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 录
1 总论 1
1.1项目摘要 1
1.2 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 3
1.3 建设规模 4
1.4 主要建设内容 4
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
1.6 工程效益 5
2 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 6
2.1 投资环境分析 6
2.2 建设条件分析 10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5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
4 开发区规划与交通量预测 17
4.1 项目区总体规划 17
4.2 项目影响范围的交通量预测 18
5工程建设方案 21
5.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21
5.2 道路设计方案 22
5.3 给排水工程设计 28
5.4 道路照明 34
5.5 电力综合管沟 35
5.6 道路绿化工程 35
5.7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35
6 节能分析 37
6.1 设计依据 37
6.2 项目概况 37
6.3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的影响 37
6.4 项目用能方案、用能设备 38
6.5 项目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效率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 38
6.6 节能措施分析评价 38
6.7 节能措施建议 39
6.8 结论 39
7 环境保护 40
7.1 大气环境质量 40
7.2 交通噪声 41
7.3 振动环境质量 42
7.4 日照环境质量 42
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3
8.1 施工组织机构 43
8.2 项目部的职责 43
8.3人力资源配置 44
9 项目实施进度 45
9.1建设工期 45
9.2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45
10 征地拆迁 46
10.1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46
10.2 建设用地现状 46
10.3 征地赔偿 46
10.4 道路两侧需拆除建筑物与安置办法 46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
11.1投资估算 46
11.2投资筹措 46
11.3工程利润分析………………………………………………………49
12 招标投标管理 50
12.1招标依据 50
12.2招标范围 50
12.3 招标组织形式 50
12.4招标方式 50
12.5招标遵循的原则 51
13 社会影响分析 53
13.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 53
13.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4
13.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54
13.4 社会评价结论 54
14 结论与建议 55
14.1 结论 55
14.2 建议 55
目录
1总则 4
1.1项目特点及评价目的 4
1.2编制依据 5
1.3评价采用的标准 6
1.4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8
1.5评价工作等级 9
1.6评价范围的确定 10
1.7评价内容及重点 10
1.8评价因子 10
1.9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10
2建设项目概况 12
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 12
2.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程投资 12
2.3工程建设内容 13
2.4总平面布置 14
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15
3工程分析 16
3.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 16
3.2生产工艺流程 17
3.3水的用量及平衡 18
3.4物料平衡计算 19
3.5污染源分析 20
3.6污染源排放汇总 27
3.7事故性排放的可能性分析 27
4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29
4.1地理位置 29
4.2自然环境概况 29
4.3社会经济概况 31
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4.5AA市城市总体规划 43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7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7
5.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7
6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52
6.1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52
6.2污染防治措施结论 54
7环境风险评价 55
7.1风险识别 55
7.2最大可信度 55
7.3风险防范管理 56
7.4、事故应急措施 58
7.5风险评价结论 58
8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60
8.1清洁生产 60
8.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2
9公众参与 63
9.1公众参与的目的 63
9.2调查方式与内容 63
9.3信息公告 66
9.4公众参与结论 68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9
10.1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69
10.2环保措施的费用指标估算 69
10.3小结 70
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71
11.1环境管理 71
11.2环境监测计划 73
11.3竣工验收 74
11.4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75
12产业政策及项目选址布局可行性分析 76
1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76
12.2厂址选择合理性评述 76
12.3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78
1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9
13.1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 79
13.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79
13.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0
13.4环境保护措施结论 80
13.5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81
13.6总结论 82
附图一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附图二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 项目在工业园区地理位置图与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 项目废渣处置协议
附件3 项目原料采购合同
附件4 项目原料化验单
附件5 公众调查
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前言
