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陈独秀故事优秀5篇-1.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43341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独秀故事优秀5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陈独秀故事优秀5篇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宏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陈独秀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举 鲁迅的励志故事 学校国学经典故事 生活中正能量小故事 晨会人生哲理小故事 一班级数学趣味故事 陈独秀故事1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进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群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群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

2、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群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扬活动,因受通缉,最终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群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群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抱负,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独特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更加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群众期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劝慰的陈独秀

3、,间或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布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 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群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忱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来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绚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非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

4、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闲逛,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群众眼里,妹妹的到来或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气,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消灭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行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宠爱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查找安慰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急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

5、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憧憬,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学校任教,装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孤独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群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平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成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诞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

6、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当了全部家务和哺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乱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懊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群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头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由于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头对高君曼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 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

7、,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群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间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照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或许才最终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独特截然不同,但殒灭的凄惨命运又何其相像。 陈独秀故事2 1879年10月9日,

8、陈独秀在安徽省安庆市诞生,几个月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打小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 父亲不在,祖父负责陈独秀的教育工作,这位祖父对他实行严苛型的教育,不爽了就把陈独秀揍一顿,而陈独秀无论如何打就是不哭,这位祖父对这个孩子基本无望透顶,认为这是家门不幸的不祥预兆。 事实上,他祖父想多了,以后的陈独秀让这个家门名留青史。 祖父对陈独秀有太深的影响,中毒太深了。 他的幼年经受被直接复制下来,等他自己有了孩子,就把祖父对待自己的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对几个孩子要求特殊严格,比方,为了让孩子磨练意志,让两个儿子睡在图书馆的地板上、外出打工自食其力等等。 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已。 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

9、1897年8月,成为秀才的陈独秀是当红热门,经家族选定,与安徽一个当官的叫做高登科家的女儿高晓岚结婚了。 1899年,陈秀才发布反清言论,被学院给直接开除了。 两年后,1901年,陈秀才没有停止反清宣扬活动,清政府忍受不了了,进行通缉,他便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陈独秀故事3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群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忱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来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

10、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绚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非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闲逛,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群众眼里,妹妹的到来或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气,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消灭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行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宠爱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查找安慰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急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

11、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陈独秀故事4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写道:“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我记得家中有一个严峻的祖父,一个能干而慈祥的母亲,一个阿弥陀佛的大哥。” 陈独秀还写道:“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他童年时,是随祖父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其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稍长则学四书、五经。这位祖父管教子孙是特殊严峻的,人称“白胡子爷爷”。当邻里的孩子哭闹时,只要一说白胡子爷爷来了,便停声不敢再哭。陈独秀在实

12、庵自传里对自己的童年是这样描述的: 我从6岁到8、9岁,都是这位祖父教我读书。我从小有点小聪慧,可是这点小聪慧却害苦了我。我大哥的读书,他从来不留意,独独看中了我,恨不得我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他才称意。四书、五经还罢了,我最怕的是左传,幸亏这位祖父或者还不知到“三礼”的重要,否则会送掉我的小性命。我背书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只一次生气而伤感的骂道:“这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刺眼的凶狠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从这段述说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从小是一个很聪慧的孩子,也是一个很倔强的孩子

13、。他从三字经读到左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对他以后做人做事都是特殊有用的。 1889年,陈独秀的祖父去世。家里给他请过“好几个塾师”,他“都不大满足”。到十二三岁时,只好由大哥孟吉教他读书了。孟吉是府学廪贡生,也是中过秀才的学士。以他的学识教陈独秀还是可以的。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说:“大哥知道我不宠爱八股文章,除温习经书外,新教我读昭明文选,每读时,我也有点头痛,渐渐读出味道来了,从今更加看不起八股文”。在那个年月,不学四书、五经,看不起八股文,简直就是背经逆道。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读书人的唯一正道就是走科举仕途,考秀才,中举人,会进士,点状元;有了功名才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陈家也不

14、例外。 陈独秀的母亲总是用好言劝勉他:“小儿,你务必好好认真读书,将来书读好了,中个举人替父亲争口气,你的父亲读书一生,未曾考中举人,是他生前的一桩恨事!”一面母亲的严命,教习八股革命,一面弟弟看不起八股文,不愿学,孟吉夹在中间很犯难。始终到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独秀17岁了,距县考只有一两个月时,孟吉才硬着头皮对陈独秀说:“考期巳近,你也得看看八股文章罢!”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也只好听其自然了。对弟弟的格格不入,他急中生智,向母亲作些虚假的报告,以取得母亲的喜悦和宽慰。在县考府考自然名次都考得很低,到期了院试,宗师出的题目是“鱼鳖不行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考完后,陈独秀竟然中了第一

