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培训资料内容要点:建构有效教学新理念 遵循有效教学新原则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施高效的课堂管理一、建构有效教学新理念:1、建构新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1)学生是主体性的存在:所谓人的自我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包括自主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以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塑造为形式。人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实,总是渴望把现实变成人理想的现实。正是这种理想性维度,激发起人要求理解、认识与发现的欲望,并成为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策力之一。(2)学生是多样化的存在:大思想家卢梭在 忏悔录 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2、了”。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即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效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对这个基本事实的确认之上,这也是全部教育的重要目的,即教育要促进人多样化的发展,要张扬人的丰富的个性。(3)学生是完整性的存在:从“身心”这个范畴来看,人的发展是身心的共同发展;人拥有精神生命,需要为自己构筑一个精神的家园、意义的世界,人的价值、理想、情感、人格在这里尽情地展露。教育不能把培养知性作为根本任务,而要关注学生的内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必须包括理解、体验和感悟。2、建构新教师观-请您走下神圣的讲台新课程教师
3、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3、建构新学习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对话、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新课程学习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新课程认为,
4、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实施策略:重构知识与学习新概念。“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哲学家波拉尼在其论著中提出了这个我们有着共识而又忽略的命题。人类知识按其外在化的程度可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它们就像一座冰山的两个部分,前者浮出海面,后者在下面托起整座冰山。默会知识显著的特征:默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是情境性的和个性化的,常常是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是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的;默会知识是不能被加以批判性反思的。 默会知识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5、只有通过在行动中的体验才能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新的学习概念还对人们在实践中的合作互动提出了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教学的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集体对每个成员有重要的教学作用。4、建构新师生观 -请与学生交真正的朋友师生关系 从“喜欢学科教师”到“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做有心人,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领路人,增强课堂有效性作激情人,调动学生参与性 作代言人,提升学生启迪性作角色人,重视课堂体验性 作引导人,突出教学效果性作善变认,满足学习需要性5、建构新课程观-请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生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不仅没有忽视必要
6、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且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6、建构新教学观-授学生以“渔”牵着学生走跟着学身走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实施策略重构教学任务观。教学内容不仅存在于学科之中,而且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机制而存在,它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对教
7、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的整体考虑体现了教学的整体视野。教师必须把学习主动权归还学生 教师必须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问题性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开放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交往性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民主性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发展性7、建构新评价观-把学生解放出来新课程评价的改革目标: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遵循有效教学新原则1、博爱与悦纳原则新课程教师要做到以下
8、三点:要在教学过程中施以真实的、本能的、平等的、全部的“爱”,要爱全体学生。要施以“深度的爱”。要有“持续的爱”。2、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的原则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及要求:学生是完整的、健全的“自然人”。课程内容的全面性。 “课程应当更为开放、复杂、丰富和多元,师生之间应有更多的互动与对话。”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环境的相互关系。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评价过程的综合性。3、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体现在:教学设计的 教学方法的 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的 课后拓展的 教学评价的4、超越与创新的原则教学理念要创新 教学设计要创新教
9、学方法要创新 教学评价要创新三、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一)对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认识高效课堂是发展性课堂,在发展性课堂中你会看到什么?多种多样的分组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生从事自己选择的活动你在发展性课堂中会听到什么?学生彼此之间互相交流: 提问 、 讨论、 回答、 解决问题、 商讨 、 互相学习、分享彼此的想法、学生开展活动时发出的声音你在发展性课堂中感觉如何?兴奋 舒服安全 愉快受欢迎 精力充沛放松 幸福受尊重 热情受到特别邀请 积极的自由地探索、观察和互动教师在发展性课堂中做些什么?促进学习 协商引导 鼓励组
