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二--第6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58843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第6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二--第6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卷(全员必做卷) 1.(2013·北京高考)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B. t/℃[来源:学科网ZXXK] 25 50 100 KW/10-14 1.01 5.47 55.0 C. D. c(氨水)/(mol·L-1) 0.1 0.01 pH 11.1 10.6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选项A可以用温度变化来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A项正确;选项B说明离子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选项C是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化学平衡无关,C项错误;选项D中浓度与溶液pH的关系说明浓度对NH3·H2O的电离平衡的影响,D项正确。 2.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工业上由Al2O3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s)+6Cl2(g)4AlCl3(g)+3O2(g) ΔH>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可能加快 B.加入碳粉,平衡向右移动,原因是碳与O2反应,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且放出热量 C.电解熔融的Al2O3和AlCl3溶液均能得到单质铝 D.将AlCl3·6H2O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也可制得无水氯化铝 解析:选C 电解氯化铝溶液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不能得到铝单质,C错误。 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Δ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选B 根据先拐条件高,A错误;改变O2浓度瞬间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逆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图Ⅳ中纵坐标表示的是平衡常数,所以各点都是平衡点,D错误;B项符合题意。 4.(2013·上海高考改编)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B+C(g)  ΔH=Q kJ/mol (Q>0)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解析:选AB 若B是气体,平衡常数K=c(B)·c(C),若B是非气体,平衡常数K=c(C),由于C(g)的浓度不变,因此B是非气体,A正确,C错误,根据平衡的v(正)=v(逆)可知B正确(注意,不是浓度消耗相等);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D项错误。 5.(2012·重庆高考)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 ΔH1<0 x(g)+3y(g)2z(g) Δ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来源:学科网]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解析:选A 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后,第二个反应平衡向左移动,反应器内温度升高,第一个反应平衡向左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选项A错误。等压下通入z气体,第二个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体系温度升高,选项B正确。选项C,由于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惰性气体不影响各种物质的浓度,所以各反应速率不变。选项D,等容时,通入z气体,第二个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6.(2013·重庆高考改编)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体积分数/% 温度/℃ 1.0 2.0 3.0 810[来源:学科网] 54.0 a b 915 c 75.0 d 1 000 e f 83.0 ① b<f ② 915℃、2.0 MPa时E的转化率为60%③ 增大压强平衡左移 ④ K(1 000℃)>K(810℃)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解析:选A a与b、c与d、e与f之间是压强问题,随着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G的体积分数减小,b<a;c>75%,e>83%;c、e是温度问题,随着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所以,K(1 000℃)>K(810℃);f的温度比b的高,压强比b的小,所以f>b。而②,可以令E为1 mol,转化率为α,则有2α/(1+α)=75%,α=60%,正确。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左移,所以③正确。因为该反应正向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④正确。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A(s)+2B(g)3C(g) ΔH>0,若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跟条件X、Y的关系如图①所示,则Y可能表示温度,X可能表示压强,且Y3>Y2>Y1 B.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则图②可表示温度对NO的百分含量的影响 C.已知反应2A(g)B(?)+2C(?)-Q(Q>0),满足如图③所示的关系,则B、C可能均为气体 D.图④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解析:选D 选项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所以X不可能表示温度,若Y表示温度,则Y3最大。因为物质A为固态,所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减小,因此X可能表示压强。选项B: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NO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但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可确定该选项正确。选项C: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根据方程式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若B、C均为气体,符合图③所示的关系。 8.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体积均为0.25 L,在相同温度下均发生可逆反应:X2(g)+3Y2(g)2XY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容器编号[来源:学科网]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来源:学科网] 平衡时体系 能量的变化 X2 Y2 XY3 甲 1 3 0 放出热量:23.15 kJ 乙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容器甲体积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 B.容器乙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C.容器甲、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体积分数均为1/7 解析:选B 平衡常数属于温度的函数,相同温度下两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若容器甲的体积增大一倍,平衡逆向移动,故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根据热量的变化可计算出XY3的生成量。 9.(2013·山东高考)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TaI4(g)+S2(g) ΔH>0 (Ⅰ)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若K=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1 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时,H2SO3HSO+H+的电离常数Ka=1×10-2 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________mol·L-1,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1)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固体和液体的浓度不列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设容器的容积是V L, TaS2(s)+2I2(g)TaI4(g)+S2(g) 起始浓度/ mol·L-1      1/V   0    0 转化浓度/ mol·L-1 2x x x 平衡浓度/ mol·L-1    (1/V-2x) x x 则K===1,x=,则I2(g)的平衡转化率是=66.7%。(2)根据平衡移动及物质的提纯,在温度T1端得到纯净的TaS2晶体,即温度T1端与T2端相比,T1端平衡向左移动,则T1<T2。生成物I2(g)遇冷可在管壁上凝结成纯净的I2(s),从而循环利用。(3)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当滴入最后一滴I2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说明达滴定终点。