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圳布吉街道东升学校中学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长、宽和高都是的长方体,如图堆放在墙角,( )露在外面的面积和其他不相等.
A. B.
C. D.
2.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电脑96台,比去年增加了32台,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32÷96×100%
B.32÷(96-32)×100%
C.96÷32×100%
3.一个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都是它的对称轴,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等边 B.等腰 C.直角 D.钝角
4.某地区烛光晚餐中,设座位有x排,每排坐30人,则有8人无座位;每排坐31人,则空26个座位,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0x-8=31x+26 B.30x-8=31x-26
C.30x+8=31x+26 D.30x+8=31x-26
5.将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搭成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A.5 B.6 C.7 D.8
6.下面各句话中,表述错误的是( )。
A.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B.2020年的第一季度共有91天
C.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50%
D.在﹣1、0、3、﹣2、﹣0.1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0.1
7.张老师有5张电影票,分别在5排、6排、8排、9排和11排,亮亮随机抽取1张,抽到奇数排和偶数排的可能性哪个大?( )
A.奇数排 B.偶数排 C.一样大
8.一件衣服100元,降价10%后又提价10%,现价是( )元。
A.100 B.99 C.98 D.97
9.一张长方形纸长24厘米,宽12厘米,把它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长方体的侧面,如果要为这个长方体配一个底面,最大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88 B.36 C.72
二、填空题
10.25分=时;公顷=( )平方米。
11.的分数单位是(______),它再去掉(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2.A=2×2×3×m,B=2×n×3,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60,则m=_____,n=_____。
13.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__________),所画圆的面积是(__________)。
1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3∶2,这是一个(______)三角形。
15.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的距离是4.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千米。
16.一个圆锥的高是18厘米,体积是60立方厘米,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另一个圆柱的体积少50立方厘米,另一个圆柱的高是_________厘米.
17.小林期中考试考了四门功课,语文78分,科学83分,英语51分,数学得分比四科的平均分多7分,问:数学考试得了(_____)分.
18.如图,、是圆直径的两端,乐乐在点,欢欢在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点第一次相遇,点离点90米,他们以同样的速度继续前行,在点第二次相遇,点离点70米,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__)米。
19.,左起第40个是(______),当Δ最多是(______)个时,就能保证其他两种图形一共是18个。
三、解答题
20.直接写得数。
21.脱式计算。
22.解下列方程(或比例)。
①8.4÷(2x﹣6)=4
②∶x=∶
23.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1)班捐了600元,六(2)班捐的是六(1)班的,六(3)班捐的是六(2)班的。六(3)班捐了多少元?
24.某商品每件成本72元,原来按定价出售,每天可售出100件,每件利润为成本的25%,后来按定价的90%出售,每天销售量提高到原来的2.5倍,照这样计算,每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多少元?
25.张庄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占,后来又转来了15名女生,这样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六年级原来有多少名学生?
26.某城市东西路口与南北路交汇于路口A。甲在路口A南面280米处的B点,乙在路口A,甲向北,乙向东同时匀速行走,4分钟后两人距A的距离相等,再继续行走24分钟,两人距A的距离又恰好相等。这时乙距离A点多少米?
27.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周长是12.56米,深是3米.
(1)在池壁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2)这个水池可以盛水多少立方米?
28.学校准备买1000本作业本,现在有甲、乙两家公司。其每本报价都是0.5元。两公司的优惠条件如下,甲公司:一律九折,乙公司:满100返8元。哪家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29.某商店到水果产地去收购橘子,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1.50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是10%,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分别求出各个选项长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即可解答。
【详解】
A.2×1×4+1×1=9(cm2)
B.2×1×3+2×1=8(cm2)
C.2×1×4+1×1=9(cm2)
D.2×1×4+1×1=9(cm2)
只有B露在外面的面积和其他不相等。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B
解析:B
【分析】
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台数÷(今年拥有电脑的台数-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台数)×100%,据此列式作答即可.
【详解】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电脑96台,比去年增加了32台,问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可以列式为32÷(96-32)×100%.
故答案为B.
