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103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 录
前 言 1
一、 规划背景 1
二、 规划目的 1
三、 规划期限 2
四、 规划依据 2
第一章 综合发展现状 3
一、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3
( 一) 范县概况 3
( 二)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5
二、 濮州专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 6
三、 现有规划情况 6
第二章 规划思路 7
一、 规划范围 7
二、 规划理念 8
( 一) 指导思想 8
( 二) 规划原则 8
( 三) 规划编制重点 8
第三章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9
一、 发展条件分析 9
二、 发展定位 10
三、 发展目标 10
( 一) 总体发展目标 10
( 二) 主要发展指标 11
( 三) 分阶段发展目标 11
第四章 总体用地规划 12
一、 用地评价 12
( 一) 研究范围确定 12
( 二) 用地发展条件评价 12
( 三) 濮州专业园区用地选择 12
( 四)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估 13
二、 人口和用地规模 14
三、 空间结构 15
四、 总体用地布局 15
五、 空间管制与村镇发展 16
( 一) 空间管制 16
( 二) 村镇发展与迁并 18
第五章 产业选择与布局 19
一、 化工产业现状 19
二、 产业发展策略 21
( 一) 工业化带动战略 21
( 二) 空间集聚战略 22
( 三) 民营促进战略 22
( 四) 基础设施先行战略 22
( 五) 可持续发展战略 22
三、 主导产业选择 23
( 一) 范县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23
( 二) 濮州专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 23
四、 产业空间布局 25
( 一) 产业协作 25
( 二) 产业集群培育 25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布局 26
一、 综合交通规划 26
( 一) 对外联系通道 26
( 二) 濮州专业园区道路规划 26
二、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8
( 一) 给水工程规划 28
( 二) 排水工程规划 31
( 三) 电力工程规划 33
( 四) 电信工程规划 35
( 五) 热力工程规划 36
( 六) 燃气工程规划 37
四、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9
( 一) 教育设施规划 39
( 二)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39
( 三) 文化设施规划 39
( 四) 医疗设施规划 39
( 五) 体育设施规划 40
五、 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2
一、 环境保护规划 42
( 一) 垃圾处理规划 42
( 二) 水体保护规划 46
( 三) 大气环境控制对策 48
( 四) 噪声污染控制对策 49
( 五) 固体废物处理处理措施 50
( 六) 工业点源治理规划 51
二、 资源节约规划 53
( 一) 指导思想 53
( 二) 基本原则 54
( 三) 发展目标 54
( 四) 主要措施 55
三、 循环经济规划 56
( 一) 指导思想 56
( 二) 基本原则 56
( 三) 发展目标 57
( 四) 主要措施 57
四、 生态建设规划 58
( 一) 规划原则 58
( 二) 濮州专业园区景观规划 58
第八章 发展时序与近期规划 60
一、 发展时序 60
( 一) 启动期 60
( 二) 展开期 60
( 三) 成熟期 60
二、 近期建设 61
第九章 保障措施 63
一、 组织领导 63
二、 融资机制 64
( 一) 集聚区的预期效益 64
( 二) 集聚区的融资方式 64
( 三) 濮州专业园区融资建议 66
三、 管理机制 66
四、 扩大对外开放 67
五、 优惠政策 68
前 言
一、 规划背景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规划在范县西南部的濮城镇辖区内, 西起范县与濮阳县户部寨乡交界处, 东至引黄入鲁灌溉干渠以西200米, 北起省道101线, 南至汤台铁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其中发展区1.5平方公里, 控制区1.5平方公里。
范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其中工业发展较快, 但也面临着工业发展空间上的制约等问题。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 范县县委、 县政府根据河南省委、 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了《范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该规划是指导产业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是编制空间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和开展规划环评的重要依据。 9月9日, 范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经过省组织的专家评审, 纳入了省级产业集聚区管理的范围。
范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 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 大量项目入园, 为范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入园的项目中, 化工项目占据比较大的比重, 这些项目发展关联性比较强, 规模大, 原有的濮王产业园用地受到一定局限, 因此提出了建设范县濮州专业园区的构想, 为范县的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前景。
二、 规划目的