10、织 演示反思 帮助设计材料 评价制定计划和做准备 与学生互动指导(如果需要的话) 观察提供观点 激励提出问题学生在发展性课堂中做些什么?选择 制定计划实施 学会思考交流 参与喜欢学习 评价树立目标 探索从经验中学习 互相帮助自己选择、整理物品 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他人合作 学会独立自主传统的课程突出的表现出如下特点:1、认识的同一性 2、含量的稳定性3、过程的确定性 4、发展的片面性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教案中的知识一五一十地告诉学生,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的每一句话。教师永远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主要是教师的设问和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课堂教学的
11、理想效果永远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没有教师声音的时候,你能听到的更多的是学生一字不漏地熟读课文的声音或笔在作业本上发出的沙沙声 现行课程典型风貌的描述:现行课程突出的表现出如下特点:1、认识的多样性 2、含量的变化性3、过程的不确定性 4、发展的多元性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教师总是积极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尽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真实情境的辅助和催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学
12、习的过程之后,原来预定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融入了自己的经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理想班级的突出特点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建构与生成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的结构,从而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二) 有效教学的关键与重点理念原则环节细节 理念明确方向 原则指导行动 环节组成结构 细节决定成效(三)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 1、情意原理: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2、序进原理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
13、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3、活动原理 学生外部的行为结构与内部的心理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化关系,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互化的有效途径。4、反馈原理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四)有效教学的“十个因素”用好教材资源基本点
14、了解学生情况立足点设计适切目标落脚点 改变学习方式着力点优化讲练策略效益点 引导帮助学生支撑点教与学的和谐关键点 缩小个体差异平衡点善处动态生成关注点 坚持教学反思生长点(五)高效课堂的三维结构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追求效果的教学 质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追求效益的教学 时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追求有序的教学 结构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追求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表现为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衡量的唯一指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看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点: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效益追求时间教学时间模型理论指出: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
15、学习时间。以时间维度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堂实用时间量小质差(学习目标任务的层次,个体实用时间的分配对象)(2)各层级时间比例失调(规定性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比例;接受式学习时间和表达、探究式学习时间比例;综合达成各项学习 三维目标的教学时间)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序追求结构 教学结构包括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和内向结构纵向结构教学时间展开顺序。横向结构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性个体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的空间组合方式。内向结构教学内容目标和任务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科学设计和规划教学的纵向时间结构、横向空间结构和课程内向结构,并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
16、系。(六)高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有效教学,缘于生成。叶澜教授说过:“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在肯定中引导,在纠误中否定,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在这样的课堂上,充满民主、和谐、自由、开放。教师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在这样的课堂上,所有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智能、道德、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精心预设需要的三个维度通透理解教材,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充分了解
17、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做“文章”反思以往设计,在掉以轻心失算处思改良课堂精彩生成需要的五种动态学生敢动 知识联动 问题驱动 实质互动 方向拨动(七)高效课堂的“有的、有序、有趣、有效”?有的的准备: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2掌握内容,因地制宜;3把握发挥自身特长;4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有序的步骤:1课前了解学生需求;2课前把握教学内容形成实施方案;3遵循实际和规律的课堂组织;4课后思维的延伸和适当的练习。?有趣的内涵:1激发学生内在情绪;2能激发情绪的教法设计;3调动兴趣的教学内容;4适时触动心灵的鼓励表扬;5良好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6有收获和提高的课堂组织。?有效的指标:1设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18、;2学生有明显进步感;3教师有明显的成就感;4学生有后续学习的欲望和冲动;5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八)新课程向教学一线的实践提出的挑战建构性 生成性 多元性建构性新课程认为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不是靠学习者被动的接受,而是靠其主动的建构。但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却时时刻刻地存在着: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建构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学生经探究和建构而获得的零碎的体验和知识与注重系统知识考查的考试之间的矛盾。因此,建构式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教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应当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