15、名。他在实庵自传里是这样记述的: 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应付,把文选上全部鸟兽草木的难学和康熙学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正在整理考具要交卷,那位山东大个儿的宗师亲自走过来收取我的卷子,他翻阅我的卷子大约看了两三行,便说:“站住,别慌走!”我听了着实一吓,不知闯下了不得什么大祸。他略略看完了通篇,睁开大眼睛对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问我十几岁,为啥不考幼童?我说童生今年十七岁了。他点点头说道:“年纪还轻,回家好好用功,好好用功。”我回家把文章稿子交给大哥看,大哥看完文稿,皱着眉头足足有个把钟头一声不响,在我,应考原来早是敷衍母亲

16、,算不得什么正经事,这时观看大哥那样无望的情形,却有点令我难过。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截搭题,是考八股文的一种题例。陈独秀的试卷如今查不到了,但是当时的考官一般都是饱学之仕,假如真像陈独秀说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的乱填,宗师也不会取他为第一名。陈独秀自幼是个奇才,他能把文选上和康熙学典上的鸟兽草木、荒谬的古文拼成一篇文章,这才是宗师取他为第一名的真正原故。 1897年8月(光绪二十三年),陈独秀初次离开母亲,到南京参与乡试。同行的有他的大哥,大哥的先生和安庆的同学等。陈独秀本对科举和八股文就不感爱好,对这

17、次参与江南乡试他在实庵自传里说:只是想“考个举人以了母亲的心愿,以后好让我认真做点正经学问”,又说:“至于写字,我宠爱临碑帖,大哥总劝我习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巳打定想法,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再上进,习那厌烦的馆阁字做什么!我们兄弟感情极好,虽然意见上没有一件事不冲突,没有一件事依他的话做,而始终总保持着温存看法,不愿口头上反对他,免得伤了手足的感情。”虽不情愿,也只好硬着头皮来渡过这场灾难。实庵自传里是这样记述的: 到了八月初七日,我们要进场考试了。我背了考篮、书箱、文具、食粮、烧饭的锅炉和油布,巳竭尽了生平的气力,若不是大哥代我领试卷,我便会在人丛中挤死。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二魂半

18、,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彷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大老以尝过“矮屋”味道骄傲的“矮屋”。矮屋的三面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外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简洁清扫洁净,坐进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一条号筒内,总有一两间空号,便是这一号筒的公共厕所,考场的特殊名词叫做“屎号”;考过头场,假如没有冤鬼缠身,不曾在考卷上写出自己缺德的事,或用墨盒泼污了试卷,被贴出来,二场进去,假如不幸坐位编在“屎号”,三天饱尝异味,还要被人家谈论是干了亏心事的果报。那一

19、年南京的天气,到了八月中旬还是奇热,大家都把带来的油布挂起遮住太阳光,号门都对着高墙,中间是只能容一个半人来往的,一条长巷,上面露着一线天,大家挂上油布之后,连这一线天也一线不露了,空气简直不通,每人都在对面墙上持起烧饭的锅炉,大家烧起饭来,再加上赤日当空,那条长巷便成了火巷。煮饭做菜,我一窍不通,三场九天,总是吃那半生不熟或者烂熟或煨成的持面。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考头场时,观看一位徐州的大胖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摇摆着,拖长着怪声念他那得意的文章,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翘起大姆指叫道:

20、“好!今科必中!” 陈独秀以亲身经受,记述了大清国南京乡试的现场。他以极大的士气走出了这污淖的考场。实庵自传里说:“今科必中的先生,使我看呆了一两个名头。在这两个名头当中,我并非尽看他,乃是由他联想到全部的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所谓抡才大典,简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生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终感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梁康派之最大动机。 他的行动,使母亲、大哥、陈氏家族的期望一齐破灭了。陈独秀说:“他们真想不到我后来接二连三做了使他们吓

21、破了胆的康党、乱党、共产党,而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举人、进士、状元郎。” 陈独秀故事5 小时候的陈独秀是一个惊异的孩子,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是一声不哭,把严峻可怕的祖父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祖父不止一次生气而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刺眼的凶狠强盗,真是家门不幸!”祖父看人看得很准,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一九零三年,二十五岁的陈独秀留学日本。当时,清国湖北留日同学学监姚煜生活腐败、思想顽固,舍命压制进步同学。一怒之下,三名热血青年闯入姚的房间,将他按在地上,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咔嚓一声便剪去了姚的辫子。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

22、,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 头上的辫子易剪,灵魂中的辫子却不易剪。因此,这条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辛亥前后十余年,陈独秀一肩行李、一把雨伞,脚印普及江淮南北,处处物色革命同志。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核心。一九零四年创办安徽俗话报,编辑、排版、校核、分发、邮寄,他一一亲自动手。三餐食粥,臭虫满被,亦不以为苦。他先后办报刊数十种,“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这并无任何自夸的成分。新文化运动前夕,陈独秀堪称新派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那时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的影响力远远赶不上他。在除三害一文中,陈氏指出中国的三害是“官

