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园林建筑师手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9756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76K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建筑师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园林建筑师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精品资料\建筑精品网原稿ok(删除公文)\建筑精品网5未上传百度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一 园林栏杆   栏干在绿地中起分隔、 导向的作用, 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 设计好的栏干, 很具装饰意义, 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 栏干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 可是量大、 长向的建筑小品, 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 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 ”窗栏之制, 日异月新, 皆从成法中变出, 腐草为萤, 实且至理, 如此则造物生人, 不枉付心胸一片”。   ●栏干的高度   低栏0。2~0。3米, 中栏0。8~0。9米, 高栏1。1~1。3米, 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的精神、 物质水平提高, 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 "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干、 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干的高度来代替管理, 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 在能用自然的、 空间的办法, 达到分隔的目的时, 少用栏干。如用绿篱、 水面、 山石、 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 草坪、 花坛边缘用低栏, 明确边界, 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 在限制入内的空间、 人流拥挤的大门、 游乐场等用中栏; 强调导向; 在高低悬殊的地面、 动物笼舍、 外围墙等, 用高栏, 起分隔作用。   ●栏干的构图   栏干是一种长形的、 连续的构筑物, 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栏干的构图要单元好看; 更要整体美观, 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 产生韵律美感, 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 标志, 例如动物的形象、 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干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例如桥栏, 平曲桥的栏干有时仅是二道横线, 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 而拱桥的栏干, 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栏干色彩的隐现选择, 也是同样的道理, 绝不可喧宾夺主。   栏干的构图除了美观, 也和造价关系密切, 要疏密相间、 用料恰当, 每单元节约一点, 总体相当可观。   ●栏干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 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 有时直杆朝上, 只要造型好看, 构造牢固, 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 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 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 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 构图的优美是关键, 但这不适于有危险、 临空的地方, 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 另外; 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 凭栏遥望, 也是一种享受; 高栏要防爬, 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栏干的用料   石、 木、 竹、 砼、 铁、 钢、 不锈钢都有, 现最常见的是型钢与铸铁、 铸铝的组合。竹木栏干自然、 质朴、 价廉, 可是使用期不长, 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 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 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砼栏干构件较为拙笨, 使用不多; 有时作栏干柱, 但无论什么栏干, 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铸铁、 铸铝能够做出各种花型构件; 美观通透, 缺点是性脆; 断了不易修复, 因此常常见型钢作为框架, 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 还有一种锻铁制品; 杆件的外型和截面能够有多种变化, 做工也精致, 优雅美观, 只是价格不菲, 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   ●栏干的构件   除了构图的需要, 栏干杆件本身的选材、 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 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 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 例如二点之间, 直线距离最近, 杆件也最稳定, 多几个曲折, 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 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 三是栏干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 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 设计出好看、 耐用又便宜的栏干来。