19、新知呢?这不仅是一个实践艺术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理论问题。生成性传统的课程强调预设与控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现行的课程强调生成与建构,着重从生命关怀与生存质量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换言之,新课程是在努力把生命的活力还给课堂,并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新课程的实施很多都是情境生成的。从生成的结果来看,既会有有效的生成,也会有无意义的生成。有效的生成往往会使教学演绎出意想不到的精彩;而无效的生成则不是偏离正在讨论和学习的主题,就是生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面对有别于预设的生成时,需要足够的教育机智对有效的生成因势利导,让无效的生成改弦易辙以至回归正题而又不至于浇灭学生积极思维的
20、激情和兴奋。多元性新课程强调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并认为差异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协商和差异互补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经验、理解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对话与协商并寻求共同的理解的过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完整地理解标准与多元的关系,既要坚持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和共同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选择。在新旧课程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课前预设的能力和情境生成的质量都是十分突出并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九)高效课堂教学策略1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学生主动参与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学生主动参与的对象 教学全过程教师的引导是实现学生主动参
21、与教学全过程的必要条件2 探究教学策略探究是一种活动,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取向的活动探究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序、步骤的过程探究总是始于问题。3 合作学习策略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教学评价指标4 联系生活教学策略 教学联系生活的方式。 生活既有具体的一面,也有抽象的一面。所谓生活具体的一面是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手段直接反映这类生活。所谓生活抽象的一面是指隐藏于生活的各种现象背后的东西,如情感、人际关系、事物的本质和事
22、物之间的联系,等等。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表演、阅读、影视材料等方式让学生去间接体验生活中抽象的一面。(十) 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针对教师多年养成的教学风格与习惯等不良弊病,依据新课程理论要求,我们提出新课程“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有效手段的教学模式“四步十六字”要点解读总体思路贯彻理念 落实原则 抓好环节 重视细节贯彻理念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情感。拓展基础内涵,重构课程内容,加强课程整合。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落实原则(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
23、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精炼的总结反思-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高效课堂上的“留白”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堂老“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
24、(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课堂新“三讲三不讲”原则对概念和规律要“先议后讲,不议不讲”对典型习题要“先作后讲、不作不讲”对课后练习要“先批后讲、不批不讲”抓好环节45 分钟的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与教最紧密的结合点,其中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影响课堂效益的关健。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与启示:讲的清晰透
25、彻的老师,教学成绩为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有效的吗?学生喜欢哪种类型的老师?1. 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问题反思( l )教师霸占课堂,学生缺少表达机会。( 2 )自学时间过少,思维被老师牵引、控制。( 3 )课后作业充斥课外,学生被动学习。改进办法增加课前或课上预习自学环节、时间课上预习这一环节不少于15分钟,学生依据老师展示的学习目标自学,师生、生生互不干扰,聚精会神。后 5 分钟师生、生生可以小范围内“交头接耳”,互动答疑。教师怎么做?做好两点:展示自学目标,简明扼要,方式多样。巡回检查,微观调控,外在监督。教师六忌一忌自学目标过多、过繁,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二忌自学时间过
26、短。学生刚进入甚至没有进入自学角色,老师马上开始提问。三忌自学时间过长。学生学得疲杳,课堂结构松散。四忌经不起沉默,沉不住气。已布置好学生自学,又不放心,唠唠叨叨,百般叮咛,打断学生思维。五忌置身“教”外,认为自学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无所事事,高高在上。六忌把已经还给学生的时间,再按教师的要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依然是“傀儡”。学生怎么做?抱着质疑问难的态度看书、自学,做到:自学求理解 自学求结构 自学求联系 自学求归纳 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要达到第一、二步就可以了;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前四步都要走好。课前预习 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下发预习提纲。预习内容分两类:一是对本节主干内容的预习;二是
27、与主干内容相关知识的整理,这是预习的主要部分。本环节对师生的要求: “三个是否”:老师是否把时间还给学生了(时间自主)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身心自主)学生是否真正地独立思考了(思维自主) 特别提示老师要引导着学生从不适应走向适应,步子不要太大,一步一步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最终教会学生自学。2 导 精讲点拨老师讲授时间过长,不仅挤掉了学生自学时间,还占领了学生的讨论、感悟和当堂巩固的时间。改进办法减少老师讲授时间,落实好“三讲三不讲”原则。本环节不超过 15 分钟。教师析疑解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点突出、分化难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后面迁移应用、拓展创新奠基铺路,达到“更
