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平龙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学论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68365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龙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平龙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平龙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平龙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平龙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 录目 录11 综合说明31.1工程概况31.2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7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7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91.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91.6 水土流失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101.7 水土保持监测111.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11.9 结论与建议121.10 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122 方案编制总则142.1 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142.2 编制依据152.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182.4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182.5 方案编制的原则192.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193 项目概况2

2、03.1项目基本情况203.2 项目组成及工程总体布置213.3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293.4 工程征占地373.5 土石方平衡373.6 施工总进度安排414 项目区概况444.1 项目区概况444.2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8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55.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555.2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575.3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分析与评价585.4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615.5 工程建设与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655.6 结论和建议67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96.1 工程占地696.2 防治责任范围的确

3、定依据696.3 防治范围706.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707 水土流失预测727.1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727.2 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737.3 水土流失预测成果777.4 预测结论与分析83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68.1 防治目标86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87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888.4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918.5 施工组织设计1029 水土保持监测1099.1 监测目的和依据1099.2 监测意义1099.3 监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099.4 监测规划1109.5 监测成果1129.6 监测的实施112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131

4、0.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1310.2水土保持投资概述11710.3 防治效果预测及效益分析12110.4 水土保持损益分析12311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12611.1 组织管理和管理12611.2 后续设计12711.3 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2811.4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2811.5 水土保持监测13011.6 施工管理13011.7 检查与验收13011.8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3112 结论和建议13212.1水土保持方案总体结论13212.2 下阶段水土保持要求13212.3建议13313附件、附图13513.1附件13513.2 附图135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项

5、目自然地理位置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惠州市北部,东江支流增江的中上游,地处东经1134826至1142458,北纬232006至235750之间。龙平渠位于龙门县的中东部,龙门县城就在灌区范围之中。龙门县城是龙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惠州市区120km。龙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夹于九连山与罗浮山两大山系之间。1.1.2 项目概况龙平渠灌区工程始建于1956年,1957年投入运行并发挥效益,期间经过多次配套、加固、改造和扩建,至今已形成引中有蓄、引蓄结合的完整灌溉体系。灌区工程主要由上游调节水库天堂山水库(大(2)型水库)、渠首引水坝、主干渠、分干渠及其渠系建筑

6、物、沿渠充水调蓄水库白沙河水库(中型水库)和其余5座小(1)型水库等组成。天堂山水库位于增江上游高明水天堂山峡谷处,距龙门县城14km,在龙平渠渠首引水坝的上游约8km,其发电尾水流入增江,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461km2,砼双曲拱坝,最大坝高70.0 m,最大库容2.43亿m3,正常库容1.67亿m3。相应防汛库容4700万m3,天堂山水库已于1993年按设计标准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因此项目可研报告只是在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时将该水库与灌区一并考虑,工程建设中不再将该水库列入。渠首引水坝位于龙门县城西面的龙城街道办事

7、处黄竹沥村万屋自然村,始建于1956年,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7 km2(剔除天堂山水库集雨面积)。引水坝由溢流坝、水力自控翻板闸、渠首电站前池引水闸和冲沙孔组成。溢流坝坝体原为堆石坝,为增建渠首电站,于1982年将引水坝改建为浆砌石重力坝,断面为实用堰挑流形式,坝顶高程为86.0m,平均坝高10.8m,全坝长约90m,溢流坝段长68m。1989年对溢流坝段进行了改造,改造为水力自控翻板闸,引水坝正常水位86.00m,闸门高1.5m、宽7m、共9扇,过水净宽B0=79=63m,坝顶高程84.50m,闸墩高1.8m。现状坝前已经多年没有清淤,闸门与闸门之间在运行中容易给漂浮物卡住。翻板闸无工作桥,给

8、管理运行带来极大不便。其次,大坝坝体、坝基渗水严重,特别是在两侧坝身和坝脚处。项目可研对坝体进行防渗灌浆和将水力自控翻板闸改造为液压自控翻板闸。龙平渠沿渠为灌区供水的蓄水工程共6座,有一座中型水库白沙河水库,5座小(1)型水库翁坑水库、余家冚水库、丹竹冚水库、黄沙水库和长塘水库。总集雨面积60.2 km2,总调蓄库容3375.2 m3。这些水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除险加固,项目可研不再将这些水库工程列入。龙平渠灌区青溪抽水站是为补充龙平渠水源,在干旱季节以解决龙平渠分干渠平陵镇、龙江镇23个村共42836人的生活用水需要和3.89万亩农田灌溉需要,缓解龙门县白沙河水库供水压力而兴建的,泵站的设计灌

