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大模板内支撑架的搭设方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6691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内支撑架的搭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大模板内支撑架的搭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内支撑架的搭设方案 4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环山大门脚手架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30- 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 DB11/T583- 大门及停车场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11.15m高。构筑物分为大门及值班室和仓库两个部分,值班室及仓库建筑高度为4.65m,大门建筑高度为11.15m,大门为镂空结构。 主要框架梁分布: 名称 标高 尺寸 名称 标高 尺寸 Kl4a 2.45 600*400 Dkzl1 -0.6 700*900 Kl4a 4.65 600*400 Kl5b 8.12 300*1220 Kl7 8.3 600*400 Wkl1 10.43 300*930 三、施工方案: 本工程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11.15m,除一层的值班室和仓库外,其它均为镂空结构。本工程在2.45、4.65m、7.2m、8.3m、10.43m处均有框架梁,且中间无板面支撑,无楼梯。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内架属于高大模板体系,特制定内支撑架模板方案和外架手架搭设方案。 3.1、内支撑架的搭设 3.1.1、内支撑架的搭设的技术要求: 内支撑架为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为0.8m*0.8m,步距为1.5m。支撑架扫地杆距地不大于200mm,且立杆下垫不短于400mm长的50×100mm木方作垫木。立杆接头必须采取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在同一步距内,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内支撑外侧,由下至上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同时,在扫地杆、中间和顶部三个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接头采用搭接方式接长,不应少于三个扣件连接,固定搭接长度不小于1m。 3.1.2、杆件搭设 垫木板→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短向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长向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短向横杆→安第二步长向横杆→安第二步短向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长向横杆扣紧→加设剪刀撑→安第三、四步长向横杆和短向横杆→安装临边结构二层与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设横纵肋→铺梁、板底模; 3.1.3、搭设注意事项: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扫地杆距地不大于200mm, (2)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同时适度拧紧扣件,连接长向横杆的对接扣件,开口应朝架子内侧,螺栓要向上; (3)架子的各杆件相交处伸出端头,均要保证100mm,防止杆件滑脱; (4)剪刀撑的搭设要将一根斜杆扣在短向横杆的伸出部分上,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的距离不大于200mm。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底不大于500mm; (5)在支撑中部(4m左右高度)设置一道水平兜网。 3.2、梁底模板支撑 梁底次楞为50mm*80mm方木,次楞高度80mm,宽度50mm,次楞垂直梁方向设置,间距为200mm。主楞为Φ48mm的钢管,和次楞垂直,与满堂架连接。梁底间隔2m设置一道支撑立杆。 由于本工程内架间距较密,框架梁下后施工的吊梁,施工难度极大,因此,在施工框架梁时,将要求后施工的吊梁和框架梁一起支模板施工。框架梁下立杆穿过吊梁时,用PVC管套在吊梁内,待框架梁下立杆拆除后,再修补吊梁施工洞。吊梁模板加固可按框架梁要求施工。 3.3、梁侧模支撑 次楞为50mm*80mm方木,间距200mm;主楞为Φ48mm的钢管,第一道主楞距梁底50mm,第二道开始间距350mm设置。梁高超过700mm,设置一道对拉螺杆,超过900mm设置两道对啦螺杆。梁模加固示意图如下: 梁模加固示意图 3.4、操作平台: 大门在7.2m、8.3m处只有框架梁,没有板,因此在加固模板及绑钢筋时,需要在梁两侧搭设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宽度1.5m,靠外侧设置栏杆,栏杆高度1.5m。栏杆立杆间距1.5m,栏杆纵向水平杆间距500mm,在栏杆底设置200mm高踢脚板。操作平台满铺竹跳板,采用平铺,接头采用对接,脚手板悬挑长度不大于150mm。在作业层下部搭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用直径1.2mm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 3.5、模板计算书: 模板支撑验算,以支撑高度最高的屋面框架梁验算。选WKL1作为验算对象。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 (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段:wkl1。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93; 混凝土板厚度(mm):10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2.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1.00;梁两侧立杆间距(m):0.8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75;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6.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20.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0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350;主楞竖向根数:2; 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7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50mm,5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5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60.00;高度(mm):80.00; 次楞合并根数:2;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93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 17.848 kN/m2、22.320 kN/m2,取较小值17.848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83??/6=55.33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穖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83?7.85?.9=15.999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83??.9=4.183kN/m; 计算跨度: l = 35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 0.1?5.999?502 + 0.117 ?.183?502 = 2.56?05N穖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5.999?.35+1.2?.183?.35=7.917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56?05 / 5.53?04=4.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4.6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15.999N/mm; l--计算跨度: l = 3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83???/12=55.33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5.999?504/(100?000?.53?05) = 0.49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350/250 = 1.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49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4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7.917/(0.930-0.100)=9.538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6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2???