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1.组织的含义。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
2、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4.完整制。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P
3、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6.组织变革的环节。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内在化”。
4、7.全球治理的概念。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其特点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生态环境、社会生活、政治军事、国际经济问题)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包括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的共同原则、规范、协议、程序、组织和机构。8.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P82:一是政府职能的优化。二是竞争机制的引入。三是分权及权利下放。四是采取现代管理技
5、术。五是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六是机构的重组。9.公共政策的含义。P212: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10.人事管理的定义。P238:所谓人事管理,就是对人事关系的管理,其目的在于调整好各个方面的人事关系,使人与事、共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具体说,人事管理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有关的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在一定管理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及共事人之间的相互适
6、应,为实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一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11.“经济人”假设。P259:个人无论出于什么地位,其基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极大化个人的效用为最基本的动机。或者说,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遵循理性原则,即做出个人决策时经过仔细的计算和分析,力求实现利益最大化。12.第三部门的定义。P289: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13.内部评
7、估的优点。P357: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该组织有更详尽的了解,他们在持续的长期的方案评估中更有优势。但是作出客观评价较难。因为:评估往往附着些自利行为,如避免暴露缺陷。带有局部利益,易有片面性,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评估是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评估者系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熟悉某些专门的方法和技术。14.绩效评估的目标。P361:绩效评估最根本的目的是评价公共部门的行为活动和运营状况,审查公共组织对资源的利用及所取得的成绩,以期向公众证明公共资金得到合理和富有效率与效力的使用,从而维护公共部门存在的合法性。目标主要包括一是提高组织绩效
8、。二是明确责任制。三是增收节支。绩效评估的实现:需制定步骤清晰的计划时间表,建立绩效追踪和控制系统,设计出能有效评价成功与否的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地对组织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15.加强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P403:一是强化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加大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力度。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二是加快公共管理伦理立法。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三是加强新时期的官德建设。四是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16.传统公共行政的特征。P8:一是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及主体涉及组织原理、管理体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
9、、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原则、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主题。二是公共行政学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或途径,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三是就其理论基础来说,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行政二分法观点,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及过程被一分为二:一种是政治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另一种是行政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后者所包含的机构及程序才是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四是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17.新公共管理的特征。P11:一是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中的执行研究。二是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致力于研究如何产生结果。三是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分析的单位是公共机构的最高管理
10、者的行为。四是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通过与商学院相类似的决策案例和公共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来寻找真知灼见。五是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18.新公共服务的特征。一是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二是追求公共利益。三是重视公民权胜于重视企业家精神。四是思考要有战略性,而行动要有民主性。五是承认责任并不是简单的。六是服务而非掌坨。七是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效率。19.政府间关系。P109: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20.政府的作用
11、。P145:一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二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三是外部效应的消除者。四是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五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21.政府失败的定义。P157: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这样一些情况。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一是公共政策失效或失误。二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三是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四是寻租及腐败。22.政府绩效的定义。P355:政府绩效: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可分
12、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23.内部评估的优点。P357: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该组织有更详尽的了解,他们在持续的长期的方案评估中更有优势。但是作出客观评价较难。因为:评估往往附着些自利行为,如避免暴露缺陷。带有局部利益,易有片面性,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是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评估者系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熟悉某些专门的方法和技术。24.绩效评估作用。P362:绩效评估最根本的目的是评价公共部门的行为活动和运营状况,审查公共组织对资源的利用及所取得的成绩,以期向公众证明公共资金得到合理和富有效率和效力的使用,从而维护公
13、共部门存在的合法性。绩效评估的主要作用有:提高绩效、明确责任、增收节支。25.公民参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P375:公民参与是改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公民参与意味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它们的开支负责、对它们的行动负责、对它们的承诺负责,去衡量并让公众知道它们到底完成了什么,是否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是否使其真正受益并得到满足。其次,公民参与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它们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公共部门的问题架构者。最后,公民参与意味着由公民选择、界定应评估的对象。26.伦理的定义。
14、P383: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具有广泛社会性。27.公共管理伦理的定义。P383:公共管理伦理是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或者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或以公共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28.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是如何驱动政府改革以及治理模式转变的?P77: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政府治理变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数字化生存”方式要求政府对迅速变化着的经济做
15、出反应,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新通信技术以及接触政府信息的便利使公民和社会团体更容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这就要求对政府组织及其运作过程做出变革与调整。29.公共行政学“范式”的特征。(同16.传统公共行政的特征)P8:一是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及主体涉及组织原理、管理体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原则、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主题。二是公共行政学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或途径,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三是就其理论基础来说,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行政二分法观点,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及过程被一分为二:一种是政治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另一种是行政
16、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后者所包含的机构及程序才是行政学研究的对象。30.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进展。P87:一是推进政府内部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包括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改革实施机构,制定改革计划;削减公共支出,建设政府财政赤字;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增强政府的弹性;整合政府职能机构,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二是推动政府规制改革,给予市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精简管制法律法规,建设政府繁文缛节;简化管制流程,消除企业不必要的行政负担。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包括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提供高效服务;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增强服务便捷性;实行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建设电子政务,提供无
17、缝隙服务;实施社会保护政策,确保基础性服务供给。四是增强政府的开放性,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包括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开放透明的政府;创新参与渠道,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广泛开展合作,真正实现协同治理。31.政策系统的运行。P226:政策系统的运行即是公共决策的过程或政策过程,它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公共决策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及执政党,它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不同公共物品之间的配置或决定全社会价值、利益在不同阶层、团体或个人中的分配。(政策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政策变迁等环节。32.公共决策的法制化。P232:所谓的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
18、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的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一是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二是决策程序法制化。三是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33.西方文官制度。P244:西方“文官”(公务员)是指那些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西方的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
19、出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其目的在于选贤任能,提高行政效率及维持政府行政行为的连续性。3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P359:开创了当代公共部门吸收、借鉴私营部门管理方法与经验的先例,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相当程度上带来了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增强,各种社会的矛盾得到相对缓和。一是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二是提高了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三是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四是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3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P373:一是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二是目标缺乏准确性。三是绩效标准指标难确定。四是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五是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36.加强新时期的官德建设。P40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一是加强五个修养,即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二是善于辨别、正确处理四组关系,即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三是要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