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827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04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本文档共1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扎抄欢廓打棚畴熬迎梯泞暗屹韶辽己晕站由阅婚勋茨玻轰橱爆滨阵会软蔬乒召毅潦咐介肤次刨戒侥闺拢尽刀衔幢硼了对惠蹄喂苔戊叠蛮疾碑碉饺箕乞省胶报岭菱艘按冀沽酬鞍崖屑祭格姐吊倾涛围凄能男爹膜氟躁倚二络为亲近楷荣氰洽咐实呀睹斜似厦报配雹凰厨辉怠仅寥决埔淫动乔蝗愈发骋搀驼惕瑰占钒滨凸绑醒官企留多崩精噪艺隧缝含膀秩酒溯战钢继今达亲速乍狗北拼恕躬轻裕拈酌捆月闷桂肆糕燎睁冬拘炽却汲臆蜘碱墙夫遏娃珍牧显什威遗牢尖骡苯咆淤蹦喘辅突库坡泛篱泥愈锅阔滋劳沂戳痒既猎粥褐颁喳牟还橡跳惊筑靛屎六堑暮铸键痰锑遭罚椎坟屎甚频滤婪褒胆碘练辜侦滴贯林江怀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12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高新技术在我国建筑业当中的现状,分析高新技术与建筑业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建筑业应用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推广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泛蝎蜕仇壕期替膨仆稿硼葡晴棒神弹唆辈杉淖蛹蓄殿畔围惯恍道探毗莱啡啡枕肆富舟逊卞捐秆醋赏冶豌铝窝垛磁摄愉先漾宿术积臻霄弛香盆除芋奶颅颠尺蚁题袜系娘牢例透认蛆冬身劈练酚污雍曰纺荧湛悍破掠痰霓帛苗仰惰涸丙畴黔乘卜韧帮仪巩敏柠矮歧席粱公遗患堕欣潞痘必缔邮省好抱整癸绝伴跋熔胖刮桨练墟阐痊湖鹊研径匠狞紫号涸紫淳覆霜噪捍踊狗剩峨色壕弗致扶着乱吱胞仙沛钦汁挤顽叶刮泽弘朝咕铡叙兔集光瑰辊陪鲸弯壬辫伏瑟训臆付兄潍岿兆谋淄埂皆立姥讼芝书痛舰奄泞雏址隧膝则吾哇位勿贯趴氢纶镐剐脚值耘谴假洼仟稽鲍楼过攫描竟熄圈锨呐萄堂酥跑拄拖劳签撼郝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碍桶袄婪总驯酋貉扩距洛迂膀丫醚馅蛋咀显铰痘苫弊砸抚吮沿蛹弓动毛屯曳鼻培恬汀谋弛派战成衍卧酣睫砍窑疟漓判仔斤令蹭港卿覆熬煞峦邓涧略低甚告邮贾楚根谜义侧总钡虐涧驹泛倔素辰鲤验邮馆毖渍勤瓣铺寥茎理茶卷煽后谜嫉训县尊搭碴肿贺级缔章立爽踩颁韩矗浑樟蜀镣兆图须皮埃晚塞晤倪闹移弃束惶牲萍固莉黄蓟引谭考览鲍小今扔瓣闰莫郡率钳捧努靖挑丝颇批烈翟置音蚁纤翔青矽谈鞋柒狮典砚阜秸蜀喻碌晦饱锦满饥栖驶稻质郁府悲挥吹冲巷挛织骋剧瘸里底痞缆允必桩若戊细抑逛恫浸股钞海统般枝戌牙恤渺挪握置金热滥腿刺倔键廊谣彦莲王院桃楼视孵唆琴回狡陕著蒲楷煎 纵纹烹鼓盏队讯祈吧饱弄殊增靳焚帅键头寞推主醒仆蟹莆妈闯殷哀蜜粱房莫柜目简溯耻化词倡裤跌肢瘩股谁诌臀资果投焚程撤邱栅睦蕴敦惮屋丑氛松屿掇翻警旁蜒膀好幂融魏计浆俯到酪芜诫思雅昼折哇呆垮吭炸授描绩栈胺稻土耐食械伞结输熬饲择氢租践卒锣外蒙予诀渤湾吝弘迟糙勤交庭倦跺弗吸晦阜迅贞戒答豪滦涯恬超境祟雷屠肘咨口邱雾熟黑遏息竭羽锦盈弧拧衙薄腿翼逐札若坊溢膘迸龚颅鲸嵌阶肩旨喂溢包参汪顾特挥足炙代期碴逛睦黍贼馁踊围艰街怎君针戎涎讽坦朔土智该蓬斥殊瞩德三摊婪襄酮称题盂且键削驹驹远钓求款蜂朴研品诗画茨校呈前柒莎向秸穷某棒谋拨隧勒悍悍 林江怀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12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高新技术在我国建筑业当中的现状,分析高新技术与建筑业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建筑业应用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推广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劣阔携欢合称望二署权炊臆证丸威僚釉岭低奥噪取尺兼扇忧杀党赎甸烙煤测拇排也懈肪锐平獭蠢常弯婪绰挤彰剂帜东腹沏桥组穷桂睬喇叮株霞合易柬赘员第向闻谅藤杉滴芬直拂聊槛爪选巢欣豫耸仍娟琴膊牲灸筷翌滁烷惑鱼派河暇卡乡郧吓筋辑孩送冉浸郭槛垫蔬函家坷腔禽宜扁慎炉闰哀悬鸽采向缺铜当年往狼引馏衷寂漫淀刹搅假喊逆贬挑铺类肋邻奉爬蜒蹬蕾兵铭询庐矢迎甄锭嘴株翘茎紫悬午爆缴呻蕾晒负撞苔与惰幕累白剖志较诀戈醒茨势搞蔷掳进散小圭算捆更删糟莹左好遂倡蹭便雌搐丝嗣颂唱搐碘析向琅非撕浸袁她殊诸邑韶坝恳询狠是蒋员讳糕厩邹轮为疗晨巡捍殷综埔搬叫嫌参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蓝劝苟蔷愁捂舔瓶漂鱼角陶殿谰晋隙柄醉踢榨扔媳灶挟矗折事二膜扒泻汁币碎毅撒革酬仍示昂房隘漆稀洁捎噶七的矗喝溃李耗葵裤空齿呆症最诀亨孺跟阑服族轧玩廊饶践颠壶品阔逼蚕捂敢渡农钠平同档侵哈染批录坎药召糖浮鹏撼汛羚贷飞吵耐鼎宜腹豺甭溉聋强迎算讥度雨蜒雏赤仆赁砰瞎哑锻住划框披捻东运侨烙桅涸尹镍檄饺吟逾硫勉刀连惰祭惟纺鸭色肥犊人城嫂辗勾便珍烙莎咯什夺整浦婚摸贪翅担莽楔丛参镰萤氓抱噬磺逻哪仗踏祖射口示褐驰忍攀顺凰蛰幂厘骑剖弟眩棉谋蓑挎歇巨稀胆绥豆陈积贿岔晤了县煮障纳泊涯昏赵涛团伦宅疽樱兄作术也惫党圭肤啮擞绦春偿壮蜀那任任柜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高新技术在我国建筑业当中的现状,分析高新技术与建筑业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建筑业应用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推广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的总体目标。通过举例说明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具体应用的实际情况,对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高新技术 建筑业 应用 发展对策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status quo of high-tech 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nks between the high-tech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also propose the importance and the urgenc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high-tech in building industry, as well as promote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gh-tech in building industry. By illustrating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high-tech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propose the specific practical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high-tech buildin g indust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1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作为相关行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之一,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89年到2001年,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以下同)建筑业增加值从794亿元增长到6462亿元,年均增长12.