/6 = 128cm3; I = 2????/12 = 512cm4; E = 9000.00 N/mm2;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弯矩图(kN穖)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519 kN穖,最大支座反力 R= 6.421 kN,最大变形 ν= 0.612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5.19?05/1.28?05 = 4.1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4.1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450/400=1.12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12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125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6.421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2?.078=10.16cm3; I = 2?2.187=24.37cm4; E = 206000.00 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主楞计算弯矩图(kN穖)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1.011 kN穖,最大支座反力 R= 14.287 kN,最大变形 ν = 0.652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01?06/1.02?04 = 99.6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99.6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652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700/400=1.7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52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7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300?0?0/6 = 2.00?04mm3; I = 300?0?0?0/12 = 2.00?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1.2?24.00+1.50)?.30?.93?.90=7.684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 q2:1.2?.50?.30?.90=0.162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2.00)?.30?.90=1.512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 q2)l2+0.117q3l2= 0.1?7.684+0.162)?002+0.117?.512?002=3.85?04N穖m; σ =Mmax/W=3.85?04/2.00?04=1.9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1.9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q2=7.684+0.162=7.846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200.00/250 = 0.8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846?004/(100?000?.00?05)=0.07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71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0.8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 = 1.2譡(24+1.5)?.93?.2+0.5?.2?2?.83+0.3)/ 0.3]=6.476 kN/m; (2)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 = 1.4?2+2)?.2=1.12 kN/m; 均布荷载设计值 q = 6.476+1.120 = 7.596 kN/m; 梁两侧楼板荷载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传递,其设计值: p=0.20譡1.2?.10?4.00+1.4?2.00+2.00)]?0.80-0.30)/4=0.212kN 2.支撑方木验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5??/6 = 5.33?01 cm3; I=5???/12 = 2.13?02 cm4; E= 9000 N/mm2; 计算简图及内力、变形图如下: 简图(kN穖) 剪力图(kN) 弯矩图(kN穖) 变形图(mm) 方木的支座力: N1=N3=0.112 kN; N2=2.479 kN; 最大弯矩:M= 0.073kN穖 最大剪力:V= 1.240 kN 方木最大正应力计算值 : σ =M/W=0.073?06 /5.33?04=1.4 N/mm2; 方木最大剪应力计算值 : τ =3V/(2bh0)=3?.24?000/(2?0?0)=0.465N/mm2; 方木的最大挠度:ν =0.074 mm; 方木的允许挠度:[ν]= 0.8?03/2/250=1.6m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1.361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00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0.465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70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的最大挠度 ν=0.074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1.600 mm,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作用于梁跨度方向钢管的集中荷载为梁底支撑方木的支座反力。 钢管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5.08 cm3; I=12.19 cm4; E= 206000 N/mm2; 1.梁两侧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0.112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穖)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034 kN穖 ; 最大变形 νmax = 0.06 mm ; 最大支座力 Rmax = 0.489 kN ; 最大应力 σ =M/W= 0.034?06 /(5.08?03 )=6.6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6.6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νmax=0.06mm小于8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2.梁底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2.479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穖)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744 kN穖 ; 最大变形 νmax = 1.335 mm ; 最大支座力 Rmax = 10.847 kN ; 最大应力 σ =M/W= 0.744?06 /(5.08?03 )=146.4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46.4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νmax=1.335mm小于8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八、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75,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0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0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 R=10.847 kN; R < 12.00 kN,因此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九、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f] 1.