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带一路下的湖北对外贸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39707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带一路下的湖北对外贸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带一路下的湖北对外贸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带一路下的湖北对外贸易 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SWOT分析 及发展途径研究 摘 要:近几年,湖北对外经济贸易实现大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为湖北对外经济贸易创造了发展空间。融入对接一带一路是湖北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着力点。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湖北有其优势(S)和劣势(W),也会面临各种机遇(O)和风险(T)。湖北应抢抓机遇,避开风险,扬长补短,将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结合,以开放为先导,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把湖北打造成长江中游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 关键字:湖北;对外经济贸易;一带一路;SWOT;长江经济带 Abstract: Rencent years, Hubei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has developed rapidly.The propose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has made it convenient to accelerate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s of Hubei. All the way into the docking area in Hubei to build inland open new heights,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focal point.While, Hubei has its strengths (S) ,weaknesses(W), opportunities(O) and threat(T). Hubei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o avoid risks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 Hubei will combine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pen for the pilot to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of the main line,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in Hubei to fight the economic belt of the Silk Road connected bridgehead. 一、 背景分析 当前国际经济缓慢发展、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着国际变化的严峻挑战。对于中国,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得到迅猛飞跃和提升,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局部失衡,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需要调整,同时为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促进国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顺应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13年国家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而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有18个省份被圈定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并且明确了各重点省份在战略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方向。对于规划中未提及的省份,比如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主要围绕内陆地区的节点城市(省会城市),表示以建设各城市群的方式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图1 “一带一路”战略圈定城市 二、 湖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积极意义 随着新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放性经济主导区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扩大开放越来越成为各地应对竞争挑战、谋求赶超跨越的重要抓手。湖北虽然没有被圈定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省份,但却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枢纽。把湖北作为连接“两带”的枢纽地位有利于内陆地区开放开发,也有利于加强内陆地区与中东、中亚、欧洲的联系,形成开放新格局。 图2 湖北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 近十年,湖北经济增长迅速,年均增速达到12%,GDP挤进“2000万亿元”俱乐部。但是,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看(见表1),湖北经济高位主要得益于投资拉动,货物和服务净流出的贡献率小,可见,进出口贸易是湖北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所以,融入“一带一路”还是湖北发挥比较优势、竞技提质、升级增效的广阔平台,是消化省内过剩产能、解决能源瓶颈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互联互动,形成巨大的叠加优势,提升湖北在全国经济空间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表1 湖北经济增长三大需求贡献率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流出 2010 100.0 45.67 52.60 1.73 2011 100.0 44.29 54.68 2.03 2012 100.0 44.06 55.40 0.54 2013 100.0 43.89 56.01 0.10 2014 100.0 43.73 56.08 0.19 数据来源:2015年湖北统计年鉴 三、 “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对外经济贸易的SWOT分析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的比较优势(Strength) 融入对接“一带一路”,湖北在历史渊源、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资源配置率、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 历史渊源深厚,人文经贸联系频繁 湖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自古以来,与陕西尤其是陕南地区交往密切,十堰竹溪县素有“朝秦暮楚”之称,早在唐朝时期就是古都西安的贡米、贡茶中心。郧西上津镇史称“天子渡口”,唐代上津镇是联系都城长安与江南、岭南地区的重要孔道;襄阳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说,是联系长江中游与中原、关中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关中通往岭南的水运枢纽和中转要港,从西周到北宋,襄阳多次成为我国南北通商贸易的重要“互市”,保持着与长安的经贸往来,并进一步西向联系丝绸之路。唐代襄阳的漆器和茶叶是最有名的外销特产;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以咸宁羊楼洞为起点、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重要的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国际文化商贸通道。中俄万里茶道的繁盛带动了湖北以集散、转运为主要功能的节点城镇的肇兴,咸宁羊楼洞镇是万里茶道上青砖茶和红茶的主要茶源地。汉口有“东方茶港”之誉,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襄阳是万里茶道水陆联运的重要枢纽;湖北境内还有一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历史记载,如随州籍的北宋名僧善洪被称为玄奘西天取经又一人,其修行路线从甘肃天水出发至印度,期间穿越邦国39个,和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线高度吻合。 2.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支撑中部、服务全国”的大交通枢纽功能为物流、通关提供强大便利,为融入对接“一带一路”夯实了基础。