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颈椎病( 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 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 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从而刺激、 压迫脊神经根、 脊髓、 交感神经、 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 出现颈臂痛、 头晕、 心悸, 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项痹病”、 ”颈筋急”、 ”肩颈痛”等范畴。一、 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 项痹BGS000西医病名: 颈椎病M47.821二、 疾病诊断( 一)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2、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 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 录相者, 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 肩背疼痛, 头痛头晕, 颈部板硬, 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 病变颈椎棘突, 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 钩椎关节增生, 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 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 椎间隙变窄, 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 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
3、科学( 第七版) ( 吴在德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 枕颈部痛, 颈活动受限, 颈肌僵硬, 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 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2.神经根型: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 颈后伸时加重,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 腱反射异常, 肌萎缩, 肌力减退, 颈活动受限, 牵拉试验、 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 椎体增生, 钩椎关节增生明显, 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3.脊髓型: 早期下肢发紧, 行走不稳, 如履沙滩, 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 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 肌张力增高, 反射亢进, 椎体束征阳性。X
4、线片示: 椎间隙狭窄, 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CT、 MRI检查示: 椎管变窄, 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4.椎动脉型: 头痛, 眩晕, 耳鸣, 耳聋, 视物不清, 有体位性猝倒, 颈椎侧弯后伸时, 症状加重。X线片示: 横突间距变小, 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 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 变细或完全梗阻。5.交感神经型: 眼睑无力, 视力模糊, 瞳孔扩大, 眼窝胀痛, 流泪, 头痛, 偏头痛, 头晕, 枕颈痛, 心动过速或过缓, 心前区痛, 血压增高, 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 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 椎间孔变狭窄,
5、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6.混合型: 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 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 神经根、 椎动脉、 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 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二) 中医证候分类: 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 劲肩上肢窜痛麻, 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 活动不利, 恶寒畏风。舌淡红, 苔淡白, 脉弦紧。2.气滞血瘀证: 颈肩部及上肢刺痛, 痛处固定, 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 脉弦。3.痰湿阻络证: 头晕目眩, 头痛如裹, 四肢麻木不仁, 纳呆, 舌暗
6、红, 苔厚腻, 脉弦滑。4.肝肾不足证: 眩晕头痛, 耳鸣耳聋, 失眠多梦, 肢体麻木, 面红目赤。舌红少津, 脉弦。5.气血亏虚证: 头痛目眩, 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 倦怠乏力。舌淡苔少, 脉细弱。三、 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 非药物治疗1. 针刺治疗: 穴取: 颈夹脊穴、 风池、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曲池、 外关、 合谷、 阿是穴。操作方法: 根据病症选取穴位, 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 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 选择波形, 留针30分钟, 每日一次。2. 其它外治法: ( 1) 灸法: 根据部位艾灸, 每次20-30分钟, 每日一次。( 2) 拔罐: 适量, 在肩背
7、部肌肉丰满处行拔罐疗法, 每周1至2次。( 3) 颈椎推拿: 在颈部及周围行点、 按、 揉、 提、 滚、 斜扳等手法治疗, 每日一次。( 4) 中药蒸汽浴疗法: 每次30分钟, 每日一次。( 5) TDP照射: 局部, 每次30分钟, 每日一次 (6)局部痛点点刺放血, 每次2至3个穴位。( 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风寒痹阻证: 治法: 祛风散寒, 祛湿通络。方药: 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川芎 炙甘草 蔓荆子 威灵仙 桑枝2.气滞血瘀证: 治法: 行气活血, 通络止痛。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3.痰湿阻络证: 治法: 祛湿化痰, 通络止痛。方
8、药: 半夏白术天麻饮加减。半夏 白术 天麻 橘红 茯苓 甘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 补益肝肾, 通络止痛。方药: 肾气丸加减: 熟地 怀山药 甘草 丹皮 泽泻 茯苓 附子等。5.气血亏虚证:治法: 益气温经、 和血通痹。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 当归 桂枝 生姜 大枣等。( 三)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等。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临床控制: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颈椎活动正常, 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显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活动基本正常, 能参加正常活动。有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进, 颈椎活动基本正常, 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进。无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进。2.评价方法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碍两大症状, 故本方案以颈部疼痛和颈椎活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2.1颈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2.2颈椎活动度颈椎屈曲: 00450颈椎伸展: 00450颈椎侧屈: 00450颈椎旋转: 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