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说明书模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49627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说明书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说明书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说明书 19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参赛作品 多功能救灾背包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杨凯,徐超,张恩,吴刚亮,杨飞 指导教师:朱育权,万宏强 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10月 多功能救灾背包 设计者:杨凯,徐超,张恩,吴刚亮,杨飞 指导教师:朱育权,万宏强 (西安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西安710032) 摘要:以便捷、实用、高效的解决救灾过程中的运输、医疗救治、住宿、饮食问题的设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四折叠框架结构,再巧妙地配以折叠帆布和帐篷,便制成了一种可运输物资又可变为担架、帐篷的背包。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功能实现效果良好。 关键词:背包;担架;帐篷;多功能;救援避难 作品内容简介 本作品跟据本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旨要求而设计,属于“救援、避难类机械”。此背包主体为金属框架结构,宽50cm,厚30cm,高70cm,净重8kg。背包状态可用来运送物资。卸下物品后开启侧连接机构,展开背包变为担架,担架长200cm,宽50cm。翻转担架并开启开合装置,揭开粘扣,向两侧拉开担架,拉出帐篷与担架布面结合,再由折叠杆撑起即变为帐篷,底面边长2m×1.8m,高145cm,可容纳三人居住。 此背包设计容量90L,内装供三人三天使用的食物,饮用水及药品。再放入轻薄的防潮垫和三个睡袋以结合帐篷使用。这样每个背包就可解决三个人灾后三天内的基本生存问题,还可用担架将受伤严重的人抬出至附近的基站救治。 联系人:万宏强 联系电话: EMAIL: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在像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这类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道路损毁、大型救援设备数量不足,都会造成很多民众被困重灾区。短期内面临没有食物、饮用水、药品以及住所等问题。没有大型设备的帮助,到达灾区外围的士兵往往没有高效的救援方法,而是以人力一次又一次的向灾区运送单一物资,很难满足灾民短期生存的多种需求。对于这类自然灾害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考虑如下几点: 1)运送的物资应当具有集成性,以便于之前的统一生产、调配与运输; 2)送入灾区的设备应当尽可能多的解决灾民所面临的各种基本困难,如温饱、住宿以及医疗救治问题; 3)送入灾区的设备除了消耗品外能够重复再利用。 此多功能救灾背包旨在解决灾难刚过,大型救援设备到来前的几天内灾民面临的各种基本困难。它平时可大批量库存,当灾难发生,有民众被困且短时间无法解救时,可将食物和饮用水、医药用品、三个睡袋及防潮垫分别打包,把她们全部装进背包。此背包由救援部队士兵徒步背入灾区(特殊情况可加装降落伞采用空投方式),卸下物品后可将背包变形为三人帐篷,每个背包内的物品则是供给这三人使用的。这样每个背包就可解决三个人灾后两三天内的基本生存问题。如果有需要,还可将背包变形为担架将受伤严重的人抬出至附近的基站救治。 2 设计方案 2.1总体设计构想 为了实现背包的容纳功能与担架的承载功能,背包与担架共用同一金属框架。背包要求金属框架可折叠,担架要求金属框架水平时只能单向折叠。为了使帐篷便于和各种地面固定,担架采用了两端可开合的结构,可将帐篷折叠杆固定在分开的担架框架的四个角上,这样借助担架框架的重量,即使不用地钉帐篷也不会被风吹走。 2.2金属框架方案比较 为了使人背负舒适,背包应上不过颈、下不过臀,故背包高度取60~70cm。再根据成年人的负重能力及美观角度考虑,背包厚度取30cm。背包的宽度即担架的宽度,故综合较大的背包宽度尺寸、较小的担架宽度尺寸,定为50cm。根据市场主流担架尺寸,担架的长度取200~210cm。由此产生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图1)采用了三对限位铰链来实现担架的折叠,采用了一对30cm的伸缩机构来降低担架变为背包时的高度。此结构担架长度较长,为210厘米,便于躺人。背包高度较低,易于背运。但结构较复杂,不以制造和使用。 方案二(图2)采用了三对限位铰链来实现担架的折叠,这样背包状态的高度有所增加变为70cm,担架的长度也有所减小,变为200cm,基本不影响背包和担架的使用。结构大大简化,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图1 方案一 图2 方案二 2.3背包侧连接机构方案比较 担架折叠为背包后需要一装置将前后框架连接,如图3红圈处,由此我们设计了侧连接机构。 图3 前后框架连接位置 方案一(图4)中,左右框架采用扁钢折成的矩形框加装可转动的U型弹簧销连接,借助框架管上带卡槽的套管,矩形框便可绕框架径向转动。这样变为帐篷时转动矩形框与地面平行,帐篷便可稳定置于地面。此方案结构较为简单,制造容易,但实验发现背包倾斜时U型弹簧销会脱出,结构不够可靠。 方案二(图5)与方案一类似,但上下都加装了U型弹簧销,中间采用拉簧连接。此方案制造稍费时间,但结构可靠。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图4 方案一 图5 方案二 2.4背包与担架布体方案比较 背包与担架共用同一布体,由于担架变形为帐篷时需要拉伸担架,这样就产生了两种布体的设计,可拆卸式和折叠式。 