梁内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10.847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129?1=1.704 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1.2?2.00/2+(0.80-0.30)/2)?.80?.50=0.600 kN; 楼板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 N4=1.2?2.00/2+(0.80-0.30)/2)?.80?.100?1.50+24.00)=3.060 kN; N =10.847+1.704+0.6+3.06=16.211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7?.5 = 2.945 m; lo/i = 2945.25 / 15.8 = 186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207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16211.399/(0.207?89) = 160.2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60.2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24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024?1.5+0.1?) = 2.032 m; lo/i = 2031.514 / 15.8 = 129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401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16211.399/(0.401?89) = 82.7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82.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2.梁外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0.489/Sin75o = 0.506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129?11-0.93)/Sin75o = 1.615 kN; N = 0.506+ 1.615 = 2.121 kN; θ--边梁外侧立杆与楼地面的夹角:θ= 75 o;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Sinθ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7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Sinθ = 1.167?.7?.5/0.966 = 3.081 m; lo/i = 3080.827 / 15.8 = 195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18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2121.158/(0.189?89) = 23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2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24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024?1.5+0.1?) = 2.032 m; lo/i = 2031.514 / 15.8 = 129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 0.401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 =2121.158/(0.401?89) = 10.8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0.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十、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能够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能够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能够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能够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 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外架施工方案 本工程外架为双排架,立杆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1m,步距1.8m。由于本工程无楼梯等垂直通道,因此在搭设外架时,在外侧同时搭设一字型马道。 4.1、施工工艺 铺设垫板→弹线、立杆定位并安放底座→摆放立杆→大横杆两端竖立杆并与大横杆扣紧→安大横杆端小横杆、竖小横杆端立杆并与小横杆扣紧→安另一侧大、小横杆及立杆→补间隔的立杆并安小横杆→调校立杆及第一步大横杆→安扫地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扫地小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二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二步小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连墙连接杆→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及连墙连接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挡脚板,并挂安全网防护→验收→使用。 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结构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分出立杆位置,并点出立杆标记。 双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双排架内、外排两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4.2、立杆 立杆设于大横杆外侧。脚手架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楼层上皮1.5 m,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内不允许有二个接头。立杆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不少于两上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立杆垂直度偏差保证在在±50mm范围内。开始搭设立杆时,每步大横杆均须与相邻的结构柱连接。 4.3、大横杆 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下,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应布置在立杆间的里侧且相临步架须错开,大横杆杆件长度宜6m、4.5m。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临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立杆间距,并应避免设在大横杆的跨中。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300,大横杆四面架子的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50mm。作业面层需搭设二道大横杆作为防护栏杆,其高出脚手板1200mm、600mm,并在作业层设挡脚板。 4.4、小横杆 每一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在大横杆上与立杆扣紧。靠结构一侧的外伸长度小于250mm,在外架立面外伸长度不大于100mm。操作层上小横杆除在主节点处设置外,还应在1/2立杆纵距处设置双小横杆以满足脚手板支撑需要,使脚手板的悬挑长度不大于150 mm。连墙用小横杆应与架体立杆或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牢固,连墙用杆件必须使用直角扣件在每根柱子或楼板中间的Φ25地锚进行相互连接。 4.5、连墙构造 脚手架与结构须每层设置连墙件进行连接,连墙件按照两步三跨设置,且必须保证每层均设置连墙件;连墙件使用钢管和双扣件,一端与架体大横杆相连,另一端与框架柱抱柱。 抱柱连接详图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呈水平与楼板面设置,不容许向上翘。为保证结构受损,所有连墙件与结构柱四角均加设50×100mm的方木,见上图6-4-2抱柱连接详图。 每层外架往上接高时,接搭设完该处的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后,应及时设置连墙件。 4.6、剪刀撑搭设要求 本工程脚手架竖向须连续设置剪刀撑,设置在外架立杆外侧。并刷深蓝色油漆。 剪刀撑4跨5步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剪刀撑斜杆的接头采用搭接扣件连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首层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300mm。 5、马道搭设 5.1、由于本工程马道高度11m,跑道整个正立面高度方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地面与夹角45°~60°。剪刀撑表面刷黄黑警示色油漆。 5.2、外架在2.45m、4.65m、7.2m、8.3m、10.43m标高处满铺竹跳板,作为马道的水平段。马道平面尺寸为5m*1m,立杆间距为1.2m*1m,横杆步距为1.5m。立面图如下图所示: 马道立面图 5.3、所有立杆、横杆、斜杆之间的连接均按要求采用相应的直角扣件、对接扣件及回转扣件。 5.4、马道上满铺脚手板,脚手板的两端采用直径为Φ4mm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板上钉20×30木条防滑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