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二  城市行道树坛   一、 在有条件的地方, 建议推广条状行道树绿带。   上海的行道树绿带有几种形式:   1) 四平路形式: 绿带宽1。2--2米, 砌高0。3-0。4米, 上设栏杆高0。4-1米。这种形式的绿化效果最佳, 只要有足够的宽度, 建议优先选用。两侧栏杆的设置和高度, 可根据人、 车流量来调整。   2) 虹桥路形式: 绿带宽1-1。5米, 车行道一侧设栏杆高约0。8米, 种攀援植物。这种形式适合于车流量大且快, 人流量一般的地方。   3) 淮海路形式: 绿带宽约1米, 树坛向车行道一面倾斜。这种形式占地较小, 适于人流量大、 街景要求高的地方。   以上这几种形式, 都能够达到下列目的:   (1)创造行道树和林下灌木、 地被生长的良好立地条件;   (2)变点为线、 面, 变单株为空间群体; 减噪阻尘, 分隔人、 车行道;   (3)美化市容街景。   设计布置时, 要事先了解地下管网情况, 根据人车流量、 人行道宽度的不同, 选择不同断面式和栏杆的地位高度、 泄水口, 按沿途人行横道线、 公建、 商店等实际情况, 划分断口。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地下地上协调发展, 市容美观, 行人享受。   二、 在人行道狭窄、 人流量又大的地方, 常见行道树透空盖板。   上海的行道树穴盖板有两种材料:   l、 砼预制盖板。常见有条形格栅, 有四块合围成方形树穴的; 也有利用植草砖铺砌的。砼盖板要注意施工质量和防止车压而不致断裂、 翘曲影响美观。   2。铸铁盖板。有1。2、 1。5米规格大小和圆、 方外型, 其花纹也不失为一种地面装饰。盖板下常铺一层陶粒以利泄水。   三、 行道树树坛。   根据行道树的规格, 树坛略有大小, 一般不小于1×1米。树坛边缘常有侧石、 单砖斜砌、 砼预制板、 初錾花岗岩条石, 到现在的磨光花岗岩都有。浦东中央大道的行道树坛侧石做圆弧断面, 防止行人踏足, 是细致的设计。   行道树树坛内种植现在已引起重视, 有种高羊茅草、 麦冬, 整齐的黄杨绿篱等多种方式。在人多的地方, 也可在树坛四周砌挡土坪, 做栏干, 成为独立的树坛。   四、 以上第2、 3两种行道树绿带, 在多排种植时, 可组合成雄壮的树阵。这在广场、 干道经常能够见到。   第一种行道树绿带的引伸, 是以曲线、 折线组合成空间, 形成大树绿地。在有条件的地方, 行道树绿带、 树坛还能够和坐凳、 园灯、 广告栏等结合起来设计, 更实用, 更富人情味。   五、 保护行道树的设施, 主要有行道树桩。   上海用过的行道树桩有预制砼方桩、 空心预应力圆桩、 钢管桩; 双挑和三角、 四边木桩等; 国外有钢围栏等。过去还有纠偏的地桩, 现在己不多见了。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三 园灯   白天, 园林景观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夜晚, 除月色外, 园林景观则要由精心布置的照明来呈现。月色如昼, 夜色往往是美妙动人的。宋代诗人苏轼写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有了自然的月光, 再加上高烛闪烁, 园景更为多情。近处灯光照耀下的花卉、 树丛、 人影、 地面纹样, 和远处的建筑、 林冠天际线, 所形成可见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和范围, 与白天不同。照明本身对园景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强烈、 多彩的灯光会使整个环境热烈活泼起来, 局部而又柔和的照明又会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私密感, 暖色光使人感到和睦温暖, 冷色光使人清静生畏。因此, 能够说园灯的规划布点和选择设计, 是糅合着光影艺术的第二次景观设计, 而不局限"灯"的内容。   在白天, 园灯是有装饰效果的建筑小品, 在地形、 道路、 绿化的配合下, 能够组成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园景。夜晚, 园灯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   沿园路布置, 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 交通的要求, 选择造型富于特色、 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 道、 路灯)或草坪灯。定位时既要考虑夜晚的照明效果, 也要考虑白天的园林景观, 沿路连续布置。一般柱子灯保持在25-30米, 草坪灯6-10米的间距, 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喷水池、 雕像、 入口、 广场、 花坛、 亭台楼阁等局部、 重点的照明, 要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 形成夜景中的高潮。园林广场空间常见有足够高度和照度、 装饰性强的柱子灯, 广场地面可预埋地灯, 树下预埋小型聚光灯; 入口、 雕像、 亭台楼阁除了"张灯结彩", 还常以大型聚光灯照射, 游乐场所、 商场以霓虹灯招徕顾客; 喷水池有专用的水下灯; 古典园林用宫灯、 走马灯、 孔明灯、 石灯笼等。其中一部分是固定设施, 一部分是节假日临时设施, 以达到五彩缤纷、 灯红酒绿的效果。园林供电管网设计, 要预留接线点, 预留耗电量。   除了"点"、 "线"上的灯, 为了游人休憩和管理上的需要, 绿地各处还要保持一定的照度, 这是"面"上的照明。间距因地形起伏的程度、 树丛的疏密开朗有所不同。作为估计大致每亩地1盏灯, 达到朦胧的照度、 约为道路上的1/5即可。   选择园灯, 在重要近观的场所, 造型可稍复杂、 堂皇, 并以多个组合灯头提高亮度及气势; 在"面"上, 造型宜简洁大方, 配光曲线合理, 以创造休憩环境并力求效率。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米, 正处于一般灌木之上、 乔木之下的空间。广场、 入口等处可稍高, 7-11米。足灯型(草坪灯、 花坛灯)不耀眼、 照射效果也好, 但易损坏, 多在宾馆房地产开发等专用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封闭空间中使用, 其灯具设计有模仿自然, 也有简洁抽象的现代造型。   一般庭园柱子灯的构造, 由灯头、 灯干及灯座三部分组成。园灯造型的美观, 也是由这三部分比例匀称、 色彩调和、 富于独创来体现的。过去往往线条较为繁复细腻, 现在则强调朴素、 大方、 整体美, 与环境相协调。   灯座。灯干的下段, 连接园灯的基础, 地下电缆往往穿过基础接至灯座接线盒后, 再沿灯柱上升至灯头。单灯头时, 灯座一般要预留20×15厘米的接线盒位置, 因此灯座处的截面往往较粗大, 因接近地面, 造型也需较稳重。   灯柱。灯干的上段, 可选择钢筋混凝土、 铸铁管、 钢管、 不锈钢、 玻璃钢等多种材料。中部穿行电线, 外表有加工成各种线脚花纹的, 也有上下不等截面的。   灯头。灯头集中表现园灯的面貌和光色, 有单灯头、 多灯头, 规则式、 自然式多种多样的外形, 和各种各样的灯泡。选择时要讲究照明实效, 防水防尘, 灯头型式和灯色要符合总体设计要求。当前灯具厂生产有多种庭园柱子灯、 草坪灯供选用。自行设计的灯头, 要考虑到加工数量的限制, 和今后养管所需零件的配套。   园灯的控制, 有全园统一的, 面积较大可分片控制, 路灯往往交叉分成2-3路控制。控制室可设在办公(工具)室, 也可设在园门值班室, 根据园林体制和要求选择。