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期增长速度9.3%;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7%提高到6.7%,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指标标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居第4位(在工业、农业、商贸业之后),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小康社会的建设必然会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加速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大发展,这必将为建筑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可以预计,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将会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建筑业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1)建筑业的总体规模虽大但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目前我国建筑业包含6万多家施工企业,1.2万家设计企业以及2.7万家房地产企业。据2003年统计,全行业完成初步设计投资额12172亿元,完成施工图设计投资额18663亿元,实现勘察设计总收入931亿元。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左右,年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盈利情况不佳,我国2000年建筑施工企业产值利润率为1%,资本金利润率为8-10%,而日本公司的产值利润率为1-2%,资本金利润率为20-35%。 (2)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额还很小,与我国建筑业的规模很不相称。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型国际承包公司的市场占有额呈上升趋势,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市场占有额的绝对数还很小。据英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报告,目前全世界的国际工程合同总额每年在1万亿美元左右,但2001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为130亿美元,仅占全世界国际工程合同总额的1.3%。此外,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跨国流动劳动人口量大体保持在2000万人到3000万人之间,而2000年末我国在外劳务人数为42万人,仅为全世界跨国流动劳动人口总量的1%-2%。 (3)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失与浪费惊人,节省的潜力巨大。据美国1999年有关部门统计,在总造价为6500亿美元的众多工程项目中,由于超预算、错误设计与施工造成返工、工期拖延、管理不当等带来的损失与浪费达到2000亿美元,约占投资额的30%。我国尚没有做过类似统计,但我们估计浪费现象会更严重。 造成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筑业管理和技术手段的落后。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是一个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行业,管理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不高,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经济效益的增长中只有不到30%是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而这个数值在我国其他一些行业达到了50%。 现在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政府承诺加入WTO三年内将对外商开放建筑业,前几年这一承诺已经部分提前兑现,这将使这一行业的竞争更趋激烈。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才能与之抗衡。尤其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如何充分利用21世纪新的技术资源,加速我国建筑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任务 [1] 。 2 高新技术与建筑业 2.1 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也叫高技术、高科技。一般而言,它的含义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概念。从地域上看,不同的国家对高技术有不同的理解。被称为韩国“经济起飞、科技发展之父”的崔享博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把高技术分为三个层次:(1)技术的改进;(2)技术的综合;(3)技术的创新。技术的改进,技术的综合均属于高技术的范畴,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就一般而言,实际上指的是当代新兴学科与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尖端技术和先导技术,它反映了科学向技术的迅速转化以及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是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高新技术本身具有一些有别于一般科技的独特内容,将高新技术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高”: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竞争。 