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规划师原理思考vvv题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894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师原理思考vvv题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城市规划师原理思考vvv题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城市规划师原理思考题 1、 对于城市的概念, 各学科的解释各有侧重, 但综合来看也形成了一些共识, 这些共识不含以下哪一点?   A 居民点   B 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C 是一定地域的中心   D 是一个生产的集合体   答案: D   解释: 大家在看书的时候, 知道了各个学科都从其研究的角度对”城市”进行了定义, 关于城市的一些主要理解或定义能够归纳为:   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 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   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高密度的人口、 建筑、 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 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具有控制、 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 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 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和社会复合巨系统。   同时, 大家还要注意, 当前社会对城市的判断上的共识: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 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 经济、 文化活动的中心, 是城市内外各部门、 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大家掌握了上面这些知识后, 应该得出此题答案为D。这道题其实还能够以多选题的形式考核大家。   2、 集聚是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 集聚的内容包括()。   A 土地环球网 校edu24ol.c   B 人口   C 建筑   D 信息   E 财富   答案: BCDE   解释: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高密度的人口、 建筑、 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不包括土地。   3、 全球城市区域主要发生在()。   A 欧美地区   B 经济发达地区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整个世界范围   答案: D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这个题是送分题, 你从字面意思上也应该能够看得出: 全球城市区域, 当然指的是整个世界范围了。可是就怕有同学按自己的常识推断是别的错误选项。 4、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主要有()。   ①集聚规模差异;②空间利用差异;③生产效率差异;④生产力结构差异;⑤空间结构差异;   ⑥职能差异;⑦服务水平差异;⑧物质形态差异;⑨文化观念差异。   A ①②④⑤⑦⑨   B ①③④⑥⑧⑨   C ②③⑤⑦⑧⑨   D ①③⑤⑥⑧⑨ 答案: B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相正确概念, 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 主要有6点差异, 这个是属于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5、 总结新中国50年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 其主要特点有()。   A 发展较快   B 发展速度缓慢   C 波动十分明显   D 稳步增长   E 形式多样   答案: BC环球网 校edu24o   解释: 要注意审题, 题干中是要求找出新中国50年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特点, 而不是别的时间的特点, 更不是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回忆起, 我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来)。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BC, 而不是ADE。   经过这道题, 你应该要复习到相关知识: 中国城镇化现状的特点、 发展趋势的特点等。   6、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A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答案: B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能够用排除法做此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分区是《马丘比丘宪章》讨论的重点, 把A、 D排除掉。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与经验, 《马丘比丘宪章》是对《雅典宪章》中某些思想的修订, 而首要修订点就是《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思想, C错误。至于B, 《马丘比丘宪章》不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更重视这种关系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呼吁在制定城市规划基本任务时还需考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它提出,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 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 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在讨论建筑设计时更为具体地指出, 人们必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 要使用户成为建筑师工作整体中的一个部门。   7、 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建筑布置规模   B 以宫殿为核心   C 以广场为核心   D 以神庙为核心   答案: C   解释: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在公元前5世纪形成的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城市的布局上, 是以广场为中心的模式, 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这些城市中, 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 围绕着广场建设有一系列的公共建筑, 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 同时, 在城市空间组织中, 神庙、 市场厅、 露天剧院和市场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也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关键性节点。   经过这道题, 大家要回忆一下,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的特征: 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时期, 城市也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兴建了道路、 桥梁、 城墙、 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和公共浴池、 斗兽场、 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到了罗马帝国时期, 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 广场、 铜像、 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了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8、 下列有关《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 A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B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C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是以土地使用的功能为依据来组织城市空间的方法   D 《雅典宪章》提出的功能分区已不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规划中应予以摒弃   答案: D   解释: 首先注意题干是让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其次要掌握《雅典宪章》中指出的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内容: 居住、 工作、 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分类;城市空间组织就是对城市功能进行划分, 将城市化分成不同的功能区, 然后运用便捷的交通网络将这些功能区联系起来。功能分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张发展的大中城市内, 工业和居住混杂, 工业污染严重, 土地的高密度使用, 设施不配套, 缺乏空旷地, 交通拥挤, 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卫生问题、 交通问题和居住生活环境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讲, 功能分区的运用确实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当时城市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改变城市中混乱的状况。