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书法史大纲.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733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法史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脉络(1) 汉末已基本结束,魏晋尚余尾声(2) 先秦至两汉是书体演变的轨迹和内在规律,汉末以后是一文人书法流派的发生流变和发展。2 先秦书法(1) 虽然书法的自觉化至东汉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与汉字的盟生同时产生。(2) 我们知道结绳记事,汉字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3 距今3000-4000年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1)目前学术及公认的是甲骨文和金文(2)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4 甲骨文发现(1)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2) 北京国子监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在

2、偶然的机会发现,当时被当地的农民作为“龙鼓”卖给了中药铺,甲骨文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震惊(3) 产生: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甲骨文也是一样,在文化科技上不发达的殷商时期,占卜是决定重大事件的必要手段,比如。5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1)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2) 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占重要的位置,甲骨文之前文字的发展肯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来文字慢慢成熟会意、指事、假借等造字方式相继诞生为人们

3、的使用提供了方便(3)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文字只是掌握在上层社会和巫史手中,甲骨文纪录的文字虽然及占卜为主,但在近年出土的文字中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记载(4) 经过不断的发掘,墨前甲骨文累计已有15万片,其上的单字约有5000个,成为我们研究上周历史和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6 用笔,结字,章法。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7 金文简介(1) 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绩

4、、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等。商代铜器铭文简单的以一、二字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的名称。西周以后常有长篇铭文,现存最长的铭文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2) 战国时代的铭文大都是刻成的,内容以记载作器工名、器物的所有者以及使用地点等为主。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至秦代始归于统一。 8 礼教为核心(1) 周朝的政治是以礼教为核心的,西周400年的天下可以说是太平盛世,伴随着礼教,青铜器(礼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2) 每逢重大事件都要举行盛大、庄重、恢宏的祭祀活动,活动中都离不开青铜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5、钟、鼎、盘等,下面分别介绍9 钟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乐器,大小依音节制作,成套的名为编钟10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礼器,是政治权利和财富、身份等级的象征,用于祭祀和燕享。11 爵是商周时期的饮酒器尊是商周时期常见的盛酒器12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13 毛公鼎欣赏14 散氏盘 器铭,西周厉王。书法极受学界艺术推崇,评论文字之多,法效者之众,堪称书法之冠。15 散氏盘欣赏16 春秋战国的地域书风与古隶的萌生(1) 公元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从此,500年间社会动荡,诸侯争胜,相互间的征伐使统一的西周四分五裂,这就是春秋战

6、国时期。除秦国外,其他各国文字,都朝着各自的审美方向,形成地域书风。此时民间书法也很活跃,加上毛笔、简、牍、帛等各种书写材料的广泛应用,因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形成了绚烂多彩的局面。(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很复杂,各诸侯间你争我夺,但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学说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我们知道的老子、孔子、孙子、韩非子、墨子都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其中以孔孟的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最大(3) 同时几百年的战乱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这和后来秦王朝的覆灭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时期的作品17 兮甲盘 18 栾书缶19 石鼓

7、文20 攻吴王夫差鉴21 战国简书1(1) 从这一时期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隶书已经在酝酿之中,这主要是因为使用的需要(2) 我们可以把这种文字称作草篆,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古隶。因为它已具备了八分书的特点22 战国简书223 战国简书324 秦朝书法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2) 秦国本来是一个小诸侯,但因为启用人才很快就发展起来

8、,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同时修建了阿房宫、长城、秦皇陵,这些工事给刚刚结束战乱的老百姓有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再加上严格的法律,焚书坑儒等,所以很快又覆灭了(3) 秦文字典型的特点就是纵向取势,上下长左右短,整齐划一,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25 秦小篆琅琊台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天下,南登琅邪时所立,内容是歌颂秦德者,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书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 一般以为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把他当做当代书法家兼文字学家。 26 秦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

9、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 27 秦诏版28 秦云梦睡虎地秦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29 秦古隶:马王堆帛书 30 汉代书法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

10、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31 汉古隶马王堆竹简此简以方笔为主导,虽非笔笔见方,但方笔之风格显明。方笔起笔与竖笔下拖的笔势,已初具定型汉隶的笔法。 32 秦-马王堆帛书与汉古隶马王堆竹简 33 居延汉简134 居延汉简235 隶书的快写36 -章草37 莱子侯刻石38 汉隶-西狭颂39 汉隶-石门颂40 汉隶-乙瑛碑41 汉隶-礼器碑42 汉隶-曹全碑43 汉隶-张迁碑44 汉隶-史晨碑45 熹平石经46 钟繇的楷书-荐季直表钟繇小楷。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现在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

11、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47 宣 示 表48 张芝芝白帖 49 书体演变示意50 魏晋书法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

12、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51 魏晋残纸52 陆机平复帖53 西晉 衛瓘 54 頓首州民帖55 出师颂卷56 王羲之 王羲之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

13、序文。 57 神龙兰亭58 奉橘帖二谢帖59 丧乱帖60 平安帖61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62 黄庭经63 姨母帖64 得示帖65 十七帖66 王献之王大令,即王献之(344一386年),字子敬,三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七个儿子都擅长书法,其中,最小的儿子王献之最为突出。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洛神赋,传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称玉版十三行。另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作品,也都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6

