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十四五"信息通信业
开展规划
湖南省通信管理局
二。二一年十一月 国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赋予湖南“三个高地”战 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为湖南开展指明了前进方 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湖南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 实、人力资源丰厚,为信息通信开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为 抢抓开展机遇,加快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经 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高质量开展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着力打造高速泛在、云网融合、 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平安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信息通信 基础设施体系,打通经济社会开展的信息“大动脉”;着 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同传统产业 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数字化改 造,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 字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全方 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型通信监管体系,保障网络信息 平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平安感和幸福感;奋力谱写新 时代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坚持推动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坚持新开展理念,立足“一带一路”定位,实 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坚定不移 推动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以建设数字强 省为总目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系统部署信 息通信基础设施,持续推动网络提速提质,着力强化新技 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建立完善新型行业监管体系,持续提 升行业服务质量和平安保障能力,切实增强行业抗击风险 能力,以行业高质量开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全面赋 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那么
创新驱动。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技术自立自 强,创新开展思路和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更大 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创新。
均衡协调。统筹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加 强政府部门间协同,推动融合领域协同治理,促进区域、 城乡协调开展,全面支撑乡村振兴,支持革命老区、少数 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开展。
绿色环保。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推广,推进基础设 施绿色节能改造,深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面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
开放合作。把开放合作作为推动行业开展的战略要点, 加大信息通信市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产业链协同和跨 行业合作,加速要素资源融通流动,加快数字赋能千行百 业。
惠民共享。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推广更高品质数 字化产品服务,推进信息无障碍和信息惠民,促进社会公 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平安感。
平安可控。统筹开展与平安,以总体国家平安观为指 引,提升网络平安综合保障水平,将平安开展贯穿信息通 信开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三)开展目标
到2025年,努力将湖南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信息通信 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高地,将信息通信业打造为千亿级行 业。基本建成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 平安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网络能 力和算力供给能力大幅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开展,行业监 管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网络平安和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健 全,全面提高信息通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激发创新活 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助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
通信基础设施高速通达。开通各类5G基站15万个,建 成覆盖城乡、品质优良的5G网络,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 构建“5G+千兆光网”协同开展的“双千兆"网络。骨干网 向智能化、云网融合方向持续演进,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 升。IPv6应用普及率大幅提升,用户数和流量占比实现双 提升。高中低速率协同开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全 面形成。
智能计算能力显著增强。数据中心布局形成规模适度 化、绿色集约化的开展新格局,精准匹配用户算力需求, 全面建成云网融合、云边协同的智能化云计算底座,构建 集约运营的行业数据智能枢纽,有效打通数据信息链和业 务服务链,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全局化的弹性算 力资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融合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部署, 基本建成覆盖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完善工业互联网 标识体系,建设运营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5G等信息通信 基础设施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数字文创等重点方向, 开展一批基础设施智能化融合应用示范。升级完善北斗基 准站网,北斗应用程度显著提高。
