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39650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当∠APB=45°时,PD的长是( ); A. B. C. D.5 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点E从点A出发沿着线段AD向点D运动(不与点A、D重合),同时点F从点D出发沿着线段DC向点C运动(不与点D、C重合),点E与点F的运动速度相同.BE与AF相交于点G,H为BF中点,则有下列结论:①∠BGF是定值;②BF平分∠CBE;③当E运动到AD中点时,GH=;④当C△AGB = 时,S四边形GEDF =a2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3.将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点分别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2019个正方形重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B. C. D. 4.如图,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且点P不与点B、C重合),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设AM的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4≥x>2.4 B.4≥x≥2.4 C.4>x>2.4 D.4>x≥2.4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对角线AC上一点,且CG=CB,连接BG,取BG上任意一点H,分别作HM⊥AC于点M,HN⊥BC于点N,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HM+HN的值为( ) A. B.1 C. D. 6.如图,在中,,依次是上的五个点,并且,在三个结论:(1);(2);(3)之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B. C. D. 7.如图,在ABCD中,AD=2AB,,垂足在线段上,、分别是、的中点,连接,、的延长线交于点,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90°,且BC=2AD,以AB、BC、D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若=3,=8,则的值为( ) A.22 B.24 C.44 D.48 9.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沿AE对折至,延长交BC于点G,连接则BG的长( ) A.1 B.2 C. D.3 10.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为线段的中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如图,以RtABC的斜边AB为一边,在AB的右侧作正方形ABED,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CO,如果AC=4,CO=,那么BC=______.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BC=4,∠A=120°,E是AB的中点,点F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AEF为等腰三角形,则EF的长为_____. 13.已知在矩形中,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且当时,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H⊥AE于点H,连接BH并延长交CD于点F,连接DE交BF于点O,下列结论:①∠AED=∠CED;②OE=OD;③BH=HF;④BC﹣CF=2HE;⑤AB=HF,其中正确的有_____.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上,连接EF、CF,则下列结论:①∠BCD=2∠DCF;②EF=CF;③S△CDF=S△CEF;④∠DFE=3∠AEF,-定成立的是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16.如图,有一张矩形纸条ABCD,AB=10cm,BC=3cm,点M,N分别在边AB,CD上,CN=1cm.现将四边形BCNM沿MN折叠,使点B,C分别落在点,上.在点M从点A运动到点B的过程中,若边与边CD交于点E,则点E相应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cm. 17.如图,菱形的边长是4,,点,分别是,边上的动点(不与点,,重合),且,若,,与相交于点,当为等腰三角形时,的长为________. 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为AD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DC,点P为边AD上一动点,且PC⊥PG,PG=PC,点F为EG的中点.当点P从D点运动到A点时,则CF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9.如图,菱形的两个顶点坐标为,,若将菱形绕点以每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则第秒时,菱形两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20.如图,矩形纸片ABCD,AB=5,BC=3,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O,F,且OP=OF,则AF的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 21.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如图①,在纸片中,,,过点作,垂足为点,沿剪下,将它平移至的位置,拼成四边形. 独立思考:(1)试探究四边形的形状. 深入探究:(2)如图②,在(1)中的四边形纸片中,在.上取一点,使,剪下,将它平移至的位置,拼成四边形,试探究四边形的形状; 拓展延伸:(3)在(2)的条件下,求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 (4)若四边形为正方形,请仿照上述操作,进行一次平移,在图③中画出图形,标明字母,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22.如图正方形,与相交于点(不与、重合). (1)如图(1),当, ①求证:; ②求证:; (2)如图(2),当,边长,,求的长. 23.