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总结 任颖颖又一个两年过去了,在这两年继续探索小组学习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回首走过的路,我感触颇多,细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利远大于弊,值得各位同仁尝试;另一方面,把我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以作前车之鉴,供各位评点参考。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益处(一)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合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
2、帮助。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将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了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二)培养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
3、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且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使不正确的结果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
4、会随之而提高。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教学时间的保障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首先遇到的是教学时间问题。一些原本一课时能上完的内容,往往因为小组合作中,学生讨论占用的时间过长,而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虽然学生就我设计的问题进行大量地讨论,学生的讨论往往停留在一些较浅的层次,对问题挖掘地不够深刻。最后还得教师引导。拓展和当堂达标更是没有时间完成。较之以前我的课堂拖沓了不少,节奏也不紧凑。后来我尝试事先设计导学案,把课程中较为简单的、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内容安排成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完成。课程中的重难点设计成有梯度的问题,并对关键部分配以阐述,要求学生挑战自己尽量完成。我设
5、计的导学案中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自己通过努力解决了的问题,还要写出自己没解决的问题。这样到了课堂上,小组的各个成员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讨论就有质量避免了假热闹和仅停留在浅层次问题的问答上。另外小组成员带着问题来,讨论起来就有的放矢,避免了为讨论而讨论的走过场现象。(二)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如果选择抽象、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就会造成学生无从入手,只好静静地等着老师的讲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浪费时间。与此相反,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气氛,对于很简单的问题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就会致使活动流于形式,缺
6、乏有效的教学价值。因此,我认为在合作学习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我认为可以设计这几类问题安排小组合作完成: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多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因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并进行交流探讨。有挑战性问题。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三)学习小组的分配目前大多数教师提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认为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
7、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能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种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上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的学习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就像社会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学生也是一样,水平相近,思维相似的学生之间才有交流的基础和价值。因此,我认为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也就
8、是“组间异质,组内同质”,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虽然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应该说不是优生在学习上的义务。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才是教师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妨碍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四)合作规则的确立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 “假热闹”的现象。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建立一套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
9、习惯。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组内可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同时,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我认为,初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