绿色低碳开展迈上新台阶。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统 筹集约建设,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降低社会资源消 耗,保障人民群众通信权益,提升网络服务感知,节能减 排新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应用,在运营数据中心PUE值力争降 到1.55以下,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力争降到 1.35以下。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水平持续下降,行 业绿色开展良好态势基本形成。
数字应用生态更加繁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有力支撑 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5G融合应用生态 体系基本建立,通过创新应用引领高质量数字生活,数字技 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开展, 对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支撑更加有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完善监管基础支撑 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网管网、全网联动''的 监管支撑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继续优化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高质量监管提 升治理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为基础,以 协同治理为抓手,打造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 社会监督的协同共治模式。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强跨部 门、跨地区的信息互通和监管协同,全面提升行业监管专 业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服务水平及用户满意度持续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管理 体系进一步完善,用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用户个人信 息保护力度显著提高,用户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 障通道畅通和响应及时,用户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网络平安与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网络信息平安标 准规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平安 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网络与信息平安威胁治理能力全面提 升,网络与信息平安责任体系、网络数据保护体系及新技 术新业务平安管理机制更加成熟,网络平安产业创新开展 形成国内领先优势。
表1开展主要预期指标注:[]内数值为5年累计变化数
类型
一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年
2025 年
年均/ 累计
总体 规模
1
信息通信收入
亿元
700
1000
7. 4%
其中:基础电信企业收入
亿元
470
650
6. 7%
其中:互联网企业收入
亿元
230
350
8. 8%
2
信息通信累计投资
亿元
780
900
2. 9%
其中:基础电信企业累计投资
亿元
660
750
2. 6%
其中:互联网企业累计投资
亿元
120
150
4. 6%
3
电信业务总量(2020年不变单价)
亿元
570
2200
31.0%
基础 设施
4
5G基站数
万个
2.9
15
38. 9%
5
10G-P0N 端口数
万个
29
120
32. 8%
6
省际出口带宽
T
48
100
20. 1%
7
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
%
10
75
49.6%
色能 绿节
8
在运营数据中心PUE值
—
1.79
1.55
—
9
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
—
1.4
力争小 于 1.35
—
10
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下降幅 度
%
—
—
[15]
应用 普及
11
5G用户普及率
%
22
56
20. 5%
12
千兆宽带家庭普及率
%
1
30
97. 4%
13
用户月均移动数据流量
GB
12
20
10. 8%
其中:5G用户月均移动数据流量
GB
12
50
33. 0%
14
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
万户
2171
4000
13. 0%
15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
亿个
0.3
6
82. 1%
16
5G虚拟专网数
个
66
300
35. 4%
普惠 共享
17
行政村5G无线网络覆盖率
%
0
80
—
18
行政村千兆光纤网络通达率
%
0
80
—
19
电信用户综合满意指数
—
—
高于全 国平均 水平
—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建设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全面建设高水平“双千兆"网络,持续开展智能计算 基础设施,积极开展融合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通信服 务供给能力,构建“高速、智能、协同、平安、绿色"的 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体系。
1. 全面升级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全面推进5G规模部署。加快推进5G独立组网规模化部 署,加强5G核心网和承载网建设,全面提升5G网络承载能 力,开展低、中、高频5G建设,构建多频协同开展的5G网 络体系。按需有序扩大5G建站规模,加速扩大5G从城市到 农村的覆盖广度,持续完善5G覆盖深度,构建高速泛在的 5G精品网络。
加快建设千兆光纤网络。立足光接入网络覆盖基础优 势,加快推进城市及重点区域10G PON设备规模部署,持续 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全面提升高速光网络能力, 加速迈入光联万物的新时代。协同各部门推进建筑物、交 通设施等场景信息通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预留,实 现信息通信配套基础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 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o鼓励提升工业园区、住宅小 区、交通路网、地下空间、电梯内等区域的网络设施和智 能设施同步建设和升级改造。