3.A
解析:A
【分析】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两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中只任意一条边上的高都是对称轴,只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是对称轴,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判断。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都是对称轴,垂足是每条边上的中点,对称的后的角也是两两相等,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对称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4.D
解析:D
【详解】
略
5.C
解析:C
【详解】
略
6.D
解析:D
【分析】
A.根据“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解答即可;
B.2020年是闰年,二月有29天,再将1、2、3三个月的天数相加即可;
C.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D.正数比负数大,负数大小比较时,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小。
【详解】
A.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原题说法正确;
B.2020年的第一季度共有31+29+31=91天,原题说法正确;
C.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50%,原题说法正确;
D.在﹣1、0、3、﹣2、﹣0.1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掌握奇偶数、年月日、正负数以及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等基础知识是关键。
7.A
解析:A
【分析】
5张电影票,分别在5排、6排、8排、9排和11排,其中奇数排有5、9、11共三排,偶数排有6、8共两排;亮亮随机抽取1张,即总的份数位5份,奇数占3份,偶数占2份,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
5张电影票,分别在5排、6排、8排、9排和11排,其中奇数排有5、9、11共三排,偶数排有6、8共两排;;亮亮随机抽取1张,抽到奇数排的可能性为,抽到偶数排的可能性为,,即抽到奇数排的可能性大。
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可能性,解题的关键是先计算出两个的概率,进而得出答案。
8.B
解析:B
【分析】
将原价看作单位“1”,原价×降价后对应百分率×提价后对应百分率=现价。
【详解】
100×(1-10%)×(1+10%)
=100×0.9×1.1
=99(元)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整体数量×部分对应百分率=部分数量。
9.B
解析:B
【分析】
因为24>12,如使底面面积最大,对折的是长方形的长;打开后,围成一个高12厘米的长方体的侧面,对折两次,长被平均分成4份,由此求得长方体的底面的边长为24÷4=6厘米,进一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24÷4=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解答此题要抓住长方体的特征,利用实际操作对折一下看一看即可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
10.;8750
【分析】
(1)分钟换算小时除以进率60,结果化为最简分数:25÷60=(小时);
(2)公顷换算平方米乘进率10000,×10000=8750(平方米)
【详解】
25分=时;公顷=( 8750 )平方米。
【点睛】
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高低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1.
【分析】
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它的,因此它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是2,2=,即18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用-即可算出需要去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详解】
=
的分数单位是
最小的质数是2,2=,-=,即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弄清分数单位的意义;二是弄清最小质数是几,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分数(m、n均为等于0的自然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n就是这样分数单位的个数。
12.A
解析:2
【分析】
由A=2×2×3×m,B=2×n×3,可知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2,A和B公有的质因数里含有2和3,所以用12÷(2×3)=2,就得到一个数m或n,即m和n中有一个数是2,分析A=2×2×3×m,B=2×n×3,A中已经含有2个2,而B只含有1个2,2又是A和B公有的,所以n=2;A和B的最小公倍数=2×2×3×m×n,因为n=2已经求出,所以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2×2×3×m=60,由此即可求出m,问题得解。
【详解】
n=12÷(2×3)=2,
m=60÷(2×2×3)=5;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3.28.26
【分析】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指半径,根据代入数值解答即可求出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代入数值即可求出圆的面积。
【详解】
(1)18.84÷3.14÷2
=6÷2
=3(厘米)
(2)3.14×3×3
=9.42×3
=28.26(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直角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3∶2,按对应的比例分配可得总的分为10份,依次求出每一个角的度数,可得出每个角属于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直角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3∶2,按对应的比例分配可得总的分为10份,依次求出每一个角的度数,可得出每个角属于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比,可得每一份的度数为:
180÷(5+3+2)
=180÷10
=18(度),
则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
18×5=90(度);
18×3=54(度);
18×2=36(度),
其中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及三角形类别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应用按比例分配知识求出各个内角的度数
15.18
【分析】
在这幅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000厘米,即4千米,那么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千米。
【详解】
400000厘米=4千米
(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比例
解析:18
【分析】
在这幅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000厘米,即4千米,那么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千米。
【详解】
400000厘米=4千米
(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比例尺指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求解比例尺问题时注意单位。
16.11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得,与它等底的圆柱的体积是60+50=110立方厘米,先根据“圆锥的高是18厘米,体积是60立方厘米”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即得出圆柱的底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即
解析:11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得,与它等底的圆柱的体积是60+50=110立方厘米,先根据“圆锥的高是18厘米,体积是60立方厘米”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即得出圆柱的底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圆柱的高.