本规划基于对濮州专业园区和濮州专业园区周边地区的调查、 分析和研究之上, 对范县濮州专业园区提出合理的战略发展思路、 总体发展定位与目标, 加强规划对产业集聚区的调控和引导, 指导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发展和建设, 为编制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和开展规划环评提供重要依据。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结合现状资源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以水、 土地等资源条件为前提, 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提升, 提出空间用地布局、 产业选择与布局、 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生态环保规划。本规划突出构建”三大致系”的载体和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 强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四大功能。
三、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20年, 其中近期目标为 , 中期规划目标为 , 远期目标为2020年。
四、 规划依据
1、 政策文件
1) 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土资发【 】24号)
2)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3)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 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4)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豫发改工业【 】608号)
5)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豫建【 】69号)
2、 技术规范
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3)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
4)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99)
5)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GJJ/T85-202)
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7)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89)
8)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CJJ-87)
3、 相关规划
1) 《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 《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
3) 《范县县城新区总体规划》
4) 《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5) 《濮城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 综合发展现状
一、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 一) 范县概况
1、 地理位置
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北岸, 河南省东北部, 东临台前, 西接濮阳县, 南临黄河与山东的鄄城、 郓城相望, 北依金堤与山东的莘县为邻。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在范县西南部的濮城镇辖区内, 西起范县与濮阳县户部寨乡交界处, 东至引黄入鲁灌溉干渠以西200米, 北起省道101线, 南至汤台铁路。
插图: 范县宏观区位图
2、 自然环境
( 1) 地质 、 地貌
该区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 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 地势较为平坦。该地区地质特征比较明显, 油源条件好, 长期发育的中央隆起带北部, 整带连片含油, 油气聚集方便。并有油成气, 煤成气两种气源, 天然气蕴藏量丰富。
该区属华北平原一部分, 地势平担低洼, 局部微有起伏, 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东西平均六千分之一, 南北平均五千分之一。平均海拔49.3米。属于黄河背河浸润区,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冲刷的影响, 微地貌略有起伏, 坡洼地相间分布, 洼底和坡顶一般高差1--2米。
( 2) 气候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 半湿润, 四季分明, 温度适宜, 光照充分, 春旱夏涝交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日照长, 冬季干冷少雨雪。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盛行偏南风。干旱是近年来主要灾害性天气。四季气温变化大致情况是:
春季(3—5月), 气温明显回升, 降水逐渐增多。在一般年份里, 4月份为春季降雨量较多的月份, 平均36.1毫米。5月份降雨量又明显减少, 气温大幅度升高。
夏季(6—8月), 天气炎热, 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每月平均降雨量110毫米, 为全年总降水量的20%, 也是暴雨集中的季节。
秋季(9—11月), 降水量明显减少, 气温下降较缓, 树木逐渐落叶。
冬季(12月—次年2月), 气温较低, 降水量为全年中最少的季节, 占全年降水量的3%。最低气温可降至-15℃左右。
( 3) 水资源
金堤河过境水资源
金堤河为无源河流, 其水位、 流量随上游降雨径流面变化。据多年水文资料记载, 它的年径流量在0.96亿m3-2.95亿m3之间。每年汛期6、 7、 8、 9四个月, 约占年总径流量的70%-85%, 可做灌溉水源, 利用量为960万m3-2950万m3。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32年的降雨观测资料统计, 在不同保证率为20%、 50%、 75%、 95%时, 其相应的年降雨量为710.5毫米、 616.7毫米、 464.8毫米、 311.8毫米, 除孟楼河下游有闸能够拦蓄用于灌溉外, 其它排水沟均无拦蓄工程, 当前可利用水量很少。
( 4) 生物资源
该区生物品种资源较为贫乏,但农业生物资源相对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小麦、 玉米、 谷子、 大豆、 花生等。其中水稻为范县的农业特色产业。
( 二)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范县濮州专业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其中发展区1.5平方公里, 控制区1.5平方公里。涉及两个乡镇三个村。