铜作为主要的导电金属,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电网改造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投入,因此增加了国内对金属铜的大量需求。
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为抓住市场机遇,已于2005年投入1300万元建设年选5000吨含铜废渣项目,该项目在2005年章江整治过程中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现在的评价要求,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切实做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BB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AA市DD矿业有限于2008年7月委托BB省地质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为单位接受委托后,即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其周边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踏勘,详细了解并收集了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HJ/T2.4-1995)》,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复。
评价工作由BB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环评中心主编,E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参编。整个评价工作还得到了E州市环境保护局、AA市环境保护局、AA市CC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在此,向上述单位和有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表示深切地感谢。
1总则
1.1项目特点及评价目的
1.1.1项目特点
本项目按“环保型、节能型”企业要求设计和建设,通过对尾矿的深加工获取经济利益。项目选尾矿能力为5000t/a,水污染是本项目的主要污染特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正常生产时,生产废水(选矿废水)部分回用,生活污水通过微动力地埋式生化净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外排,污染物简单,主要是pH、SS、Cu、Pb、Zn;高噪声设备较少,噪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厂区内;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合理处置。
评价工作侧重于水环境影响分析,并根据工程特点,遵循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等原则,在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对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持续改进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1.1.2评价目的
1、通过收集《AA市CC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方案,对本项目进行区域规划相容性分析。
2、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与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评价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现状。
3、对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可能途径,分析项目“三废”排放的达标可行性,确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4、论证工程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提出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估算相应的环保投资,使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5、以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为基本要求,辅以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结合当地环境现状,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原则出发,确定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6、论证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可行性,给出明确的环评结论,为工程的环保设计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2年10月13日)
(9)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1999年3月16日)。
(11)《BB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BB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2000]第63号公告)。
(12)《BB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BB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2001]第69号公告);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0月1日实施,1996年8月29日修正);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发改委第40号令、2005年12月2日)
1.2.2项目文件
(1)《AA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与BB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验测试中心签订的委托书;
(3)AA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年选5000吨含铜废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4)《BBAA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业主提供的其他文件资料。
1.2.3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3评价采用的标准
根据AA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年选5000吨铜废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该工程项目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
1.3.1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工业园区所属区域内地表水按环境功能区划,章江AA段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另外SS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标准(即SS:80mg/L),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1。
表1-1 地表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 单位: mg/L(pH除外)
项目
pH
BOD5
CODCr
CODMn
DO
石油类
氨氮
总磷
挥发酚
Ⅲ类
6~9
4
20
6
5
0.05
1.0
0.2
0.005
项目
Cr6+
氰化物
LAS
锌
总氮
砷
汞
铅
镉
Ⅲ类
0.05
0.2
0.2
1.0
