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带你了解心房颤动的基本症1专家带你了解心房颤动的基本症状典型症状:心绞痛(80%) 胸闷(77%) 乏力(75%) 脑缺氧(75%) 心悸(74%) 心跳加快(74%)一、临床表现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
2、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二、心房颤动的特殊类型:1.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简称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各种心律失常都会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动物试验证实刺激迷走神经可诱发心房颤动,1978年Coumel提出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现已证实其并非少见,其特点如下:(1)临床特点: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多数患者常经过几
3、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2)发作模式特点: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3)心电图特点:发作前可见窦性心律的减慢,呈窦性心动过缓(表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或数个
4、心动周期,当达到一定临界程度时才发作,多数病例的临界心率在60次/min以下。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发作过程中,常可见到心房颤动与型,心房扑动交替发生,或混合存在。多年随访不发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可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并伴房内兴奋传导的减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缩也可诱发心房颤动。(4)治疗:药物治疗: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是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的一个特点,洋地黄不能预防心房颤动,反而促进其发生,维拉帕米或-受体阻滞药能使其发作更加频繁,故均禁用,A类药最初有效,治疗时间较长时,因耐药而治疗无效,丙吡
5、胺,奎尼丁有效率达20%以上,前者作用更明显,胺碘酮的有效率达40%50%,目前认为氟卡尼与胺碘酮合用疗效显著,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病例无效,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心房起搏治疗:近年来主张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永久),因起搏治疗除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益处外,还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多选用AAI起搏器,伴有房室结功能不全或束支传导阻滞时,选用DDD起搏器。2.交感神经介导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有下列特点:(1)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此型心房颤动比迷走神经介导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要明显的低,很少见,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患者,有学者认为,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大多是交感神经介导的
6、。(2)无年龄,性别差异。(3)白天发作为主要特点,尤其易在早晨发作,常在情绪波动或运动中发作。(4)发作时常伴有多尿,尿频症状。(5)病史或动态心电图记录显示,在心房颤动发作前发生窦性心跳加快,可达90次/min以上。(6)在发作中有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动过速混合存在或交替出现,很少出现典型的心房扑动。(7)交感神经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等)可诱发其发作。(8)可选用受体阻滞药,地高辛,A或C类抗心律失常药及胺碘酮等治疗。(9)心房起搏治疗是无效的。3.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时下传的心室搏动,其QRS波形态可以正常或异常,异常的QRS波可由同时合并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或室内差异性传
7、导所引起,心房颤动时由于心室率多快速而不规则,常有:Ashman现象,即长R-R间期后的短间期的QRS波出现单个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伴差异性传导的蝉联现象,心房颤动比心房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更易产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点:(1)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畸形的QRS波与前一个QRS波联律间期愈短,愈宽大畸形,且联律间期不固定,差异性传导的QRS波前面的R-R间期愈长愈容易出现畸形,即畸形QRS波群有长间歇,短联律间期规律。(2)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畸形的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型,V1导联多为三相型的QRS波群,QRS波的起始向量与正常下传者相同,室内差异性传导有时也可呈
8、左束支阻滞型,此时V1导联的r波小于不伴差异性传导的r波。(3)室内差异性传导时畸形QRS波无固定联律间期(配对间期),其后也无代偿间歇。(4)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畸形,多在心室率较快的情况下出现,心室率减慢后消失。(5)同一导联上可见不同程度的QRS波增宽及变形。(6)心房颤动伴差异性传导蝉联现象时,QRS波时限大多在0.120.14s,偶尔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多发生在左束支有3相阻滞时),QRS时限可0.14s,但0.16s则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蝉联现象时,如能采取措施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差异性传导可终止。4.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1)
9、发生率较高:显性预激综合征比隐性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2)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三种可能:预激综合征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室率过快,可导致心房肌缺血及心电不稳定引起心房内微折返而发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经房室旁路逆传至心房适逢心房易颤期而发生心房颤动;旁道前向传导不应期短者容易发生心房颤动。(3)临床特点:心室率很快:多呈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多为160250次/min。血流动力学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出现头晕,晕厥,休克,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发生心室颤动,阿-斯综合征。(4)心电图有下述几种表现:心房激动经房室结下传:QRS波的形态,时限均正常,这类心电图见于
10、隐匿性旁路患者及显性旁路不应期较长者。心房激动大部或全部经旁路下传:各导联QRS波明显增快类似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激动经房室结及旁路下传多变:同一导联QRS波群宽度及时限不相等,R-R间期不等。5.心房颤动揭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是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旁路有前传能力,但在常规心电图中未能显现,发现这种病例只出现在心房颤动时,或在应用洋地黄治疗心房颤动时才出现,当心房颤动纠正,预激综合征也消失。6.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的诊断标准:心房颤动时R-R间期单个出现1.5s或连续出现R-R间期为1.21.5s时即可诊断,但一些学者报道对
1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行电击复律后窦性心律出现,心房颤动消失,除个别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外,绝大多数并未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故认为上述诊断标准不能成立,应称其为伴有长间歇的心房颤动。有人提出当出现上述情况伴有心力衰竭时的洋地黄应用问题,认为如平均心室率在60次/min以上,R-R间期即使超过1.5s,无洋地黄中毒的其他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可不停用洋地黄;如平均心室率60次/min,又有较多长的R-R间歇,即使不是洋地黄中毒,也应慎用洋地黄(不用或停用)。(2)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特点是在心房颤动时出现缓慢而规则的心室率(60次/min),心室率的QRS波系室上性者,频率在
12、4060次/min时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心律;如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频率在2540次/min时为室性逸搏心律,无心室夺获。7.心房分离的孤立性心房颤动孤立性心房颤动(independent atrial fibrillation)极少见,当心房呈现分离状态(心房分离)时,心房肌有某一局限性部位呈心房颤动不能下传心室;而其他部位仍由窦房结控制能下传控制心室,心电图上在P-P之间可见孤立性心房颤动波,形成窦性心律伴孤立性心房颤动型心房分离。侯凡,性别:女,副主任医师,原科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原空军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成都军区心血管病专委、四川省内科专委会委员。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血管疑难病症有30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持续地注重学习应用心血管专业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曾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多篇,参与实用急诊手册的心血管内科急诊章节的撰写。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2006年获品为成都市四优医务工作者,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医生。解放军第452医院(空军成都医院)便民预约挂号:028-84523990便民预约挂号微信号:yygh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