1、 投资强度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000万元, 即将入园的丰利能源化工公司环氧炳烷等项目总投资达10.8亿元, 用地规模达33公顷, 平均投资强度达220万元/亩,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情况
规划中的范县濮州专业园区位于中州名镇濮城镇西北部, 北临濮台公路, 南依中原油采油二厂、 濮州大市场, 东南邻濮城镇政府, 西与濮阳县接界, 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规划区内现有三条干道——石油路、 高寺路、 老濮台公路, 汤台铁路从规划区南部穿过, 交通运输便利。当前, 濮州专业园区基本达到区内路、 电、 讯、 气、 水及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 集聚区整体品位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3、 道路
规划中的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对外交通系统包括铁路和公路, 规划区内当前拥有汤台铁路线和濮台公路( 省道S101) , 相继开工建设了迎宾大道、 石油路、 凤鸣路、 振兴路等道路, 框架基本形成。北邻S101和正在建设的濮范高速公路及正准备建设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县乡级公路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对外交通网络。
4、 供排水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 濮城镇已投资400万元建设产业集聚区供水站和供水管网, 为集聚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雨水: 充分利用西邻金堤河的条件就近排入水体。污水: 可经过管网东送至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后排入杨楼河。
5、 供电
规划区南部有军寨35千伏供电站一座, 东部有南楼双回路35千付变电站一座, 可辐射规划区全境, 为入区企业提供充分可靠的电力保障。
6、 供气
规划区南邻中原油田濮城天然气处理厂, 日供能力10万方, 供气来源为石油天然气, 气源充分, 清洁高效。
7、 人口聚集
当前,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规划区及周围拥有小学、 乡镇卫生院、 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 具有吸纳人口、 劳动保障和扩大就业等优势。
8、 产业支撑能力
规划中的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地处中原油田主产区, 境内石油、 天然气、 盐矿资源含量丰富, 经过改革开放和中原油田勘探开发20多年的发展, 民间资本较为雄厚, 所在乡镇工业发展起步早, 基础好, 形成了以玻璃制品、 橡塑制品、 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2.6平方公里盐矿资源勘探权, 且范县5年前就开始了盐化工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现与永煤集团等多家煤矿企业达成盐矿合作开发意向。
当前, 濮城镇企业总数达到251家, 其中工业企业197家, 千万元以上48家, 百万元以上81家, 玻璃制品企业已发展到36家, 精细化工企业发展到16家, 塑料制品企业已发展到8家。其中濮王产业园内有企业40家, 主要是玻璃制品、 精细化工、 林纸林板等行业,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为集聚区的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 濮州专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位于范县的西部, 主要规划在濮城镇和王楼乡辖区内, 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其中发展区1.5平方公里。
根据《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 》,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发展区1.5平方公里, 全部在规划范围内, 不涉及基本农田。到2020年规划用地3平方公里, 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濮州专业园区内的用地已经调整为建设用地。
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 公共设施、 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业、 文化娱乐、 医疗卫生、 教育科研、 仓储等方面用地基本没有。道路基本属于县乡道路, 待整体规划后, 所占土地能够利用, 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利用空间非常大。
三、 现有规划情况
1、 与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情况
根据范县濮城镇总体规划, 濮城镇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为”行政中心区、 商业区、 产业集聚区”, ”行政中心区”在现镇政府处集中建设行政管理中心, ”商业区”在老城区、 军寨濮州大市场两个大型商贸区, ”产业集聚区”在镇区西北部, 着力实施工业集群化工程。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规划与濮城镇城镇规划的产业功能区相一致。
2、 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情况
根据《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 》,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规划区3平方公里, 已经调整为一般建设用地。
3、 与生态环境规划的衔接情况
根据《范县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中的范县濮州产业集聚区不在生态旅游区和绿色稻米基地区内。