28、上层楼”的目的。3. 究探究延伸自主学习、精讲点拨两个流程之后,课堂会生成一些“问题点”,这时,进入高质量的师生、生生探究、讨论、交流、分享阶段,仍在小组内进行。特别提示:如何组织小组讨论? 高层次的小组讨论。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真正的课堂讨论中,高层次的讨论不是“教师一学生 1 一教师一学生 2 ”这样师生之间单向进行,而是“教师一学生 1 一学生 2 一学生 3 教师”,通过多站进行的。也就是说,老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一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第二个、第三个同学加入,只在当讨论陷入僵局(双方或几方学生相持不下)和误入歧途时,老师才作一些引导性的介入或修正。说到底,这也是学生自学的方式之一。
29、如何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讨论的有效取决于问题的提出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可以是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可以是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生成者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学生 只要问题本身有价值一一判断有无价值的标准,不要看问题是否有趣、热闹,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启动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有价值的问题(内容) + 高层次的讨论(形式)结合起来,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和思维的活跃度,都是传统课堂难以见到的。如何组织小组讨论? 避免小组的无效合作,老师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小组合作不等于小组讨论; 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 三是合作学习不要成为随意的“拉郎配”,成为落实课改的装饰性行为; 四是要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
30、有深入的自主和个体的体验。4.悟当堂消化 拿出大约5-6分钟的时间给学生“留白”,通过自由活动,学生调整思维、回顾顿悟。当堂消化疑难。特别提示( l )用好“空白”教学法。有计划地制造知识上的新空白,做到“三不”,即不随时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不居高临下地加以评判,不急于纠正学生的某些知识性错误,只点不拨,让学生在查阅、思考、探究中面临疑难和困惑,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自己去修正自己,在自我修正中提高。( 2 )何时“留白”效果好?“一前、两后、三同时”:概括结论之前;提问之后、出现错误之后;寻找新旧知识衔接点时、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面临疑难问题时。5. 练 当堂巩固这一环节遵循三个原则( 1 )
31、生成性原则: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时生成习题强化训练。( 2 )层次性原则:题目设计分出等级和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习题可做并且会做,做好。具体目标文科教学的基础知识通过诵读、感悟要当堂巩固;理科教学的方法技巧通过凝神静思要消化吸收,创新运用。6.炼总结提升扩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达到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实现创新的目的。7.测当堂反馈教师提前准备好5分钟左右的测试题,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重视细节课前1、新课程背景下学会多维度备课对传统备课,可以概括为六个强调、六个忽视: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能力的培
32、养。三是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四是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五是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六是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新课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吃不准”。二是“放不开”。三是“欠工夫”。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备课?新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二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理念;三是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四是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五是要体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课堂效益低下的原因一是老师把握不好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
33、难点等;二是不了解学情,贪快求难,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讲不到学生心里去。总之,老师讲不到“点子”上去是主要问题。2、备课中抓“点”的办法钻研“点”的内涵 这里说的“点”就是要害处,就是学习内容的精髓部分,就是思路、方法、规律,就是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糊涂点、关键点、知识点、能力点、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等。课堂效益低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分重点,不辨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重点讲不透,难点解不了,要点分不清,疑点辨不明。把握住“点”,讲的才有效率,学的才有成果,练的才有针对性。掌握抓“点”的技巧 要准确地抓“点”,就要认识“点”的形成和来源。“点” 一是来自于学习内容,是对学习材料的归纳
34、、概括和提炼,如知识点、能力点、要点、重点等;二是来自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难点、疑点、糊涂点、易错点、易混点等;三是来自于师生的互动过程,如老师要讲思路、方法、规律,要找关键点、突破点,洞察易漏点。从教材内容中抓“点” “点”是对教材内容深加工的结果,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准确的把握教材的要点、重点、难点、关健点,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中总结概括、提炼挖掘出实质性的认识。从教学大纲中抓“点” 不少老师把教材吃得很透,但不注意把握大纲要求,因此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认识所讲内容,把握不住重点和关键,缺乏深度。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对学生把握不准,最