1.0
0.05
0.0001
0.05
0.005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按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工业园区所在地属二类区,其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2。
表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mg/Nm3)
标准来源
日平均
年平均
1
总悬浮颗粒物(TSP)
0.30
0.20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2
可吸入颗粒物(PM10)
0.15
0.10
3
二氧化硫(SO2)
0.15
0.06
4
二氧化氮(NO2)
0.12
0.08
(3)噪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位于AA市CC工业园区内,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5dB(A),夜间噪声值55dB(A)]。
(4)总量控制标准
根据AA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年选5000吨铜废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该项目的总量控制指标为:
CODcr:7.3t/a。
1.3.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工业园区内拟建一座规模为2.5万m3/d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园区内污水进行二级处理,处理后尾水排入章江。因此,接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排放标准;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前,项目外排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4。
表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 mg/L(pH除外)
项目
pH
BOD5
CODCr
石油类
氨氮
磷酸盐
SS
挥发酚
氰化物
一级标准
6~9
20
100
5
15
0.5
70
0.5
0.5
三级标准
6~9
300
500
20
--
--
400
2.0
1.0
项目
Zn2+
Mn2+
As
总汞
Pb
LAS
总镉
硫化物
总铜
一级标准
2.0
2.0
0.5
0.05
1.0
5
0.1
1.0
0.5
三级标准
5.0
5.0
0.5
0.05
1.0
20
0.1
1.0
2.0
注:其中SS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标准限制。
(2)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粉尘点源排放120 mg/m3,无组织排放1.0mg/m3)。
(3)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5dB(A),夜间噪声值55dB(A)]。
(4)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4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1.4.1环境敏感点的分布
项目位于AA市CC工业园区,CC工业区地处CC镇105国道旁,距AA市区8km,隶属于CC镇。评价范围内无名胜古迹,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有部分村庄、居民居住区、基础设施及学校等,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5。
表1-5 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距离(M)
规模
空气要素
丘边村
西北
1000
300人
CC镇政府
东南
800
50人
罗村
南
1000
300人
水环境
章江
西
600
Ⅲ类
1.4.2环境保护目标
(1)确保纳污水体章江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
(2)确保厂区各敏感点的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3)控制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
1.4.3污染控制目标
(1)控制厂区生产、生活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2)保护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控制项目的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Ⅲ类标准。
1.5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2.4-1995)要求,并根据拟建及再建项目的排污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区划要求,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如下: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选矿废水经过处理后外排,其中部分回用,污水总排放量约为50m3/d,主要的污染物有SS、CODcr、Cu、Zn、Pb等。废水最终接纳水体为章江AA段。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5.1中的规定,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从简;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本项目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由于采用湿式作业,产生的粉尘量小,同时做好防护工作,其等标排放量远小于2.5×107 m3/h,确定本次评价大气评价等级小于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项目所在地周围居民分布较少,受影响人口少且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确定本次评价声评价等级为三级。
1.6评价范围的确定
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中有关规定,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CC工业园区污水入章江上游500米至下游1500米。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厂界外1m,有敏感区时适当外延,但不超过200m。
1.7评价内容及重点
1.7.1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声环境、固废);
(4)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5)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6)公众参与
(7)环境影响与环境监测计划;
(8)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7.2评价重点
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和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的分析。
1.8评价因子
1. 地表水环境: CODcr。
2.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
1.9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
选矿项目评价时段分营运期1个时段。
评价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1。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
厂(场)址论证
环保措施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地质报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法律法规
