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小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1.看拼音写字词。
wèi jiè méng lóng nù hǒu jiàn kāng mǐn jié
shū cài ténɡ luó zāo yānɡ jǐnɡ jiè xiāo s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成千上万 九天览月 B.振奋不已 振耳欲聋
C.炎黄子孙 勃勃生机 D.鲲朋展翅 嫦娥奔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脆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B.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事。
C.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D.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建造了美丽的世界。
4.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填空。
( )( )如归 精( )( )国 刚正( )( )
( )面无 ( ) ( )( )高远 英勇( )( )
(1)这个人办事不讲情面、公正严明。可以用成语( )形容他。
(2)形容一个人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这个词语是(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就在平台上弹琴。
C.我觉得牛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不能平白地去欺负它。
D.我们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可以防止眼睛不近视。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过是溪(这) 还卒业(完成)
C.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D.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翁媪(老妇人)
7.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
A.表示说法迟疑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
8.按要求写句子。
(1)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照样子介绍一个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但是语言也非常生动。(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3)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照样子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悠悠地飞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百倍。“碳纳米管”非常轻。(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
(1)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追逐黄蝶的生动情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可爱。
(2)到哪去找这么多的绿:____________、浅绿、_____________、翠绿、淡绿、粉绿……绿得__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___。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他吵得受不了。”这句话中“发了狂”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表现出母鸡下蛋之后的_____________之情;画横线句子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得表现出作者对母鸡的_____________之情。
(4)诗歌和音乐有许多共同点,正如朱光潜说的:“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阅读以下药品说明书
小儿止咳糖浆说明书
【成分】 甘草流浸膏、 桔梗、 氯化铵、 橙皮酊。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半透明的黏稠液体; 味甜。
【功能主治】 祛痰, 镇咳。 用于小儿咳嗽。
【产品规格】 每瓶装120毫升
【用法用量】 口服。 5岁以上一次5~10 毫升, 2~5岁一次5毫升,2岁以下酌情递减。一日3~4次。
【有效期】 24个月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食物。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2岁以下用量应咨询医师或药师。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者,应及时就医。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1、这种药品主治什么( )
A.感冒 B.成人咳嗽 C.小儿咳嗽 D.小儿哮喘
12、该怎么给4岁的孩子正确服药呢( )
A.每次喝5—10毫升 B.每次喝5毫升
C.每次一点儿 D.每次一汤匙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药品祛痰,镇咳,老少皆宜。
B.该药品味甜,是因为含有枸杞等成分。
C.该药品保质期为两年。
D.服用该药品时可食用辛辣食物。
14、奶奶头痛、发热,忙拿出该药品要吃。她能吃吗?为什么?
观点:____
理由:____
15、王明家里有瓶小儿止咳糖浆,生产日期为2014年12月,请问现在还能吃吗?为什么?
观点:____
理由: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蜡烛里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很纳闷,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对于我的疑问,店主只是淡淡地说:“利润太小,不划算。”
②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这让我更疑惑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
③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店里的老阿婆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来我这买蜡烛的人多。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点头示意,满意而归。
④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到街上漫步。走着走着,我未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跟老板闲聊起来。我好奇地问:“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一些货呢?”