解:底面积是:60×3÷18=10(平方厘米),
所以圆柱的高是:(60+50)÷10,
=110÷10,
=11(厘米),
答:圆柱的高是11厘米.
故答案为11.
点评:此题考查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熟记公式即可解答.
17.80
【分析】
设数学得x分,根据“总数÷科目数量=平均数”用未知数表示出四门功课的平均数,进而根据“数学分数﹣四门功课的平均分=7”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数学得x分,由题意可得方程
解析:80
【分析】
设数学得x分,根据“总数÷科目数量=平均数”用未知数表示出四门功课的平均数,进而根据“数学分数﹣四门功课的平均分=7”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解:设数学得x分,由题意可得方程:
x﹣(78+83+51+x)÷4=7
x﹣(212+X)÷4=7
[x﹣(212+x)÷4]×4=7×4
4x﹣212﹣x=28
3x﹣212=28
x=80
答:数学得80分.
故答案为80.
18.400
【分析】
在环形跑道上,反向行走意味着一个顺时针走,另一个逆时针走。由题意,在C点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圆周长的一半;接下来在D点第二次相遇,其间两人走过的路程为圆一周的长度,加上之前的半
解析:400
【分析】
在环形跑道上,反向行走意味着一个顺时针走,另一个逆时针走。由题意,在C点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圆周长的一半;接下来在D点第二次相遇,其间两人走过的路程为圆一周的长度,加上之前的半圈,两人共走了1.5个圆的周长,且是第一次走的3倍;以A为例,第一次走了90米;从最初到第二次相遇共走了90×3=270(米)。这270米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AC、BC、BD,其中AC、BD分别为90米、70米,那么BC=270-90-70=110(米)。而AC+BC恰好为圆周长的一半。那么这个圆的周长为(90+110)×2=400(米)。
【详解】
90×3=270(米)
270-90-70=110(米)
(90+110)×2=400(米)
【点睛】
①反向行走的意义要掌握②因为是环形跑道,圆有它特殊的几何性质,可以把路程结合圆的特性,作为分析的基础。
19.【分析】
(1)把这5个图形看作一组,用总数量除以5可以算出一共分了几组;
(2)一组里其他两种图形加起来一共有3个,如果总共是18个,则需要分成18÷3=6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
解析:
【分析】
(1)把这5个图形看作一组,用总数量除以5可以算出一共分了几组;
(2)一组里其他两种图形加起来一共有3个,如果总共是18个,则需要分成18÷3=6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40÷5=8(组)
所以左起第40个是第八组的最后一个,即为;
(2)18÷3=6(组)
6×2=12(个)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周期问题,找到几个图形为一组是解决此题关键。
三、解答题
20.510;95.4;1.2;64;
;;;6;
;
【分析】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把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再加减;带有百分数的运算可以把百分数化为小数或分数计算
解析:510;95.4;1.2;64;
;;;6;
;
【分析】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把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再加减;带有百分数的运算可以把百分数化为小数或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带有括号的计算,能用简便算法的先结合运算定律对算式进行变形再计算,不能用简便算法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详解】
510 95.4 1.2 56×
【点睛】
此题是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计算的综合考查,熟练运用相关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21.9;2;
15;
【分析】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性质简算;
,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其余各算式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
【详解】
=2
=15
=
【点睛】
此题是考查四则混合运
解析:9;2;
15;
【分析】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性质简算;
,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其余各算式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
【详解】
=2
=15
=
【点睛】
此题是考查四则混合运算,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灵活运用一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2.①x=4.05
②x=
【分析】
(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先将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x﹣6),然后再同时加上24,最后同时除以8即可;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变为x=×,然后先计算等
解析:①x=4.05
②x=
【分析】
(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先将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x﹣6),然后再同时加上24,最后同时除以8即可;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变为x=×,然后先计算等号右边的乘法,再将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
【详解】
①8.4÷(2x﹣6)=4
解:8.4÷(2x﹣6)×(2x﹣6)=4×(2x﹣6)
8x﹣24=8.4
8x﹣24+24=8.4+24
8x÷8=32.4÷8
x=4.05
②∶x=∶
解:x=×
x=
x×2=×2
x=
【点睛】
本题考查解方程和解比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3.540元
【详解】
600××=540(元)
答:六(3)班捐了540元.