重点工程1:双千兆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2025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各类5G 豪15万个, 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高速宽带网络,建成10个以上双千兆城 市。
建设内容:
1 .加快5G网络覆盖。一是不断完善城镇地区室外5G覆盖, 加快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的5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提供千兆无线 网络接入能力;二是精准对接湖南自贸区、各市州工业园区、农 业产业园区5G覆盖需求,保障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快推 进各类旅游景点、港口码头、文博场馆、会展中心、体育馆、医 疗场所、校园、交通枢纽及交通要道沿线5G覆盖。
2. 加快千兆光纤网络建设。一是全面完成城镇老旧小区光分 配网(0DN)改造升级,推动实现全光网络;二是规模化部署10G P0N网络设备,完善自贸区、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商业区、学 校和医院的千兆光纤网络覆盖。
3. 丰富5G和千兆光纤应用场景。一是结合行业应用需求开展 5G虚拟专网建设,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 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开展模式,驱动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二是加快“双千兆”网络在超高清视 频、AR/VR等消费领域的业务应用;三是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 型,开展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和生产流程的“双千兆"协同创新, 加快形成“双千兆”优势互补的应用模式。
优化升级骨干网和城域网。加快构建大容量、低时延、 高可靠、智能化的骨干传送网络,全面提升网络智能化和 综合业务承载能力。争取设立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 点或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提升互联网网络层级和网间通 信质量,形成区域性互联网枢纽。保障长沙国际互联网数 据专用通道网络的稳定性和访问质量,提升长沙、岳阳、 郴州国际互联网访问能力。持续优化互联网骨干网架构, 完善以长沙(株洲、湘潭)、衡阳为中心的传送骨干网。 加快推进骨干网演进升级,引入200/400G超大容量光传输 系统,打造P比特级骨干传输能力,大力推进100G及更高 速率光传输系统向城域网下沉。推动电信企业在运营数据 中心开展直连网络建设,加快骨干网向以数据中心为核心 的云网融合架构演进。强化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光网的 匹配度,推进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IPv6分段路由(SRv6 )、虚拟扩展局域网 (VXLAN)等技术和全光交叉(0X0等设备规模化应用。
重点工程2: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工程
建设a标:优化互联网骨干网架构,打造p比特级骨干传 输能力,建设智能骨干通信网络,提升城域网承载能力。适度 超前扩容省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拓展省际出口方向,提高省际 带宽质量,保障灾备需要。
建设内容:一是提升骨干传送网承载能力,按需部署 200/400G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加快推动灵活全光交叉 (0XC)、智能管控等技术应用,大力推进100G及更高速率光 传输系统向城域网下沉,加强新型超低损耗光纤在新建干线光 缆工程中的推广应用;二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互联能力,推动 电信企业面向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需求,开展400Gbps光传输系 统部署应用,开展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定向网络直连建设;三 是推进面向综合业务的承载网建设,推动5G承载网城域接入层 按需部署50Gbps系统,城域汇聚层和核心层按需部署 WOGbps 或200Gbps系统。
深入推进IPv6部署。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深化网络基础 设施IPv6改造,千兆光网、5G网络等新建网络同步部署 IPv6,新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新型交换中心应支持IPv6, 加快数据中心IPv6深度改造,新建数据中心应支持IPv6,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全面支持IPv6, 新增解析节点应支持IPv6。全面推进视频、游戏、资讯、—、开展回顾及面临形势-2 -
(一)“十三五"总结-2-
(二)“十四五"形势-6 -二、 总体要求-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那么-8 -
(三)开展目标-9-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14・
(一)建设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14-
(二)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22-
(三)构建新型监管体系.26.
(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30・
(五)强化网络平安保障体系・32-四、支撑保障措施-36 -
(_)强化规划组织实施-36-
(二)贯彻落实政策标准-36-
(三)积极引导多方支持-37-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37- 社交、电商、生活服务等互联网应用企业继续深化IPv6改 造,实现全业务、全功能优先采用IPv6访问,特别是视频 类、社交类、直播类、教育类等大流量互联网应用企业要 进一步提升应用IPv6浓度,带动全网IPv6流量提升。鼓励 典型行业、重点企业拓展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
重点工程3: IPv6流量提升工程
建设目标:到2025年,基础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实现IPv6 全覆盖,终端和应用IPv6支持能力显著提升,网络IPv6服务性 能与IPv4趋同,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70%o
建设内容:
1 .优化IPv6网络服务能力。一是优化骨干网、移动核心 网、宽带接入网IPv6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二是加快完成现网CDN 节点、云计算平台IPv6改造,新建全面支持IPv6;三是全面推 进宽带数据网络IPv6改造,提高宽带接入网络IPv6服务能力, 推动广电网络业务系统和平台的IPv6端到端贯通;四是推进5G 独立组网(SA)、物联网等网络IPv6单栈试点,探索试点系统 内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逐步实现网络承载、控制和管理层 面的IPv6单栈部署。