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依然有效,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 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 因此需要进行修正。   9、 以下各项中()不是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A 人口职业的转变   B 产业结构的转变   C 空间规模的扩大环球网 校edu24ol.   D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化   答案: C   解释: 城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是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 具体反映在: 人口的集中(人口总量的集中, 城镇点的增加, 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 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 土地景观的变化),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 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无形的城镇化是精神上和意识上的城镇化, 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具体反映在: 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农村意识、 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 方式、 行为的过程, 农村居民生活态度的改变。总之, 城镇化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也能够认为是非农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 以及城市价值观、 城市生活方式在乡村的地理扩散过程。单纯的空间规模的扩大并不能证明它就城镇化了。   10、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 农业发展   B 工业发展   C 服务业发展   D 生产力发展 答案: A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农业剩余贡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城市率先在农业发达地区星期, 农产品的剩余刺激了人口劳动结构的分化。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工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注意这道题的D选项, 是错误的。   11、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有物质基础条件以及制度、 体制等社会与文化要素影响区域内城市的形态与结构   B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质量与规模   C区域外部发展条件的改进有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   D区域的人口密度决定城市的规模与数量   E区域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城市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 ABCD   解释: 城市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空间形态, 它与其所在的区域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城市是区域增长、 发展的核心, 区域是城市存在与支撑其发展的基础, 区域发展产生了城市, 城市又在发展中反作用于区域。看一下五个选项, 只有E选项不符合城市和区域的辨证关系。 12、 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B 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C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城市化水平也就越高   D 两者间无任何关系   E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 ABC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现代社会, 城市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经过这一重要节点, 资源、 技术、 劳动力、 资本快速聚集并相互作用, 从而使城市在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 带动区域、 国家甚至是超国家尺度的空间经济发展。反过来, 城市经济中的基本经济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看五个选项, DE选项与这些描述相反, 因此答案是ABC。   13、 下列属于田园城市思想的内容是()   A 田园城市的所有土地归公众所有   B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环球网 校edu24ol   C 田园城市的人口规模限制在3万人, 超过这一规模将要另建一座新的城市   D 田园城市的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   E 城市中绿地率大于40%   答案: ABCD   解释: 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之一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根据设想,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 工作于此, 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 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 超过了这一规模, 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 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而产生各类大城市所产生的弊病, 同时也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而且她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 她对资金的来源、 土地的分配、 城市财政的收支、 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她认为, 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 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可是, 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 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这其中, 没有对绿地率提出具体要求, 因此答案为ABCD。   14、 元大都在继承了古代都城传统的基础上, 城市格局还受到了()的影响。   A 世俗观念   B 佛教环球网 校edu24ol   C 老子的自然至上   D 道家的阴阳五行观念   答案: D   解释: 元大都是自唐长安城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经明清两代以及后续发展, 成为至今保留的北京城, 基本割据是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三套方城分别是内城、 皇城和宫城, 各有城墙围合, 元大都有明确的中轴线, 南北贯穿三套方城, 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元大都的城市格局还受到了道家的回归自然的阴阳五行的思想的影响, 比如自然山水融入城市、 各边城门数的奇偶关系。 15、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表现诸多方面, 但不包含在()。 A 物质联系   B 人口移动联系   C 技术联系   D 文化联系   答案: D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城市与乡村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可是它们是统一体, 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   16、 古希腊城体现的社会背景是()。   A 奴隶制的民主政体   B 封建割据与宗教统治   C 封建统治与教会势力   D 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A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古希腊和古罗马城代表了欧洲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 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 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不但带来了不同城市的兴衰, 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征, 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 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城邦形成时期正是古希腊经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时期。   17、 以下哪个说法不符合大都市区的特征。   A 是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 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地域的组合   B 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   C 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形式   D 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现象   答案: D   解释: 首先清楚题目里是要选择不符合的。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 大都市带和全球城市区域。