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四 园林池岸 近来, 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 无水不灵; 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 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 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 值得斟酌探讨。 (1)上海园林自然水体的边岸, 多数是以石砌驳, 以重力保持稳定, 防止水土坍坡流失, 对池岸基本要求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推移、 倾覆和破坏, 因此河驳的设计要经土力计算。在一般土质、 地形条件下, 小型河驳可参考图示构造设计, 即以深度为准, 基础宽度达到其0。45倍。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 池河驳往往不砌出水面, 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 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 英石、 风化黄石、 大型卵石等), 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此时切切注意图示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 形同锁链, 而是断断续续, 忽隐忽现地摆布; 在坡缓地方, 让地面自然延伸入水, 不失为一园林美景; 在坡陡地方。在边岸转折之处, 三三两两、 三五成群布置景观石, 虽由人作, 胜似天开, 才是师匠杰作。 (2)最近有一种新的做法, 是设计较平(达l/5-1/6)缓坡, 在水位上下线上, 或种植耐湿固土地被、 水生植物, 或布置砾砂卵石, 意境来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此在市郊几个高尔夫球场可见。事实上, 上海市郊河川交错, 只要内不行舟并不筑路, 又有几处是石驳连绵?因此这种设想, 在市郊自然、 生态绿地、 公园可考虑, 是上策。即使岩坡有所冲刷坍落, 池坡渐趋缓, 水土趋平衡, 也无大碍而显天然。这里的关键, 一是控制水位, 勿使其上下有过大波动; 二是在风口上(特别上海的西北向), 在突出的岸矶, 在地形转陡处, 都要有加固措施。 (3)除了石砌驳, 还有竹木驳值得考虑。以树干、 毛竹为桩, 夯于岸边及摆篱垒土成驳, 价廉而富于田园风光。为持久计, 现有以钢砼为芯, 外粉仿竹木者代替。 (4)与池岸相关者, 常见仿自然瀑布溢水, 自丘而下, 由此产生一个设计水平面高出地下水位, 且要在填(松)土上解决边岸池底渗漏水问题。此时有几种方案可供参考: 一是于填土造丘之前, 构造钢砼支承梁柱, 填土后再筑池岸底板; 二是已填土成丘者, 无法再寻可靠支承, 可考虑由下而上按景观要求构造几个不同标高的开口砼水箱, 相互铰接而于重叠处溢水。通俗比喻, 如几个菜碟相互上下搭接, 而成水渠、 瀑布。三是待土质较稳之后, 按造景要求绑扎钢筋、 网片, 喷灌水泥浆而成型, 再加饰面材料。四是于接触水体部分, 叠置轻型石景, 尽量减轻负荷(如GRC、 钢丝网水泥塑石等), 待成型, 再喷灌铺砌防水材料(如自防水膨润土、 泡沫填充料等), 而于其它部分堆叠真实天然景观石, 使之相互交错, 真真假假, 以假乱真。五是以PVC、 膨润土布等防水材料铺砌池边底板, 再堆叠景观石。此法在国外甚为流行, 但价格较昂贵。详见附图参考。 (5)从总体看, 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一块绿地、 一个公园的水体, 应服从总体要求, 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池岸是自然, 抑或是规则?是隐是现?有无栏干小径?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 风格面貌而定。一个园内不同区域, 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二是几种池岸做法, 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 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 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 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三是池岸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6米), 面 底坡缓(1/3~1/5), 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 如何防止落水, 也须多费匠心。 四是水面使用功能的不同, 如观赏鱼、 植荷莲、 划舟艇、 显倒影、 喷水、 游泳、 溜冰等, 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 水波浪不尽相同, 而影响池岸设计。 五是选材既关及景观, 也决定造价, 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五 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 一是作为园林周边、 生活区的分隔围墙; 一是园内划分空间、 组织景色、 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 "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 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 尽量不设, 让人接近自然, 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 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 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 水体的两侧、 绿篱树丛, 都能够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 能低尽量低, 能透尽量透, 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 才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 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 由围墙向景墙转化。   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 有而似无, 有而生情, 才是高超的设计。   