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交流材料: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学习心得体会【两篇文】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交流材料: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目标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举旗帜。举什么
2、旗,走什么路,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举旗帜,就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道路,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3、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聚民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凝聚磅礴伟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向心力”意义重大。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使命担当,读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服务人民、扎根人民、引导人民的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用心用情用功书写
4、人民美好生活,不断挖掘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思想智慧“富矿”,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功能,引导人民群众追逐人生梦想,将个人的奋斗自觉融入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多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善于转换话语方式,把抽象的概念、艰深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表达、通俗易懂的道理,讲好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精彩故事,汇聚成踔厉奋发、共同奋斗的最强音。育新人。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重要部署,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现第
5、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题中之义与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价值支撑和价值引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识。必须不断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大众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为着力点,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着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和文明风尚。通过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来“育新人”,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
6、社会文明程度的各环节,不断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兴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思想引领、人才支撑、精神驱动、资源供给等助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是评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
7、服务,通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夯实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展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
8、国形象。首先,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和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实践经验,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坚实基础。新征程上,我们应该自觉肩负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
9、国叙事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学习心得体会1080字范文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一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开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
10、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拓将来,擅长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假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的方法,采取马克思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开展脉络、根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让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11、都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化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荣耀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集体、社会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对传统文化进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开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开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把别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开展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