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7990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本文档共40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送审) 送审单位 (个人):节能技术股份法人代表: 地址: 联系人: : 编制 单 位: 水利工程设计所送审时间:年 月 日 说明: 1、随表附送生产建设工程地理位置图、水系图,工程所在地水 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土壤侵蚀强度图、工程总平面图、水保措 施总体布局图、典型设计图等。 2、本表一式四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份留水行 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依据,一份送工程审批部门作为审批工程依 据,两份留建设单位(或个人)作为实施依据。 3、在生产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表”中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4、凡此表表达不清的事项,可用附件表述。 埋地碎暗管排至排向院南侧纬二路的市政管网中。本工程采用污废水 合流,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设计污水管道,污水经过 化粪池沉淀后通过埋地砂管排至南侧的市政系统。 本工程给水由院内给水管道就近接出,市政给水压力按原设计。 生活给水系统采用一般的下行上给式给水系统,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 接供水。供电从南侧建筑物引来一路220/380V电源供给本楼用电。其 他电信等管线皆接自南侧原有办公楼。 4、土石方平衡土方开挖 本工程原地貌为荒草地,在施工前清理地面杂草。本工程现状标 高46.32〜46.92m,设计室内标高为47.45m。研发中心主体建筑基础形 式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因此施工产生土方主要为基础开挖土 方。本工程CFG桩约62个,桩径550mm,占地面积58m2,估算开挖土 方435m3。基础埋深2.5m,通过现状标高和设计标高差值,结合基础深 度,确定基础梁开挖深度1.60m,估算开挖土方183m3。因此共开挖土 方约618m3。 (1) 土方回填 基础施工完成后回填土,在压实的回填土上打好垫层,根据设计 图纸核算基础回填土方37m3。 建筑物室内设计标高47.45m,现状标高46.32〜46.92m,因此可以 将基础开挖土方全部回填至室内,用于垫高室内地坪,回填高度约 0.80m。因此室内场地回填本地可利用土方618m3。 综上所述,本工程共开挖土石方618m3,回填土方618m3,经土方平衡分析,本工程建设开挖土方全部用于建筑物室内回填,无外弃土 方。 105、施工组织 (1)建设条件 本工程为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工程,目前厂区南侧的建筑 物在正常办公中,院内有完善的给水、排水、采暖、电力外网。工程 区内建筑物的各类管网均引自公司院内。工程建设外部能源需求主要 有电力、水资源。工程对主要资源的需求可从园区得到充分的供应。 本工程院内有完善的雨污排水系统健全,基础设施齐全。研发中 心建成后,屋面排水方式为有组织散排,与室外地面雨水共同汇集排 至南侧现有道路的雨水管网,最终通过埋地碎暗管排至排向院南侧纬 二路的市政管网中。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通过埋地砂管排至南侧的 市政系统。 施工用水拟从室外阀门井直接接入一根DN100水管,方便施工。 (2)施工时序本工程的施工应尽可能保证施工连续、协调、均衡。 施工顺序应该是先安排周边的临时围挡、布设临时施工场地等工 程施工,然后再进行主体建筑基础,地上结构等施工,主体结构完工 后,可进行室内外装修工程。 (3)临时施工场地 为了满足施工需要,在施工前在主体建筑(档案馆)西侧布设临 时施工场地,主要作为材料堆放、钢筋加工等场地,这些区域均为临 时用地,要安排合理、紧凑,尽量防止影响检察院内其他区域。由于 本工程建设规模小,因此临时施工场地占地面积250m2o(4)临时堆土区 根据建设区域现状,建筑基础开挖土方直接用于回填至室内,用于垫高室内地坪,因此无单独设置临时堆土区。 II6、施工工艺 (1)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方式。机械开挖时,基槽地基础设计标 高以上0.2〜0.3m厚,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如有局部超挖,应用砂砾 料或原土填补并分层夯实。土料就近堆放以备回填。 (2) 土方回填土方填筑充分利用已有的挖方,由人工回填摊铺夯实。 (3)基础施工 本次地基处理施工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按施工程序作如下施工质量及技术要求。 121)施放桩位 在桩筏基础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的控制轴线,并 将CFG桩的准确位置施放至桩筏基础桩作业面上。施放的桩位应明显、 易找、不易被破坏,本工程施工采用有一定直径和深度的白灰点来表 示桩位。 2)钻机就位 桩筏基础桩施工时,钻机就位后,应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 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 桩筏基础桩垂直容许偏差不大于1%。 3)混合料搅拌 商品砂进场后应核对商碎标号、进行塌落度实验。混合料塌落度 控制在18-22cm。在泵送前混凝土泵料斗、商税运输车应备好充足混 凝土。 4)钻进成孔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 启动马达钻进。一般应先慢后快,这样既能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检 查钻孔的偏差,以便及时纠正。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 钻时,应放慢进尺,否那么较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 具损坏。