23、僚、军人、政客”,真是一针见血,比韩非之五蠹更能切中时弊。而五十年月的所谓“三害”,与之相比只能算笑柄。陈氏又云:“社会中坚分子应当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靠国民为后援的政党,来扫荡无政见无良心的依靠特殊势力为后援的政党。”他开头生疏到政党的重要性,然而他本质上是独特情中人,是不能为政党所容的,即使是他自己缔造的政党。 在北大担当文科学长的两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而这段时间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六月十一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那天晚上,四十一岁的陈独秀独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这是空前绝后的举动,以后疼惜羽毛的教授们是不敢效仿的。试想一位最高

24、学府的文科学长,应当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道貌岸然,最好是像贾政式的人物。陈氏的作为,太出格了。但陈氏如是说:“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事实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他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 入狱之后,陈独秀的苦痛很快牵动了国人的心。中国第一次消灭这样的状况:历代文字狱、迫害、杀戮,都由学问者一人承当,而与群众无关。这一次,群众与学问者息息相关了。李辛白在每周评论发表短诗怀陈独秀:“依他们的主见,我们小百姓苦痛。/依你的主见,他们苦痛。/他们不情愿苦痛,所以你苦痛。/你苦痛,是替我们苦痛。”这首未被重视的小诗,却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现代中国学问分子如何定

25、位自身?诗中人称的转换已微妙地说明白学问者的位置:你他们我们,苦痛是“你”必需承当的。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陈独秀在中国一大上被缺席选举为_。远在广州的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后,该是怎样的心情呢?兴奋、惊喜、冷静、怀疑、忧惧?八年之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心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陈独秀党籍的决议案,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又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政治上的玩耍规章,非陈氏这样“侠骨霜筠健,豪情风雨频”的狂士所能理解并操作。陈独秀只能是陈独秀,永久不能形成一个“陈独秀党”或“陈独秀派”。后来,他的托派同学们再次将他开除出托派共产党,亦在情理之中。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五日晚,患病在家疗养的陈独秀最终一次被捕

26、。被捕后,打电报给国民党中心当局要求“严惩”、“处极刑”、“明正典刑”、“迅予处决”的,有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湖南清乡司令何键,以及国民党很多省、市、县、乡的“党部”等单位。同时,江西瑞金出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以“取消派领袖亦跑不了,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为标题,幸灾乐祸地发表消息。这或许是三十年月初国共两党拥有的唯一共识吧。两个自称革命的政党都欲把这颗“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傅斯年语)除之而后快,真是耐人寻味。红色中华发表多篇社论,称“陈独秀叛党以后,投降到资产阶级去作走狗,充反先锋”。而中心日报亦发表社评,声称“反对并图颠覆国民党者,即为叛国”。相映成趣。

27、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宽敞,龙性岂能驯。”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固执而坚韧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亦即葛兰西所说的“哲学的实践者”。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冠以来,抵制清帝,抵制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抵制帝国主义,奔波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忱从未冷却,难怪比他小得多的胡适也艳羡他的“年轻”。同学傅斯年谈论世界大势,悲观地说:“十月革命原来是人类命运一大转机,可是如今法西斯的黑暗势力将要布满全世界,而所谓红色变成了比黑色势力还要黑,造谣中伤、倾陷、惨杀我们人类生怕到了最终的命运!”陈氏却坚决地说:“即使全

28、世界都隐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力气。” 独秀文存是本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文集之一。一九三九年,周恩来等劝陈去延安,当时中国中心想把陈弄到延安养起来,不让他在外边胡闹。但陈拒绝了。他说,大钊死了,延年死了,党中心里没有他牢靠的人了,“他们开会,我怎么办呢?”结果不欢而散。中国领袖们没有读过独秀文存,他们没有看透陈独秀:谁也无法把他“养起来”。同样的道理,今日成千上万的被“养起来”的文人们,能期望他们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呢? 晚年在江津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却是自由的。蒋介石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同学的关怀

29、,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老人一般都是知错不改的,陈独秀却截然相反。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这种否认自己的士气是最贵重的。 另一项工作是语言文字学争辩。陈氏最终一本著作是古阴阳入互用倒表。二十世纪后半叶,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成为显学,思想的突破首先在语言学中实现,若干思想巨匠都是语言学家,如维持根斯坦、海德格尔、福柯、罗兰巴特、哈贝马斯陈独秀选择语言学,并非陶渊明式的、查找一条自适之路、一处温馨的桃花源,而是与他登上新世界的屋顶散发传单的行为一样高屋建瓴。天地大气的分合汹涌,只有真正的“龙”才能体验到。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过的都是“虫”的生活,有几个称得上“龙”的人呢? 陈独秀故事优秀范文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