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南大厦报告.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71206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一、 工程概况 中南大厦基坑监测项目位于白云镇中心,北侧为通天河,东侧为镇政府办公用房。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东面距镇政府2层建筑仅约2.5米,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间距为1000。由于基坑开挖前已经对场地杂填土层进行部分挖出,现有地表距坑底较浅,故基坑其余各面未采取围护措施,直接开挖施工。为了指导基坑的信息化施工,验证基坑设计的有效性及查明是否对临近的建筑造成影响,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该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变形监测。 该基坑围护结构的监测点有:边坡水平位移W1~-W10,基坑边坡沉降C1~C10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C11~C16。 二、 执行标准 l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l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l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 18-2006 三、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点位布设:本工程埋设沉降观测基准点2个,分别埋设于基坑北面和东面;埋设用于观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的基准点3个,并选取2个基准方向,2个检核方向。埋设完毕后对此各点及方向进行多次测量,取得原始控制点数据,作为变形监测的依据。在变形监测的过程中,定期对各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进行复测,每期测量均对各个基准方向和检核方向进行检核,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 观测点布设 1、基坑边坡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点 在基坑边坡土体埋入带有十字丝的约0.7~1.0m的钢筋,在露出的钢筋头喷上红漆,作为标示,便于观测。观测点能反映基坑边坡的主要变形情况。共10个观测点,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共用,即C1~C10(W1~W10) 2、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在建筑物上打入膨胀螺丝,露出1-2cm做为沉降观测点。共计布设6个沉降观测点,即C11~C16。 (详见“变形监测点位置示意图”) 五、 使用仪器 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使用的仪器均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使用,并做记录归档。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不合格仪器坚决不投产使用。本工程使用的仪器及其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序号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精度 用途 备注 1 全站仪 Topcon-332N 2" 水平位移 检验合格 2 精密水准仪 Leica NA2/GMP3 0.01mm 沉降观测 检验合格 六、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1、水平位移测量方法:小角法。根据平面三角形余弦定理计算观测点水平位移量,如图(1)所示: 图 (1) 假设观测点T位移至T′,观测中测得工作基点G到观测点T之间的水平距离S及因观测点T位移而产生的小角α,则在三角形GTT′中,根据小角法原理计算得位移量△d: △d=1000S*△α/206265 上式中:△d — 变形监测点位移量(mm); S — 工作基点G到监测点的水平距离(m); △α — 监测点相对于固定方向变化的角度(″)。 2、沉降观测方法:按照水准测量二等精度施测,采用闭合环或往返闭合观测方法。内业计算时,采用简单平差的方法,即把每次闭合路线的闭合差W反号之后配赋到各观测点上。精度采用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MW评定, MW={[WW]/(NL)}1/2 式中: MW — 高差全中误差; W — 闭合差; L — 计算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 —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个数。 七、监测工作量统计 本次监测全程共计156天,在浇筑至±0后,我单位继续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监测了2期,以便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发展趋势。除了各监测点的埋设工作之外,完成的测量工作如下表2所示: 表2: 序号 项目 监测点数量 测量次数 1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6 19 2 基坑边坡水平位移 10 31 3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 10 31 八、 监测警戒值 监控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来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宜超过设计限值,根据本基坑设计方案及综合各规范和我们的经验提出的工程报警指标如下表: 表2: 监测内容 日报警值 警戒值 备注 坡顶水平位移 ±2mm ±20mm 坡顶垂直位移 ±2mm ±20mm 周边建筑物沉降 ±1mm 0.1H/1000 九、分析总结 基坑监测数据汇总表: 监测项目 最后一期变化量最大点 最后一期变化量 变化速率 速率控制指标 累计变化量最大点 累积量 累计控制指标 基坑边坡垂直位移 C8 1.49mm 0.04mm/d ±2mm/d C2 12.17mm 50mm 基坑边坡水平位移 W7 1.08 mm 0.05mm/d ±2mm/d W7 11.34mm 50mm 周边建筑物沉降 C11、C15、C16 0.10 mm 0.003mm/d ±1mm/d C13 2.59mm 0.1H/1000 我公司于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5月15日对基坑周边建筑共观测了19次;基坑边坡的沉降观测31次;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观测31次;各期数据见后附统计表。 目前基坑综合楼部分已经浇筑至±0以上,南面已经回填,基坑的各项变形较为稳定,从基坑周边建筑统计数据看,基坑东侧的建筑最大沉降量为2.59 mm(C13),最小沉降量为1.00 mm(C16)。从最近一次的沉降速率来看,符合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中第5.0.4-4条有关规定的建筑物稳定标准; 从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情况看,由于除了东面其它各面未采取围护措施,受外界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各点均有一定位移,但都没有出现变形异常增大的情况,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总之,在监测过程中,我公司及时向委托单位提供了可靠的监测数据,使有关单位及时了解了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变形情况,指导了施工和决策。在市甲方和施工单位的积极的配合和关注下,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