钻进的深度取决于设计桩长,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 时,于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 控制桩长的依据。正式施工时,当动力头底面到达标记处桩长即满足 设计要求。施工时还需考虑施工工作面的标高差异,作相应增减。 5)灌注及拔管 桩筏基础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 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成桩的提拔速13 度宜控制在2〜3m/min,成桩过程宜连续进行,应防止因后台供料慢而 导致停机待料。假设施工中因其它原因不通连续灌注,须根据勘察报告 和已掌握的施工场地的土质情况,避开饱和砂土、粉土层,不得在这 些土层内停机。灌注成桩完成后,用水泥袋盖好桩头,进行保护。施 工中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 6)移机 当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施工 时由于桩筏基础桩排出的土较多,经常将临近的桩位覆盖,有时还会 因钻机支撑脚压在桩位旁使原标定的桩位发生移动。因此,下一根桩 施工时,还应根据轴线或周围桩的位置对需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保 证桩位准确。 (4)主要建筑物施工 主要建筑物施工应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工程 所需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均应按照相应工程管理规范进行。 建筑筑物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浇筑用混凝土用砂浆 均采用现场自拌,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严格按照试验室配比进行。混 凝土浇筑及构筑物砌筑过程中,应保证工程结构及各局部形状尺寸相 互位置正确,竣工后经过有关质监部门验收才可移交使用单位。 7、建设工期及投资该工程计划于年7月开工,年6月完工。 本工程总投资6483.8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485.88万元,资金 自筹。 (3) 前期进展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受建设单位委托,完成了《能源管理平台软 件研发升级工程工程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工程建设施14 工期间建筑基础开挖等易发生水土流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单 位委托我所编制《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表》,我所受业主的委托后,立即开始了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文件 编制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设计、投资估算和实施计划安排等项工作。本工程 总用地面积为775.47m2,根据《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本工程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本方案设计深度确 定为可行性研究深度。 本方案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和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给 予大力支持和协助,谨此深表谢意。 2方案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年月日立法,年 月日修改,年月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年月; (3)《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方法》,水利部、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局,年月; (4)《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号 令,年月(年月日水利部号令已做局部修改);(5)《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方法》,年月日; (6)《关于加强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市水务局、 市环保局、市开展和改革委员会,京水务农口号); (7)《市房地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那么》(市水务局年 月); (8)《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9)《开发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5 (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11)《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规发() 号); (12)《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工程总平面图》,中国电子工 程设计院。 3工程区概况3.1地形地貌及现状 工程场址位于市区城关街道路一区号工业园区内。本工程东至经 一路西侧绿化,南至经三路北侧绿化,西至四方变压器厂东墙,北至 东支路南侧绿化带。新建厂房在节能技术股份厂区院内。 园区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区的过渡地带,属大石河一、二阶 地位第四季冲击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1.5米左右。 本工程新建的研发中心大楼位于公司院内的东北角,在现有建筑 物的北侧,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目前为荒草地,地块内杂草丛生, 临路栽植侧柏绿篱。根据普测图显示,地块现状标高46.32〜46.92m, 平均现状标高约36.60m。 