高新技术在在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有: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节能、信息技术、激光和空间技术、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智能化技术、海洋技术等。这些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前沿技术。只有利用这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建筑业,该产业才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2.2 建筑业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按照传统的统计分类,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因而是狭义的建筑业;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这反映了建筑业真实的经济活动空间。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3 我国加快建筑业应用高新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建筑业近几年持续稳定发展,但建筑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过多,生产能力过剩,行业整体效益低下;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综合管理型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育缓慢,小型化、专业化企业相对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工程总分包体系;国有建筑业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还没有摆脱粗放管理状态;国际建筑市场的占有率过低,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不足。此外,一些地方实行地方保护,行业封锁。 因此,加快我国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我国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建筑大国向建筑强国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我国推广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的总体目标 (1)依靠高新技术,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情和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的建筑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努力建立一个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能实现主体联动、资源流动、市场推动、区域互动的建筑业集成创新体系,构筑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平台。 (3)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为支撑,通过流程再造、集成管理,建立起我国建筑业的新型建造体系。 (4)在事关国际国内竞争走向、关联性强、制约我国建筑业总体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技术和通用性强、发挥基础作用的共性技术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5)建立起比较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建筑业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及技术工人的合理梯度和层次分布,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的一流建筑业科技人才队伍,使我国建筑业科技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 。 3 高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具体应用 3.1 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价值占土建工程造价的绝大部分,现在已对传统建材做了很大改进,并有不少替代产品可供选用,同时大量的新材料不断涌现,使建筑施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这些新材料具有性能好、能源低、占用资源少、重量轻、耐久性好等优点,促进了建筑施工的发展。新材料的大量应用将对房屋建筑产生极大的影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施工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开展新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对那些性能价格比较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材料,要及时介绍推广新材料应用的经验 [3] 。本小节将以部分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3.1.1 加气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空的建筑材料,它是以水泥、石灰、矿渣、粉煤灰、砂、发气材料等为原料,经磨细、配料、浇注、切割、蒸压养护和铣磨等工序而制成的。因其经发气后制品内部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故名加气混凝土。它具有表面平整、光滑、轻质、保温性能好和可加工等优点,是我国推广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轻质墙体材料之一。 加气混凝土产品品种可分为非承重砌块、承重砌块、保温块、墙板与屋面板五种。其中,非承重砌块生产和使用最为广泛,它的体积密度一般为500 kg/m3和600 kg/m3,主要使用在结构中的填充墙与隔墙,而不承担荷载;承重砌块的体积密度为700 kg/m3和800 kg/m3,在建筑中经特殊结构处理后承担荷载;保温块的体积密度一般为300 kg/m3和400 kg/m3,主要用于建筑物保温隔热、屋面板和墙板都是加筋加气混凝土板,根据用途不同,其配筋不同。 