⑤店主告诉我说:“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我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地约定不卖蜡烛。”
⑥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6、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按要求填写表格。
店主的话
“我”的心情
原因
三家店主回答:“没有”。
纳闷
_____
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_____
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
_____
感动
我被老板们的精神感动了。
18、用“ ”画出能具体感受到“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的句子。
19、听了店主的话,“我”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是( )A.小镇的蜡烛生意不好做。
B.小镇老是停电,蜡烛没有货了。
C.四家杂货铺店主不卖蜡烛,是为了帮助老阿婆。
D.四家杂货铺店主认为卖蜡烛利润太小,不划算。
20、短文中石板镇不卖蜡烛的店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21、习作
同学们,生活中不时会发生让我们或感动、或意外、或难忘的事情或场景。请选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那件事或那个场景写下来。注意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题目自拟。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慰藉”“朦胧”“怒吼”“蔬”“藤”“警”“潇”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
A九天览月——九天揽月
B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D鲲朋展翅——鲲鹏展翅
3.C
【解析】C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A项脆弱:禁不起挫折;不坚强。形容身体要用“虚弱”。
B项启事:机关,团体,单位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使用文体。应改为“启示”,启示:指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C项牢固:结实;坚固。
D项建造:建筑;修建,这里应改为“创造”。
4. 视 死 忠 报 不 阿 铁 私 志 存 无 畏 铁面无私 刚正不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与理解。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
精忠报国:意思是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英勇无畏:意思是非常勇敢,不畏艰险。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选项,“闻名世界的”和“著名的”两个词语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B选项,成分残缺。本句中缺少了主语,应改为“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C选项,正确。
D选项,前后语义矛盾,做眼保健操,可以防止眼睛近视。
6.D
【解析】D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A项,“恭勤不倦”出自《囊萤夜读》,恭勤不倦:谨慎、勤奋而不知道疲倦。“恭勤不倦”中“恭勤”是肃敬勤勉的意思。
“博学多通”出自《囊萤夜读》,意思是:知识广博学问精通。通:通晓、明白。
B项,“过是溪”出自《铁杵成针》:他路过一条小溪。是:这。
“还卒业”出自《铁杵成针》:就回去完成学业。卒:完成。
C项, “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翻译: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平明:天刚亮。
“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乾坤:天地间。
D项,有误。“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疏疏:稀稀疏疏。
“翁媪”出自《清平乐村居》: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
7.C
8.我们觉得地球很大,其实太阳比地球大多了,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语言也非常生动。 我会放学回到家,打开书包,拿出笔和本做作业。
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句子把“碳纳米管”与“钢铁”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
海洋中太平洋的面积最大,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多倍。
(2)考查修改病句。从题干来看关联词运用不恰当,句子是并列关系,用并列关联词“不仅……而且”,即: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语言也非常生动。
(3)考查仿写句子,写一组连续的动作。如:
肖红拿出一张雪白的纸,从笔袋里掏出红色的彩笔,认真地画出了一轮红红的太阳。
9. 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苇絮飞起来。 我们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 “碳纳米管”不但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
【解析】
(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会改为否定词“不会”,然后将反问语气词“怎么“去掉,再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
(2)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缩为:苇絮飞起来。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句搭配不当,把“风气”改为“习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
10.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墨绿 嫩绿 发黑 出奇 拼命炫耀 喜悦和自豪 讨厌 生命全在节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1)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全诗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出自作家艾青的《绿》,这是一首描写“绿”的诗,他用朴素的语句写下了绿的美。
(3)从“发了狂”“吵得受不了”可以看出母鸡下蛋后的得意,急于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功劳,作者把母鸡的居功自傲、张狂炫耀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母鸡进行了讽刺—聋人本是听不到声音的,作者却说“就是聋人也会被他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母鸡的厌恶之情。
(4)“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是现当代美学家朱光潜的名言,意思是诗歌与音乐一样,最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没有节奏和韵律,诗歌和音乐就失去了生命。
C
【解析】11、C
12、B
13、C
14、 奶奶不适合吃。 因为这瓶糖浆主要针对的是小儿咳嗽,对于成人来说,药效不足。