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 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 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 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D选项是不符合其特征的描述。   18、 《雅典宪章》所反映的是()对城市发展的基本认识。   A城市规划师校edu24o   B现代建筑运动   C建筑师   D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答案: B   解释: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角度, 是围绕了《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这两部在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文献展开认识的。这两部文献基本上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今昔感总结, 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 以此而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因此这两部文献的一些基础知识点要掌握全面。比如《雅典宪章》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建筑师们所制订的, 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 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 工作、 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 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19、 同心圆理论、 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是对城市()的解释。 A道路结构   B开放空间结构   C土地使用和空间状况   D生态环境结构   答案: C   解释: 就城市土地使用而言, 由于城市的独特性, 城市土地和自然状况的唯一性和固定性, 城市土地使用在各个城市中都具有各自的特征, 可是它们之间也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运行的规律, 也就是说, 在城市内部各类土地使用之间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模式, 即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同心圆理论、 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   20、 唐长安城的特征中不包含()。   A中轴线对称环球网 校edu24o   B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坊里制   答案: B   解释: 唐长安城的建造按照规划, 先测量定位, 后筑城墙、 埋管道、 修道路、 规定坊里。长安城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整个城市布局严整, 分区明确, 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 管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 设集中的东西两市。长安城采用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B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为明清北京城的特点。   21、 空想社会主义是在现代城市规划下的重要思想源泉, 其对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A针对工业社会的弊端提出了理想社会的组织结构   B将社会改革思想引入对城市问题的思考环球网 校edu24ol   C描述了理想社会中的建筑、 社区和城市   D经过一些实践来阐述理想社会的可实施性   答案: C   解释: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经过对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构架, 提出了理想的社区和城市模式。尽管这些设想被认为是乌托邦式的理想, 可是它解决城市问题的方式激发了社会改革家和工程师们的热情, 由此出现了许多城市发展的新设想和新方案。虽然ACD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 可是它最主要的贡献是C。环球网 校edu24ol   22、 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及其理论是()。   A柯布西埃的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   B戈涅的工业城市设想   C索利亚玛塔的指状式规划   D西谛的线性城市   E格迪斯的城市—区域思想   答案: ABE   解释: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霍华德、 索利亚玛塔、 戈涅、 西谛、 格迪斯等。C中索利亚玛塔倡导的是线型城市, 她的线型城市是铁路时代的产物, 她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的一切问题, 均以城市交通问题为前提的原则, 依然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原则。D中西谛, 被誉为现代城市设计之父, 她出版的《城市建筑艺术》提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空间组织的艺术原则。 23、 根据城市进化理论, 城市发展的”相对分散”阶段主要出现在()。 A 工业化初期   B 工业化成熟期   C后工业化时期   D后工业化成熟期   答案: C   解释: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 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 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绝对集中时期、 相对集中时期、 相对分散时期和绝对分散时期。绝对集中时期是工业化社会初试期, 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相对集中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成熟期, 人口仍向城市集中, 但开始向郊区扩散。相对分散时期是后工业化社会初期, 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绝对分散时期是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 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 区域内人口从城市向郊区迁移。根据城市进化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成熟时期, 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环 24、 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答案: A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豪斯曼在担任巴黎的行政长官时, 运用其行政权力使得政府直接参与、 组织对巴黎的全面改建活动中。改建同时, 结合整治街景的需要, 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的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并在城市的两侧建造了两个森林公园, 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使巴黎成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25、 下列都城的格局较完整地体现了《周礼 考工记》所确立的城市形制的是()。   A汉长安   B宋汴梁   C元大都   D明南京   答案: C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周礼 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就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礼制的核心思想就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所确立的城市形制在中国古代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发展中得到了重视。A根据汉代国都长安遗址的发觉, 表明它的布局尚未完全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形制进行, 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 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 城市整体的布局并不规则。真正的转变发生在王莽代汉取得政权后的国都洛邑的建设中, 洛邑城空间规划布局为长方形, 宫殿与居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相互分离, 整个城市的南北中轴上分布了宫殿, 并导入祭坛、 明堂等大规模的礼制建筑, 突出了皇权在城市空间组织上的统领性, 《周礼考工记》的规划思想观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宋代开封城打破了里坊制度,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宋汴梁城在奠定宋开封城的基本格局方面有重要意义。C元大都是自唐长安城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范, 从1267年到1274年, 元朝在北京修建新的都城, 并经明清两代以及以后的继续发展, 成为至今保留的北京城, 元大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的传统形制, 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26、 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但也有其缺陷。其主要原因是()。 