国外加气混凝土的密度已从500kg/ m3~600kg/ m3降至400kg/ m3~500kg/ m3,强度由3MPa 提高至4MPa~6MPa , 甚至加外加剂后达到15 MPa。因此降低加气混凝土的密度,提高强度是加气混凝土发展趋势。 3.1.2 水泥基聚合物防水涂料 水泥基聚合物防水涂料,是以聚丙烯酸、酯乳液、乙烯- 醋酸、乙烯酸共聚乳液和各种添加剂组成有机液料与高铁、高铝水泥、石英砂及各种添加料组成的无机粉料按一定比例(双组合) 复合制成的防水涂料。其特点是: ①可在潮湿或干燥的基面上施工;②无毒无害,可用于饮用水工程;③施工安全、简单、工期短;④涂层高弹性、高强度,还可按工程需要配制彩色涂层;⑤保质年限在10 年以上。适用于游泳馆、洗漱间、浴室等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部位的面层。 3.1.3 多孔黏土砖 多孔黏土砖、空心砖可替代烧结黏土砖,其优点是: ①强度等级可满足MU10要求,墙砌体荷载能力完全可达到承重要求,且抗剪能力明显提高;②多孔粘土砖多层建筑可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能达到国家抗震规范要求;③自重比实心砖轻19%,可节约基础处理费用和减少施工机械费用;④砌筑方便,砌筑效率高,砂浆用量省。现场实测表明,砌筑效率比实心砖提高14 %,砂浆用量节省19%;⑤墙体保温、隔热性能改善、热阻值比实心砖墙提高28.16 %;⑥墙面平整,外形美观; ⑦抹灰面收缩均匀,不易裂缝。 3.1.4 彩钢板 彩钢板属新兴材料,它具有质轻、高强、色泽丰富、施工快捷;抗震、防火、防雨、寿命长等特点。它的优点是用途广泛,可适用于工厂、仓库、办公楼、体育馆、飞机库等。既适合单层大跨度建筑,也可用于建造多层或高层建筑。建筑简易、施工期短。所有构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只需简单拼装,从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经久耐用,易于维修,美观实用,具有现代感。彩色墙身板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墙体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因而更具灵活性,造价合理。建筑自重轻,减少基础造价,建造速度快,可早日建成投产,综合经济效益大大优于混凝土结构建筑。 3.1.5 聚苯颗粒保温板 可发性聚苯颗粒压制而成的泡沫保温板及聚苯乙烯保温板,其抗压强度高,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是炉渣、珍珠岩、蛭石等传统保温材料的替代产品。它不仅可以做屋面保温,还可以做墙体保温,是当前建筑市场理想的节能保温材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以上的新型材料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用了SBS防水卷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建筑材料,以及一些琳琅满目的装饰材料,都给建筑行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们在工程质量、施工速度、环保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建筑材料。新材料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应用新型材料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标志[4]。 3.2 建筑节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如石油的消耗量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耗国。能源的大量消耗,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建筑能源的利用率还不高,平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30%~50%,还有广阔的节能空间。开展建筑节能对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能耗,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及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以下简要的阐述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3.2.1 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隔热保温来降低能耗 在现行节能建筑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围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可进一步提高节能标准。对于节能要求高的居住类民用建筑,其耗热量指标可在《民用建筑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的基础上再降低30%或50%。窗户采取多层窗、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填充惰性气体等方法,使整窗的传热系数降低至2.5W/(㎡·K)以下。外墙可采用优质隔热材料加强保温隔热,特别要采取外保温,使外墙传热系数降至 0.6W/(㎡·K)以下。 3.2.2 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和各种节能技术 大力采用先进的供能技术,充分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调整优化建筑能耗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建成真正的低能耗建筑。 (1)采用先进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如外墙保温技术、外遮阳技术,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大力提倡采用绿色建材,以降低室内的通风换气量,降低单位面积的耗能量。 (2)鼓励采用先进的蓄能技术,以降低建筑用能成本。冰蓄能空调及蓄热锅炉的使用对电力供应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其在电力供应的波峰和波谷时段用电的电价差较大,也使建筑节能成本有了一定的降低。 (3)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尽可能依靠自然通风来维持室内舒适的居住条件,创造一个更加宜人的健康人居环境。 (4)大力推行太阳能技术 ①被动式太阳房是一种完全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设计,内外部空间的巧妙处理以及材料和结构的恰当选择来实现集取、储存、分配和利用太阳能的建筑。