9、溉流量为1.62m3/s。该抽水站于2005年建成投产,工程建设中将该抽水站列入监控系统。灌区干渠总长92.61km,设计灌溉农田6.742万亩,设计引水流量8.54m3/s。干渠上现设计渠系建筑物652座。现状渠道大部分未有衬护,渠道边坡受水流冲刷倒塌严重,渠底淤积严重,且渠道渗漏严重,渠系建筑物大部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据此,本设计计划对整个干渠进行整治、清淤、衬砌、防渗和加固,对渠系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重建和新建。渠线、渠道纵坡原则上与现状一致,渠系建筑物大部分在原址维修或重建,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新建或取消部分建筑物。龙平渠灌区范围包括龙城街道、龙田、平陵、龙江4个镇(街道),渠

10、首位于龙城街道办事处黄竹沥村万屋自然村,灌区均属丘陵地貌,平陵、龙江属石灰岩缺水地区。龙平渠灌区就是引增江上游水到东江支流的公庄水域的平陵、龙江2镇,平陵分干渠的渠尾快到了龙门与博罗县的交界处。根据工程可研报告,本次改造主要是针对目前干渠工程存在的问题,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渠首引水坝、干渠渠道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三大方面。主体建设内容有:改造明渠92.61km,其中主干渠29.76km,甘水分干渠5.77km,龙江分干渠33.69km,平陵分干渠23.39km。引水坝改造1座,倒虹吸5座合计长度864m,放水涵244宗,渡槽(跨渠、过水渡槽)56宗,合计长度424

11、.5m;改造水闸(分水闸、节制闸、排洪闸)73座,新建及改造机耕桥、人行桥、交通桥共242座,改造及新建溢流堰4座、新建或扩大施工道路47.5km。主体工程施工期从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分期实施。工程总投资20666.69万元。项目工程由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临时施工道路区、施工营造区组成。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为148.29hm2,其中永久占地117.72 hm2,临时用地30.57 hm2。工程建设将生产开挖土石方量85.8万m3,回填土石方量39.90万m3,弃方45.90万m3。灌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平坦,树林茂密,周围无工业厂企、自然景观和保护区,外部建设条件较为理想,灌区改

12、造施工对灌区外围的农田村庄影响较小。整个灌区的改造建设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应当根据本工程的自然条件和施工特点以及施工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切合本工程实际、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使项目区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使灌区活动与项目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防治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1.1.3 项目立项情况受惠州市龙门县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于2008年10月承担了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工作,并于2009

13、年3月完成主体报告的相关设计工作,现开始相关报建工作。为落实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进行,惠州市龙门县水利局委托我公司编制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程和技术规范,我公司于2009年3月中旬组织水土保持专业人员与主体设计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对项目区的自然状况、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水土流失等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在分析了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图集及投资估算书等资料后,开始编制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4、(以下简称“报告书”),2009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了报告书(送审稿)。受广东省水利厅委托,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6月10日在惠州市龙门县组织召开了报告书(送审稿)技术评审会。会议成立专家组进行讨论与评审,最后评审顺利通过,听取了评审会专家组的保贵意见后,我公司根据评审会专家组意见(见附件三)对报告书(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的完善修正,并结合2009年11月25日主体工程评审会的有关修改意见,最后于2009年12月26日编制完成报告书(报批稿)。1.1.4方案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编制深度原则,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因此确定本水土保

15、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3年。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应全部建成,并发挥功能,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1.2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的重点预防保护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2号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广东省水利厅2000.9.11),项目工程区域位于龙门县,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属岭南平原丘陵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本项目工程属建设类项目,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一级标准指标值执行。结合本工程所在

16、区域气象条件及水土流失现状,确定本方案的相应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7%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拦渣率达到95以上,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9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27以上。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主体工程灌渠改造总长92.61km,主体设计中渠系布置基本利用原渠线,并维持原有纵坡不变,渠道采用梯形断面,迎水面主要采用预制砼护坡,土工膜防渗,背水坡采用植草护坡。主体工程设计在保障灌渠安全运行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本工程为改建工程,渠线方案沿旧渠走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景观的破坏较小,本着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扰动土地,