由I2~2e-~2I-,H2SO3~2e-~SO,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则有I2~H2SO3,再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4)H2S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a=,NaHSO3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1×10-12。加入I2后HSO被氧化为H2SO4,c(H+)增大,c(OH-)减小,Kh不变,由Kh=得=,所以该比值增大。 答案:(1) 66.7% (2)< I2 (3)淀粉 I2+H2SO3+H2O===4H++2I-+SO (4)1×10-12 增大 10.(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 (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B(g)+C(g) ΔH=+85.1 kJ·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p /100 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_______mol,n(A)=________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时间t/h 0 4 8 16 c(A)/(mol·L-1) 0.10 a 0.026 0.006 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Δ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_______mol·L-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平衡转化率、化学平衡常数及物质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1)A(g)B(g)+C(g)的正向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的吸热反应,故可通过降低压强、升温等方法提高A的转化率。(2)在温度一定、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求解平衡常数时,可利用求得的平衡转化率并借助“三段式”进行,不能用压强代替浓度代入。(3)n(A)的求算也借助“三段式”进行。a=0.051,从表中数据不难得出:每隔4 h,A的浓度约减少一半,依此规律,12 h时,A的浓度为0.013 moL/L。 答案:(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1)×100% 94.1%          A(g)B(g)+  C(g) 起始浓度/mol·L-1 0.10     0      0 转化浓度/mol·L-1 0.10×94.1% 0.10×94.1% 0.10×94.1% 平衡浓度/mol·L-1 0.10×(1-94.1%) 0.10×94.1% 0.10×94.1%K==1.5 mol·L-1 (3)①0.10× 0.10×(2-) ②0.051 达到平衡前每间隔4 h,c(A)减少约一半 0.013 B卷(强化选做卷) 1.(2013·临沂模拟)化学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2 min内,v正(B)和v逆(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解析:选B 不能用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C不正确;2 min内,v正(B)的速率逐渐减小而v逆(C)逐渐增大,D不正确。 2.(2013·安徽马鞍山模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压强 转化率 温度 p1(MPa) p2(MPa) 400℃ 99.6 99.7 500℃ 96.9 97.8 解析:选C 从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转化率降低,故正反应放热,ΔH<0;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有p1<p2;A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转化率越小,正确;B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SO3百分含量降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3的百分含量升高,正确;C项,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故v(正)>v(逆),错误;D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正确。 3.(2013·淮安模拟)已知2SO2(g)+O2(g)2SO3(g) ΔH=-a kJ·mol-1(a>0)。恒温恒容下,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 SO2和0.05 mol O2,经过2 min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放热0.025 a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2 min内,v(SO2)=0.25 mol·L-1·min-1 B.若再充入0.1 mol SO3,达到平衡后SO3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C.在1 min时,c(SO2)+c(SO3)=0.01 mol·L-1 D.若恒温恒压下,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 SO2和0.05 mol O2,平衡后反应放热小于0.025a kJ 解析:选C A项,在2 min内,v(SO2)=0.002 5 mol·L-1·min-1;B项,“再充入0.1 mol SO3”等同于“再充入0.1 mol SO2和0.05 mol O2”,此时相当于加压,反应物平衡转化率提高,达到平衡后SO3的质量分数增大;C项,根据硫原子守恒,该反应体系中任何时刻都有c(SO2)+c(SO3)=0.01 mol·L-1;D项,2SO2(g)+O2(g)2SO3(g)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随着反应正向进行,容器内的压强减小,而恒温恒压条件下则相当于在原恒温恒容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加压,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反应放热大于0.025a kJ。 4.(2013·郑州模拟)将a L NH3通入某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让其分解,达到平衡后气体体积增大到b L(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后氨气的分解率为×100% B.平衡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100% C.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比为 D.平衡后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 解析:选B 设分解的NH3为x L,则 2NH3(g)N2(g)+3H2(g) 起始体积(L): a 0 0 转化体积(L): x x 平衡体积(L): a-x x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a-x++x=b,即x=b-a,平衡后NH3的分解率为×100%=×100%A项错误;平衡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100%=×100%,B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设为m g)不变,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可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之比为=,C项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D项错误。 5.(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解析:选B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变。A项,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其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B项,容器内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变即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C项,各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与反应初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故错误。D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是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故错误。 6.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解析:选B。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不能表示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A错误。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常数K=,B正确。反应③中,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平衡向左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为ΔH<0,C错误。对于反应③,在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如充入稀有气体,则平衡不移动,H2的浓度不变,D错误。 7.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a(A)·c(B)=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没有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 A.60%         B.40% C.24% D.4% 解析:选B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10倍,A的转化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a=1。