如下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将一个含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若点A的坐标为,. (1)旋转操作:如下图2,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时,则点B的坐标为 . (2)问题探究: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如图3,在AB边上的上方以AB为边作等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以点A、B、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构成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动点分析:在图3的基础上,过点O作于点P,如图4,若点F是边OB的中点,点M是射线PF上的一个动点,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OM的长. 24.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B,O,D重合),连接CP并延长,分别过点D,B向射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 (1)补全图形,并求证:DM=CN; (2)连接OM,ON,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 25.如图,在正方形中,是边上的一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 (1)求证:; (2)用等式表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6.社团活动课上,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索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图,,点为边上一定点,点为边上一动点,以为一边在∠MON的内部作正方形,过点作,垂足为点(在点、之间),交与点,试探究的周长与的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动手操作,归纳发现) (1)通过测量图、、中线段、、和的长,他们猜想的周长是长的_____倍.请你完善这个猜想 (推理探索,尝试证明) 为了探索这个猜想是否成立,他们作了如下思考,请你完成后续探索过程: (2)如图,过点作,垂足为点 则 又四边形正方形, , 则 在与中, (类比探究,拓展延伸) (3)如图,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线段、、与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2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E,F分别是AD,BC上的点,且AE=CF,EF与AC交于点O. (1)如图①.求证:OE=OF; (2)如图②,将平行四边形ABCD(纸片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A1处,点B落在点B1处,设FB交CD于点G.A1B分别交CD,DE于点H,P.请在折叠后的图形中找一条线段,使它与EP相等,并加以证明; (3)如图③,若△ABO是等边三角形,AB=4,点F在BC边上,且BF=4.则= (直接填结果). 28.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CNM为矩形,如图1,M点坐标为(m,0),C点坐标为(0,n),已知m,n满足. (1)求m,n的值; (2)①如图1,P,Q分别为OM,MN上一点,若∠PCQ=45°,求证:PQ=OP+NQ; ②如图2,S,G,R,H分别为OC,OM,MN,NC上一点,SR,HG交于点D.若∠SDG=135°,,则RS=______; (3)如图3,在矩形OABC中,OA=5,OC=3,点F在边BC上且OF=OA,连接AF,动点P在线段OF是(动点P与O,F不重合),动点Q在线段OA的延长线上,且AQ=FP,连接PQ交AF于点N,作PM⊥AF于M.试问:当P,Q在移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线段MN的长度;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29.如图,锐角,,点是边上的一点,以为边作,使,. (1)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如图①) ①请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②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 (2)若,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如图②),那么(1)②中的结论是否任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的平分线交于点E,交的延长线于F,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1)证明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若,连结,①求证:;②求的度数; (3)若,,,M是的中点,求的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过P作PB的垂线,过A作PA的垂线,两条垂线相于与E,连接BE,由∠APB=45°可得∠EPA=45°,可得△P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PE的长,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EAB=∠PAD,利用SAS可证明△PAD≌△EAB,可得BE=P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即可得PD的长. 【详解】 过P作PB的垂线,过A作PA的垂线,两条垂线相交与E,连接BE, ∵∠APB=45°,EP⊥PB, ∴∠EPA=45°, ∵EA⊥PA, ∴△P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AE,PE=PA=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AP=∠DAB=90°, ∴∠EAP+∠EAD=∠DAB+∠EAD,即∠PAD=∠EAB, 又∵AD=AB,PA=AE, ∴△PAD≌△EAB, ∴PD=BE===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并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很容易证得△BAE≌△ADF,即可得到AF=BE,利用正方形内角为90°,得出AF⊥DE,即可判断①,②无法判断,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解. ④根据△BAE≌△ADF,即可得到S四边形GEDF 即可求解. 【详解】 ①证明:∵E在AD边上(不与A.D重合),点F在DC边上(不与D.C重合). 