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述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4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4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5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5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6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7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7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
2、内容及其评价8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86、洋务运动8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8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9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94、三民主义 p59-6095、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63-6497、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p5610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10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1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11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6-98115、马克思主义问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12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 p107127、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12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p113-114129、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p1181210、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经验教训p120-1211311、新民主主义革命131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3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4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4、?14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P133-13414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5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p122-123155、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 p130-15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6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6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6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16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165、20世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p140 笔记176、西安事
5、变 p146-147 笔记17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78、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原因 p16717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p16617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711、电影观后感(东京审判)18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8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8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8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94、为什么说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 p184-185195、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的迫害 p185196、抗
6、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97、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208、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p178-179209、第二条战线 p178-1812010、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 p177-178,各时期的土改区别20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112、国民党当局迫害各民主党派导致什么后果?2113、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何启示?21第八专题221、三反运动,五反运动222、过渡时期总路线(P214/P226)P2172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234、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235、怎
7、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4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
8、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
9、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
10、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
11、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
12、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1)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2) 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 “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
13、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它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3) 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奔走,上下求索;但这决不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来中国的目的所在。4) 评价历史,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不能以片面的客观历史作用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美化侵略”,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的误区。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
15、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
16、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
17、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
18、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
19、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
20、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
21、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
22、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
23、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
24、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4)洋务运动的
25、历史作用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
26、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
27、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28、的社会制度。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2)评价:性质: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海国图
29、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性质: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
30、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
31、“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
32、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
33、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三民主义 p59-605、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
34、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63-647、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p56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清政府不得已而实行了“新政”.然而,事与愿违,它并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加快了它的灭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清末新政的性质是
35、维护和封建统治,具有欺骗性质;新政所面临的资本阶级民主思想和国内财政的拮据给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清政府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用人不当,形成了立新政而不易旧人的局面;再加上中央与地方权利的矛盾的深化,最终导致清政府这次至上而下的“变法自强”改革随着清王朝的灭亡销声匿迹. 导致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清朝主观方面来说,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在清朝面临严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只是想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君宪制度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摆脱重重危机,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的矛盾,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为了自救,它必须进行一些真正的改革;另一方面,若真的
36、实行宪政,势必要放弃很大部分统治权,结果只能导致自己统治的削弱,这又非清政府所愿。清政府就是在这种非常矛盾的情况下开展改革的。清政府从未想把改革认真地进行下去,尤其是对新政的关键部分如责任内阁、议会的建立和召开,一再敷衍、拖延,或迫于舆论的压力、万不得已而举办,并加以改头换面,结果引起各方面的反感并遭到谴责。有人忿忿地说:“筹备而不能举实,则何如不筹备为之犹愈?”“枝枝节节而为之,微特不足以补救大局,反足以招致大乱”。“或言之而不见实行,或行之徒应故事,驯至民穷财竭则褐不旋踵矣。”1清政府既以“作伪挑起了国民之怨”, 也就使自己陷入更加空前孤立的境地,不但使经营十年之久的“保全王朝的改革工作成
37、为泡影”,“赴之东流”,最后还被革命一举推翻。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期领导是慈禧太后,后期是摄政王载沣。纵观慈禧一生,思想并不守旧。不过她日常关注较多的是她个人的权势、地位。1898年在顽固大臣的挑唆和包围下,西太后一手扑灭了戊戌变法,然而两年之后,她又在西安亲自颁谕宣布变法,1905年则进一步接受臣僚的意见,同意实行宪政。慈禧对于变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人以一种感觉,认为她同意改革“不过是对于国内不满的搪塞、贿赂和对于外国无力的软弱屈服,都是政府无能的表现”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
38、反对态度。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自经甲午战败和义和团运动,“天下之财,悉应赔款”。清朝财政已是油干灯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但改革本身需要钱款,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向人民层层摊派,“部臣筹费无出,责之疆吏,疆吏责之州县,州县舍百姓将谁责耶?”“自近时新政试行,于是立学之费取之农,练兵之费取之农,其他杂款加税无一不取之于农”。 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国共两党不可能组建联合政府。两党意识形态不同,国民党
39、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到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状态,共产党则是代表广大工农阶级的利益,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二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不可能组建联合政府。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
40、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
41、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
42、北洋军阀的统治。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6-98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守旧落后的当时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
43、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5、马克思主义问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号召力强)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第三,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共产主义理想类似大同理想,容易为中国人民接受)第四,近代启蒙运动的影响;(西学的传入有利于对马克思
44、主义的理解)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 p1077、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当时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条件:1. 工人阶级成长壮大为建党准备了阶级条件;2.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准备了思想条件;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建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4.各地纷纷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建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p113-11
45、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当时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 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让长期受压迫的广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机会 三.新的革命方向,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出现让在绝望中的国人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 9、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p118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
46、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10、大革命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