14、7 地黄汤帖68 洛神赋十三行69 洛神赋十三行(局部70 鸭头丸帖 71 王献之东山帖72 中秋帖73 伯远帖74 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隋朝时候的人,也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75 淳化阁帖76 梁-瘗鹤铭(水前本)77 南北朝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

15、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78 廣武將軍碑79 爨宝子碑80 爨龙颜碑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 81 始平公造像8283 石门铭北魏摩崖碑,王

16、远书。在陕西褒城县。此铭书法飞动疏宕,出自石门颂,西狭颂等碑。有拓本及石印本。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是当时秦、梁二州刺史羊祉、左校令贾三德再度开通关中至四川的褒斜栈道,为纪念而立的。 84 郑道昭 论经书诗85 北齐故夫人仲姿墓志铭86 北魏崔敬邕墓志87 张玄墓志88 张猛龙碑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较之早期魏碑,我们不难看出魏碑由粗到细的演变过程。 89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即经石峪,在山东泰安。字径由一尺二,三到一尺七,八寸,前人评为“大字鼻

17、祖,榜书之宗”。字形在楷法中兼含隶意,故有人称为“隶楷书”90 隋代书法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此时期打通的大运河到现代仍有极大的通航价值。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代的国祚甚短,书家、书迹等也不多,无法创造辉煌的成果,只好把位置让给之后的唐来创造奇迹了。隋代是可用流星的短而灿烂性质而譬喻,传世的书迹中亦有可观的,且隐约可窥见唐代时欧、虞、褚、薛、徐、李、颜、柳等人的精诣,整齐之中仍有古味,以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苏孝慈碑等为代表。 91 小楷灵飞经92 董美人墓志93 隋朝青州舍利塔下铭94 隋朝僧璨大士塔

18、砖铭95 隋朝苏慈墓志96 隋朝张通妻陶贵墓志97 隋楷正宗 龙藏寺碑唐代书法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

19、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 98 李世民-温泉铭99 褚遂良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终年64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

20、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100 褚大字阴符经101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102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舍利塔铭等离开称名于世。史书记询初学王书,而险峻过之,其八体兼妙。 103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04 化度寺碑 105 欧阳询皇甫诞碑 106 虞世南-孔子庙堂

21、碑107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铭108 薛稷信行禅师碑109 孙过庭书谱110 杜牧张好好诗帖111 李白上阳台帖112 贺知章 草书 孝经113 张旭-1张长史,即张旭,唐吴郡(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高,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喜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酒中八仙。他精工楷书、草书,尤以草书称著。他的书法得于二王,而又独创新意。楷书郎官石柱记,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22、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114 古诗四首115 张旭郎官石柱记 116 张旭肚痛帖 117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

23、不同。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 118 多宝塔碑 119 东方朔画像赞120 颜勤礼碑121 颜勤礼碑122 自书告身 颜真卿123 颜真卿 祭侄文稿124 颜真卿 争座位帖125 怀素怀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贞元尤年(公元785年),终年61岁。字藏真

24、,僧人,俗姓钵,长沙人,幼时出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126 怀素-自叙帖127 怀素 食鱼帖128 苦笋帖129 怀素 小草千字文130 柳公权-玄秘塔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

25、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131 神策军碑132 回元观钟楼铭 133 蒙诏帖134 陆柬之文赋彩版135 隋唐书法写经书法清光绪年间敦煌石室发现大量藏经写本后,书史又大为改变。其内容礼富,包括西晋至北宋间墨迹,而唐代最礼。但石室发现后,发现者道士王圆箓,不明白这些东西是何等珍贵,先后被英、法

26、、日及许多外籍学者选去精华,实在甚为可惜。因为有别于上述分类,多为工整之小楷,故简述于后。 136 阿毗达磨论实义疏137 般若波罗蜜经138 成道经139140 佛为心王菩萨说141 大佛顶如来 三味神咒142 妙法莲花经143 杨凝式韭花帖144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l 宋代书法尚意,是对唐人书法尚法的超脱更新。书法于法度之外,多几分意趣内涵。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并给人以一种新的意境趣味。 l 苏轼l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27、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 直 到元符三年(1100年) 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 诗词文赋而外, 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 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 四 家”。 l 苏轼 寒食帖l 苏轼册页l 苏轼册页l 苏轼册页l 苏轼册页l 苏轼册页l 黄庭坚l 黄庭坚

28、(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l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l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 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l 黄山谷松风阁l 黄庭坚 诸上座l 黄庭坚

29、花气熏人帖l 黄庭坚书王长者墓志铭全文l 黄庭坚册页l 黄庭坚册页l 米芾l 米芾(1051-1107)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l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

30、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 l 米芾研山铭l 米芾苕溪诗l 米芾蜀素貼l 米芾蜀素貼l 米芾册页l 米芾册页l 米芾册页l 蔡襄l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