又∵点E.F分别同时从A. D出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AE=D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在△BAE和△ADF中, ∴△BAE≌△ADF(SAS), ∴∠1=∠2, ∵ ∴ 即 ∠BGF是定值;正确. ②无法判断与的大小, BF平分∠CBE;错误. ③当E运动到AD中点时, 点F运动到CD中点, GH=正确. ④△BAE≌△ADF, 则S四边形GEDF 当C△AGB =时, S四边形GEDF =a2 ,故S四边形GEDF =a2 ,错误. 故选A. 【点睛】 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的,已知两个正方形可得到一个阴影部分,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即为n-1阴影部分的和.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由题意可得一个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 , 即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如图,5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4, ∴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n-1), ∴2019个正方形重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2019-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求得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ABC是直角三角形,得出四边形AEPF是矩形,求出AM=EF=AP,求出AP≥4.8,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连接AP. ∵AB=6,AC=8,BC=10, ∴AB2+AC2=36+64=100,BC2=100, ∴AB2+AC2=BC2, ∴∠BAC=90°, ∵PE⊥AB,PF⊥AC, ∴∠AEP=∠AFP=∠BAC=90°, ∴四边形AEPF是矩形, ∴AP=EF, ∵∠BAC=90°,M为EF中点, ∴AM=EF=AP, 当AP⊥BC时,AP值最小, 此时S△BAC=×6×8=×10×AP, AP=4.8, 即AP的范围是AP≥4.8, ∴2AM≥4.8, ∴AM的范围是AM≥2.4(即x≥2.4). ∵P为边BC上一动点,当P和C重合时,AM=4, ∵P和B、C不重合, ∴x<4, 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是:2.4≤x<4.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三角形面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矩形的判定的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求出AP的范围和得出AM=AP. 5.A 解析:A 【分析】 连接CH,过G点作GP⊥BC于点P,根据将转化为GP的长,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得解. 【详解】 连接CH,过G点作GP⊥BC于点P,如下图所示: 由题可知:,, ∵ ∴ ∵CG=CB,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2 ∴, ∴ ∵GP⊥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求法,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B 【分析】 先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结论(2)正确.再利用结论(2)可得,即可判断结论(1)(3)错误, 【详解】 解:设,则, , ,,, 在中, , , ∴, , 同理可得:, , ∴, , 故(2)正确; ∵,, ∴,即, ∴ 所以与不垂直,故(1)不正确; ∵,, ∴,即, ∴ 故(3)不正确;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证明是的角平分线,是的角平分线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C 【分析】 由点F是AD的中点,结合ABCD的性质,得FD=CD,即可判断①;先证∆AEF≅∆DHF,再证∆ECH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判断②;由EF=HF,得,由,CE⊥CD,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③;设∠AEF=x,则∠H=x,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FCH=∠H=x,由FD=CD,∠DFC=∠FCH=x,由FG∥CD∥AB,得∠AEF=∠EFG=x,由EF=CF,∠EFG=∠CFG=x,进而得到,即可判断④. 【详解】 ∵点F是AD的中点, ∴2FD=AD, ∵在ABCD中,AD=2AB, ∴FD=AB=CD, ∴∠DFC=∠DCF, ∵AD∥BC, ∴∠DFC=∠BCF, ∴∠DCF=∠BCF,即:, ∴①正确; ∵AB∥CD, ∴∠A=∠FDH,∠AEF=∠H, 又∵AF=DF, ∴∆AEF≅∆DHF(AAS), ∴EF=HF, ∵, ∴CE⊥CD,即:∆ECH是直角三角形, ∴=EH, ∴②正确; ∵EF=HF, ∴ ∵,CE⊥CD,垂足在线段上, ∴, ∴, ∴, ∴③错误; 设∠AEF=x,则∠H=x, ∵在Rt∆ECH中,CF=FH=EF, ∴∠FCH=∠H=x, ∵FD=CD, ∴∠DFC=∠FCH=x, ∵点F,G分别是EH,EC的中点, ∴FG∥CD∥AB, ∴∠AEF=∠EFG=x, ∵EF=CF, ∴∠EFG=∠CFG=x, ∴∠DFE=∠DFC+∠EFG+∠CFG=3x, ∴. ∴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综合,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C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CD=,过A作AE∥CD交BC于E,则∠AEB=∠DC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E=AD,AE=CD=2,由已知条件得到∠BAE=90°,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E=,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S1=3,S3=8 ∴AB=,CD= 过A作AE∥CD交BC于E 则∠AEB=∠DCB ∵AD∥BC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CE=AD,AE=CD= ∵∠ABC+∠DCB=90° ∴∠AEB+∠ABC=90° ∴∠BAE=90° ∴BE= ∵BC=2AD ∴BC=2BE= ∴S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能正确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B 解析:B 【分析】 首先证明AB=AF=AD,然后再证明∠AFG=90°,接下来,依据HL可证明△ABG≌△AFG,得到BG=FG,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E2=CG2+CE2,进而求出BG即可. 