35、容易出这样的问题。从学情抓“点” “点”是对学生充分了解的结果,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洞察其疑点、难点、糊涂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在哪里,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通过课堂观察抓“点” “点”是对学生悉心观察的结果,真正的难点、疑点、糊涂点来自于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老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才能调控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经验积累抓“点” “点”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胸中自有丘壑,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一些,突破点在哪里,考试常考些什么,教学中的关键点、要害处常常装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的脑子里。不同学科抓的“点”有差别 文科性质的科
36、目较多的涉及到要点、知识点,需要反复的记忆;理科性质的科目更多的涉及到能力点、易错易混点,需要反复的练习。不同课型抓的“点”有差异。讲评课更着眼于易错、易混、易漏点,训练课更多的涉及到能力点,复习课则更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回顾。备课中要增强抓“点”的意识 学案、教案中要体现每节课的“点”,教研重要交流抓“点”的办法,要将此列入课堂教学和教案、学案的评价中。3、矫正偏离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具有全面性、适切性,简明朴实和有学科特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清晰、具体,有明确的行为主体、行为指向、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教学
37、目标的制定要切忌大、空、虚。不同类型的课,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侧重。 (2)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1)明确行为主体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2)明确行为指向明确具体可观测,避免含糊不切实、不确定。3)明确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 或范围等。4)明确表现程度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行为的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的学生通过教学而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说出”、“写出”、“解答出”等等,说明“做什么”的问题。第二,产生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用笔算”“按先后次序”、“根据参考书”等等,阐述“在什么条件下
38、做”的问题。第三,行为标准。即明确行为所要达到的要求。如“没有拼写错误”、“ 90 正确”、“ 10 分钟内完成”等等。强调行为的程度问题。 (3)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的理性化和单一化教学目标的流失和异化教学目标的空洞和抽象【案例分析】“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的教学目标(细节分析:行为主体混乱,行为指向和条件宽泛、表现程度不明大、空、虚)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的含义;(2)会求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2. 过程能力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操作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大胆猜想,能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
39、;(2)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和尝试解决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求解和解释。3. 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本节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2)渗透理论联系实际,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唯物思想;(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对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进行探究、研究和解决。 避免课堂教学目标泛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
40、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体现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重视细节 (1)导入的启发性 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实现最佳状态。(2)问题的有效性(数量与质量) 1)避免难繁偏旧;2)关注学生基础;3)有利深化思维。(3) 新旧知识的互联性 以旧引新、以旧助新、以旧促新 以新带旧、以新补旧、以新促旧(4)结论的过程性 关注结论,还要关注过程,适度操作: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怎么想到要这么做?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5)评价的激励性允许出错,宽待平淡。示错、指错、辨错、析错、纠错 以错示正,以错示理?平淡可出奇,赞赏加鼓励(6)教育的情感性:学科德育要润物细无声。各种客观知识都可以负
41、载价值观。要抓住每一个契机提供学生多种道德和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1坚持教学反思使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要勇于并善于解剖与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重视挖掘背后的原因所在,从中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2要反思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指导纲要”、“课标”的要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做到目标清晰且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做到对教材处理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并能联系生活实践,辅助或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结构的安排是否疏密有致,具有逻辑性与节奏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统
42、一,体现有效性;作业、练习的设计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充分、因地制宜等。3要反思教学行为重点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根据学生的生成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是否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应对偶发事件,把教学中的意外转变为可利用的生长点。4要反思教学效果包括课堂即时效果与阶段教学效果。即时效果的反思主要关注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阶段教学效果的反思更多地通过对阶段测试、作业练习以及日常观察等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重点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