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供奉供品的发心、 方法和注意事项
至尊萨绕哈尊者云: ”胜义俱生智, 须由积资粮。清净诸罪障, 具证师加持”。上师三宝是我们究竟的皈依处, 唯有如理如法地依止, 才能迈向究竟解脱, 而以清净供品供养上师三宝是增上善妙缘起, 积聚福慧资粮的方便之一。为此简要介绍如下:
一、 供养的发心
上师诸佛菩萨对一切外境已无执着, 慈悲接受供养完全是为了消除众生的贪执、 增长众生的资粮、 让众生出离轮回究竟解脱。最能令三宝欢喜的不是我们供养的物品, 而是我们供养时的虔诚心、 感恩心、 清净的发心, 若能能以”三殊胜”摄持来作广大的供养则更加不可思议。准备好品质上乘的供品, 并观之为殊胜善妙、 增广无量、 遍满虚空的珍宝资具, 恭敬、 虔诚地献供无量无边的三宝、 三根本及护法圣众, 将刹那间积聚无比广大的福慧资粮。
供品的多寡需视个人的能力而定。如果有条件却不尽力供养, 将好的留给自己、 次等的供养佛, 或者以傲慢心及其它不清净的心来供养, 或者认为仿佛给了上师三宝莫大的恩惠, 这样的话, 不但功德有限, 而且可能有过失, 实在是太可惜了。
供养的功德固然殊胜, 但仅仅是为了使自己得到这些功德而上供下施, 这样发心的利益非常有限。只要真正相信佛陀, 就会深信所有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 而这些恩重如山的父母, 如今还在六道轮回中饱受痛苦。因此, 我们的发心应该是: 为了如母众生脱离轮回、 成就佛果而精进修持! 只有真正以”三殊胜”摄持, 不断改进修行动机, 彻底放下自私心, 才可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 一切佛陀和祖师大德就是这样做才成就的。
二、 如法的供养
用餐乃至享用一切饮食前, 首先应上供下施, 之后自己才可如饮甘露般地恭敬享用。如果自己先肆意享用, 最后才布施吃剩的食物或饮料, 那没有什么功德可言。
食品或饮料, 先拿出一部分布施鬼道众生, 这样非常好。如果平时舍不得, 等食品腐坏了才拿来布施众生, 这样是很不好的。那只能令鬼道众生心生不喜。如在吃饭前、 喝饮料前, 恒常以恭敬心、 大悲心摄持而下施, 在此基础之上, 那么剩余饭菜、 甚至大便小便, 那都能够念观音心咒观想转化为善妙甘露美食布施鬼道众生。
藏地民众基本上都有上供下施的习惯, 比如她们到河边打水时, 一般见水勺盛水向上洒三次上供, 再向下洒一次下施, 上供下施之后再自己打水。而汉地城市里的居士, 若有条件, 每次以矿泉水上供三宝, 这是非常好的。若没有此条件, 也可直接以自来水供养。
三、 供品应与自己享用之物分置
上师三宝是无比尊贵超胜的皈依处, 因此, 基于清净的恭敬心, 最好能够将上供的供品与我们凡夫日常享用的食物分开。
比如, 我们可直接把茶叶放供杯里供养, 或用冲泡好的茶水斟杯里上供三宝。那么, 这一壶茶自己不能再享用, 这一包茶叶( 或这罐茶叶、 这瓶茶叶) 只可作为上供三宝专用, 不可再冲泡自己享用。
又比如, 如果想买一整箱牛奶、 可乐或其它饮料, 并希望拿其中一部分上供、 其余的部分自己享用, 这样是能够的, 不过需要在搬回家后分开存放。
四、 供佛的供品, 可否自己吃?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开示: ”很多居士都喜欢把供佛的供品拿来自己享用, 甚至想当然地将这些供品视为加持品。可是, 依照密宗外密以下的要求, 这些供品是不允许自己吃的。虽然在密宗内密中没有这些要求, 但内密所要求的境界也是很高的, 我们在具体行持的时候, 最好遵照保守的要求去做。因此, 供佛的供品不能自己吃。”
平时供佛的供品, 最好不要自己享用。能够念诵数遍观音心咒, 施于室外洁净之处(比如山上、 江河湖海等等), 观想上师/观音菩萨加持, 化为无量的甘露美食布施饿鬼道众生, 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速证佛果。
我们供养的是清净发心, 以对治无始以来的贪嗔痴, 如果对供品还有贪着之心, 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 包括亲人、 朋友) 不享用供品, 一般还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可是, 曾经做过我们父母的饿鬼道众生, 时刻都处于饥渴悲苦之中, 以大悲心将供品施给鬼道众生, 让她们享用甘露美食, 往生善处乃至往生净土, 这才是真正利益广大的事情。
注: 会供供品是殊胜智慧甘露, 与平常供佛供品的要求不尽相同, 请以会供仪轨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为准。
五、 不间断的供养, 乃殊胜的解脱缘起
应恒时不间断地供养三宝, 这是皈依后的基本要求。心相续常忆念、 供养三宝, 对于中阴道解脱有莫大的利益。若生前散乱、 懈怠, 临终四大分离痛苦异常之时, 又如何能忆起上师三宝, 想要中阴解脱的话, 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 我们无论享受什么饮食, 首先在献新杯里加一点献新, 口里念诵”无上本师即佛宝, 无上救护即法宝, 无上引导即僧宝, 供养皈处三宝尊”, 少少供上一点, 这就代表不间断定时供养三宝、 感恩图报。而且, 身体受用都要供养三宝, 权势财富要用在正法方面, 就像所说的”辛勤如山王, 不如积微福”。如果出现乐因及乐果, 感念上师的恩德而虔诚祈祷。不论吃什么喝什么, 供养献新而把这一切都看成是上师的大恩大德所致。