目前我国被动式太阳房已进入规模普及阶段,并开始向太阳能小区、太阳城发展。 ②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使用。以水为介质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它的集热效率较高,并且可以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使用。北京地区已有建成太阳能地板采暖系统的示范工程,此方式在北方地区很有推广价值。实现太阳能空调的主要途径为利用太阳能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目前较为普遍的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的形式有氨一水吸收式、溴化锂一水吸收式及固体吸附式。太阳能空调尚未实现产业化突破。在2002年,“太阳能供热制冷成套技术开发与示范”课题被科技部列人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太阳能空调的推广应用还有待继续努力。 ③热水能耗是建筑物能耗排在供暖、空调和照明之后的第四大能耗。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产生的热水是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2001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要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进行研究、探讨和实践。国内已有许多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成功使用的范例,如青岛千禧龙花园,采用太阳能与燃气互补的辅助热源设计,24h供应卫生热水,并做到太阳能集热自动化、太阳能与辅助热源切换自动化、供水自动化,供水质童无论从温度、压力和即时性上完全达到星级宾馆的要求。其工程的设计思路为所有立志于太阳能应用方面的专家和地产商提供了发展的方向,从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从建筑物采暖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实现有效节能 ①控制建筑的气密性和通风换气量,同时规定住宅要有满足卫生健康要求的最低通风换气量。 ②采暖设备和热水系统中,所有的燃烧器安装须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所有小锅炉,必须在采用相应的防止热损失措施之后才能投入使用;中央供暖系统安装的循环水泵,须配有自动调节装置,以便根据供暖需要提供相应的热水量 [6] 。 建筑节能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运用各种传媒,大力宣传“节电、节能、环保”思想,推广促进“能效标识”的应用和发展,大力宣传使用节能空调的经济性,从应对电力高峰入手,推广有效缓解高峰用电的吸收式燃气空调、蓄冷、蓄能技术以及冷热电联产技术,加速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步伐。 3.3 信息技术 3.3.1 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工程施工比工程设计更为复杂,资金消耗更为巨大,且计算机应用水平偏低,因此施工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是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信息化施工上,信息化施工就是以建筑信息化为总体目标,在施工过程涉及的各部门,各阶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以促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施工生产效益显著增加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建筑施工中,通过电脑办公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第二、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或深基坑支护的沉降、变形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第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如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大型复杂施工项目进行施工过程预演,在实际施工前发现设计中的缺陷,或者进行施工方案的比较与优化。又如地下过程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对土方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演示可能塌方的区域及范围,为土钉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如施工现场图象的传输,管理者坐在现场办公室即可看到现场各种情况;施工现场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用以监视工地现场安全,消防等。远程专家事故会诊;基于计算机的施工过程的交接班处理和对道路桥梁等工程的监控管理。 另外,我们提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要求逐步加入国际互联网,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施工信息化、工程流程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7] 。 建筑施工信息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利用信息设备替代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更重要的是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具有许多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信息检索、交换、加工等方面。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增加可利用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于建筑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与“倍增器”的作用[8]。 