目前节能技术股份院内已建办公楼和厂房仍在正常使用 中,有完善的给水、排水、采暖、电力外网。院内有完善的雨污水排 水系统,基础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市政雨污水排水管网接 口在工程区的南侧纬二路。 本工程施工中利用现有的院内道路,运输便利,同期建设包括研 发车间和厂房,在公司院内西南角已建施工场地,本工程在地块西侧 设置临时施工场地250m2,用于堆放近期施工使用的建筑材料、器具等。 建设地点现状如下: 3. 2工程地质16 地层属华北地层分区,地层发育较齐全,除缺少上奥陶系、志留 系、下石炭系、上白垩系及第三系古新统外,其余各地质时代地层均 有出露。区内地层分布具有自西北向东南由老至新的特点,西北部主 要为元古界一中生界地层分布区,东南部主要为新生界地层分布区。 园区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区的过渡地带,属大石河一、二阶 地位第四季冲击区,地势平坦。据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区划图》圈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原地震基本 烈度值VD度区。初步判断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型为I〜 II类,建设前应作处理。 3. 3气候气象 工程区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年平均温度116C。平均相对湿度65%, 年平均降水量587mm。无霜期180天左右。 本区域为季风区,冬季以西北风和北风为主,夏季多偏南风,春 秋两季为南北风转换季节。区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195mm, 10年一 遇最大lh降雨量为65mm。年均相对湿度:山区55%。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场区标准冻土深度为 0.80m。 3. 4水系 区境内有永定河、拒马河、大石河等大小河流13条,其中永定河、 大石河、拒马河、小清河为较大河流。除大石河发源于区境内外,其 他3条较大河流发源于境外,为过境河流。13条河流中除拒马河、南、 北泉水河常年基流不断外,其余属于季节性河流。 工程区所属二级流域为大清河流域,所属水系为大石河水系。距 离本工程最近的地下水观测井为区城关街道田各庄村村西,去年同期17 平均地下水位埋深为5.79〜11.55m,绝对标高为26.57〜32.33 m,施工 中无需采用降水措施。 3. 5 土壤植被 区土壤类型主要以褐土为主,占全区耕地土壤面积的51.34%,分 布于全区的南部和西部等大局部地区;其次为棕壤,占耕地面积的 27.00%,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等地区。潮土类型的土壤主要分布于 东部地区。工程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 工程区周边现有植被主要为行道树、绿化植被,局部耕地。乔木 种类均为当地常见树种,主要为杨树、国槐、法桐、木槿以及柳树等, 灌木有紫薇、榆叶梅、大叶黄杨、小叶黄杨、侧柏及女贞等,草类主 要有:黑麦草、狗牙根及地锦等。 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1)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 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投资的产 业,外部资源需求与地方供给均能满足要求,建设方案合理,具有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建设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工程是可行 的。 本工程为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工程,位于院内,建设区域 为工业用地,也符合水土保持审批规定。 工程占地没有占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 点、重点试验区等,工程布局不存在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 本工程所在区域目前为院内荒地,周边为围墙和道路硬化,排水 设施完善,无存在发生水土流失的因素。 施工布置方面,根据建设区域现状,建筑基础开挖土方直接用于 回填至室内,用于垫高室内地坪,因此无单独设置临时堆土区。由于18 本工程建设规模小,临时施工场地计划集中布设在建筑物西侧,占地 面积小,方便材料的运输和堆放,从施工组织方面分析,无水土保持 制约性因素。 综上所述,本工程不存在限制性因素,工程建设可行。 (2)对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主体设计本工程开挖土石方618m3,回填土方618m3,经土方 平衡分析,无外弃土方。 本工程建设区域地形平坦,现状标高46.32〜46.92m,本工程±0.000 标高为47.45m。本工程地上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柱下独立 基础。因此本工程产生土方主要为基础开挖土方,回填土方主要基础 和周边回填到设计标高,多余土方全部本地消化,无外弃土方。 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主体设计的思路符合水土保持理念,工程 区内土方内部平衡,充分利用了工程区内开挖的土方,减少了工程区 外占地和防治责任范围,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主体工程排水设计分析与评价 由于本工程在院内建设,院内有完善的雨污水排除系统健全,改 建建筑物屋面排水方式为有组织外排水,最终与室外地面雨水共同汇 集排至院内的雨水管中,最终接入东侧的市政雨水管网。 主体设计的排水方案符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不再新建管网,也符 合水土保持减少开挖和减少扰动范围的理念。 (4)雨洪利用分析与评价 本次建设只涉及新建研发中心一栋,占地面积775.47m2,占地较 小,集水面积小,没有条件建设蓄水池,建议后期道路和景观绿地施 工时候统一规划雨水集蓄设施。 (5)绿化工程分析与评价19 项 目 概 况 工程名称 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工程 工程负责人 地点 占地面积 775.47m2 计划投资 6483.88 万元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生产能力 生产年限 可 能 造 成 水 ± 流 失 弃土(石、渣)量 本工程挖方量主要为建筑基础开挖,根据主体设计 方案,开挖共计618m3;基础开挖土方全部用于局部基 础回填和室内回填,依据现状标高和设计标高差确定共 需要回填共计618m3,因此本工程土石方平衡,无外弃 土方。 造成水土流失面 积 工程区内扰动面积1025.47m2,施工期间有可能造 成水土流失。 损坏水保设施 通过查看现场发现,本工程占用地块皆为荒草地, 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因此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1025.47m2 o 估算水土流失量 通过预测,施工期间假设不采取水保措施,将比原生 地貌新增水土流失量1.20to 预测水土流失危 害 假设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会造成水土流失, 对公司院内办公区环境造成影响,水流携带的泥沙进入 市政管线易造成淤堵,影响城区排水。 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资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投资 0.01万元 植物措施 绿篱移植、景观绿化 投资 0.95万元 临时措施 施工拦挡、临时排水、彩条布覆 盖 投资 0.78万元 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独立费用 投资 7.55万元 预备费 投资 0.56万元 水土保持总投资 9.86万元 注:本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制格式 由于本工程是在节能技术股份院内建设一栋研发中心大 楼,建设地块原为荒草地,建设规模小,工程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周边 区域的扰动,周围无集中绿化面积,只新增占用临时施工场地,在施 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因此本方案不将林草覆盖率作为水土 保持防治目标。但是由于建设地块南侧靠近现状道路处分布有侧柏绿 篱,绿篱高度为60cm,在施工前需要提前移植,经统计共需移植侧柏 24株,主体设计未考虑树木的移栽,本方案进行补充完善,移栽至建 设地块东侧的空地上内,增加整个院内的景观效果。 按照总平面图,本工程临时占地中250m2为规划绿地,后期需要 景观绿化,本方案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增加整个院内的 景观效果。 (6)评价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主体工程分析,本工程选址符合用地规划要求,土石方利 用合理,施工组织和施工顺序较合理,无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但是,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本工程占地小,土石方数量少,但在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院内建设,周边环境敏感,主体未设计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措施, 假设发生水土流失,将影响办公环境,本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在南侧入 口处设置了彩钢板拦挡,减少了对前方办公区的影响; 2)本方案补充临时占地的景观绿化设计,并作移栽方式、栽植技 术、抚育管护等方面的设计;3)补充临时堆料的施工期防护措施; 4)本方案将补充汛期施工水土保持应急措施设计。 205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根据《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规定 的“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那么,水土流失防 治责任范围一般包括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方面。 工程建设区: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 管辖范围。本工程建设区包括:主体建筑物占地和室外临时占地。其 中永久占地为扩建厂房所在地,占地面积为775.47m2o临时占地主要 指临时施工场地,由于本工程建设规模小,布设在建设场地西侧的荒 地上,占地面积250m2。临时占地为新增占地。 直接影响区:指工程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 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本方案将研发中心占地西侧外2m范围、南 侧与现状道路之间的区域、北侧和东侧围墙与之间的区域划定为直接 影响区,施工场地外扩2m范围作为直接影响区,面积1085.4511?,见 表 5-1 o 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110.920?,其中工程建设区 1025.47m2,直接影响区为 1085.45m2。 本方案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和建设性质,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 为三个区,即主体建筑物区、临时施工场地区和临时堆土区。 表5-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各分区面积一览表 分IX 单位 面积 小计 备注 工程建设 区 主体建筑区 m2 775.47 1025.47 荒草地 临时施工场地区 m2 250 直接影响 区 占地西侧外2m范围、 南侧与现状道路、北侧 和及南侧和东侧围墙 与档案馆之间的区域, 施工场地外侧2m m2 1085.45 1085.45 合计 m2 2110.92 216水土流失预测 6. 1预测方法与内容(1)预测方法 开发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状况与该区降雨量、土壤结构、地形地貌、 植被覆盖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采用类比法进行预测。 (2)预测内容 根据该工程建设内容,确定预测的内容包括:开挖扰动地外表积;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等。 (3)预测时段 本工程为建设类工程,预测时段按施工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 时段进行预测。 主体工程建设期为12个月,汛期为6〜9月,未跨过整个汛期,因 此水土流失量预测12个月。 由于该地区植被恢复水热条件及养护条件较好,因此确定自然恢 复期12个月。 6. 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1)原生水土流失背景值 根据实地调查,本工程区所在地现状为荒草地,土壤侵蚀模数为 200t/km2-ao2)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确实定 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程度确实定,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从 汇流面积和地形分析,并参照相同类型开发建设工程侵蚀模数进行类 比预测。工程区占压扰动面积为1025.47m2,对应本工程水土流失侵蚀 模数及具体的计算过程见表6-1 o22 表6-1工程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预测表 预测分区 面积 (m2) 预测期 (月) 原生侵蚀 模数 (t/km2-a) 原流失 总量(t) 施工期侵 蚀模数 (t/km2- a) 施工期 流失总 量(t) 新增水 土流失 量(t) 主体建筑区 775.47 12 200 0.16 1500 1.16 1.00 临时施工场地 区 250 12 200 0.05 1000 0.25 0.20 合计 1025.47 0.21 1.41 1.20 表6-2工程植被恢复期新增水土流失预测表 预测分区 面积 (m2) 预测期 (月) 原生侵蚀 模数 (t/km2-a) 原流失 总量(t) 施工期侵 蚀模数 (t/km2-a) 施工期 流失总 量(t) 新增水 土流失 量(t) 临时施工场地 区 250 12 200 0.05 200 0.05 0 合计 1025.47 0.05 0.05 0 根据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的计算,工程原地貌水土流失量为 0.26t,预测期内(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总量为1.46t, 比原地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新增1.20to3预测结论 本工程在施工建设期将不可防止地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如不 加有效的防治,任其开展,水土流失面积将会不断扩大,影响周边环 境。通过对工程水土流失的预测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1)工程工程建设将占压扰动原地外表积1025.47m2,施工期间 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地块现状为荒草地,具有水土保持功能, 因此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025.47m2o施工期假设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防治,与原地貌相比那么会新增水土流失量1.20, (2)重点在施工期采用临时防护措施,或把防护措施适当提前, 除了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外,还应加强覆盖措施的实施,防止水流冲刷 临时堆土及裸露区域。 (3)在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确定本方案中采取的重点防治工23 程主要是做好临时覆盖措施,降雨时应加强应急措施。施工结束后要 对临时施工场地区采取景观绿化措施。 (4)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为主体建筑区。 7水土流失防治方案7.1防治目标 建设工程位于市区城关街路1区9号,根据区水土流失三区划分 图,本工程区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具体位置见附图03)o按 照《开发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规定,本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二级标准。 由于本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工程区东北侧空地上建设研发中心 大楼,无单独绿化,因此本工程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指标不 列。但是施工中不可防止扰动临时施工场地和周边,按照厂区总平面 布置图,此类区域为规划绿地,因此施工完毕后按照规划恢复成景观 绿地,景观绿化措施可以改善院内整体环境。具体目标如下: 表7-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表7.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5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拦渣率(%) 95 林草植被恢复率 / 林草覆盖率(%) /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防治责任和防治目 标,遵循治理与防护相结合、临时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 流失与恢复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那么,对工程区采取系统的措施布设, 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详见图7-1。 