2.提高IPv6应用开展水平。一是推动家庭路由器、智能电 视、机顶盒及物联网终端等支持IPv6,加快对具备条件的存量终 端设备通过固件及系统升级等方式支持IPv6;二是落实网络平安 等级保护制度,明确IPv6平安保护要求;三是加强重点领域 IPv6平安防护体系建设,升级平安系统,强化复杂场景下IPv6 平安保障能力。依托国家网络与信息平安信息通报机制,构建 IPv6平安监测体系,提高IPv6平安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和应急 响应能力。
统筹推进物联网北斗全面开展。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加速推进全面感知、泛在连接、 平安可信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动2G/3G物联网业 务向 NB-IoT/4G (含 LTE-Catl) /5G 迁移,按需开展 NB-IoT 等物联网网络建设,打造高、中、低速率协同开展的移动 物联网体系,全面满足不同速率、不同时延要求的各类业 务需求。加快物联网管理、应用使能平台建设。加强北斗 导航位置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北斗卫星基准站网站点分布, 积极推动已有的骨干站点升级,加快重要站点、普通站点、 加密站点建设和设施改造升级,建成更加泛在的高精度区 域基准站网。
大力升级乡村振兴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立足电信普遍 服务试点,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改 造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 视网开展,推动高速宽带网络向自然村、村民小组延伸覆 盖。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开展5G和千兆光纤网络 建设,加大农业生产场景移动物联网部署。建设农业农村 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夯实农业遥感开展基础。建设低空 无人机数字农业综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农用无人机 北斗示范应用水平。加强农村地区通信网络日常运行维护,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力支撑乡村振兴。
重点工程4:乡村振兴网络升级工程
建设目标:到2025年,行政村5G覆盖率和千兆光纤通达率 均到达80%, 4G和光纤网络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覆盖。
建设内容:一是加快农村地区接入段光缆、传输设备及机 房、杆塔、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4G和光纤网络向农牧作 业区、2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灾害多发区等区域进一步延伸覆 盖;三是优先支持配套政策落实到位的农村地区开展5G建设, 保障有应用需求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实现5G覆盖和千兆光纤接 入,确保智慧农业、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用需求;四是鼓励基 础电信企业以互惠互利原那么开展无线接入网共建共享和异网漫 游,打造偏远地区一网托底的网络格局。
2 .统筹部署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推进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立足国家、省数据中心发 展战略,从全局进行顶层设计,做好空间、规模、资源的 统筹谋划,实现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 建设有序化、绿色集约化的开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现有数 据中心功能,提升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需求牵引,因地 制宜,结合区域定位、城市开展、产业布局等因素,鼓励 数据中心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绿色节能水平不断提 高,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普遍优于1.35,大 力推进在运营的高能耗老旧数据中心开展节能改造,力争 在运营数据中心PUE值优于1.55o
构建智能化云计算新底座。聚焦打造云网融合、平安 可控、多元异构的云计算底座。全面优化计算、存储、网 络服务能力,夯实云内原生平安能力。灵活适配大数据、 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通用平台能力, 打造行业使能平台。构建“中心云-边缘云"的分布式云架 构,结合5G应用开展及业务场景需求,按需规划建设MEC、 边缘CDN、车联网节点等边缘计算设施,将云能力逐步延伸 至用户侧。应用SDN、NFV、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提升云 网智能化水平。满足高带宽、低时延入云和云间调度、云 边协同需求,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全局化的弹性 算力资源。
重点工程5二一体化数据中心与云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目标: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全面优化升级,网络结构实现 扁平化,在运营数据中心平均PUE值力争低于1.55,新建大型、 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力争低于1.35,绿色节能水平到达新高 度;各基础电信企业云计算服务与通信网深度融合,有效培育高 质量开展新动能,助力千行百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建设内容:
1 .提升数据中心建设水平。一是按需适度建设数据中心,优 先开展单位效益好的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二是坚持需求 导向,根据业务场景、时延、容量、平安等因素,合理建设边缘 数据中心;三是支持整合提升低、小、散、旧数据中心,通过淘 汰一批生产率和能效水平低、功能单一、规模小、效益差、资源 浪费严重的数据中心,腾出能耗指标,推动集约化建设;四是优 化数据中心能源供给与利用,加快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使 用节能与绿色技术产品;
2.提升数据中心服务效能。一是提升云资源性能,建设高效 泛在的算力基础设施。适时引入高性能产品,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和资源利用率,打造差异化的laaS基础设施,结合微服务框 架、容器化平台等云原生技术,建立集约统一的PaaS底座,打 造敏捷开发运营一体化平台,实现数字化开发和持续交付,建立 汇聚全网IT、CT、DT原子能力、内外部共享的能力开放平台, 构筑开发者生态;建立跨系统、跨层级的立体化运维监控平台; 二是加快建设高可靠、高性能、可扩展的数据中心内外网络,优 化云内网络,实现数据中心内网能力和云能力的有机结合与一体 化运行,部署大容量、无阻塞、低时延的云间网络,实现数据中 心间东西向流量的快速转发和高效承载,通过软件定义方式,实 现简单、灵活、低本钱的入云连接。