同时, 在享用饮食的时候, 应将三宝观想于自己的喉间, 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 如果实在不能这样观想, 就诚心意念一切所饮所食的献新部分首先供养三宝。当自己准备换上一件崭新的衣服时, 在还没有穿之前先观想供养三宝, 向空中甩动一下后, 然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 再穿上。
遇到悦意的外境也应供养三宝, 如美丽的花园、 清澈的河流、 美妙的宫殿、 悦意的树林、 广大的财产、 富饶的受用、 佩带装饰品的俊男美女等等。
无论看见任何自己喜爱或贪执的事物, 都要诚心意念供养三宝。
打水时也应当将献新供养三宝之后, 再将水装入自己的水器。
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 安居乐业、 名声远扬等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 都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 首先供养三宝, 生起恭敬心, 并观清净心。
自己顶礼供养、 观修本尊、 念诵咒语等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 回向众生。
在藏历每月的十五、 三十日的六时中一定要尽可能供养三宝, 平时也不间断供养三宝。
如此, 举手投足之间, 将积累无量福德。
以上主要依据丹真绒布上师开示、 前行引导文等内容。不同传承、 不同修行阶段, 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 请以各自传承上师的要求为准。
愿所有见闻者受益, 无量如母众生速疾成佛!
===================================================
如何供水以积累不可思议的资粮
丹真绒布活佛
供奉供品的发心、 方法和注意事项
《前行备忘录》提及的供水方法:
供水杯, 要认认真真陈列, 不能东倒西歪, 要整整齐齐, 数量为七, 大的供杯之间有一指距离, 小的供杯之间有一粒青稞的间隔, 供水要根据容量而定, 既不能过满, 也不能过少, 确保不溢到供桌上面, 诸如此类。随后放灯、 香。简而言之, 所供的灯光不能把神馐装饰熔化, 香灰不能沾染供水。
供养时从自己的左方——对境的右方开始陈设供品。在撤供水的时候, 从自己的右侧——供境的左方开始收, 也要怀着惭愧、 畏惧、 恭敬、 不放逸的心态来撤下供品。当今时代大上师们应供时, 供养的碗罐尚且需要顶在头上, 那么为什么供养诸佛菩萨不需要恭恭敬敬呢?
《前行引导文》提及的供水注意事项:
在做神馐、 食子等时软硬程度一定要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 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子团, 阿底峡尊者曾经亲口说道: ”西藏人是不会富足的, 因为人们做的食子团软软塌塌。”另外尊者还这样说过: 在藏地, 仅仅用水来积累福德也已足够了! 在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没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
只要自己能够精进, 那么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 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
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 排列的时候间距也要适度, 不可有过宽过窄、 东倒西歪等现象, 而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 灰尘、 含生等杂质, 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 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等, 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 令人赏心悦目。《普贤行愿品》中也说: ”如是最胜庄严具。”无论是哪一种供品, 甚至摆放、 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 使人舒心悦意。这样, 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 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