解析:540元
【详解】
600××=540(元)
答:六(3)班捐了540元.
24.450元
【详解】
原定价为:72×(1+25%)=90(元),
现在的价格是:90×90%=81(元),
现在每件商品的利润是:81-72=9(元),
而原来每件商品的利润是:90-72=18(元
解析:450元
【详解】
原定价为:72×(1+25%)=90(元),
现在的价格是:90×90%=81(元),
现在每件商品的利润是:81-72=9(元),
而原来每件商品的利润是:90-72=18(元),
原来每天可以出售100件,可得利润:100×18=1800(元);
现在每天可以出售:100×2.5=250(件),
现在每天可得利润:250×9=2250(元);
现在每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2250-1800=450(元);
答:每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450元.
25.360名
【解析】
【详解】
设六年级原来有x名学生,
则女生有 x名,
所以
x=360
答:六年级原来有360名学生.
解析:360名
【解析】
【详解】
设六年级原来有x名学生,
则女生有 x名,
所以
x=360
答:六年级原来有360名学生.
26.840米
【分析】
行走4分钟甲到C,乙到D,又AC=AD,可见甲、乙二人4分钟共行AB=280(米),求出甲、乙二人速度和;再行走24分钟甲到E,乙到F,已知AE=AF,所以甲28分钟行BE,比乙
解析:840米
【分析】
行走4分钟甲到C,乙到D,又AC=AD,可见甲、乙二人4分钟共行AB=280(米),求出甲、乙二人速度和;再行走24分钟甲到E,乙到F,已知AE=AF,所以甲28分钟行BE,比乙28分钟多行AB=280(米),求出甲、乙二人速度差,进而求出乙的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AF的长度即可解答。
【详解】
速度和:280÷4=70(米/分)
速度差:280÷28=10(米/分)
乙的速度:(70-10)÷2
=60÷2
=30(米/分)
30×28=840(米)
答:这时乙距离A点840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甲乙二人的速度和与速度差,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求出乙的速度。
27.(1) 50.24平方米 (2) 37.68立方米
【详解】
12.56÷3.14÷2=2(米)
(1)12.56×3+3.14×22=50.24(平方米)
(2)3.14×22×3=37.68(立
解析:(1) 50.24平方米 (2) 37.68立方米
【详解】
12.56÷3.14÷2=2(米)
(1)12.56×3+3.14×22=50.24(平方米)
(2)3.14×22×3=37.68(立方米)
28.甲公司
【分析】
分别求出两家公司的实际费用,比较即可。
【详解】
甲公司:(元)
乙公司:(元)
500÷100=5
(元)
,甲公司更便宜一些。
答:甲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点睛】
本题考
解析:甲公司
【分析】
分别求出两家公司的实际费用,比较即可。
【详解】
甲公司:(元)
乙公司:(元)
500÷100=5
(元)
,甲公司更便宜一些。
答:甲公司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扣问题,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29.50元
【解析】
【详解】
解:每千克的运费是1.50×400÷1000=0.60(元)
每千克的成本:(1.20+0.60)÷(1-10%)=2.00(元)
售价=成本×(1+利润率)
零售价为:
解析:50元
【解析】
【详解】
解:每千克的运费是1.50×400÷1000=0.60(元)
每千克的成本:(1.20+0.60)÷(1-10%)=2.00(元)
售价=成本×(1+利润率)
零售价为:2.00×(25%+1)=2.50(元)
答:零售价应是每千克2.50元。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成本、利润、售价、利润率这几个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