B的转化率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与没有扩大容器体积前一样。设容器的体积为V,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为x,则达到平衡时A、B、C、D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x、3 mol-x、x、x。根据ca(A)·c(B)=c(C)·c(D)可知(x/V)2=(2/V-x/V)(3/V-x/V),解得x=1.2 mol,所以B的转化率为1.2 mol/3 mol×100%=40%,B对。 8.(2013·大连模拟)在100℃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2 L密闭容器中,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的物质进行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s) 0 20 40 60 80 n(NO2)(mol) 0.40 n1 0.26 n3 n4 n(N2O4)(mol) 0.00 0.05 n2 0.08 0.0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20 s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01 mol·L-1·s-1 B.80 s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与60 s时颜色相同,比40 s时的颜色深 C.80 s时向容器内加0.32 mol He,同时将容器扩大为4 L,则平衡不移动 D.若起始投料为0.20 mol N2O4,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则各组分的含量与原平衡相同 解析:选D 选项A,由表中数据可知,从反应开始至20 s时,v(N2O4)=0.001 25 mol·L-1·s-1,则v(NO2)=2v(N2O4)=2×0.001 25 mol·L-1·s-1=0.002 5 mol·L-1·s-1,A错误;选项B,60 s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NO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所以80 s时与60 s时混合气体颜色相同,但n3=n4=0.24<0.26,所以比40 s时颜色浅,B错误;选项C,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0.32 mol He,并把容器体积扩大为4 L,He为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增大体积,对参加反应的气体来说,相当于是压强减小,则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C错误;选项D,0.40 mol NO2与0.20 mol N2O4相当,若在相同条件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0.20 mol N2O4,能够达到同样的平衡状态,D正确。 9.(2013·福建德化模拟)(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和所给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②升高温度,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定温度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 L,反应2 min时测得剩余0.6 mol B,C的浓度为0.4 mol·L-1。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x=________。 ②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50%,则B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②根据图像可知,温度越高,甲醇的含量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K值减小。 (2) ①3A(g)+B(g)xC(g) 起始浓度(mol·L-1) 1.5 0.5 0 转化浓度(mol·L-1) 0.6 0.2 0.2x 2 min时浓度(mol·L-1) 0.9 0.3 0.2x 所以根据题意可知0.2x=0.4 所以x=2 ②3A(g)+B(g)2C(g) 起始浓度(mol·L-1) 1.5 0.5 0 转化浓度(mol·L-1) 3y y 2y 平衡浓度(mol·L-1) 1.5-3y 0.5-y 2y 所以根据题意可知=0.5 解得y=1/3 所以B的转化率是1/3÷0.5×100%=66.67% 答案:(1)① ②减小 (2)①2 ②66.7% 10.(2013·武汉模拟)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2NH3(g) ΔH=Q kJ·mol-1,能量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2×107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 mol N2和1.5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__ 46.2 kJ(填“<”、“>”或“=”)。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4)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 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0 mol,H2为0.30 mol,NH3为0.10 mol。计算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转化为NH3的转化率________。若升高温度,K值变化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上述(4)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分离出氨气 解析:(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即E1减小,E2减小,反应热不变。 (2)由图像可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平衡并不移动,平衡转化率不变,上述反应仍不能进行彻底,故0.5 mol N2和1.5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应小于46.2 kJ。 (3)由图可知ΔH<0,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ΔS<0。 (4) N2(g)+3H2(g)2NH3(g) 起始: m n 0 转化: x 3x 2x 平衡: m-x n-3x 2x 根据题意m-x=0.1 mol n-3x=0.3 mol 2x=0.1 mol 故x=0.05 mol m=0.15 mol n=0.45 mol α(H2)==×100%=33.3%。 ΔH<0,升温,平衡左移,K值减小。 (5)欲提高H2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右移,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右移,A可行,B中充惰性气体对平衡无影响,C中改变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D中分离出氨气,平衡右移,方法可行,故选A、D。 答案:(1)减小 减小 (2)< (3)D (4)33.3% 减小 (5)A、D 11.(2013·临沂模拟)2013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②在T2温度下,0~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上图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1=-867 kJ/mol 2NO2(g)N2O4(g) ΔH2=-56.9 kJ/mol 写出CH4(g)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 目的。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催化剂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温下,0.1 mol·L-1的HCOONa溶液pH为10,则HCOOH的电离常数Ka=________。 解析:(1)①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催化剂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T1温度时先达到平衡,则T1>T2,但温度高时CO2的浓度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②v(N2)=v(CO2)=×=0.025 mol·L-1·s-1。③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催化剂,表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④a项,只能说明t1时正反应速率最快,但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项,t1时,只能说明n(NO)=n(CO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平衡状态。(2)①根据盖斯定律,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可得CH4(g)+N2O4(g)===N2(g)+CO2(g)+2H2O(g) ΔH=-810.1 kJ/mol。②CO2转变成HCOOH,碳的化合价降低,CO2被还原,即CO2发生还原反应与H+结合生成HCOOH。(3)甲酸的电离平衡为HCOOHH++HCOO-,0.1 mol·L-1的H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HCOO-HCOOH+OH-,溶液中c(HCOO-)=(0.1-1.0×10-4) mol·L-1,c(H+)=10-10mol·L-1,c(HCOOH)=10-4mol·L-1,故电离平衡常数Ka== =10-7 mol·L-1。 答案:(1)①<  ②0.025 mol·L-1·s-1或0.025 mol/(L·s) ③如图 ④bd (2)①CH4(g)+N2O4(g)===N2(g)+CO2(g)+2H2O(g) ΔH=-810.1 kJ/mol ②CO2+2H++2e-===HCOOH ③10-7mol·L-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