构建行业数据智能枢纽。构建集约运营的信息通信行 业大数据平台,将通信海量大数据汇聚成数据湖,形成集 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治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 台。构建行业数据治理体系,全面梳理、整合通信行业数 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数据监管。打通数据信息链 和业务服务链,推动行业数据的共享开放和流通,构建行 业数据驱动创新的智能枢纽。
3.着力建设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部署。升级建设企业工业互联网 外网络,建设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工业互 联网外网络。建设改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内网络,推进部署 工业互联网网关等新技术关键设备。加快标识解析节点建 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多区域、多行业、多 企业的应用,拓展成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应用场景。 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技术支撑底座的通 用平台、数据模型和算法枢纽的双跨平台、行业知识和数 字化工具沉淀复用的行业平台、聚焦特定领域和环节的专 业平台、专有化部署的企业级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汇聚工业数据,支撑产业监测分 析,赋能企业创新开展。推开工业APP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 聚,加快工业APP培育开展。
重点工程6:工业互联网创新开展工程
建设目标: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 网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平安三大体系建设 完备,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构建完善,省级工业互联网域名标 识解析二级节点功能大幅增强,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到达6 亿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水平全国领先。
建设内容:一是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通过市场化 的、手段对接合作,探索适用工业生产需要的网络部署模式, 结合5G、边缘计算(MEC)等技术,为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进 行工业互联网内网设计、建设和管理运维,打造“5G+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二是聚焦 湖南特色,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陶瓷、烟花、注塑等特 色产业集群平台建设,有效引导平台和集群供需精准对接,鼓 励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与相关机构合作,建设本行业标识解 析二级节点,构建多层次平台体系;三是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 体系,培育、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平安服务商,推 动解决方案与工业企业精准对接、深度合作,推动建设一批特 定行业、集群、场景的生产流程优化、质量分析、设备预测性 维护、智能排产等工业应用App
协同推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部署。综合利用5G、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 造,协同部署千万级智慧感知网络,建成全域智慧感知网 络。协同推进车路协同车联网基础设施布局,通过城市道 路各类杆塔共杆建设,搭载城市监测等末端感知节点与5G、 C-V2X、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网络节点,融入智能网关、边 缘计算(MEC)等功能模块,搭建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运行 的高可靠、低延时专用网络。加快园区网络建设和传统基 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发挥双千兆网络优势,支撑AR、VR等 内容的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协同打造全国领先的数 字文创基础设施。
(二) 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
以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 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要素为驱动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数字化生活、生产和社会治理等领 域新应用,加快数字化服务产业生态建设,推动数字经济 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L深化应用培育5G新兴业态
加强5G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丰富5G芯片、终端、模 组、网关等产品种类,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 入工作,加快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 端等新型消费终端普及。
加快跨领域融合创新开展。支撑电信运营、通信设 备、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 开展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 用创新,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 商,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5G规模化融合应用。结合我省区域特色和行业优 势,鼓励和支持开发5G应用场景,打造湖南特色应用落 地。以“三市两山"为重点,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 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5G应用创新引领示范区,以点 带面纵深推进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强化5G应用共性技术平台支撑。面向工业制造、交 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5G行业应 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
重点工程7: 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引导行业用户、ICT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5G 行业应用,建立5G融合应用生态体系。
工程内容:一是培育5G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龙头企业