铁路方面,以武汉为节点形成的“米”字形铁路网逐渐铺开;正在建设的武西客专将长江经济带的中点武汉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连接起来。公路方面,“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京港澳高速和大广高速连通京津冀、湖北和珠三角,沪渝、沪蓉高速沟通长三角、湖北和成渝经济区;福银高速连接关西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经济区、海峡西岸城市群,形成对接“一带一路”的大通道;保(康)宜(昌)高速公路通车,湖北一肩挑“两带”地位更加突出。海关方面,形成以武汉为中心,黄石、宜昌、荆州、襄阳等为节点的开放口岸格局:顺丰速运开通武汉直飞香港、友和道通航空开通武汉至阿拉木图的两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宜昌航空口岸开通至台湾航线;阳逻港获批进口水果、粮食指定口岸,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进口水果、粮食内河水运口岸;“汉新欧”实现常态化运营;襄阳开通了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 图3 汉新欧国际铁路路线图 随着湖北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的次第展开并取得积极成效,截止2015年,湖北拥有东西湖和黄石棋盘洲两个保税物流中心,汽车及零部件、船舶、服装和黑色金属材料等国家级出口基地,机械及设备、生物医药、化工出口等省级出口基地。 3. 产业互补优势突出 近年来,湖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强的互补性。湖北第一产业优势突出,农产品出口从2008年开始一直稳居中部六省首位,占中部六省总量30%以上。2014年,全省出口农产品达19.95亿美元、居全国第9位,超过湖北在全国出口总值的排序,超过全国出口农产品增速近1倍;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光电子信息、铁路技术装备制造、石油装备制造、专用汽车、钢材冶金、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建筑等产业既是湖北的优势产业,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和国家发展相对较弱的产业,开展产业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4. 外贸市场基础雄厚,结构呈现持续优化 近年来,湖北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进出口贸易呈现齐头并进的局面。2015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3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出口1817.1亿元,增长11%,超额完成10%的全年外贸出口增长目标;进口1021.7亿元,增长1.4%。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4.3个百分点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排在全国第六位。 (1) 开拓市场成效显著 对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新加坡分别增长55.1%、19.1%、34.9%、57.7%和29.5%;对亚洲、非洲、北美洲等进出口均呈增长趋势,从各大经济体来看,湖北对APEC出口额所占比重最高,增幅最快。其次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盟。 (2) 招商引资量增质优 2015年湖北省实际使用外资89.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实际使用外资同期增长,2014年,在鄂投资兴业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88家(境外159)家,总量位居华中地区首位。外资投资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与通信、新材料、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等领域。信息服务业、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际使用外资迅速增长,分别增长15倍、2倍、1.3倍和3.7倍。 (3)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015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14.5亿美元,累计签订合同70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7亿美元。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连续3年分别保持在1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其中新签合同额全国第3位,完成营业额居全国第7位。其中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46.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40.5%,完成营业额32.7亿美元,占完成营业总额62.5%。25个新签合同额500万美元以上项目遍及“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占项目总数近六成,其中23个项目分布在孟加拉、老挝、巴基斯坦、卡塔尔等亚洲国家。其中葛洲坝公司承建的孟加拉湖城房建项目合同额14.2亿美元和埃及国家乡村卫生项目合同额10亿美元,是湖北省在亚洲和非洲沿线国家合同额最大的项目,中国十五冶承建的白俄罗斯吉利汽车项目合同额1800万美元,是在欧洲沿线国家合同额最大的项目。这些项目既为加快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也为今后加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4. 旅游产业带动经济提升 湖北拥有长江三峡、武汉东湖、神农架、武当山、大洪山、襄阳古隆中等自然景观和炎帝故里、赤壁古战场、荆州古城、万寿宝塔、黄鹤楼等人文景观。湖北省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几十年的发展之下,旅游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湖北省共接待国际游客2.13百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38.51百万美元,对湖北省旅游总收入贡献率为33.1%。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对于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对外经济贸易的劣势分析(Weakness) 虽然近几年湖北对外经济开放水平有了增长,但从总量上看与其他省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对外开放中出现区域不平衡:一是存在武汉“独大”的格局,2014年武汉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两项主要指标分别占全省的61.37%和61.27%,其次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和襄阳,仍然与武汉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进出口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宜昌和襄阳,其他县市相对较弱;三是实际利用外资较高的地区除武汉外,主要集中在汉江沿线的孝感、荆门、襄阳,沿江地区仅黄石和宜昌两地相对较高。 对外开放结构仍有待优化。一是进出口行业高度集中,湖北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电器、服装三类产业,占进口额的44%。同时,大部分出口产品处于国际市场中低端,出口利润薄,竞争力不强;进口则高度集中在电子电器、集成电路、铁矿砂三类产业,占出口总额的57%;而且,进出口企业高度集中,境外投资水平及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结构有待优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对外经济贸易的机遇(Opportunities) 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到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鄂企展开国际产能合作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目前湖北已有620多家企业在海外设立公司及相关机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达到43个,其中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布局的重点项目40个,投资总额达140亿美元。像葛洲坝、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湖北电建等企业,已在孟加拉、缅甸等10多个国家承建一批重点工程,凭借一批大项目,一批精品工程,湖北工程承包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的一张名片。通过中铁大桥局等名企带动更多相关企业,湖北将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升级,由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升级,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从而占领更多世界高端工程市场,与发达国家公司抗衡。