A行政区域的变更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B城镇流动人口的数量波动很大   C各地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很大   D城镇常住人口难以准确统计   答案: A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 我们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 通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率, 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和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过去中国行政区域的变动, 以及在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对城镇人口这个指标的改动, 导致统计出的城镇人口变化幅度非常大, 因此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一定的缺陷。   27、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是()。   A《威尼斯宪章》环球网 校edu24ol.   B《雅典宪章》   C《马丘比丘宪章》   D《北京宪章》   答案: B   解释: 城市规划的五大宪章, A《威尼斯宪章》1964年, B《雅典宪章》1933年, C《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D《北京宪章》1999年。   28、 城市发展到今天, 变化是巨大的, 城市的地域性不容忽视。当今城市的地域新类型是指()。   A大城市绵延区环球网 校edu24ol   B大都市区   C大都市带   D巨型城市   E全球城市区域   答案: BCE   解释: 当今城市的地域新类型包括B大都市区、 C大都市带和E全球城市区域。B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 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 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 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C大都市带是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 在经济、 社会、 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E全球城市区域既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城市范畴, 也不同于仅因地域联系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辐射区, 而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 以经济联系为基础, 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 29、 中国古代居民多以()为主, 这种情况对城市的布局形态影响较大。 A 家族聚居, 并多采用木结构的低层院落式住宅   B木结构低层院落围合形成城市广场、 院落等公共活动中心   C里坊制为居住单位   D天人合一环球网 校edu24ol   答案: C   解释: 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城市规划传统。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城市的典型格局以各个朝代的都城最为突出, 从汉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达到了完美的境地。中国古代居民多以里坊制为居住单位为主, 这种情况对城市的布局形态影响较大。   30、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   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   B强调社会公平   C强调经济增长   D强调环境保护 答案: A环球网 校edu24 解释: 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保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它号召人们在生产增长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进。可持续发展发展思想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 国家主权、 国际公平、 自然资源、 生态承载力、 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该报告明确提出要变革人类沿袭已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并调整现行的国际经济关系。总的来说,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内容, 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 二是对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 31、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组成有()。 A国家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 法规   B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 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   C各地方制订的城市规划法律、 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   D各地方制订的城市规划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   答案: B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现代城市规划既是一项社会实践, 也是一项政府职能, 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因此,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必然有三个方面, 或者说城市规划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所组成, 即法律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以及城市规划自身的工作运行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在一个法治国家, 所有的公共行为都必须经法律的授权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城市规划也不例外。城市规划行政体系是指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 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是指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 或者说是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相应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组成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  32、 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基本特征的是()。   A综合性   B战略性   C政策性   D实践性环球网 校edu24ol   答案: B   解释: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综合性;政策性;民主性和实践性。综合性是指城市的社会、 经济、 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 既互为依据, 又相互制约, 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 使之各得其所、 协调发展, 综合性在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以及各项具体工作中都有体现。政策性指的是城市规划是关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战略部署, 同时也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 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 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民主性是指城市规划涉及城市发展和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 需要代表最为广大的人民的利益。实践性是指城市规划是一项社会实践, 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制度, 城市规划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因地制宜, 从城市的实际状况和能力出发, 保证城市的持续地有序发展。  33、 以下对城乡规划行政体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乡规划行政纵向体系是指由不同层次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B上级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对下级城乡规划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C城乡规划行政的横向体系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本级政府的其它部门一起   D上级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的行政辖区的城乡规划工作依法管理   答案: D环球网 校edu24ol.   解释: 看到此题,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是让大家选择不正确的是。其次我们要明白本题的考点很具体, 是对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考核。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不但仅限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且还涉及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级政府以及政府的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纵向行政关系及其与其它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行政关系共同组成了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就纵向体系而言, 是指由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它们分别对各自行政辖区的城乡规划工作依法进行管理, 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就横向体系而言,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对同级政府负责。 