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热容的测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在预习报告中。本次实验只做了方法二,没有做方法一。实验数据记录表格UR0 / VUR / VR=R0*UR/UR0 1.27271.775527.9012=(1+2)/218.018.018.0U2 VT U mVkCsi=U22/R(T-)5/4 WK-5/411.90441.11.254256.7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m0/g183.3510.3.20102.84103.17103.06mtotal/g422.55188.81182.71179.69189.54mi=mtotal-m0/g239.2085.6179.8776.5286.4
2、8实验原始数据煤油组数123煤油质量(g)239.20 324.08 576.68 加热电压(V)12.52714.45519.91热偶电势mV10.261 0.447 1.008 20.277 0.462 1.027 30.293 0.477 1.046 40.308 0.492 1.065 50.323 0.506 1.082 60.338 0.520 1.101 70.353 0.535 1.119 80.368 0.550 1.137 90.383 0.564 1.154 100.398 0.578 1.172 110.411 0.592 1.189 120.424 0.603 1.2
3、06 130.438 0.617 1.222 140.452 0.631 1.240 150.466 0.645 1.257 160.480 0.659 1.273 加热功率P5.625 7.489 14.208 斜率b100.55 98.49 72.52 P * b565.53 737.62 1030.43 相关系数r0.999963 0.999929 0.999977 相对标准差s(b)/b0.22%0.31%0.17%对上述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处理。油质量g升温测量值 相关系数斜率斜率相对标准差截距组号mP*brcSc/ca第 1 组239.2565.5第 2 组324.1737.6第 3
4、组576.71030.40.9984842.0283.135%273.42得到: 相关系数r=0.998484 斜率k=2.028 T的计算:kCsi=U2/R(T-)5/4 =1/4*(*b)=不确定度分析根据 可以得到斜率的相对标准差又t(3)=12.7 关于数据测量与处理这次实验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主要的系统误差在于系统对外散热所损失的热量,系统误差修正基本上是对这部分的修正,具体的修正原理见前“实验原理”。利用自然对流的冷却公式以后进行散热修正比较复杂,因此数据处理主要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情况下,散热修正公式的准确性比较重要,这点上,由于热学知识的欠缺,无法做出恰当的分析。由于测量方法对最后结果会产生影响的部分有:1、加热丝电阻的阻值:由于加热丝电阻比较小(26欧姆左右),且处在分母位置上,因此电阻值如果有较大变化或者测量不准确,对最终结果会产生影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值变化,二是比较法测量电阻时产生的误差。其中后者,由于采用的数字电压表,可以认为内阻确为无穷大,不确定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约为阻值的1%,比起最后结果中的不确定度(仅为A类不确定度)基本没有影响。2、搅拌器:搅拌过程中,搅拌器对液体做功,导致温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