【详解】 解:在正方形ABCD中,AD=AB=BC=CD,∠D=∠B=∠BCD=90°, ∵将△ADE沿AE对折至△AFE, ∴AD=AF,DE=EF,∠D=∠AFE=90°, ∴AB=AF,∠B=∠AFG=90°, 又∵AG=AG, 在Rt△ABG和Rt△AFG中, ∴△ABG≌△AFG(HL); ∴BG=FG(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设BG=FG=x,则GC=6-x, ∵E为CD的中点, ∴CE=EF=DE=3, ∴EG=3+x, ∴在Rt△CEG中,32+(6-x)2=(3+x)2(勾股定理), 解得x=2, ∴BG=2,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三角形全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翻折变换的性质,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线段相等是解题关键. 10.B 解析:B 【分析】 连接BD、BF,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CBD=∠FBG=45°,∠DBF=90°,再应用勾股定理求BD、BF和DF,最后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求得BH. 【详解】 如图,连接BD、BF,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都是正方形, ∴AB=AD=2,BE=EF=3,∠A=∠E=90°,∠ABD=∠CBD=∠EBF=∠FBG=45°, ∴∠DBF=90°,BD=2,BF=3, ∴在Rt△BDF中,DF==, ∵H为线段DF的中点, ∴BH=DF=.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解题关键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11.8 【分析】 通过作辅助线使得△CAO≌△GBO,证明△CO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G后,即可求出BC的长. 【详解】 如图,延长CB到点G,使BG=AC. ∵根据题意,四边形ABED为正方形, ∴∠4=∠5=45°,∠EBA=90°, ∴∠1+∠2=90° 又∵三角形BCA为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 ∴∠2+∠3=90° ∴∠1=∠3 ∴∠1+∠5=∠3+∠4,故∠CAO=∠GBO, 在△CAO和△GBO中, 故△CAO≌△GBO, ∴CO=GO=,∠7=∠6, ∵∠7+∠8=90°, ∴∠6+∠8=90°, ∴三角形CO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G=, ∵CG=CB+BG, ∴CB=CG-BG=12-4=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题意建立正确的辅助线以及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或3或 【分析】 △AEF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30°直角三角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 解:当时,如图,过点作于, 是的中点, , ,,, ,, ,, , 当时,如图2, 过点作于,过点作于, 图2 在平行四边形中,,,, ,, , ,, ,,, , ,, , ; 当时,如图3, 图3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3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13.或 【分析】 根据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分两种情况:1.P、Q点位于线段上;2.P、Q点位于线段的延长上,再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相应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即可求解. 【详解】 解:当P点位于线段BC上,Q点位于线段CD上时: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AP=∠CPQ,∠APB=∠PQC ∵ ∴ ∴PC=AB=,BP=BC-PC=3-= ∴AP== 当P点位于线段BC的延长线上,Q点位于线段CD的延长线上时: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AP=∠CPQ,∠APB=∠PQC ∵ ∴ ∴PC=AB=,BP=BC+PC=3+= ∴AP==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熟练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4.①②③④ 【分析】 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E=∠DAE=45°,可得出△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B,从而得到AE=A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E和△AH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DH,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DE=∠AED=67.5°,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CED=67.5°,从而判断出①正确; ②求出∠AHB=67.5°,∠DHO=∠ODH=22.5°,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OD=OH,判断出②正确; ③求出∠EBH=∠OHD=22.5°,∠AEB=∠HDF=45°,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EH和△H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H=HF,判断出③正确; ④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HE,然后根据HE=AE﹣AH=BC﹣CD,BC﹣CF=BC﹣(CD﹣DF)=2HE,判断出④正确; ⑤判断出△ABH不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B≠BH,即AB≠HF,得到⑤错误. 