评价因子筛选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工作等级,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影响预测
工程分析
总量控制措施分析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图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单位
(1)建设项目名称:年选5000吨铜废渣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AA市CC工业园区。
(3)建设性质:已建。
(4)建设单位: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
2.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程投资
(1)建设规模建设规模:年处理铜废渣5000吨。
(2)原料和产品方案
原料:该项目原料来自E州茂源矿业有限公司,其含铜废矿渣各物质含量见表2-1。
表2-1 含铜废矿渣各物质含量一览表
产品方案:该项目产品方案为年产100吨铜精矿(金属量)。该项目产品方案详细情况见表2-2。
表2-2 产品产量计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成分
数量(吨)
备注
1
含铜废矿渣
5000
2
原矿物质量
WO3
1
Sn
2.2
Cu
103.5
S
68
3
回收率
WO3
100
Sn
100
Cu
97
S
33%
4
毛砂物质量
WO3
1
Sn
2.2
Cu
100
S
22.67
5
毛砂量
WO3(75%)
579.833
1.333
Sn(75%)
2.933
Cu(20%)
500
S(30%)
75.567
(3)工程投资
项目投资总额1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12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01%。
2.3工程建设内容
2.3.1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分为选矿车间、办公大楼以及其它辅助、公用和环保工程,具体见表2-3。
表2-3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项目组成
设施名称
工程内容
主体工程
选矿厂
选矿厂建在厂区东侧,主要由浮选、摇床等工段组成
仓库
主要是用于堆存晾晒后的精矿
晒场
用于晾干选出的精矿
辅助工程
供电、供水
由AA市CC工业园区供电、供水管网提供保障
配套工程
办公楼、生活管理区
厂区道路两侧
环保工程
污水处理站
建设在选矿车间南侧,为一体化处理设施
2.3.2主要生产设备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4。
表2-4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生产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球磨机
750×1800
1台
2
浮选机
3R
16槽
3
摇床
6台
4
打石机
1台
2.4总平面布置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详细情况见图2。
(1)本建设项目储存区、装卸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办公生活区分开布置,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
(2)厂区布置紧凑,方便生产工作的开展;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来布置,物料能够顺利流通,减少中间运输环节。
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2.5.1工作制度
项目年工作天数为300天,每天两班,每班8小时。
2.5.2劳动定员
该项目选厂劳动定员情况见表2-5。
表2-5 选厂劳动定员表
序号
工序名称
早班
中班
三班合计
1
球磨工序
1
1
2
2
浮选工序
3
3
6
3
摇床
3
3
6
7
管理人员
1
1
合计
8
7
15
3工程分析
3.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
3.1.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
本项目主要原料为含铜废渣,辅助材料主要有硫酸、黄药、石灰等。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情况见表3-1。
表3-1 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情况一览表
类别
名称
规格
单耗(t/t产品)
年消耗量(t)
来源
原料
含铜废渣
成分见表2-1
50
5000
E州茂源矿业有限公司
辅料
硫酸
98%
0.02
2
市购
黄药
0.01
1
市购
石灰
0.9
90
市购
水
新鲜水
201
60300
园区供水
电
Kkw.h/h
20000
园区供电
3.1.2原辅料理化性质
(1)原料
项目原料由E州茂源矿业有限公司提供,其详细成分见表2-1。
(2)辅料
该项目辅料为硫酸、黄药和石灰,其主要成分见表3-2。
表3-2 辅料的主要成分一览表
名称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险性
毒性及健康危害
工业硫酸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黄药
学名:黄原酸盐,结构式为ROCSSMe,式中的R为烃基,Me为钠或钾离子。黄药是淡黄色粉末,常因含有杂质而颜色较深,密度为1.3-1.7g·cm-3,易溶于水。
/
/
石灰
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
/
3.1.3供电
AA市DD矿业有限公司用电由BBAA工业园区统一配给,公司从变电站应入一回35kv供电电源,负责全厂用电。电压等级35kv,采用架空线路,供电有保障。
3.1.4供水
(1)水源
生产新增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取自工业园区供水管网,管线在厂区内沿道路程环敷设,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用水需求。
(2)供水系统
①直流供水系统
该系统主要供给浮选工艺的新增用水、工艺系统补充水等,其新用水量为 45.4m3/d。
②生活给水系统
该系统主要给厂区办公楼、化验室、食堂、宿舍等,生活用水量为3 m3/d,由厂区生活给水管道供给。
③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给水系统,与生产直流给水管道并用,在厂区内成环敷设。厂区设室外消防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定”(GBJ16-87),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室内消防用水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考虑。
3.1.5物料运输
本项目所用原辅材料均从周边地区采购,项目所有原辅材料均采用陆路运输,物料中的硫酸采用专用槽车运输,其他原料均采用一般运输车运输。
3.2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该项目浮选采用压硫浮铜选矿工艺。含铜废渣通过打石机打碎后,再进入球磨机球磨,粉碎至120目粒度,随后进入浮选机浮选,优先浮选金属铜,需要向浮选机中添加石灰和黄药,保持浮选机中的溶液为弱碱性,pH值约为9~10,同时通过黄药捕收铜金属离子上层浮出,其中废渣中的硫离子沉淀在浮选机底部,将铜离子浮选出来以后,再向浮选机中添加硫酸,选出废渣中的硫精矿。浮选后的中矿再通过摇床重选,选得中矿中的钨、锡金属,最后产生的废渣外送给砖厂制砖。
项目生产原料来自E州茂源矿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含铜废渣,其中含铜金属量不低于2%。项目通过浮选+摇床重选,选出废渣中的铜金属,同时选得废渣中的钨、锡等附加金属,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见图3-1。
石灰、黄药
硫精矿
铜精矿
铜、硫分离
浮选
破碎至120目粒度
含铜废渣
加硫酸
噪声、废水
噪声、粉尘
中 矿
噪声、废水
废渣、废水
钨、锡精矿
摇床重选