15、 不能。 因为小儿止咳糖浆的有效期是24个月,王明家的这瓶小儿止咳糖浆生产日期是2014年12月,现在是2022年,已经超过有效期,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所以不能再服用。
【解析】
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药品说明书名称“小儿止咳糖浆说明书”以及功能主治“祛痰, 镇咳。 用于小儿咳嗽”可知,这种药品主要用来治疗小儿咳嗽的。选C。
12、本题考查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由用法用量中“5岁以上一次5~10 毫升, 2~5岁一次5毫升,2岁以下酌情递减。一日3~4次”可知,4岁的孩子应该每次喝5毫升,每天喝3~4次。选B。
13、本题考查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A错误。由功能主治“祛痰, 镇咳。 用于小儿咳嗽”可知,该药品祛痰,镇咳,主要针对小儿咳嗽,不适合老人。
B错误。由成分“甘草流浸膏、 桔梗、 氯化铵、 橙皮酊”可知,该药品中没有枸杞等成分。
C正确。由有效期“24个月”可知,该药品保质期为两年。
D错误。由注意事项中“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可知,服用该药品时不可食用辛辣食物。
14、本题考查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由功能主治“祛痰, 镇咳。 用于小儿咳嗽”可知,该药品主要针对小儿咳嗽,不适合老人。所以奶奶不适合吃。
15、本题考查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由有效期“24个月”可知,该药品保质期为两年,王明家里的小儿止咳糖浆,生产日期为2014年12月,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两年,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所以不能再吃了。
C
【解析】16、短文讲了“我”在小镇上走了三家杂货店铺都买不到蜡烛,最后在老阿婆家买到了。“我”对此很疑惑,后来通过一家杂货铺的老板知道他们这几家杂货铺不卖蜡烛是商量好的,是为了帮助老阿婆。“我”被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17、 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疑惑 店主告诉我说:“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我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地约定不卖蜡烛。”
18、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店里的老阿婆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
19、C
20、石板镇不卖蜡烛的店主是一个无私、善良、乐于助人。
【解析】
16、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熟读文可知,短文讲了“我”在小镇上走了三家杂货店铺都买不到蜡烛,最后在老阿婆家买到了。“我”对此很疑惑,后来通过一家杂货铺的老板知道他们这几家杂货铺不卖蜡烛是商量好的,是为了帮助老阿婆。“我”被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文章信息的提炼。
从文章第①段“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很纳闷,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对于我的疑问”可知“我”纳闷的原因是: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从文章第②段“这让我更疑惑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可见现在我的心情是“疑惑”的。
从文章⑤⑥段可知店主说了“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我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地约定不卖蜡烛”这样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8、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炼。
从第③段“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店里的老阿婆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可感受到老阿婆的日子太过艰难。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⑤段店主的话可知,蜡烛里的秘密是:四家杂货铺店主不卖蜡烛,是为了帮助老阿婆。
20、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石板镇不卖蜡烛的店主为了帮助老阿婆,宁愿放弃卖蜡烛可得的利润,对干小卖店来说无疑是损失,但是他们心甘情愿这样做,表现了他们的无私、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21、例文:
印象最深的事
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家,时时充满着阳光。但有一次却弥漫着阴霾,令我印象很深刻。
那时,爸爸妈妈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晚上,他们用力地把房门一关,大吵了一架。我贴着门听,
【解析】例文:
印象最深的事
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家,时时充满着阳光。但有一次却弥漫着阴霾,令我印象很深刻。
那时,爸爸妈妈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晚上,他们用力地把房门一关,大吵了一架。我贴着门听,听到了一阵阵哭声、吵闹声。
第二天,星期五。我心事重重地去上学,当天晚上回来,我们发现妈妈已经神秘失踪了。月黑风高的晚上,我和爸爸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地问妈妈可能去的地 方。奶奶家,没有;外婆家,没有;妈妈的朋友、同学家,也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我激动着急地问着爸爸。爸爸气呼呼地对我说:“鬼知道她跑哪儿去了,回 去吧!”我们放弃了,回家去了。晚上,我坐卧不安,翻来覆去。没有妈妈在的夜晚,格外冷清,我还真不习惯呢!
第三天,我们从上午等到下午,还是没有等到妈妈的归来。我们又决定再次寻找,先去了外婆家。
我走进外婆家,外婆轻盈地走过来。我急不可待地问外婆:“外婆,妈妈在吗?”外婆眨了眨眼睛,犹豫了一下,给我了一个向那个房间走的手势。我顺着手 势走了进去,看到妈妈正坐在椅子上,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愣了一下,快速地跑了过去,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我和妈妈的眼泪瞬间掉下来,像一串串晶莹的珍 珠。我断断续续地跟妈妈说:“以后你不……不要再……再离家出走了,好不好?”“对不起,孩子,我答应你,一定不会了!”爸爸也进来深情地凝望着我们。
在洁白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温暖的抱在一起。这对我来说,是最温暖的一天,也是最幸福的一天!只有一家人快乐地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家呀!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根据材料的要求写出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开头:首先明确自己要写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事件写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过程:具体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