【详解】 ∵在矩形ABCD中,AE平分∠BAD,∴∠BAE=∠DAE=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B. ∵ADAB,∴AE=AD. 在△ABE和△AHD中,∵,∴△ABE≌△AHD(AAS),∴BE=DH,∴AB=BE=AH=HD,∴∠ADE=∠AED(180°﹣45°)=67.5°,∴∠CED=180°﹣45°﹣67.5°=67.5°,∴∠AED=∠CED,故①正确; ∵∠AHB(180°﹣45°)=67.5°,∠OHE=∠AHB(对顶角相等),∴∠OHE=∠AED,∴OE=OH. ∵∠DOH=90°﹣67.5°=22.5°,∠ODH=67.5°﹣45°=22.5°,∴∠DOH=∠ODH,∴OH=OD,∴OE=OD=OH,故②正确; ∵∠EBH=90°﹣67.5°=22.5°,∴∠EBH=∠OHD. 在△BEH和△HDF中,∵,∴△BEH≌△HDF(ASA),∴BH=HF,HE=DF,故③正确; 由上述①、②、③可得CD=BE、DF=EH=CE,CF=CD﹣DF,∴BC﹣CF=(CD+HE)﹣(CD﹣HE)=2HE,所以④正确; ∵AB=AH,∠BAE=45°,∴△ABH不是等边三角形,∴AB≠BH,∴即AB≠HF,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仔细分析题目条件,根据相等的度数求出相等的角,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或判断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15.①②④ 【分析】 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 ②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点M,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得出,进而得出,从而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即可判断; ③由,得出,从而可判断正误; ④设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表示出∠DFE和∠AEF,从而判断正误. 【详解】 ①∵点F是AD的中点, ∴ .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 , , , ∴∠BCD=2∠DCF,故①正确; ②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点M,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点F是AD的中点, ∴ . 在和中, . , , , ,故②正确; ③∵, ∴ . ,故③错误; ④设 ,则, , , . ,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答案为 :①②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这些性质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 【分析】 探究点E的运动轨迹,寻找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如图1中,当点M与A重合时,AE=EN,设AE=EN=xcm, 在Rt△ADE中,则有x2=32+(9﹣x)2,解得x=5, ∴DE=10﹣1-5=4(cm), 如图2中,当点M运动到MB′⊥AB时,DE′的值最大,DE′=10﹣1﹣3=6(cm), 如图3中,当点M运动到点B′落在CD时, DB′(即DE″)=10﹣1﹣=(9﹣)(cm), ∴点E的运动轨迹E→E′→E″,运动路径=EE′+E′B′=6﹣4+6﹣(9﹣)=()(cm).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17.或 【分析】 连接AC交BD于O,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BC=4,∠ABD=30°,AC⊥BD,BO=DO,AO=CO,可证四边形BEGF是菱形,可得∠ABG=30°,可得点B,点G,点D三点共线,由直角三角形性质可求BD=4,AC=4,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 如图,连接AC交BD于O, ∵菱形ABCD的边长是4,∠ABC=60°, ∴AB=BC=4,∠ABD=30°,AC⊥BD,BO=DO,AO=CO, ∵EG∥BC,FG∥AB, ∴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 又∵BE=BF, ∴四边形BEGF是菱形, ∴∠ABG=30°, ∴点B,点G,点D三点共线, ∵AC⊥BD,∠ABD=30°, ∴AO=AB=2,BO=, ∴BD=,AC=4, 同理可求BG=BE,即BE=, 若AD=DG'=4时, ∴BG'=BD-DG'=, ∴BE'; 若AG''=G''D时,过点G''作G''H⊥AD于H, ∴AH=HD=2, ∵∠ADB=30°,G''H⊥AD, ∴DG''=2HG'', ∵, 解得:HG'',DG''=2HG'', ∴BG''=BD-DG''=, ∴BE''=, 综上所述:BE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18. 【分析】 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得出AB=BC=4,∠B=90°,得出AC=,当P与D重合时,PC=ED=PA,即G与A重合,则EG的中点为D,即F与D重合,当点P从D点运动到A点时,则点F运动的路径为DF,由D是AE的中点,F是EG的中点,得出DF是△EAG的中位线,证得∠FDA=45°,则F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CF⊥DF,此时CF最小,此时CF=AG=. 【详解】 解:连接FD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AB=BC=4,∠B=90°, ∴AC=, 当P与D重合时,PC=ED=PA,即G与A重合, ∴EG的中点为D,即F与D重合, 当点P从D点运动到A点时,则点F运动的轨迹为DF, ∵D是AE的中点,F是EG的中点, ∴DF是△EAG的中位线, ∴DF∥AG, ∵∠CAG=90°,∠CAB=45°, ∴∠BAG=45°, ∴∠EAG=135°, ∴∠EDF=135°, ∴∠FDA=45°, ∴F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CF⊥DF, 此时CF最小, 此时CF=AG=;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0) 【分析】 先计算得到点D的坐标,根据旋转的性质依次求出点D旋转后的点坐标,得到变化的规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菱形的两个顶点坐标为,, ∴对角线的交点D的坐标是(2,2), ∴, 将菱形绕点以每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 旋转1次后坐标是(0, ), 旋转2次后坐标是(-2,2), 旋转3次后坐标是(-,0), 旋转4次后坐标是(-2,-2), 旋转5次后坐标是(0,-), 旋转6次后坐标是(2,-2), 旋转7次后坐标是(,0), 旋转8次后坐标是(2,2) 旋转9次后坐标是(0,, 由此得到点D旋转后的坐标是8次一个循环, ∵, ∴第秒时,菱形两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0) 故答案为:(-,0). 