24主体建筑区 主体建筑区 绿篱移栽、临时排水、临时覆盖、 临时拦挡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工程建设区 临时施工场地 土地整治、景观绿化、临时排水 直接影响区 建设工程周边 临时拦挡、周边影响范围定时清扫 并洒水防尘等措施 图7-1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图 主体建筑区1、绿篱移栽 由于工程建设区临近道路有侧柏绿篱分布,绿篱高度为60cm,为 施工入口,因此在施工前需要提前移植,经统计共需移植侧柏24株, 移植在建设地块东侧的空地上。 2、临时排水 由于本工程开工时间为年7月,尤其前三个月为基础施工期间, 无法避开汛期,因此施工间要注意采用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防止水蚀发 生。在建筑物基础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设计排水沟为土质,梯形断 面,底宽0.10m,深0.10m,边坡比为1: 1,排水沟总长为82m。开挖 方1.64m3o因此临时排水沟得定期清理维护,以满足整个施工期间的 排水需求。其典型设计图详见附图9。 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集雨区内洪峰流量 由下式计算: Q,“ = 0.278K/ (公式 i)式中:Qm最大洪峰流量n?/s 径流系数,取0.5525 10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mm/h F——集水面积,km2 根据测绘图计算及实地勘察,本工程最大集水面积即为工程建设 区面积0.58hm2,结合当地相关水文资料成果可知,频率P=10%时的一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65mm/h。经计算,工程区周边最大洪峰流量为 0.010m3/So表7-2主体建筑区最大洪峰流量计算表 序号 位置 K I (mm/h) F (km2) Qb( m3/s) 位置1 地块北侧和东侧 0.55 65 0.00058 0.010 拟定排水沟过水断面的形式为梯形,对于排水沟底宽0.10m,深 0.10m,边坡比1: 1,由于本工程主体工程建设期较短,因此采用土沟, 沟底与沟壁夯实。按明渠均匀流设计过水断面,根据以下公式试算其 过水量: Q = caa(公式2) 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 C谢才系数,m3/s; C = -R]/6n i——排水沟沟底坡降;n——沟道糙率;n=0.025 h渠道正常水深,m; h=0.3mb底宽,m; b=0.3m 表7-3主体建筑区临时排水沟试算表经试算,典型设计排水沟过水量Q> 故所设排水沟断面过水 类别 Qb (m3/s) 假设水深 h (m) 假设底宽 b (m) 假定边坡比m 糙率n 比降J 流量 Q(m3/s) 位置1 0.010 0.10 0.10 1.0 0.025 0.01 0.011 26 流量满足要求。 3、临时覆盖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基础开挖土 方就近堆放在主体建筑周边或室内。本工程施工时间为年7月到年6 月,基础施工中裸露面积较大,在秋冬季易发生风蚀,经初步估算需 要彩条布150m2。 4、临时拦挡 由于本工程是在院内建设,因此为了防止施工区域影响院内办公 环境,在施工前要在施工区域周边布设施工围栏进行隔离。本工程建 设规模小,施工围栏布设在建设区域的南侧,防止扩大影响范围,经 初步估算需要施工围栏125m,围栏高度2m。 表7・4主体建筑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 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 植物措施 1 绿篱移植 株 24 * 临时措施 1 临时排水 m 82 排水沟底宽0.10m,深 0.10m,边坡比为1: 1 2 临时覆盖 ID2 150 彩条布 3 临时拦挡 m 125 施工围栏,高度为2m 临时施工场地区 1、土地整治 对工程临时占地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后按照总体规划恢复成景 观绿地,规划绿地面积250m2。为了提高雨洪利用率,增加雨水下渗, 营建下凹式绿地,使绿地比周边的道路低5cm。因此土地平整面积250m2 o 2、景观绿化27 绿地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植物配置考虑四季不同特色的景色变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林荫空间。 景观绿化种植白蜡10株,连翘和榆叶梅各5株,白蜡营建成行道树, 连翘和榆叶梅在绿地上分散种植,草种选用黑麦草,计划种草150m2, 播种量15g/m2o 3、临时排水 施工场地北侧设置排水沟与主体建筑区的排水沟顺接,末端与二 期厂房工程的临时排水沟相接。设计排水沟为土质,梯形断面,底宽 0.10m,深0.10m,边坡比为1: 1,排水沟总长为23m。开挖方0.46m3。 施工场地北侧最大汇水面积333m2,最大洪峰流量。为0.003m3/s,同 样典型设计排水沟过水量Q> Qmo表7-5临时施工场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 工程措施 1 土地整治 2 m 98.9 * 植物措施 1 栽植乔木 株 10 白蜡 2 栽植灌木 株 10 连翘5株、榆叶梅 5株 3 撒播草籽 2 m 150 黑麦草,2.25kg -4 临时措施 1 临时排水 m 23 与主体建筑区的 排水沟顺接 7. 3植被措施典型设计(1)整地方式与栽植技术 苗木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起苗后不能随运随栽的必须及时假 植,覆盖、遮荫。 栽植方法:采用植苗造林的方法,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 的栽植方法进行。即先回填表土 10cm左右,把苗木放入坑中心,使根 系舒展,再填土至坑的三分之一时把苗木稍向上提一下,使根系舒展, 不窝根,再填土至三分之二坑满,踩实,再填土到栽植高度,再踩实, 然后做树盘。树盘种植有利于保水,减少后期灌溉次数。 浇水:栽后24小时内必须浇足第一遍透水,7天后浇二遍水,15 天后浇第三遍水,以后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酌情浇水,每浇一次水后都 要把倒伏的苗木扶正,培土踩实;为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浇2〜3遍水后进行覆盖。 (2)抚育管护技术 绿化管护的主要内容为:补植、土、肥、水管理、防治病、虫、 杂草、修剪及保护管理更新复壮等。