34、 对城市规划本身的界定、 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以及社会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关系的规范是()。 A主干法   B从属法   C专项法   D相关法   答案: A环球网 校edu24   解释: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主干法和基本法, 城乡规划领域中的所有法规和规章、 行政管理及其行为、 城乡规划的编制和执行等都必须以此法为依据, 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核心既在于确定城乡规划体系本身的架构, 但更为重要的是确定了城乡规划体系的内外部关系及其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 确定了城乡规划行为合法性的法律基础、 程序和相应原则, 从而保证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规划作用的发挥。   35、 下列不属于中国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组成的是( )。   A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B省、 自治区、 直辖市行政主管部门   C城市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市行政主管部门环球网 校edu24o   答案: D   解释: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组成。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是指由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即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选项D是错误的。   36、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相互联系   B相互对立   C相互促进环球网 校edu24ol   D相互制约   答案: B   解释: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并非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空间形态, 它与其所在的区域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是区域增长、 发展的核心, 区域是城市存在与支撑其发展的基础;区域发展产生了城市, 城市又在发展中反作用与区域。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作为腹地。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区域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深, 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关系愈加密不可分。 37、 豪尔的《世界城市》一书阐述的世界城市的特征包括( )。 A世界城市一般是政治中心   B世界城市是金融中心   C世界城市是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   D世界城市是战略中心   E世界城市是文化娱乐中心   答案: ACE环球网 校edu24o   解释: 1966年, 豪尔针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看到并预见到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着重对这类城市进行了研究, 并出版了《世界城市》。在书中, 她认为世界城市具有的主要特征有: 世界城市一般是政治中心;世界城市是商业中心;世界城市是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世界城市是巨大的人口中心;世界城市是文化娱乐中心。而没有BD中的内容。   38、 中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由( )组成。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D镇规划、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E镇规划环球网 校edu24olo   答案: CD   解释: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构成。中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由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规划、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其中城市规划、 镇规划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另外,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和特定情况, 还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39、 下列不属于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是( )。   A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环球网 校edu24ol.   B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C涉及相邻城市、 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D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的区域   答案: D   解释: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 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林地区、 大型湖泊、 水源保护区、 分滞洪地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等。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 高速公路、 干线公路、 铁路、 港口、 机场、 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 天然气门站、 天然气主干管、 区域性防洪、 滞洪骨干工程、 水利枢纽工程、 区域引水工程等。涉及相邻城市、 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 取水口、 污水排放口、 垃圾处理场等。 40、 以下关于城镇体系含义描述错误的是()。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   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   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   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 等级、 空间网络的关系   答案: C环球网 校edu24o   解释: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 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这个概念包括几层含义: (1)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2)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 没有一个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就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3)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的。城镇之间存在着性质、 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别, 即各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 而这些差别和特色则是依据各城镇在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 经过客观的和人为的作用而形成的区域分工产物。(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 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仅仅是在一定区域空间分布着大小不等而缺乏相互联系的城镇, 这只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城镇群体的空间形态, 而不是有机整体。   41、 下列对城镇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答案: D环球网 校edu2   解释: 城镇体系规划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 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 以达到地域经济、 社会、 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 根据工业、 农业和交通运输及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需要, 在分析各城镇的历史沿革、 现状条件的基础上, 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 确定其城镇的性质、 类型、 级别和发展方向, 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 又有机联系的大、 中、 小相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但在某些地区,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跨行政区的城镇体系规划, 如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因此这道题应该选D。   42、 对于高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