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与实施的一种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一种针对灾害风险进行自我管理的工作体系。实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根本目的是抓住减灾时机,实现实时高效,具体体现为“六个自我”,即“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本文在理论上界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定位,使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人员更清楚地认识本项工作的实质意义,了解其在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中的地位。 1引言2004年3月1日,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开始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
2、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十五条规定:“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1。因此,研究、推动与实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具有法律依据的。2基本认识及组织实施2.1基本认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跟踪式的、深层次的和各阶段相互联系的工作,而不是随每次灾害的发生而开始和结束的活动,是有组织的科学与社会行为2,3,8。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
3、与实施的一种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有效减轻地质灾害的一种“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的工作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山区城镇和农村社区为应对地质灾害而进行自我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为适应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实施的带有主动应对性质的一种有组织的减灾行动,是在全局上不得已的被动应对形势下的最有效的群众性防灾减灾战,是在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4,12。这项工作的根本特点就是地质灾害在那里出现就在那里应对,突出强调所在地区居民减灾的自发性与自觉性,突出强调减灾行动的实时性,追求减灾成
4、本的最小化和减灾效果的最大化。2.2 群测群防对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对象有三类:一是以单体存在的危岩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及地裂缝等。孤立存在的滑坡体、具备孕育崩塌的危岩体和可能发生滑坡的变形斜坡与泥石流沟等一般容易发现并被列为监测对象。二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如房屋建设、采矿(石)、修路、堆土(矸石)等孕育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隐患点。三是由于降雨、融冻等极端气象条件变化引发的区域或流域群发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对持续强烈的局地暴雨影响下的完好斜坡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呈现坡面型“链式”反应的崩塌 滑坡 泥石流灾害,这类区域是实施群测群防的难点3,5-7。初步总结其特点如下:(1)
5、区域性:一般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内出现。(2)群发性: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在某一区域多灾种逐次转化,呈群体出现。(3)“链式”反应: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在同一地点逐次快速转化,破坏力极强。(4)同时暴发性:崩塌 滑坡 泥石流“灾害链”在数十分钟 数小时内先后或同时出现,具有突然暴发性,宏观上完好的坡体突然滑塌或“奔流”;当地人称为“涡旋炮”或“山扒皮”。(5)持续超强降雨作用:局地区域性持续超强降雨造成极大冲刷力,使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松散堆积层奔涌而下。(6)地形陡峻,地质结构上软下硬:一般斜坡坡度2570,高差100400m;地质上具备二元结构,上为松散堆积层,下为坚硬基岩,容易在二者的接触处
6、形成强大渗流带;松散堆积层厚度小,一般0.55m。(7)植被类型特殊:生态环境不利于固坡稳定,如大量种植毛竹、杉树等浅根性、速生速长类树种,在持续的暴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加剧斜坡表层的整体破坏。(8)房屋结构抗破坏强度低:房屋、道路建设切坡而很少维护,缺乏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房屋结构简易、破旧,或因缺乏灾害风险意识而将民居建于泥石流流通区、堆积区。2.3 组织实施群测群防体系实施的原则是,“政府负责,分级管理,自觉监测,站点预警,协同防御”。群测群防体系由村(组)、乡(镇)和县(区)等三级监测预警机构组成,各负其责,责任到人。村(组)级监测负责该村(组)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乡(镇
7、)级监测负责该乡(镇)地域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县(区)级监测负责该县(区)域境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负责本县的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是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研究的联络部。各级监测站、点均由分管该工作的主管领导(县长、乡长、村长)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地质灾害监测区或隐患点一般按危害程度划分为若干等级,县、乡、村三级监测机构也相应确定自己的管理点,分级实行重点防范。如威胁人口大于100人,潜在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的地点应由县级监测机构直接管理,定期巡查,乡、村机构具体实施。在地质灾害相对平静期(一般为非汛期),要进行技术培训,组织防灾演习,强化防灾意识,提升减灾能力。要
8、避免“预警过度”,注意研究地质灾害预警的及时解除问题。奖励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3技术支撑3.1 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工作基础。调查工作“以人为本”,查明对城镇、厂矿、村组(分散居民点、短期居住地)、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具有潜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其与危害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是指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工程设施,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甚至严重地面沉降的地点或地段,目前可能是以老滑坡、危岩体、变形斜坡、松散堆积体、地下空洞、厚层软弱土体或快速下降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等形式存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9、一般由专业地质调查研究队伍完成9。3.2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国家、省及有条件的市(县)在汛期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可以指导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持续性7。鉴于目前局地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研究水平均较低,应特别鼓励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注意观测总结本地暴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降雨量经验值,逐渐形成本区域灾害发生的临界过程降雨量、日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判据,从而减少盲目性或“预警过度”现象10。3.3 培训指导国家与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对群测群防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重点进行灾害识别、监测方法、预案编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使受