根据《范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濮州专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 《范县濮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濮城镇 环保责任目标, 经预测, 规划区近期、 远期环境空气环境噪声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三类,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IV类, 集聚区内主要能源品种为天然气和原煤, 清洁能源比例较高, S02、 NOX、 烟( 粉) 尘排放量小, 并实行集中供气、 供热和污水处理, 不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且经过建设产业集聚区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
4、 与空间管制、 文物保护等衔接情况
根据《濮阳市城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 范县濮城镇境内没有军事、 防护目标。
规划中的范县濮州专业园区内没有发现国家、 省、 市、 县保护的文物。
规划区内有水文、 地质符合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求。
5、 与中原城市群规划、 粮食核心主产区的衔接情况
范县濮城镇不在中原城市群规划范围, 也不在粮食主产区内。
第二章 规划思路
一、 规划范围
1、 规划研究范围
规划把整个范县的濮城、 王楼乡和濮王产业园作为研究范围。
2、 规划范围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西起范县与濮阳县户部寨乡交界处, 东至引黄入鲁灌溉干渠以西200米, 北起省道101线, 南至汤台铁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其中发展区1.5平方公里, 控制区1.5平方公里。
二、 规划理念
(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把濮州专业园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 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突出城市与产业整合发展, 促进二 、 三产业协调发展, 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牢固树立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 二) 规划原则
1、 融合发展原则。优化专业园区功能布局,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和现代服务体系。
2、 创新发展原则。推进专业园区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积极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综合改革配套措施, 增强发展活力。
3、 开放带动原则。坚持对外开放、 对内协作, 创新招商方式, 推进战略合作, 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对外开放的主平台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的主导区。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集聚增长与布局调整两手抓, 合理高效利用土地、 环境容量、 资金、 劳动力等要素资源,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节能减排增效,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人口、 资源、 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三) 规划编制重点
按照总体规划的广度和深度编制濮州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编制重点为:
1、 做好与范县濮城镇、 王楼乡和濮王产业园的协调发展规划
统筹考虑濮州专业园区与濮王产业园和周边镇、 乡的关系问题, 协调好产业与城镇的关系。
2、 整合工业园区, 确定产业定位
研究城镇与工业园区的关系, 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整合, 提出园区的产业定位及空间发展形态。
3、 确定重要公益性服务设施和主要市政设施的规模和位置。
4、 梳理综合交通体系
合理组织濮州专业园区对外交通, 完善与城镇道路网络, 改进交通组织方式, 形成方便快捷、 等级分明的综合交通体系。
5、 提出分期发展策略和建设时序。
第三章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 发展条件分析
1、 区位条件较优越
从宏观区位看, 范县地处山东省和河南的交界处, 南北两个方向均与山东接壤, 处于中原城市圈和济南城市圈的交汇处, 地处中国南北两大交通要道——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的中间, 宏观区位较优。
2、 交通条件将有很大程度的改进, 对外联系将得到加强, 有助于范县经济的发展
公路是范县境内主要交通方式, 现有新乡—范县、 台前—鹤壁两条省道自西向东、 省道临清—观城( 山东省道) 自北向南从县境中部穿过, 使范县西与濮阳市, 直至郑州, 东到山东内地直至沿海, 北至北京都有干线公路联系。近年来, 范县境内的两条高速公路——德( 州) 商( 丘) 、 濮( 阳) 范( 县) 相继开始修建, 山东日照到山西洪洞铁路也正在修建中, 建成后将大大增加对范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有助于范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濮州专业园区的对外交通将极大改进。
3、 资源较为丰富, 环境条件优良, 有助于接受外来产业转移
油、 天然气资源是范县的一大优势。中原采油二厂坐落在濮城镇内, 原油产量占全油田产量的1/3以上。
地下卤水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金堤河流域, 为发展盐化工产业提供了条件。
范县境内有黄河、 金堤河、 孟楼河三条水系流过, 水资源较丰富, 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证。
范县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保障。
二、 发展定位
濮州专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了范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工业立县战略, 加快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在未来范县经济发展中, 濮州专业园区将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在范县经济发展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濮州专业园区是范县产业集聚区的延伸, 承担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任。