【点睛】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变化规律,根据点D的坐标依次求出旋转后的坐标得到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20.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C=DE、CP=EP,由“AAS”可证△OEF≌△OBP,可得出OE=OB、EF=BP,设EF=x,则BP=x、DF=5-x、BF=PC=3-x,进而可得出AF=2+x,在Rt△DA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即可得AF的长. 【详解】 解:∵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点E处, ∴DC=DE=5,CP=EP. 在△OEF和△OBP中, , ∴△OEF≌△OBP(AAS), ∴OE=OB,EF=BP. 设EF=x,则BP=x,DF=DE-EF=5-x, 又∵BF=OB+OF=OE+OP=PE=PC,PC=BC-BP=3-x, ∴AF=AB-BF=2+x. 在Rt△DAF中,AF2+AD2=DF2, ∴(2+x)2+32=(5-x)2, ∴x= ∴AF=2+=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时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三、解答题 21.(1)矩形;(2)菱形;(3);(4)见解析 【分析】 (1)由平移推出,即可证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得到即可得到结论; (2)由平移推出,证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得到,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5=AD,即可证得四边形是菱形; (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根据菱形的面积求出; (4)在BC边上取点E,连接AE,平移△ABE得到△DCF,可得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详解】 (1)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由平移可知:,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是矩形; (2)四边形是菱形, 在矩形中, ,, 由平移可知:,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在,, ∴, ∴四边形是菱形; (3)连接, 在中,, , ∴, ∴; (4)在BC上取一点E,连接AE,平移△ABE得到△DCF,可得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及性质,平移的性质的应用,勾股定理. 22.(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连接, ①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即可证明四边形DGHM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M=GH,由可得∠EDM=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得,利用ASA可证明△ADE≌△CDM,可得DE=DM,即可证明DE=GH; ②由①得DM=DE,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M=DE,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结论; (2)过点作DN//GH交于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可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CN的长,利用AAS可证明,可得,,根据平行线的性质∠EDN=45°,根据角的和差故选可得∠MDE=∠EDN,利用SAS可证明,即可证明,设,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 (1)如图(1),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连接,EM, ①∵四边形为正方形,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DM=GH,, ∵, ∴, ∴, ∵, ∴, ∴, 在和中, ∴, ∴, ∴. ②在中,∠EDM=90°, ∴, ∵, ∴, ∴, 在中,, ∵, ∴. (2)如图(2),过点作DN//GH交于点,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 ∴, 作,交延长线于点, 在和中, ∴, ∴,, ∵, ∴, ∴, ∴, 在和中, ∴, ∴,即, 设,则BE=4-x, 在中,, 解得:, ∴.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判定定理,并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3.(1)(,);(2)存在,点D的坐标为(0,3)或(,1)或(0,-1);(3)OM=或 【分析】 (1)过点B作BD⊥y轴于D,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B,再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BD和OD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然后根据菱形的顶点顺序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分别求出结论; (3)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P和BP,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分类讨论,分别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