图3-1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3.3水的用量及平衡
本项目总用水量为305m3/d,其中:新水用量67m3/d,循环水量188m3/d,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80.69%,各工段用水情况详见表3-3和图3-2。
表3-3 项目水平衡表(单位:m3/d)
序号
用户名称或设备名称
给水
排水
备注
总用水量
新水量
循环水量
回用水
排放水
损耗水
1
浮选机
50
50
0
0
48(40)
2
排放水回用摇床
2
摇床
240
9
188
43
42
10
3
初期雨水
4
0
0
4
(4)
0
排放水回用摇床
4
地面冲洗
3
0
0
3
(2)
1
5
生活用水
3
3
0
0
2.4
0.6
6
不可预见
5
5
0
0
0
5
总计
305
67
188
50
98.4(46)
18.6
括号内为回用
损失1
地面冲洗水
初期雨水
4
3
2
50
50
章江
8
损失2
污水处理池
浮选工艺
40
191
损失10
230
9
摇床重选
67
新水
损失0.6
3
章江
2.4处理达标后
生活用水
损失5
5
未预见水
图3-2 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m3/d
3.4物料平衡计算
(1)本项目浮选工序物料平衡计算详见表3-4和图3-3。
表3-4 物料平衡计算一览表(单位:t/a)
主要工序名称
投入
产出
破碎、球磨
物料名称
投入量
产品名称
产出量
含铜废渣
5000
120目粒度
4998.848
粉尘
1.152
合计
5000
合计
5000
浮选工序
物料名称
投入量
产品名称
产出量
含铜废渣
4998.848
铜精矿
500
石灰
90
硫精矿
75.567
硫酸
2
中矿
4506.201
黄药
1
损失
10.08
合计
5091.848
合计
5091.848
摇床重选
物料名称
投入量
产品名称
产出量
中矿
4506.201
钨精矿
1.333
锡精矿
2.933
损失
36.57
废渣
4465.365
合计
4506.201
合计
4506.201
含铜废渣(5000)
损失矿渣(10.08)
铜精矿(500)
黄药(1)
石灰(90)
4998.848
破碎、球磨
硫精矿(75.567)
浮选工艺
废水(240)
粉尘(1.152)
水(15000)
硫酸(2)
中矿(16506.201)
损失水(600)
水(2700)
损失水(3000)
摇床重选
回用(69300)
外排(15000)
污水处理池
损失矿渣(36.57)
排放(69000)
600
900
雨水(1200)
地面冲洗水
钨精矿(1.333)
锡精矿(2.933)
废渣(4465.365)
损失(300)
图3-3 生产物料总平衡图
3.5污染源分析
3.5.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该项目已建成投产,没有施工期存在,因此本报告不涉及施工期环境影响。
3.5.2生产期污染源分析
3.5.1.1污染源分布及其排放情况
(一)污染源分布情况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具体情况见表3-5。
表3-5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源分布情况一览表
类别
名称
污染因子
备注
废气
球磨、破碎
粉尘
废渣磨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扬尘
粉尘
有风天气下,精矿晾晒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废水
浮选工序废水
回用于摇床重选工序
摇床重选废水
pH、CODcr、SS和少量金属
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初期雨水
回用于摇床重选工序
地面冲洗水
来自污水处理站、回用于摇床重选
生活污水
微动力地埋式生化净化装置
处理达标后排入纳污水体章江
固体废物
废渣
选矿剩余物
来自摇床重选之后
生活垃圾
污泥
一般工业固废
来自污水处理站
噪声
机械设备噪声
等效A声级
主要生产过程中球磨机、破碎机、摇床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
(二)污染源产生情况
1、废气产生情况
根据表3-5,该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粉尘和扬尘。
(1)粉尘
该项目粉尘产生于将含铜废渣破碎、球磨至120目粒度过程中,根据同类企业类比可知,一般在矿石干燥情况下,磨矿产生的粉尘浓度为3~6g/m3;在矿石加湿情况下,磨矿产生的粉尘浓度为0.5~1.5g/m3。
(2)扬尘
该项目扬尘产生于精矿成品露天晾晒过程,晾晒的精矿颗粒粒径为120目,约为100um,颗粒粒径较大,扬尘产生量较小。
2、废水产生情况
该项目废水主要分为工艺废水和生活废水,工艺废水主要有浮选工序废水、摇床重选废水、地面冲洗水和初期雨水。
(1)浮选工序废水
该项目浮选工序新增用水量为50m3/d,浮选过程中损失2m3/d,外排废水水量为8m3/d,需通过污水处理池处理后,外排到地表水中。浮选废水中的40m3/d混合在中矿中用于摇床重选工序,同时能够在摇床重选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取废水中的悬浮物中的金属。
表3-6 浮选废水处理水质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名称
进水水质情况
处理方式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情况
排放标准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L)
排放量(t/a)
pH
4~5
/
污水处理池
/
6~9
/
6~9
CODcr
800
1.92
87.5
100
0.24
≤100
SS
800
1.92
81.25
70
0.168
≤70
(2)摇床重选废水
该项目摇床重选废水来自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的废水、初期雨水、地面冲洗水和浮选工序废水,总用水量为240m3/d,其中重选过程中损失水量为10m3/d,外排入污水处理站中的水量为230 m3/d,其污水处理站处理的水质情况见表3-7。
表3-7 摇床重选废水处理一览表(单位:mg/L,pH无刚量)
污染物名称
进水水质情况
处理方式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情况
排放标准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L)
排放量(t/a)
pH
4~5
污
水
处
理
池
/
6~9
/
6~9
CODcr
800
55.2
87.5
100
6.9
≤100
SS
600
41.4
88.3
70
4.83
≤70
Cu
1.0
0.069
50
0.5
0.0345
≤0.5
Pb
0.05
0.00345
0
0.05
0.00345
≤1
Zn
2.0
0.138
0
2.0
0.138
≤2
Cd
0.04
0.00276
0
0.04
0.00276
≤0.1
(3)地面冲洗水
该项目地面冲洗水来自污水处理池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抽取冲洗地面,最终流入污水处理池中的地面冲洗水的量为2m3/d。其外排水质情况见表3-8。
表3-8 地面冲洗水水质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名称
进水水质情况
处理方式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情况
排放标准
产生浓度(mg/L)
产生量(t/a)
排放浓度(mg/L)
排放量(t/a)
pH
6~9
/
污水处理池
/
6~9
/
6~9
CODcr
150
0.045
33.3
100
0.03
≤100
SS
1970
1.173
96.35
70
0.021
≤70
(4)初期雨水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通过沉淀池收集初期降雨雨水,根据本项目占地面积8660m2和降雨参数(收集初期15mm降雨),需收集的一次初期最大雨水量为13m3,但在沉淀池中回用水量约为4m3/d,在摇床重选工序中循环回用。
重选废水
本项目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采用中和、置换反应、吸附过滤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其处理污水水量为280m3/d,其处理工艺见图3-4,污水水质情况见表3-9。
浮选废水
人工定期清渣
重力沉降
中和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