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面向重点行业推出5G应用整体解决方 案和集成产品,形成一批围绕重点行业细分场景的5G应用解 决方案供应商;二是打造行业龙头示范标杆,发挥重点行业 龙头企业需求导向和资源整合作用,打通5G应用关键环节, 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案例,示范引领5G规模应用;三是创 建5G应用创新引领区,激发各地创新活力,积极开展创新政 策试点示范,探索5G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展新模式,以“三市 两山"为重点打造一批5G应用示范基地,并总结模式经验, 大力推广;四是推进5G应用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面向5G应 用重点行业,重点支持建设与5G结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 位、室内5G蜂窝独立定位、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AR/VR 等共性技术平台,提供跨行业5G应用基础能力。
2. 创新应用引领美好数字生活
研发推广基于5G、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新型应用 和产品,推进生活性服务融合化、智能化,打造一批“5G+” 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显著提升用户获得 感。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向个人生活 场景,丰富AR/VR、空间视频、超高清等5G服务,推动智 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慧文旅等快 速开展,促进数字消费不断升级,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城市公用设施物联网应用和智能 化改造,推动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业城市环境。支撑数 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升级电商、培训等数字益农服务, 提升数字时代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 融合赋能推动高质量数字生产
依托5G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实体经济中深度应用,促进智能 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深入开展。支持互联网企业在省内打造 平台生态,在省内培育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持续 推进省内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供给体系,加 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推动低本钱、模块化工业互联网 设备和系统部署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产业链聚 集和产业优化升级。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 发动机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推进信息通信与 制造业深入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与行业深度融合发 展,推进交通、物流、口岸、矿业、电力、农业、水利等 行业智慧化开展,形成湖南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创新示范 区。
4 .数字使能推进社会智慧治理
统筹数字技术应用,强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城市数 据算力、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赋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 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广5G、物联网、地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 产品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通过跨部门数据融合 和智能应用,增强跨部门综合执法能力,提高城市治理精 细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构建一体化智慧社区融合平台, 推动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升级信息通信行业大数据平台, 大力推进大数据疫情防控支撑,深化“通信行程卡”和 “湖南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的推广应用与信息共享,提 升通信大数据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和精准管控能力,强化 平台在社会综合治理、经济研判、公共平安、公共卫生、 社会应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构建新型监管体系
把握数字经济开展新趋势,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要求,加快建设新型监管体系,着力 增强基础管理能力及网络信息平安监管能力,优化开展环 境,推动创新开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
1 .全面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
推进多方协同治理。探索建立由政府统筹,企业、社 会、公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行业治理机 制,加强部门之间、政企之间、政府与公众的数据共享、 信息互通,形成多方协同共治格局。联动有关行业主管部 门,如配合市场监管、交通、民航等部门加强电商行业、网 约车行业、民航行业等其它行业的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互通和监管协同,推动 监管工作全面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开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不见 面审批"、“最多跑一次"、“证照别离"全覆盖改革,试 点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告知承诺审批改革,局部扩大增值业 务告知承诺审批适用范围,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严相 济"转变。对自贸区企业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符合条
英文缩写释义・39・
件的企业实现当天拿证。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 督检查的有效衔接,对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着力实现 管理模式由事前监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有机联动的 全流程管理转变。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信用记分机 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加强新产业新业态监管。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那么”, 鼓励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开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新技术,增强全网的动态感知、科学预警、留痕溯 源、调查取证能力,提升行业监管专业化、精准化、智能 化水平。建立面向新技术新业务的技术手段,跟踪监测新 业务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过程中 的相关问题。