17、减少土方量,从水保角度分析,沿旧渠走向是合理的。主体工程规划选定了七处弃渣场,其中主干渠沿线设置3个,平陵分干渠2个,龙江分干渠2个,弃渣场均选择在山窝谷地及渠边山塘凹陷处,所选弃渣场下游无重要的基础设施、集中居民点和工业企业等,基本利用荒沟、凹地和支毛沟的山坳型渣场,没有大的集雨区域和防洪排水量,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弃渣场选址要求。工程施工期主要安排在枯水季节,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主体工程对渠堤边坡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减轻了渠道水流、降雨及径流对上下游坡的冲刷,各项措施均具有良好的水保功能,其防护标准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从预防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对主体工程布置、设计进行正确的

18、评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水保措施项目的重项或漏项,保证水保方案编制的完整性,减少工程的重复投资,而且有利于水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从水土保持专业角度对主体工程设计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主体工程部分并没有对弃渣场、施工道路区、施工场地的临时防护以及临时占地区施工结束后的生态恢复等进行设计和细化。因此,本报告将对这些区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做好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施工临时防护措施以及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将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降低至最低限度。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新增水土流失,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

19、效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不存在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绝对或严格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和规范总则的要求,较准确地界定建设方所承担的防治责任,划定本工程的防治责任范围。防治责任范围由两部分组成,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治理的重点放在项目建设区,对于直接影响区,视具体的流失情况而定。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中部山区,依据有关的设计资料及现场查勘,参照同类工程在相似地形条件下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划定本工程的防治责任范围。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为196.75hm,其中项目建设区14

20、8.29hm,直接影响区48.46hm。项目建设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临时施工道路区、施工营造区共4个一级防治分区,又根据不同工程施工特征,将主体工程区划分为挖方区段、填方区段和渠系建筑物区三个二级分区。1.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方案主要针对主体工程区、施工营造区、施工临时道路区及弃渣场四个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报告、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查勘,采用类比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统计,各项预测结果如下:本工程各区域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148.29hm2。根据现场查勘,灌区改造建设因施工需要而被破坏的林草、经济林果、竹林等,面

21、积约为30.12hm2,需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面积为7.22hm2。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挖方段土料可满足沿渠填土要求,填方39.9万m3,挖土石方85.8万m3,挖方大于填方。经调配平衡后,约有45.90万m3弃渣。依据灌区改造建设项目及其施工特点,结合本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预测总的水土流失量为33917t,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32732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主体区水土流失量最大,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77,其次为弃渣场、施工道路区各占11,最少为施工营造区占1%。施工建设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体工程区、施工道路、弃渣场,这些区域为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区段,也将作为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

22、1.6 水土流失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水土流失防治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预防相结合、治理与管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总体上按“分区控制、治理”的方式进行布局,将工程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临时施工道路区、施工营造区共4个一级防治分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各区按照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构成进行实施。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根据施工特征不同又分为填方区段、挖方区段和渠系建筑物区三个二级防治分区,采用挡墙、坡面防护等工程措施和边坡种草、边坡坡脚种植乔木、撒播草籽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渠系建筑物根据地形、地质情况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结构型式和类型,多种形式结合完善排水系

23、统。弃渣场区:山窝型及山塘凹陷型弃渣,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建拦挡防护措施,完善排水系统,弃渣面植树造林。施工道路区:平整场地,建排水系统,铺草皮、植树种草,工程结束后采取深挖翻土,种植树苗,恢复原有林地等措施。临时施工营造区:开挖面削坡,建排水系统,铺草皮,平整场地,工程结束后采取深挖翻土,种植树苗,恢复原有林地等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内容主要包括临时土袋拦挡、浆砌石砌筑、植草护坡、全面整地、植树、草皮铺种及撒播草籽等项目,其中主体工程已列入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有:浆砌石排水沟4123.7m3,植草皮302169.6 m2;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有:浆砌石1035.8m