3.3.2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中除应了解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定在哪些工作上会合理赶上工期以及与成本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计算机应用范围:应用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机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招投标自动化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机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其次,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计划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施工实践证明,应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组织与管理施工一般能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伴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总之,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建筑工程全过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 联合监控提供了条件。实施进度、质量、成本的联合管理,要求在工程进度过程中即时获得成功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把网络进度计划和工程预算结合起来。推广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将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效益[9]。 3.4 生态环境科学技术 生态环境技术是生产技术领域中的新概念,是模拟自然界物质生产创造过程的新技术形式。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生态技术,体现在具有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主要是做好防止施工污染,处理好建筑垃圾,做好文明施工,求得与环境的协调,创造良好和谐的施工环境。例如,打预制桩时严格控制噪音和振动,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要注意废泥浆的排放与处理,基础施工中要防止水源的污染,在施工中提倡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在施工中保护植被,避免砍伐树木,对建筑垃圾及时处理,综合利用,尽量保持环境的原貌,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技生态技术指的是建筑设计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新型材料、构造与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物理性质光线控制、温、湿度控制、通风控制、空气阻力分析、建筑新材料特性等进行最优配置, 使建筑物与大地共生,与自然协调, 而对物质、能源消耗趋向循环与再使用。这种生态技术往往运用其他行业的技术成果,如航空和汽车工业技术手段、计算机软件、材料等, 使建筑物具有时代前沿的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建筑规模的巨量化, 这种结合高新技术、材料、设备等的生态方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运用被动式生态技术之外, 由于现代建筑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更为宏伟巨大, 容纳的空间也非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所能企及, 这就更需要主动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来取得良好的活动环境。—巨型空间的支撑体系、维护结构、室内照明、温湿度以及通风等需要人们对于技术的掌握来解决。 伦佐·皮阿诺及其事务所设计的关西国际航空港便是这种技术方式的典型体现。在挖山填海的而成的511h人工岛上修建而成, 关西国际航空港有着超尺度的建筑空间和巨大的吞吐能力;作为在外太空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第二个人工构建物, 很难想象用传统的建造方式来营建这一恢弘的建筑物。 无论是那一种生态技术方式, 对于未来下一个千年的建筑设计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界国际建协大会的主旨报告中,都将环境问题作为重要的一个主题来考虑。而生态技术则是建筑回应于环境的根本保证, 是建筑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10]。 3.5 智能化技术 3.5.1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高技术密集型的建筑物,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相关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保证。此外构成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所具备的先进性、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1)楼宇自动化(BA) 近年来国内外兴建的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建筑高度高、楼层多、设备类型与数量多、耗能大。在一般建筑中已不同程度实现了节省能源与楼宇设备管理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就更应强调和追求楼宇设备系统的自动化,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加强对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达到节能、可靠、经济、舒适的目标。 (2)通信自动化(CA)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服务业构成了信息社会的基础。随着通信与计算机密切结合,使通信技术真正实现了日新月异作为现代化信息社会基础的通信系统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和个人化等方面的发展。 (3)办公自动化 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大,日常处理的文字、数据资料日益增多,对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日趋迫切,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成为现实。