濮州专业园区主要功能有两个: 一是范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是濮王城市发展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濮州专业园区定位是建成范县新型工业化基地, 打造成为濮阳市石油化工基地。
三、 发展目标
( 一) 总体发展目标
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南, 以延伸价值链条、 推进技术创新、 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经过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集中发展, 促进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吸纳, 实现范县城乡协调发展。
摆脱路径依赖——工业项目不能再依赖过去传统的发展路径, 适度超前, 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集群发展——发挥优势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 培育产业集群
拉动就业——以拉动就业为根本
集聚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区, 培育产业发展极
循环发展——坚持以节约化、 资源化和减量化为原则, 完善循环经济体系
经过政府积极引导、 合理规划布局、 加强内引外联、 大力招商引资、 推进产业集聚、 做好服务引导等措施, 力争3—5年的时间, 基本建成整体布局合理、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产业特色鲜明、 比较优势明显、 企业竞争力强、 环境优美和谐、 管理规范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 二) 主要发展指标
表2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指标
指标分类
指标代码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数值
经济指标
11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60
社会指标
21
全区从业人员
人
10000
22
历年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3
23
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0.5
24
公交出行率
%
50
资源指标
31
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亿元/平方公里
8
32
万元GDP能耗水平
吨标准煤/万元
0.3
33
能源结构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40
34
万元GDP能耗水量
立方米
0.2
环境指标
41
污水处理率
%
80
42
污水资源化利用率
%
80
43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44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60
45
大气排放消减指标
%
20
( 三) 分阶段发展目标
建设以化工产业为特色, 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化工专业园区。
, 濮州专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 完成1.5平方公里建设目标, 形成化工专业园区, 成为拉动范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 濮州专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 完成3平方公里土地建设, 协调与相关城镇的建设, 形成城镇和集聚区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章 总体用地规划
一、 用地评价
( 一) 研究范围确定
规划把濮城镇、 王楼乡和濮王产业园作为研究范围, 重点分析濮州专业园区周边地区协调。
( 二) 用地发展条件评价
1、 与《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在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 对上级下达的有限建设用地指标, 经过重复研究, 坚持”三个确保, 二个衔接”的基本原则, 即确保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确保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 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相衔接, 与城乡规划相衔接。本区的发展区土地都调整为建设用地, 控制区没有基本农田。
2、 地质条件
地形: 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 地形平坦, 略有起伏, 总体趋势西高东低。
地貌: 地貌类型比较简单, 根据成因和地貌类型可分为黄河故道、 泛流平地和现代黄河河道三个地貌单元。
土壤: 多为灰黄、 浅灰色粉土、 粉质粘土和粉砂, 具水平层理, 临金堤河一带富含淤泥质。
3、 各类管线及河渠
高压电力线: 现状没有高压线。
主要河渠: 规划区内主要河流有金堤河; 主要输水干渠有引黄入鲁灌溉干渠。
4、 规划区内没有国家、 省、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三) 濮州专业园区用地选择
濮州专业园区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主要考虑建设适宜性、 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 与高等级公路的关系。
1、 经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较适宜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主要分布于濮城镇北部。
2、 从城市的空间关系来看, 濮州专业园区需要与中心城区保持一定的隔离距离, 在满足环境防护要求的前提下, 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 更有利于发挥基础设施效能, 减少交通成本。
经过比较,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规划在范县西南部的濮城镇辖区内, 西起范县与濮阳县户部寨乡交界处, 东至引黄入鲁灌溉干渠以西200米, 北起省道101线, 南至汤台铁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其中发展区1.5平方公里, 控制区1.5平方公里。