围墙的构造有竹木、 砖、 混凝土、 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 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 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 成为"活"的围墙( 篱) , 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 墙柱间距3-4米, 中开各式漏花窗, 是节约又易施工、 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 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 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 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 可透绿也易管、 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 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   1) 以型钢为材, 断面有 几种, 表面光洁, 性韧易弯不易折断, 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 以铸铁为材, 可做各种花型, 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 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 锻铁、 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 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 各种金属网材, 如镀锌、 镀塑铅丝网、 铝板网、 不锈钢网等。   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 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 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 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 细微处用锻铁、 铸铝。   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 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 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 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 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 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 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 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 能够免去墙柱, 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六 园林花架   一提起花架, 很容易联想到宅前屋后的豆棚瓜架; 先是生产, 而后植花。   现在的花架, 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供人歇足休息、 欣赏风景; 一方面创造攀援植物生长的条件。因此能够说花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园林小品了。一组花钵, 一座攀援棚架, 一片供植物攀附的花格墙, 一个用花架板作出挑的口, 甚至是沿高层建筑的屋顶花园, 餐厅、 舞池的葡萄天棚, 往往物简而意深,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创造室内室外, 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浑然一体的效果。   设计花架, 要注意几点:   •花架在绿荫掩映下要好看, 好用, 在落叶之后也要好看, 好用因此要把花架作为一件艺术品, 而不单作构筑物来设计, 应注意比例尺寸、 选材和必要的装修。   •花架体型不宜太大。太大了不易做得轻巧, 太高了不易荫蔽而显空旷, 尽量接近自然。   •花架的四周, 一般都较为通透开畅, 除了作支承的墙、 柱, 没有围墙门窗。花架的上下(铺地和檐口)两个平面, 也并不一定要对称和相似, 能够自由伸缩交叉, 相互引伸, 使花架置身于园林之内, 融汇于自然之中, 不受阻隔。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 是要根据攀援植物的特点、 环境来构思花架的形体; 根据攀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来设计花架的构造、 材料等。   一般情况下, 一个花架配置一种攀援植物, 配置2-3种相互补充的也能够见到。各种攀援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要求不尽相同, 设计花架前要有所了解。例如:   紫藤花架 紫藤枝粗叶茂, 老态龙钟, 尤宜观赏。北京恭王府中有二三百年前藤萝架; 圆明园图"慈云普护"一节中有"一径界重湖间, 藤花垂架", 设计紫藤花架, 要采用能负荷、 永久性材料, 显古朴、 简练的造型。   葡萄架 葡萄浆果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寓言、 童话, 似可作为构思参考。种植葡萄, 要求有充分的通风、 光照条件, 还要翻藤修剪, 因此要考虑合理的种植间距。   猕猴桃棚架 猕猴桃属有30余种为野生藤本果树, 广泛生长于长江流域以南林中、 灌丛、 路边, 枝叶左旋攀援而上。设计此棚架之花架板, 最好是双向的, 或者在单向花架板上再放临时"石竹", 以适应猕猴桃只旋而无吸盘的特点。整体造型, 纤细现代不如粗犷乡土为宜。   对于茎干草质的攀援植物, 如葫芦、 茑萝、 牵牛等, 往往要借助于牵绳而上, 因此, 种植池要近; 在花架柱梁板之间也要有支撑、 固定, 方可爬满全棚。   几种常见花架类型   •双柱花架 好似以攀援植物作顶的休憩廊。值得注意的是供植物攀援的花架板, 其平面排列可等距(一般每50厘米左右), 也可不等距, 板间嵌入花架砧, 取得光影和虚实变化; 其立面也不一定是直线的, 可曲线、 折线, 甚至由顶面延伸至两侧地面, 如"滚地龙"一般。   •单柱花架 当花架宽度缩小, 两柱接近而成一柱时, 花架板变成中部支承两端外悬。为了整体的稳定和美观, 单柱花架在平面上宜做成曲线、 折线型。   •各种供攀援用的花墙、 花瓶、 花钵、 花柱。   几种常见的建材   •在中国十七世纪未《工段营造录》中有记载: "架以见方计工。料用杉槁、 杨柳木条、 薰竹竿、 黄竹竿、 荆笆、 籀竹片、 花竹片。"现已不易见到, 但为追求某种意境、 造型, 可用钢管绑扎外粉或混凝土仿做上述自然材料。近也流行经处理木材做材料, 以求真实、 亲切。   •混凝土材料, 是最常见的材料。基础、 柱、 梁皆可按设计要求, 唯花架板量多因距近, 且受木构断面影响, 宜用光模、 高标号混凝土一次捣制成型, 以求轻巧挺薄。   •金属材料, 常见于独立的花柱、 花瓶等。造型活泼、 通透、 多变、 现代、 美观, 惟需经常养护油漆, 且阳光直晒下温度较高。   •玻璃钢、 CRC等, 常见于花钵、 花盆。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七  园亭   这里的园亭, 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 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 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 售货亭等。   明《园冶》中说"亭者, 停也。