方案一(图6)布体采用可拆卸式,周围伸出的布块带有粘扣。背包与担架状态布体用粘扣与框架连接,变形帐篷时需卸下布体。其优点在于布体结构简单,轻便。缺点是用粘扣连接承载强度低,由于要拆卸,一体化程度差,不方便携带。 方案二(图7)布体采用折叠式,周围伸出的布块绕过框架管与自身相逢合。背包与担架布体为折叠状态,变形帐篷时展开布体,与帐篷底面相连。其优点在于将所有布整合为一体连接在框架上,易于操作,便于携带,而且为帐篷加厚了底面,使其更加舒适。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图6 方案一 左图红圈中布体折叠方法示意图 图7 方案二 3 理论设计计算 3.1总体尺寸设计 此作品最大特点在于背包、担架、帐篷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因此只有设计好各状态的结构尺寸才能合理、协调的实现其功能。 (1)背包外形尺寸: 为了使人背负舒适,背包应上不过颈、下不过臀,故背包高度取70cm。再根据成年人的负重能力及美观角度考虑,背包厚度取30cm。背包的宽度即担架的宽度,故综合较大的背包宽度尺寸、较小的担架宽度尺寸,定为50cm。 (2)担架外形尺寸: 根据市场主流担架尺寸,担架的长度取200cm,两端各留出10cm的距离供人手抓握,因而担架实际承载布面长度为180cm。 (3)帐篷外形尺寸: 根据市场主流三人帐篷尺寸,帐篷底面边长取2m×1.8m,高145cm。 (4)结构协调尺寸:   为了满足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各部分的尺寸取值如图8所示。 图8 金属框架结构尺寸示意图 3.2强度与刚度校核 此作品对背包与帐篷的强度设计没有特别要求,必然满足使用条件。担架设计载重120kg,我们参考了市场上性能类似担架的选材,并结合此作品的结构及设计要求对承重管件进行了校核(图9)。 120kg 担架杆 图9 担架承重模拟示意图 3.2.1担架杆强度校核 担架框架上,限位铰链和伸缩管的选材强度远大于担架的管材,就承重而言,担架框架可简化为两根1976mm的长直管,担架承载布面受力可视为受均布载荷。 担架杆的受力能够简化为如下简支梁模型,其中。 已知:担架杆的材料为铝合金,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取安全系数,担架杆的外径为,内径为,设计承受最大重量为120kg,受力如图10所示。 图10 担架杆受力图 (1)计算最大工作载荷 担架承受最大的载荷 单根担架杆承受的最大载荷 均布载荷 (2)计算支座反力 由载荷的对称性可知: (3)计算剪力和弯矩 剪力 弯矩 (4)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担架杆剪力、弯矩图 (5)计算最大弯曲正应力 对Z轴的惯性矩 抗弯界面系数 最大弯曲正应力 (6)校核担架杆的强度 许用弯曲应力 显然,满足强度要求。 3.2.2担架杆的刚度计算 由以上简化模型可知,在担架承受最大载荷状态下的最大变形量(挠度)为: 由此,担架的最大弯曲变形为4.4cm,而且出现在担架杆的中心位置,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3.3部分工程图 图12 开和装置外套 图13 开和装置内套 图14 卡环 图15 挡圈 4 工作原理及性能 4.1工作原理 下面对背包变为担架,再变为帐篷的过程予以说明。 (1)如图16为背包状态。黑色的带子为固定带,背包状态时可约束包体,担架状态可固定伤员。 (2)揭开背包盖,打开侧连接机构(图17),揭开背包两侧的粘扣,展开背包,变为担架(图18)。这时侧连接机构为担架的四个支座,如图19所示。 图16 背包 图17 侧连接机构 图18 担架 图19 担架支座 (3)翻转担架,将侧连接机构扭转90°与地面平行,用于帐篷和地面的固定。 (4)取出折叠干,翻起帐篷包(图20),打开两端的螺纹开合装置(图21),将担架分为两部分, 揭开粘扣,向两侧拉开担架,如图22所示。 图20 帐篷包 图21 开合装置 图22 拉开担架 (5)铺开帐篷,与担架地面用拉链拉合。接好两根折叠杆,插入四个角框架上的圆孔中,如图23所示。 图23 帐篷折叠杆安装图 (6)拉起帐篷布体,与折叠杆绑定,及变为帐篷,如图24所示。 图24 帐篷 4.2性能 (1)背包宽50cm,高70cm,厚30cm,自重约8kg,设计容量90L。 (2)担架长200cm,承载布面长180cm,宽50cm,设计承重120kg。 (3)帐篷底面边长为2m×1.8m,高145cm,可容纳三人居住。 5 实物照片 背包、担架和帐篷实物图分别见图25-27。 图25 背包 图26 担架 图27 帐篷 6 创新点及应用 6.1创新点 1)将与救援、避难有关的三件设备巧妙的结合了起来,独立解决了救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2)四折叠可分离框架结构、侧连接机构、开合装置的创新设计。 3)采用时间分离原理的设计及布置,实现了侧连接机构、帆布、固定带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功能。 6.2应用 此多功能救灾背包可大批量库存。地震、洪水、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集成放入卧具、食品、药品,供救援人员使用。能够解决灾后中小规模的物资运输、被困灾民的医疗救治、伤员的转移,以及被困灾民的住宿这一系列问题。 除救灾外还可用于几个人的户外徒步旅行。 此背包重量轻、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单件制造成本为480元,批量化生产成本还可降低,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占新.材料力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3] 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4]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制图(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