( 四)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估
1、 濮州专业园区规划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规模
32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7.24亿元, 其中最高的上海漕河泾为37.18亿元, 最低的营口开发区为1.61亿元。
濮州专业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 集约性比较高, 因此遵循集约用地原则, 按照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左右计算, 预计集聚区将实现工业增加30亿元左右。
2、 工业就业率
全县工业就业率为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就业781人。
由于濮州专业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的产业定位, 预计工业就业率将较低, 按照每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就业200人计, 濮州专业园区将实现就业0.6万人左右。
与此同时, 考虑工业发展带来的衍生服务业需求, 将会带来相关的服务衍生就业人口。未来产业集聚区的服务业, 重点包括现代物流和配套生活服务等。参考国内主要产业园区的就业结构, 直接工业人口与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为1.2—2.5: 1。濮州专业园区作为重型工业为主的园区, 在建设过程中, 相关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将会占据重要地位, 直接工业人口与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取2: 1。依此测算, 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为0.3万人左右。
总体而言, 规划期内濮州专业园区就业总人口规模为0.9万人左右。
3、 投资密度
为保证土地集约利用, 杜绝企业圈占土地, 为入园企业设立门槛, 规划参照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试行) 》, 确定园区投资密度。共分三挡, 具体为:
550—750万元/公顷, 分布区域为综合产业园。
750—1000万元/公顷, 分布区域为机械装备产业园、 石油化工、 盐化工、 煤化工产业园。
1000万元/公顷以上, 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园。
濮州专业园能够要求在1000万元/公顷以上。
4、 节约用地措施
( 1) 严格遵守土地审批程序, 防止项目占地过大, 导致土地闲置。
( 2) 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密度要求, 提高土地投资强度。
二、 人口和用地规模
预测 中期 人口达到0.5万人;
远期2020年人口达到1万人。
表3 濮州专业园区用地经济指标
序
号
用地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万m2)
现状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2.78
3
M
工业用地
191.7
4
W
仓储用地
12.77
5
S
道路广场用地
56.4
6
G
绿地
26.35
其中: 公共绿地
26.35
7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合 计
城市建设用地
300
300
序号
用地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万m2)
现状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2.78
3
M
工业用地
191.7
4
W
仓储用地
12.77
5
S
道路广场用地
56.4
6
G
绿地
26.35
其中: 公共绿地
26.35
7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合 计
城市建设用地
300
300
三、 空间结构
由于本区与濮王产业园和濮城镇相互融合, 因此主要的居住和公共设施应当与濮城镇结合考虑, 大部分设施应布置在濮城镇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中, 企业管理和服务设施结合濮王产业园规划考虑。
本区内主要用地为工业用地, 其中北部盐化工和物流业用地, 中心路南为石油化工用地, 主要为三类工业用地。
四、 总体用地布局
濮州专业园区总面积300公顷, 发展区150公顷, 控制区150公顷。
1、 居住用地
本区内有三个村, 人口2122人, 搬迁到周边的濮城镇和王楼乡。
2、 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区内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2.78公顷。
( 1) 行政办公用地
濮州专业园区规划综合服务区用地12.78公顷, 包括产业园办公用地和企业办公用地。
( 2)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结合周边的濮城镇和王楼乡布置。
3、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面积191.7公顷, 主要发展基础化工产业, 中心路以南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以北发展盐化工产业。
4、 仓储用地
濮台公路以南布置仓储物流用地, 占地12.77公顷。
插图: 濮王产业园规划总图
五、 空间管制与村镇发展
( 一) 空间管制
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 有效保护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现城镇建设发展与资源、 环境的统筹协调, 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 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 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也实施有效管制, 将对产业聚集区内土地及空间资源划分为禁止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制定必要的空间管制措施。
1、 禁止建设区
( 1) 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