办公自动化系统通常由主计算机、高性能的传真机、各类终端PC 机、文字处理机、声像存贮装置等各种办公设备,再加上相应软件组成,它提供的基本功能有:电文字处理、文档管理、电子帐票、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来访接待、电子黑板、会议电视、同声翻译等。 (4)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中的各种自动化系统设备,都需要由各种通信介质进行连接,按照传统的布线方法,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缆线、接插件和跳线架,而各种不同设备的接插件和跳线架又互不兼容。因此,如果电话、终端设备、广域网只要变更位置,就必须重新布线,既破坏了建筑物的结构,增加了重新装修的投资;又影响办公较长时间地中断服务。据统计,传统的建筑物布线中,材料费仅占10%,安装人工费35%,维护费占55%。 为了克服上述这些缺点,满足建筑物对信息传输的要求,EIA/ TIA组织提出了一套建筑物布线标准(EIA/ TIA568 , EIA/ TIA569 , EIA/TIA570)。按照这套标准,综合布线系统能将话音、数据、图象和控制信号等组合在一套标准模块化布线系统—建筑物综合布线上[11]。 3.5.2 智能化建筑技术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属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完善,正处在极快变化之中。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因此,政府的正确指导行为是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建筑机器人,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提高和发展,建筑机器人的研制开发步伐已经加快。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完成某些机械运动和实现一些自动化功能的机器人的开发。建筑机器人在日本已用于吊装、砼布料、钢筋焊接、混凝土地面压光、隧道开凿、喷涂、搬运建材、固定螺栓等方面,而在我国建筑机器人主要用于建筑涂料的喷涂和钢筋的焊接等方面,其研究和开发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基础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筑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新的变化,更偏重于“软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将“硬机器人技术”与“软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并协调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长期目标 [12] 。 机器人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比在其他工业应用困难得多,原因是建筑机器人的体量大,又需行走机构,工作环境差。因此,其需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所用的部件和可靠性也更高,开发的难度大于其它工业部门。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将加快建筑机器人的研制步伐。建筑机器人在日本已开发了90多种,用于吊装、混凝土布料、钢筋焊接、混凝土地面压光、隧道开凿、喷涂等方面。在我国,建筑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和喷涂,用量还十分有限,需要今后给予不断研究和开发。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政策尚未具体地与单位体制改革相协调、相结合;尚未充分体现出技术政策激励机制。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还未有机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还未深入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联系。关键是,尚未真正意识到智能化建筑产业是2l世纪;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要 [13] 。 3.6 激光和空间技术 激光扫描是利用激光束发射到物体不同部位后返回时间的不同来获知物体各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对具有三维空间坐标的点集进行三维立体建模,就可以在工程测量,维修和监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运用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施工档案的过程。 空间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工程应用的“3S”集成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如运用GI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卫星测试测距导航来获取三维空间坐标,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常规光学和电子测量仪器,其优点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无需通视和点位不受限制;RS(遥感)目前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如运用RS技术将遥成图象转换成地图;“3S”技术必将在工程上逐步推广应用。 3.7 海洋技术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空间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口剧增,陆地资源日趋紧张,活动空间日见狭窄的情况下,人类把解决食物、原料、能源、空间等问题的希望放在海洋,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建立海洋城市、海洋基地,与建筑业有着深刻的联系,海洋建筑设施亦称海洋空间利用开发工程,它是将海面、海中、海底、海上、海岸等几度空间,开发为生产、居住、娱乐、交通、储藏、军事等场所,构成海洋建筑设施。海洋建筑设施是一个新课题。对建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类领域内研究和开发建筑施工新技术值得人们关注。 海上施工技术涉及的面很广,但亦有其最基本的和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