2 .着力增强基础管理能力
构建“以网管网”双平台。以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为主 线,建设集约高效、统一共享、部省联动的监管大平台。 提高全网覆盖的数据采集能力,完善监管对象的数据对接 机制,建立涵盖主体、资源、运行、平安的数据资源管理 平台。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以网管网、全网联 动”的现代化技术监管支撑体系。
加强互联网基础管理。加强网络接入管理,完善网站、 移动智能程序(APP)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制度,规范域 名、IP地址等互联网资源注册分配使用,全面推进网络接 入实名工作。加强网间路由管理,建立健全省内互联网路 由信息收集、核验手段和机制,进一步增强网间互联可靠 性;加强网络寻址管理,在长沙建立互联网域名根镜像服务 器。
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根节点建设和对接,提升对标识、域名等网络基础资源支 撑能力,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构建基 于标识解析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主动标识载体规 模化应用,推动标识在公共领域应用,加快推动标识解析 核心软硬件产业化,培育壮大标识产业生态。加强工业互 联网标识规范管理,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治理能力。
3 .完善网络信息平安监管
进一步明确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设备厂商、 平安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平安责任,形成覆盖数字信息行业 全产业链条平安责任体系。加大对信息通信企业网络平安 责任考核、平安评估、平安监督检查、市场退出的事中、 事后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符合技术和服务特点的监督执法 机制,丰富执法手段,提升执法处置能力。创新完善以大 数据决策驱动,以基础电信企业网络和信息平安责任考核、 “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信用管理等为有效抓手的行 业平安监管新格局。
4 .建立行业开展生态
建立对接服务平台。统筹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运营 企业、相关产业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应用开发企业、 金融投资服务机构及孵化器、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 单位和机构,围绕业务需求、技术服务、应用孵化、资金 扶持等关键环节,建立产业生态对接平台,促进相关主体 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建立信息通信重点实验室。联合行业企业、设备厂家、 重点应用企业、省内重点高校等建立信息通信重点实验室, 针对关键技术和标准攻坚攻关,规范行业接口数据、互联 互通等标准,推进不同产品和应用系统间互换互认,及时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系列可供推广的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 推动成果快速落地和市场转化。
建立信息通信创新示范产业园。加快建设湖南省信息 通信创新示范产业园,统筹行业企业、行业应用相关单位, 围绕终端、网络、数据处理、应用等方面,协同开展5(;、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跨行业应用创新, 支持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建造、智慧广电等行业 开展应用培育,打造相关行业示范应用标杆,形成一批可 复制性成果并加快推广。
5 .优化行业开展环境
依法依规开展电信经营服务,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开展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惩办破坏通信基础设施、阻挠通 信设施建设维护、阻碍应急通信保障及通信设施抢修救险 等违法行为。持续推进5G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有关政策的 落地执行,进一步改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严格 执行国家、省有关建筑物中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规 范,严格执行红线内通信管网等配套设施由建筑物建设单 位列入投资建设的相关规定,继续推进落实有线和无线通 信基础设施报装和验收备案机制,提升规范我省公共建筑、 交通枢纽、商务楼宇、住宅小区、产业园区等光纤宽带和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大力优 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商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对信 息服务的自主选择权。落实高质量开展理念,强力推进信 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统筹方式加大共建共享力度 和范围,降低社会本钱。继续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信 号覆盖,鼓励地方政府参与协调解决农村通信用地、用电、 杆路和青苗补偿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做好信息通信基础设 施保障。建立和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迁改赔补机制,明 确赔补范围、流程、标准,保障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正常建 设和开展。
(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着力强化服务监督、 提升用户服务感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应急通信保 障水平。
1. 强化服务监督
贯彻落实电信服务规范和相关服务标准,细化举措, 着力提升5G服务质量,加大“携号转网”服务监督检查力 度,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完善电信服务质量评测方法, 建立互联网服务评测方法,强化新技术新业务监管,深入 推进“互联网+监管”,提升服务监管能力。
2 .加强用户权益保护
严格执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开展APP专项整 治行动,强化APP平安检测和个人信息保护,催促企业严格 落实个人信息保护主体责任。以客户满意为导向,优化用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