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对外经济贸易的威胁(Threat) 正如前文背景所述湖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没有被明确定位,合作和发展方面重点不确定,因此存在“边缘化”危机。此外,湖北还面临着国际挑战和国内竞争的风险,在国际,近几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欧美国家与印度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我国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竞争尤其是资本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也是湖北所面临的;在国内,内陆地区比如重庆、四川都是战略规划中的重点省份,国家对其有清晰的定位和重点合作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湖北经济产生竞争压力。 四、 “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北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途径 (一)挖掘历史文化内涵 一是以“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和“万里茶道跨国联合申遗“为契机,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伏尔加河流域合作,深入开展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探讨在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通用航空、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工程承包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中俄合作先行示范区。 二是发挥十堰与重庆、西安内陆开放高地的“近邻”优势,挖掘郧西上津直通长安的历史渊源,抓住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省级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强与陕西商洛、安康、汉中和河南南阳等地的合作交流,联合将全流域的汉江生态经济带推向国家战略,把十堰打造成为全流域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枢纽城市。加快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以西安、重庆为跳板,全面加强与西北、西南地区的联系与协作,进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三是借助随州承办炎帝故里寻根节契机,省域范围内联合襄樊枣阳雕龙碑、谷城农耕园、神农架、巴东神农溪,打造“随枣谷神”炎帝神农文化旅游线路,联动起整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依托随岳高速和即将建成的武西高铁,加强与湖南炎陵县、山西高平等地的旅游合作,进一步整合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和佛教文化,打造“一带一路”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稳定产业优势,进一步升级产业 一是进一步发挥湖北农产品出口优势,通过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在特色、规模、技术上进行突破,整体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出口竞争力。以重塑中俄万里茶道为契机,开拓“一带一路”农产品市场,鼓励更多的茶叶出口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叶市场。 二是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构建出口竞争增长点。推动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向创新驱动型、绿色经济型、智能融合型、生产服务型转型,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抱团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以湖北“双重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广像“襄阳汽车轴承模式”、“华新水泥模式”、“随州中兴茶叶模式”和“安琪酵母模式”。 四是依托对外承包工程优势,打造“鄂企”名片,带动“湖北制造”走出去,。在巩固亚非市场的基础上,支持葛洲坝、中建三局、凯迪电力、邮科院、武钢国贸、中冶南方、华新水泥等开拓中亚、东盟、中东欧、蒙古、南美等市场;形成境外投资、海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商品出口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三)健全交通设施 一是继续推进“汉新欧”班,加强与长江沿线开通中欧班列的省市合作,优化与“合新欧”、“郑欧”、“渝新欧”等货运班列的连接;推进武西高铁建设,对接“一带一路”西向开发;推进蒙西至华中重载铁路建设,加强与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新疆等煤炭基地的联系,进而加强与西北、西南地区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建设;推进武汉至昆明高铁早日开通,对接泛亚高铁,连接东南亚诸国,进而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二是加快航道和港口升级,开拓国际航线。推进武汉临港经济区建设,深化武汉与沿海、内河港口战略合作;将襄阳港打造成对接武汉航运中心的腹地港,加快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建设。 三是加快航空运输发展,实现快速联运。支持武汉天河机场打造成为全国枢纽门户机场,支持武汉开通至中亚、西亚等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拓展至澳洲、欧洲、美洲等国际航线,加密至日韩的航班。 (四)完善开放平台 进一步优化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布局,加快推进保税区和自贸区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口岸平台建设,发挥电子口岸功能;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优化招商平台功能,提升外贸综合服务能力。 (五)改革创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外贸服务环境。深化外贸管理、外商投资体制改革大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贸易监管方式,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规则。深化与上海口岸大通关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沿海、沿边、沿江及周边省市口岸通关合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同时,还要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创新金融支撑功能。重点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武汉东湖资本特区,加快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进出口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海外投资、海外工程承包等特色金融服务。重点加强对中小创业企业和新兴领域创业的信贷扶持,在创业辅导、技术改造、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六)加强交流合作 增进与友好国家的外事联系力度,以友好城市为纽带,进一步推动对外交流与服务,不断扩展友好城市的规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驻外经商机构、中资企业商协会及外方投资促进机构的紧密联系,推动建立与其联系合作的常态机制。加强对外文化教育合作,发挥湖北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2014(08) [2]唐彦林,贡杨,韩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06) [3]杨春蕾.东西双向开放:江苏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4]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 2014(03) [5]东艳.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遇[J].国际经济评论. 2014(01) [6]赵丽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理论学刊. 2013(11) [7]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8]甘勇.湖北元素,闪亮一带一路[N].湖北日报.2015-05-16 (001) [9]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 [10]李忠斌,李军.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基于13个自治州的主因子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