因此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 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园亭的位置选择   建亭地位,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由内向外好看, 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 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 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 园亭在这里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花间隐榭, 水际安亭, 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 亭胡拘水际, 通泉竹里, 按景山颠, 或翠筠茂密之阿; 苍松蟠郁之麓; 或借濠濮之上, 入想观鱼; 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亭安有式, 基立无凭。   园亭的设计构思   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   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 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 是同种款式中, 平面、 立面、 装修的大小、 形样、 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 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 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 大红柱子; 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她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 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 这是因她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 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 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再次, 所有的形式、 功能、 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 常常是相互交叉的, 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 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 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 古中有今, 洋为我用, 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 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 组成虚拟的亭, 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 布幕、 玻璃、 阳光板等, 层出不穷。   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 才能标新立异, 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园亭的平立面   园亭体量小, 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 三角、 正方、 长方、 六角、 八角以至圆形、 海棠形、 扇形, 由简单而复杂, 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 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 可构思其它形状, 也能够和其它园林建筑如花架、 长廊、 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 除柱子、 坐凳(椅)、 栏干, 有时也有一段墙体、 桌、 碑、 井、 镜、 匾等。   园亭的平面布置, 一种是一个出入口, 终点式的; 还有一种是两个出入口, 穿过式的。视亭大小而采用。   园亭的立面, 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 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 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 能够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 中国古典、 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 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中国传统园亭柱子有木和石两种, 用真材或砼仿制; 但屋盖变化多, 如以砼代木, 则所费工、 料均不合算, 效果也不甚理想。西洋传统型式, 现在市面有各种规格的玻璃钢、 GRC柱式、 檐口, 可在结构外套用。   平顶、 斜坡、 曲线各种新式样。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 观赏功能又强, 因此屋面变化无妨要多一些。如做成折板、 弧形、 波浪形, 或者用新型建材、 瓦、 板材; 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 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仿自然、 野趣的式样。当前用得多的是竹、 松木、 棕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 真实石材或仿石结构, 用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   帐幕等新式样, 以其自然柔和的曲线, 应用日渐增多。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八----------- 园林地形   这里谈的地形, 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 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 层次; 在自然式园林中, 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 形成平原、 丘陵、 山峰、 盆地等地貌。这里要叙述的, 是后一部分内容。   上海造园, 历来十分注重地形处理。五六十年代建造杨浦、 虹口、 长风、 和平公园都有"挖湖堆山"的记载。以后的共青、 崇明森林公园和淮海、 静安公园改建也都在部分地域堆了山。最近重点工程虹桥花园、 延安中路绿地都有山有水, 形成城市山林景观, 大树森森, 浓荫葱郁。   