10、训人员有能力对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公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填写防灾“明白卡”,强化防灾应变意识,快速选择最有效的避灾方法等,并推动不同地区的经验交流。积极推行防灾志愿者制度,及时培训防灾监测员,在小学选拔小小解说员,适时进行野外现场讲解。经常举办防灾科技成果展,汛期“宣讲”车流动工作,进行3D动画和实地防灾避难路线演习。通过上述工作,使公众社会经常保持减灾意识的高水平。4工作阶段划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具体体现为“六个自我”,即“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突出强调以实现防灾减灾的实时性,避免贻误减灾战机,努力把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降低到最低限
11、度。4.1自我识别采用编制科普教材、挂图、音像制品,办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辅导站和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等,引导公民自觉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的能力,以便通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险情。组织“村长和村民”讨论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形态、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情景、危险雨量判断与正确撤离路线,进而引申到爱护林草水土、土地限制利用和经常性的斜坡维护等11,12。4.2自我监测落实县、乡、村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确定监测方法与要求,如配发简易雨量筒、木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等,人工巡视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定期巡查测量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纸介
12、质记录监测数据并注意灾害发展趋势,必要时按程序逐级报告。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建立警示牌,并简要说明灾害类型、发生条件、威胁范围和避让方法。4.3自我预报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要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语言或方式发布预警,包括书面报告或通知、无线电通讯、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系统、信号旗、扬声器、警报器、钟和通讯员等。如泥石流可采用注意、警戒和警报三级。例如,以累积降雨量或日降雨量为预警判据,如我国东南丘陵区日降雨量5060mm为注意级,60130mm为警戒级,达到130mm为警报级,当日累积降雨量小于25mm时则解除警报。注意同一流域或同一区域的呼应联动,及时了解或吸收相邻监测预警点
13、的动态。4.4自我防范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镇社区,自我防范首要的是注意训练社区居民防灾的警觉性、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醒出入于山坡地警戒区的居民及游客,留心处所周遭环境的异常现象及天气变化,注意保障自身安全。确定有危险、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和重点预防,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定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与等级、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危险区的划定主要考虑地质灾害体的规模、特点和危害对象及历史灾情等。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具体确定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危险区,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4.5自我应急当发现重大险情时,除立即上报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外,县、乡、村有关
14、责任人应立即进行防灾应急的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包括成立工作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及监测预警组、抢险救灾组、治安组、安置组、医疗救护组等,组织动员居民保持高度警觉,按照确定的避灾路线进行疏散等。物质准备包括集体大宗物质和家庭防灾应变包,应变包一般内装通讯设备、医疗用品、随身衣物、贵重物品、照明设备、逃生用品(绳索、刀具)和方便食品等。4.6自我救治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县、乡、村三级机构应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一方面应立即报告上一级政府,申请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紧急救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自觉地立足自己抗灾救灾,充分认识这是减少财产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和宝贵时机。自我救治要把握以下几点
15、:(1)自觉组织对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妥善安置遇难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2)对受伤人员组织救治,使其尽快康复;(3)及时组织转移疏散有可能受威胁的人员;(4)加强监测预警,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5)安排好灾民的衣、食、住、行,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制定方案,积极筹划家园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5初步经验据2004年全国715个地质灾害成功预报避灾实例统计分析,成功避灾方法可划分为居民自我判定、群测群防和临界雨量预报三类,分别占成功预报避让地质灾害总数的3.5%、86.7%和9.8%(图1)。居民自我判定类是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不是群测群防点、没有进行监测,居民自我发现斜坡变形、异常
16、声音等地质灾害宏观前兆,迅速靠自己判定存在地质灾害危险而主动避灾自救。这类预报避灾方法尚处于自发阶段,所以成功比例较低,应积极推动向主动识别、自觉发现地质灾害的方向努力,并成为群测群防类的组成部分。群测群防类是指针对已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开展了简易监测或定期巡查,发现地质灾害前兆,及时启动防灾预案而成功避灾;或者当地居民发现局部滑塌或裂缝等宏观前兆,及时报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当地主管部门人员及时巡查、判断可能成灾时,通过广播、电话通知、手机短信、呼喊等手段组织撤离而实现成功避灾。图 2004年成功预报避让地质灾害情况Fig.1 Ratio balance about su