( 2) 禁止建设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 严格遵守国家、 省、 市有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严禁进行村镇建设、 采矿、 挖土挖沙等一切非农活动。
2、 限制建设区
( 1) 限制建设区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 一般农田用地区、 重要生态廊道区等。重要生态廊道区包括沿县域内主要河道、 铁路、 高速公路等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 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等。
( 2) 限制建设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 不宜安排城镇开发建设项目, 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须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 并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 规模和开发强度, 适度进行开发建设。一般农田用地区内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 促进各类中、 低产田及其它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转化, 提高其产出、 产量和农业经营水平; 重要生态廊道区内鼓励进行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 保留原有农田、 菜地、 林地等自然地貌形态, 加强植树绿化, 改进生态环境。
3、 适宜建设区
( 1) 适宜建设区包括城镇建设区及独立工矿等其它适宜建设的区域。
( 2) 适宜建设区作为各级城镇及其它独立工矿优先发展的地区, 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加强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 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 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插图: 规划区空间分区管制规划图
( 二) 村镇发展与迁并
1、 村庄现状
濮州专业园区共有3个村庄, 总人口2122人。
表4 濮州专业园区现状村庄情况统计表
村庄名称
用地面积( 公顷)
人口
改造方式
规划面积( 公顷)
高寺
17.08
1161
搬迁到王楼乡驻地建设新居住社区
11
路庄
6.86
440
4.4
罗庄
8.04
512
搬迁到濮城镇驻地建设新居住社区
5
合计
31.98
2122
20.4
2、 规划
濮州专业园区的罗庄在濮城镇驻地新建居住社区; 高寺、 罗庄2个村庄应搬迁到王楼乡驻地建设新居住社区。
第五章 产业选择与布局
一、 化工产业现状
1、 现状基本情况
石油化工产业是范县传统的工业支柱产业, 整个产业所提供的税收曾经一度成为范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当前, 全县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9家, 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15家的26%, 1-5月份29家化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 税金4024万元, 分别占总量的25.6%和21.9%。主要企业有可利威化工、 光明化工、 中博化工、 蔚林新材料、 新天化工、 科力化工、 中炜化工、 鑫业特种润滑油等, 产品主要集中在混合芳烃、 橡胶助剂、 润滑油、 特种树脂、 消毒剂等领域。
2、 主要产品及用途
⑴中博化工生产的甲苯、 二甲苯、 混苯: 主要用于甲酚、 苯甲酸、 苯甲醛、 对销茎苯、 稀释剂和油漆等, 以及有机溶剂、 合成树脂、 染料、 炸药和农药等生产领域;
⑵可利威化工主导产品氯化异氰尿酸类包括二氯异氰尿酸钠、 三氯异氰尿酸, 属高效消毒漂白剂, 活性氯含量高, 杀菌力强, 在水中释放游离氯时间长, 可替代传统含氧消毒剂—过氧乙酸、 双氧水等, 已成为新一代高效消毒杀菌剂。主要用于游泳池和饮用水杀菌消毒、 工业循环冷却水除垢及灭藻、 食品工业及公共场所清洗和消毒、 养殖业灭菌和消毒、 羊毛制品防缩与织物漂白等。
⑶蔚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取独有的湿法挤出和载体预分散包覆造粒工艺, 专业从事橡胶助剂产品的深加工, 包括橡胶助剂的超细、 造粒、 复配及预分散母粒产品。
橡胶助剂是橡胶工业重要的辅助原料, 在改进橡胶加工工艺、 节约能源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橡胶工业里, 虽然助剂用量相对很小, 但对制品加工和应用性能的改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能优异的橡胶助剂不但能改进加工性能, 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而且能够防老化降解、 延长使用寿命。橡胶助剂的应用领域包括橡胶软管、 橡胶带、 橡胶薄片和橡胶鞋底。近90%的橡胶助剂应用与汽车相关。橡胶助剂产量的70%用于轮胎生产。轮胎工业和汽车工业是影响橡胶助剂发展的最大力量。
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的大规模生产, 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橡胶助剂的生产与发展, 橡胶助剂品种与质量大幅度提高, 当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而且部分出口。
⑷中炜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产品R600a( 又名异丁烷) 属碳氢化合物, 其臭氧消耗潜力和温室效应潜力均为0, 具有节能及对环境无公害等特点, 是一种可代替氟利昂用于空调、 冰箱、 汽车等的新型环保制冷剂。
⑸盛源石油化工公司主要利用当地石脑油和液化气资源, 生产混合芳烃、 丙烷、 异丁烷。
⑹鑫业特种润滑油脂和航天化工主要生产各种润滑脂、 通用锂基脂、 HP-R等产品, 用于航空、 铁路、 冶金、 汽车、 水电、 纺织等行业设备用脂。
⑺濮丰化工、 飞腾化工等公司生产的甲醛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以甲醛为原料可生产的胶粘剂包括酚醛树脂胶、 脲醛树脂胶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等; 其次还用于纺织品的织物处理剂。在合成材料工业中, 用甲醛生产的树脂及塑料主要有酚醛树脂塑料、 脲醛树脂塑料、 蜜胺树脂及塑料和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