园林地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说有4点:   ●改进植物种植条件; 提供干、 湿, 以至水中; 阴、 阳、 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 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 同时具灌溉、 抗旱、 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 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园林空间, 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 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 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 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 作必须的工程措施。因此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山、 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例如, 北京颐和园面积并不小(约300公顷), 但其中水面占了3/4, 陆地中又有2/3是山、 丘, 平地只占到全园面积7%, 因此节假日就显得拥挤。按此, 估计游人会比较集中的中心园林要留有足够的平地, 这也是防震备战所必须。上海长风公园37公顷, 水面积约占4l%, 而陆地中有82%是绿地, 现在看来并无不当。明计成在《园冶》里有一段话"约十亩之基, 须开池者三, 曲折有情, 疏源正可; 馀七分之地, 为垒土者四, 高卑无沦, 栽竹相宜。"可供参考。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 用l: 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 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 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 据估计, 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 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 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 主次分明, 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改造地形。50~60年代杨浦、 和平、 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弹药库、 靶场而堆山; 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 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 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进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 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驸近垃圾山作公园, 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上海地势平坦, 因此人们有一种打破地平线、 登高远眺的欲望,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究竟堆怎样的山合适呢?   首先是小范围内的山, 或者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米, 就能够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 做到峰回路转, 而所用土方并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   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 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 人登高后的视线, 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 从山外远观的要求, 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 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 城市内有7~15米高的山峰, 就能够成为构图中心。   余下的陆地多数是平地。这里的平地, 并不是一马平川, 一览无遗, 而是要有5%到5%的不同起伏坡度, 在边缘地方, 还能够有些小转折, 才添趣味。   上面说的高度, 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论堆怎样高的山, 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特别是上海, 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 要经过地形、 道路、 种植的巧妙配合, 使人经过对比, 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 而不是追求绝正确高度, 更不能重蹈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 虽小在咫尺, 却能够表现高山大川, 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 是"神似"而非"形似" 。   "挖湖堆山"中要注意的几件事:   ●安全 过高、 过陡的山, 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 就易冲刷、 塌坍; 自身不稳定的同时, 游人攀登也不安全。特别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 极易造成事故, 早有先例, 要切切注意。一般山坡在。1/3以内, 山峰陡而山麓缓, 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 灌溉、 改进种植条件的要求, 还能够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 气势雄伟, 放在西北面, 能够遮挡冬天的风; 而舒坦的向阳面, 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 右边盘旋大道, 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 "左有流水谓之青龙, 右有长道谓之白虎, 前有污池谓之朱雀, 后有丘陵渭之玄武, 为最贵地"。摘录供参考。   ●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 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 在限定的空间内, 让地形在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九 园林假山   这里所指的"假山", 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两种, 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 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 以水泥作胶结材料, 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 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 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 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 又称"塑石"、 "塑山"。   上海经常使用的天然石材有这么几种:   ●湖石石灰岩。色以青黑、 白、 灰为主, 产江、 浙一带山麓水旁。质地细腻, 易为水和二氧化碳溶蚀, 表面产生很多皱纹涡洞, 宛若天然抽象图案一般。   ●黄石: 细砂岩。色灰、 白、 浅黄不一, 产江苏常州一带。材质较硬, 因风化冲刷所造成崩落沿节理面分解, 形成许多不规则多面体, 石面轮廓分明, 锋芒毕露。   ●英石: 石灰岩。色呈青灰、 黑灰等, 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 产广东英德一带。因山水溶融风化, 表面涡洞互套、 褶皱繁密。   ●斧劈石: 沉积岩。有浅灰、 深灰、 黑、 土黄等色。产江苏常州一带。具竖线条的丝状、 条状、 片状纹理, 又称剑石, 外型挺拔有力, 但易风化剥落。   ●石笋石: 竹叶状灰岩。色淡灰绿、 土红, 带有眼窠状凹陷, 产浙、 赣常山、 玉山一带。形状越长越好看, 往往三面已风化而背面有人工刀斧痕迹。   ●千层石沉积岩。铁灰色中带有层层浅灰色, 变化自然多姿, 产江、 浙、 皖一带。沉积岩中有多种类型、 色彩。   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   ▲孤赏石: 常选古朴秀丽、 形神兼备的湖石、 斧劈石、 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 供人观赏。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 透、 漏、 皱、 丑的观赏价值, 又因历年流传, 极具人文价值, 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艮岳移来石岌峨, 千秋遗迹感怀多", 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苏州的"瑞云峰", 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传"玉玲珑"是《水浒》中花石纲的孑遗, 因"以炉香置石底, 孔孔烟出, 以一盂水灌石顶, 孔孔泉流"而著称。"青芝岫。原宋书法家米之章所有, 现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诗。当然, 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树碑成景的, 如河南洛阳牡丹园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纪念碑。日本的枯山石, 则是着重于布局的群体效果, 与中国的孤赏石有所不同。   ▲ 峭壁石: 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 靠壁理也, 藉以粉墙为纸, 以石为绘也。"常见英石、 湖石、 斧劈石等配以植物、 浮雕、 流水。于庭院粉墙、 宾馆大厅布置, 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散点石: 以黄石、 湖石、 英石、 千层石、 斧劈石、 石笋石、 花岗石等, 三三二二、 三五成群, 散置于路旁、 林下、 山麓、 台阶边缘、 建筑物角隅, 配合地形, 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 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 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 材质变化的过渡, 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 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驳岸石: 常见黄石、 湖石、 千层石, 或沿水面, 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 高高低低错落, 前前后后变化, 起驳岸作用, 也作挡土墙, 同时使之自然、 美观。   ▲石山洞穴: 以黄石、 湖石、 露头石等堆叠成独立或傍土半独立的山石, 俗称"石抱土"。一般高三、 五米, 高者可达数十米, 并常在山脚设计花坛、 池塘、 水帘、 洞壑。如上海龙华公园的红岩, 上海植物园的大假山。这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假山", 经常在单位绿地中出现, 但不宜推广。   ▲山石瀑布: 以园林地形为依据, 堆放黄石、 湖石、 花岗石、 千层石, 引水由上而下, 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 是当前最常见做法。如过去上海长风公园、 虹口公园, 最近施工的人民公园、 虹桥公园及共青森林公园。   堆叠山石要注意的是:   1. "山, 骨于石, 褥于林, 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 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 砂砾、 植被覆盖的情况下, 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盖物除去, 则"山骨"尽出。因此, 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与整个地形、 地貌相协调。例如说, 规划要求是个荒漠园, 就不宜用湖石, 因为那里水不多, 很难找到喀斯特现象。   2. 在同一位地域, 希望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除了上面讲的道理以外, 在堆叠时, 不易做到质、 色、 纹、 面、 体、 姿的协调一致。   3. 山石的堆叠造型, 有传统的"山石张"十大手法: 安、 接、 跨、 悬、 斗、 卡、 连、 垂、 剑、 拼。从现在所施工的几处假山看, 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 朴实无华。特别是采用千层石、 花岗石的地方, 要求是整体效果, 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 既要符合自然规律, 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 在意料之外。   4. 设计和施工者, 胸中要有波澜壮阔、 万里江山, 才能塑造那崇山峻岭、 危岩奇峰、 层峦险壑、 细流飞瀑。宋•蔡京在《宣和 园林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建筑师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