后期主要工作是整形修剪、土、 水管理等。 7.4施工期间应急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期:根据工期安排,场地内临时堆土堆料等裸 露区域应尽量在降雨前加强覆盖措施的实施。大风天气应严格停止施 工作业,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工程事故发生。 (2)在施工过程中,假设遇长期不降水,要对工程区内及进行洒水 降尘,防治影响周边环境。 (3)施工期间要加强对节能技术股份院内,工程现有雨 水管网的保护,防治发生水土流失流入雨水管内,堵塞管道。 (4)地基回填土方堆放时间较短,如堆放过程中在大风天气下可 使用已备彩条布覆盖。 293 分 年 度 实 施 计 划 及 年 度 投 资 1 .本方案根据主体设计施工进度与施工组织,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提出 以下进度安排的建议: (1)由于本工程是在节能技术股份院内建设,因此为了防止施工 影响院内办公环境,在施工前要在施工区域周边布设施工围栏进行隔离。 (2)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对建筑物周围的绿地进行景观绿化。 (3)本工程已于年7月开工建设,土石方量大的基础施工无法避开汛期施 工,因此在主体建筑开挖施工时要做好土方的临时覆盖措施和周边临时排水措 施。 2 .水土保持应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具体施工工期安排如 下,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表 时间 工程 年 7月 前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主体 工程 前期筹备 基础工程 结构工程 装修工程 水土 保持 工程 临时拦挡 ■ ■ ■ ■ 临时排水 临时覆盖 土地整治和 绿化 3.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短,本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基本都在开工前后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费为9.86万元。 方 案 编 制 单位名称 水利工程设计所 法定代表人 资格证书 编号 水保方案乙京字 第号 发证机关 中国 水土保持学会 r4-« r-^-1 申/E 审核 李超 编制 8水土保持监测8.1监测时段 本工程水土保持的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 束。根据主体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2个月,考虑本工程简单,监测时段 只考虑监测施工期。 施工期:年7月〜年6月,工期为12个月。 8. 2监测范围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以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准,根据工 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安排,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 失状况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 8. 3监测分区及监测点位(1)监测分区 本方案根据各单项工程施工区域、水土流失程度和特点,将监测 范围内划分为主体建筑区和临时施工场地区。 (2)监测点位 本方案根据各区水土流失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极易产生水 土流失的区域布设监测点位,进行重点监测。本方案在工程区布设2 个监测点位,本方案监测的重点是施工期间的扰动面积、土方开挖回 填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后期植被生长状况。 8.4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 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和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确定本工程的监测方法。 30 本工程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法(调查巡查法),采用调查和实地测量对 建设工程占用地面积、扰动破坏地外表积、地表植被及其它水土保持设 施破坏面积变化等进行监测,由监测人员深入工程区通过访问、实地量 测、填写表格等形式获取监测数据,以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情况及变化。 本工程施工时间较短,因此通过场地巡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根据工程施工现状,在汛期施工每月1次,完工时1次。 8. 5监测机构 水土流失各项监测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和竣工验收前,监测任务 必须有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承当完成,监测人员必须是经过上岗 培训的合格人员。 9. 6监测成果与制度 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防 治情况进行监测,编制监测报表和报告,向建设单位及相应水行政主 管部门汇报监测成果。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应满足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的要求。工程完 工后,应当编制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作为水土保持专项工程竣 工验收的依据,通过对监测成果的分析,明确6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 监测单位在监测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监测相关制度, 保证水土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