31、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

32、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l 蔡襄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l 蔡襄手札l 蔡襄手札l 蔡襄手札l 蔡襄手札l 蔡襄手札l 蔡京(10471126),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熙宁进士,官至太郎,是历史有名的权奸。靖康之变,天下罪蔡京为六贼之首。钦宗立,侍御史孙觌等极疏其奸,贬衡州安置,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然蔡京精工书

33、法,尤擅行书,其书笔法姿媚豪健,结体开张,绍圣间,天下号能书,无出其右者。宋人所称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但因其为人奸诈,为世人所鄙薄,故将其剔除而补之蔡襄l 蔡京l 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时期,奸臣当道,穷奢极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踏来。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与儿子一起沦为亡国之君,最后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启用当时的足球明星高俅

34、,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接着又重用蔡京、童贯之类,把一切朝政都交由这几个人处理。而他则狠抓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遂应运而生。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辑编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l 宋徽宗楷书l 赵佶草书纨扇l 文天祥 木鸡集序l 岳飞行书出师表l 元代书法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

35、少创新。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用笔秀研飘逸,体势姿媚。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欧体、颜体、柳体并称中国书法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他的书法对当时和明、清两代影响很大。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并称元初三大书法家。 l 康里巎巎 l 倪瓒l 鲜于枢 杜甫魏将军歌l 鲜于枢l 杨维桢张氏通波迁表l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

36、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l 赵孟俯小楷汉汲黯传l 赵孟頫 秋兴八首诗卷l 赵松雪为隆教禅师寺石室长老疏l 赵

37、子昂.违远帖l 赵子昂-宗阳宫帖l 赵孟頫-楷书、行书l 明朝中期文人书法重新抬头,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此四人中,以祝允明成就最巨,其小楷直追晋唐,而行书、行草、章草、今草诸体皆善。另外,在祝、文、王等周围,还云集着一批书法家。如陈淳、文彭、文嘉、周天球、王穉登等人,都是属于吴门四派的书法家,所以当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晚明书坛,徐渭、邢侗、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许友、米万钟等人继起,开始了一种复古运动,书风离俗而趋雅。其中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董其昌法唐而入晋,兼工楷、行、草书,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 l 宋克书论

38、l 文徵明l 文徵明行书长卷l 文征明小楷l 文征明滕王阁序l 祝允明l 祝允明l 祝允明l 祝允明l 唐寅l 王宠作品l 王宠作品l 王宠作品l 王宠作品l 董其昌l 董其昌l 董其昌l 董其昌l 董其昌 酒德颂l 董其昌 洛神赋十三行l 董其昌跋蜀素帖l 董其昌临兰亭l 徐青藤书法l 徐青藤书法l 徐青藤l 张瑞图草书l 张瑞图草书l 张瑞图草书l 黄道周l 黄道周l 黄道周l 倪元璐l 王铎l 王铎l 王铎l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清代中期帖学仍很风行。帖学书法家中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家为代表。清代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

39、事金石考据之学,加之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 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邓石如是清代学碑的书法巨匠,擅长四体书和篆刻,创造了富有金石气的风格。伊秉绶擅长隶书,以颜书笔法体势作汉隶,魄力宏恢,有独特的风貌。二者是清代碑学的开山祖师。何绍基的楷书醇雅精劲,隶书古拙沉雄。他的行草是熔颜字、北朝碑刻、篆隶于一炉,恣肆而超逸。赵之谦的楷书颜底魏面,用婉转圆通的笔势来写方折的北魏碑体,而且他的行草、篆、隶诸体,无不掺以北魏体势,自成一格。何绍

40、基、赵之谦对清代末期的书法影响极大。这时期还有一些画家兼书法家,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等,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l 八大山人对联l 八大手札l 八大手札l 八大手札l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主,山西陽曲人,明時未仕,入清詔授中書舍人,拒不受,以布衣自樂。l 傅山l 傅山l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吉金,号冬心,又号司农、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苏伐罗吉苏罗、龙梭仙客、金廿六郎、心出家盦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等,浙江仁和(杭州)人。金农50岁后方正式作画,由于他博学多才、修养全面,又精于书法篆刻,长于鉴定,平生浏览古人名迹众多,故“涉笔即古,脱尽

41、画家习气”,梅竹、鞍马、佛像、人物、山水无不擅长。 l 金農l 金農l 金農l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

42、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l 郑燮l 郑燮l 李鱓是“扬州八怪”中较为年长的一位。李鱓(1688-1760),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等,兴化(今属江苏)人。李鱓先后出任山东临淄、滕县的地方官,在官场中混迹30多年的李鱓,目睹其中之黑暗与欺诈,便移居扬州,以诗文书画自娱,卖画为生,并和郑燮、李方膺等人交往密切,诗词唱和。 l 邓石如隶书l 伊秉绶 书法l 邓石如隶书l 刘墉书法l 刘墉书法l 刘墉书法l 何绍基l 何绍基l 何绍基l 何绍基 小行书 l 何绍基书法l 何绍基书法l 何绍基的临作l 何绍基 小行书 l 张裕钊l 赵之谦l 赵之谦l 赵之谦l 赵之谦l 吴昌硕l 吴昌硕l 吴昌硕l 康有为l 康有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