24、3,干砌石5591m3,全面整地30.57hm2,排水沟及沉砂池土方开挖17832m3,编织袋土袋8405m3,植树65610株,铺草皮3.75hm2,撒播草籽14.58hm2,喷播植草2.4 hm2。1.7 水土保持监测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和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作为监测重点。监测的内容有影响水土流失及防治的主要因子、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效果,主要采用调查和巡查监测法。调查监测(包括全面调查、监测点内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运行情况调查、样地调查、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观测)每年进行两次,其中雨季前后各一次;地面观测

25、按不同观测设施分别确定观测频次。本项目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监测期限为3年。1.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809.44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计入水土保持投资估算253.78万元,本水土保持工程新增投资555.66万元,为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专项治理措施投资。新增水保投资中工程措施139.43万元,植物措施134.68万元,临时措施工程83.73万元,独立费用166.37万元(包括水土保持监测费54万元),基本预备费31.4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0.72万元。水土保持方案中

26、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将产生明显的保水、保土等基础效益。工程建设扰动区域除硬化、建筑物及工程措施占地面积外,其它占地经土地整治后,土壤入渗能力增强,特别是通过采取绿化措施增加了地表植被,提高了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从而减少了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量。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侵蚀较严重的现状得以改变,土壤侵蚀模数降低,随着植被恢复,使项目建设区保土能力进一步增强,项目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可以达到以下方案设计目标值:土壤流失控制比1,拦渣率97%,扰动土地整治率10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100%,林草植被恢复率100%,林草覆盖率49%,可以实现设计水平年的防治目标。1.9 结论与建议 本工程建设不违反

27、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的有关规定,也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有关要求,不存在绝对或严格限制工程建设的重大水土保持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讲,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优化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工程弃渣量;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拦挡措施、边坡防护措施的工程安全稳定性复核;并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尽量利用枯水季节,避开雨季施工,以减轻水土流失量。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

28、、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要求,水土保持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1.10 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 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如下表1.10-1。表1.10-1 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征表项目名称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流域管理机构珠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广东省涉及地市或个数惠州市涉及县或个数龙门县内四个镇项目规模中型灌区渠道长92.61km总投资(万元)20666.69土建投资(万元)13464.87动工时间2010年10月完工时间2013年4月方案设计水平年2013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km/hm2)

29、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主体工程区117.72 hm285.839.9弃渣场8.78 hm245.90施工营造区2.79 hm2施工道路19 hm2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土壤类型赤红壤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南亚热带雨季常绿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5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196.75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148.29扰动地表面积(hm2)148.29直接影响区(hm2)48.46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30.12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33917新增水土流失量(t)32732

30、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主体工程区、弃渣场、临时施工道路、施工营造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主体工程区浆砌石排水沟4123.7m3(主体工程已列)植草皮302169.6 m2(主体工程已列),喷播植草2.4hm2沙袋挡墙4980m3,排水沟土方开挖247 m3弃渣场浆砌石截水沟639m3,干砌石5591m3,土地平整8.78hm2,沉沙池土方开挖158.4 m3,浆砌石挡墙353m3。种草8.78hm2,植树39510株。排水沟土方开挖85

31、6 m3施工道路土地平整19hm2植树14940株,铺种草皮37500 m2,种草3.32hm2。排水沟土方开挖16250 m3沙袋挡墙2000m3施工营造区土地平整2.79hm2,沉沙池土方开挖44.8 m3。种草2.48hm2,植树11160株。排水沟土方开挖276 m3沙袋挡墙180m3投资(万元)231.32296.5783.73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809.44(新增555.66)独立费用(万元)166.37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8.95监测费(万元)54补偿费(万元)0.72方案编制单位惠州市华禹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龙门县龙平渠管理处法定代表人及电话胡铁华法定代表人

32、及电话潘木标地址惠州市新岸路国商大厦B座5楼地址龙门县龙城街道办邮编516007邮编516800联系人及电话张红英 13829974011联系人及电话李伟红13829979148传真传真7780383电子信箱LMZHY126.COM电子信箱2 方案编制总则2.1 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2.1.1 方案编制的目的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引水渠道、渡槽、穿河涵洞、分水(节制)闸、泄(排)水闸、机耕桥(人行桥)以及施工(工程运行管理)道路、临时工程等等,项目建设涉及用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导致原有土地的自然结构、地表植被、水体循环路径

33、遭受破坏,遇降雨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及“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各类项目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针对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涉及扰动地表的土壤类型特性,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策略,编制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其目的是通过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落实,有效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减轻对下游河道、区域内塘库及农田等以及周边的人居环境的不良影响,有效保护和改善