17、ccess keeping away from geo-hazards of China in 2004临界雨量预报类是指通过收看国家和省(市、县)在电视台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结合本地实际降雨情况,地方政府采取措施而成功避让了地质灾害。三类方法预报避让地质灾害成功的比例对比证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行之有效的减灾方法,应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大力推广并尽快完善工作体系。6结语虽然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已开始比较普遍地落实到位,但有关层面对其工作的意义及其在整个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中所占地位的理解仍是比较模糊的。科技界习惯于重视“阳春白雪”之理论研究
18、,相对较少关注实际减灾效果显著的“下里巴人”之“群测群防”的丰富内涵。本文的目的就是在理论上界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定位,使基层人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实施国家减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落实的关键环节,促使他们在理性上主动去认识、实践和改进“六个自我”,逐步实现地质灾害多发、群发区域(流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联防联动”。孕育、思考本文过程中参考了福建、四川、湖北、浙江、新疆和广西等地的实际工作经验,特此说明并致谢!参考文献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11National Rule for geological hazards Mitigat
19、ion, Open-file 394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R. China, 2003.112 刘传正,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体系探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27(4):14LIU Chuan-zheng, Study on the forecasting-warning engineering system for the geo-hazards mitigation.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00,27(4):143 刘传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问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2):14LIU
20、Chuan-zheng, Study on the early warning of the abrupt geo-hazards.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01,28(2):144 刘传正,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LIU Chuanzheng, A plan to set up a monitoring/warning station network system of geo-hazards in China.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2,
21、21(12):8698755吕学军,刘希林,苏鹏程,四川色达县切都柯沟“7.8”泥石流灾害特性及危险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2): 152156LU Xue-jun, LIU Xi-lin, SU Peng-cheng,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 analysis of Qieduke gully debris flow in Seda, Sichuan, China,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5, 25(2):152156 6高克昌,孟国才,韦方
22、强等,德宏“7.5”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分析及其对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3): 251257GAO Ke-chang, MENG Guo-cai, WEI Fang-qiang, et.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of “7.5” gigantic debris flow in Dehong, Yunnan, China, 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5, 25(3):251257 7 刘传正,温铭生,唐
23、灿,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初步研究J.地质通报,2004,23(4):303309LIU Chuanzheng, WEN Mingsheng, TANG Can,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of geo-hazards in China based on raining forecast.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4, 23(4):3033098 刘传正,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3):16Liu Chuanzheng, Study on the early warning
24、methods of landslidedebris flows.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2004,31(3):169 刘传正,李铁锋,程凌鹏等,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4):19LIU Chuan-zheng, LI Tie-feng, CHENG Ling-peng, et.al, A method by to analyse four parameters for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on the regional geo-hazards. Hy
25、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04,31(4):1910 刘传正,李云贵,温铭生等,四川雅安地质灾害时空预警试验区初步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4):2132Liu Chuanzheng, Li yungui, Wen mingsheng, et.al, Study on early warning test field for geo-hazards in yaan region.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2004,31(4):213
26、211 刘传正,台湾省山地灾害防治与环境保育概览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6):113115LIU Chuan-zheng, Introduction about mountainous hazards preven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aiwan province.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 2004,31(6):11311512 刘传正,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J.地质通报,2005,24(7): 597602Liu C Z. Ge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trategy to mitigate geo-hazards in China.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5, 24(7):59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