP折算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用以反映某一时期和基期相比价格变动的程度。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根源于以下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IS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即计划投资=计划储蓄)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
4、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LM曲线:LM曲线是一条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的曲线。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利率之间关系均衡。而LM曲线外所有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都不能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从而都是非均衡点,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21 古典区域:是指当利率很高时,人们除了完成交易必须有持一些货币外,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
5、币,即货币的投机需求为0时的LM曲线区域。此时LM曲线将变成垂线。这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十分有效。22 货币总需求:货币总需求具体由应付交易和预防动机的交易性货币需求L1(Y)和应付投机动机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r)组成,因而货币的总需求可以表示为:L=L1+ L2=L1(Y)+L2(r)=kY-hr,k是货币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系数,h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23 投资乘数(Kg):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6、24 托宾q说: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q1说明买就企业比建设新企业更加便宜,反之亦然。2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直逼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这个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26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公式表示即:CPI=27 价格消费指数(PPI):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28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由有效需求决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都是正常的。充分就业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