34、生态环境。同时,水土保持方案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为本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提供依据。2.1.2 方案编制的意义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能够具体落实的技术保证,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的法律文本依据。结合主体工程设计,针对本工程施工建设特点,采取恰当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同时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2.2 编制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35、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8月);(5)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颁发);(6)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8)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1998年月11月27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施);(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修订)。2.2.2 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

36、利部第5号令,1995年5月30日);(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的通知)(2000.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年10月14日);(4)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第24号令,2005年6月22日);(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2006年12月18日)2.2.3 规范性文件(1)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继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函2002154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文

37、);(3)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4)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制格式的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5)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粤府【1995】95号)。(6)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农200023号);(6)关于颁布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9)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10)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

38、11)关于加强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水保200796号;(1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13)关于引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14)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2.2.4 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范(GB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4)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

39、1999);(5)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53.1-1653.6-2008);(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15773-2008);(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 73.62001);(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12)防洪标准(GB/55020194);(1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

40、9);2.2.5 技术资料(1) 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图(1:100000);(2)广东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2000201020302050);(3)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图集;(5)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估算书;(6) 惠州市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技术评审会评审意见2.3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2号文)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广东省水利厅,2000.9.11),龙门县位

41、于广东省中部,属岭南平原丘陵区,龙平灌区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同时也属于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本项目工程属建设类项目,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一级标准执行。项目区年降雨量2133.6mm,区内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水土流失轻微,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各项指标值根据规范中有关规定调整。2.4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方案编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指导思想。水土保持方案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1)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论证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

42、节水改造主体工程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2)针对该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遵循防治结合、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坚持全局观点,采用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及其它环保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水土保持措施与工程安全及环境保护紧密协调、互为裨益。2.5 方案编制的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洪等的要求;(2)结合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计工程和植物措施。措施设计遵从先拦后弃原则,对于特殊情况边弃边拦。所选的树、草种应符合当地的立地条件,并尽量采用本土生长的树、草种;(3)防止投资重复计算,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满足水土保持要

43、求的措施,在方案中仅进行说明,不再计列投资;对于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应进行补充设计,计列增加部分的投资;(4)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5) 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及 坚持“三同时”原则;(6)遵循局部与全线、单位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2.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50433-2008)等文件的规定,新建、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应与主体工程所处阶段要求相适应,本项目现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本方案的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施工准备期2010年8月2010年9月,第一期工程实

44、施引水坝改造、主干渠0+000 至11+000 和甘水分干渠,初步拟定为2010年10月初至翌年4月底。第二期工程主干渠11+000至分水坳29+760,初步拟定为2011年10月初至翌年4月底。第三期工程实施平陵、龙江2条分干渠,初步拟定为2012年10月初至2013年4月底。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水保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工程完工的第1年,根据“三同时”原则以及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本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2013年。3 项目概况3.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东省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单位:龙门县龙平渠管理处地理位置:龙门县龙平渠渠首位于龙城街道办事处黄竹沥村万屋自然村,灌区

45、属龙城街道办、龙田镇、平陵镇、龙江镇管辖范围,呈线性分布,始于天堂山水库下游二级电站渠首电站,拦截一号发电机尾水将灌溉水源引入灌区,分主干渠、平陵分干渠、龙江分干渠和甘水分干渠,灌区范围介于东经1134826至1142458,北纬232006至235750之间。具体位置见附图一所示。建设性质:改建工程建设规模:根据国家现行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灌溉面积6.742万亩,工程等别为等,规模为中型。本次可研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引水坝、干渠和渠系建筑物,干渠引水流量为8.54m3/s。工程区主要建筑物级别划分及相应的防洪标准见表3.1-1。临时建筑物的级别均为5级。表3.1-1 灌区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划分表 建筑物名称引水流量 (m3/s)建筑物 所属级别防洪标准设计校核渠首引水坝16320年一遇50年一遇主干渠渠道系统8.54420年一遇渠系建筑物分干渠渠道系统灌溉流量5510年一遇渠系建筑物过水流量5临时建筑物55年一遇设计灌溉保证率:龙平渠灌区位于龙门县的中部,属于南方湿润地区,种植结构基本以水稻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地震设防烈度: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