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设计报告
39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 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 级 节能1101
学生姓名 张丹丹
学 号
日 期 12月
指导教师 张广丽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 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 北京、 上海和广州, 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 均为地上建筑, 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 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 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 监控室、 配载室、 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 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 供水温度为55℃, 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 冷水供回水温度: 7-12℃; 热水供回水温度: 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 原始资料
1、 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
类型
传热系数(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定
1.0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屋面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定
0.81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外窗
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内墙
粉煤灰砌块隔墙120mm厚
1.88
楼板
面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反贴保温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25mm厚)
1.2
2、 人员密度:
办公室: 4m2/人; 门厅、 大堂: 4m2/人;
其它房间: 5m2/人;
3、 电气设备使用功率:
办公室20 w/m²; 会议室5w/m2;
其它地方5w/m2; 走廊无电气设备使用负荷;
4、 照明功率:
大堂及门厅15 w/m²; 办公室20 w/m²;
走廊5w/m²;
5、 空调使用时间:
办公室: 9:00~22: 00
营业性建筑使用时间: 9:00~23: 00
三、 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 );
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
四、 制图依据
1、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 )
2、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 )
3、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 GB/T 50114- )
六、 施工验收依据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
七、 参考资料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2、 赵荣义.空气调节( 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原始资料
1.1 建筑物概况
本设计对象为广州一航站楼, 该建筑为综合性办公建筑, 有国际营业厅、 监控室、 配载室、 办公门厅等房间, 对建筑室内的风速、 温度、 湿度要求较高, 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工程位于广州市, 纬度为北纬23°, 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 均为地上建筑, 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 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 二到四层3.9m。本工程空调设计的任务包括本楼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及通风设计。本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夏季供冷, 并能满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
1.2 气象参数
由[1], 查得气象参数为:
夏季:
夏季大气压: 99.7kpa, 夏季日平均干球温度: 30.7℃, 夏季平均日较差: 9.2℃。
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4.2℃, 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7.8℃ ,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1.7m/s。
室内设计参数:
参数
夏季
温度
一般房间
25
大堂、 过厅
室内外温差≤10
风速( v) ( m/s)
0.15≤v≤0.30
相对湿度( %)
40~65
本设计室内计算参数如下:
夏季: =25℃, =60%;
1.3 土建资料
一.外墙与屋顶的选择
结构类型
类型
传热系数(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砂浆
1.0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外窗
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窗户类型为双层5mm厚普通玻璃, Cs=0.78, 金属窗框, 80%玻璃, 双层窗, 修正系数为1.2, 活动百叶帘, Ci=0.60,有效面积系数Ca=0.75.
三.照明与人员密度的确定
房间的人员数目和灯光负荷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来确定的, 对于本设计人员和灯光负荷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办公楼的性质来确定的, 由[1]查得具体数据见表1-2
表1-2 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类型
照明( W/ m2)
人员密度( m2/人)
1--1左国际
20
4
1--2右国际
20
4
1--3办公门厅
20
4
1--4监控室
20
4
1--5配载室
20
4
1--6更衣室
15
5
1--7右票据
20
4
1--8 K-1
20
4
1--9左票据
20
4
第二章 冷、 热、 湿负荷的计算
2.1 夏季冷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计算是空调设计及合理选用空调设备的主要依据。从性质上来看, 空调冷负荷可分为围护结构冷负荷和室内冷负荷。本设计中利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冷负荷。
1.外墙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 2-1)
( 2-2)
式中:
Q c(t)—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 W;
A—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m²;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 W/( m²ºC) ;
tR—室内计算温度, ºC
tc(t) —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 ºC;
td —地点修正值,为0
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ka=1;
kρ—吸收系数修正, 查表取外墙: kρ=0.94
2.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 2-3)
式中:
Q c(t)—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W;
Aw--窗口面积, m²;
K—外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m²ºC; K=2.5W/m²ºC;
tc(t) —外玻璃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 见表3-3
cw—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 金属窗框, 80%玻璃双层窗, cw=1.20;
△td —窗玻璃地点修正值, △td=0;
表3-3 广州外窗传热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时刻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温度
30.4
31.1
31.8
32.4
32.9
33.2
33.2
33.1
32.9
32.4
31.8
31.1
30.6
30.2
29.8
3.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 2-4)
式中:
Ca—有效面积系数, 由[2]附录2-15查得, 单层钢窗Ca=0.75;
Cs—玻璃窗的遮阳系数, 由[2]附录2-13查得, 双层5mm厚普通玻璃Cs=0.78;
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2]附录2-14查得, Ci=0.60;
Djmax —日射得热因数, W/m²; 由[2]附录2-12查得; 见表3-4
C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无因次, 北区内遮阳, 由[2]附录2-17查取; 见表3-5
A—窗口面积, m²;
表3-4 夏季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 W/㎡)
城市
东
南
西
北
广州
524
152
524
147
表3-5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4.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 t) =nΦ(qq+qx) ( 2-5)
式中:
n—房间人数
Φ—群集系数, 这里取0.89
qq—显热, 这里取64W
qx—潜热, 这里取123W
5.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2-6)
Qc(t)=1000n1n2N (N) ( 2-6)
式中: n1—整流器消耗功率的系数, 取1.2
n2—灯罩隔热系数, 取0.6
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 KW)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 取1
6.设备冷负荷
q = 1000·n1·n2·n3·N
式中: n1—利用系数, 取0.8
n2—电动机负荷系数, 取0.5
n3—同时使用系数, 取0.6
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 KW)
下面以1--1房间为例:
东墙冷负荷
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tc(τ)
30.8
32.5
34.8
37.2
39.3
40.6
41.3
41.5
41.5
41.3
41
40.4
39.6
38.7
37.7
kα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kρ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t′c(τ)
28.95
30.55
32.71
34.97
36.94
38.16
38.82
39.01
39.01
38.82
38.54
37.98
37.22
36.38
35.44
tR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dirt
3.95
5.55
7.71
9.97
11.94
13.16
13.82
14.01
14.01
13.82
13.54
12.98
12.22
11.38
10.44
K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A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Qc(τ)
37.35
52.45
72.88
94.20
112.85
124.40
130.62
132.39
132.39
130.62
127.95
122.62
115.52
107.52
98.64
南墙冷负荷
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tc(τ)
29.1
29.3
29.9
30.7
31.6
32.7
33.8
34.8
35.7
36.3
36.6
36.7
36.4
35.9
35.3
kα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kρ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t′c(τ)
27.35
27.54
28.11
28.86
29.70
30.74
31.77
32.71
33.56
34.12
34.40
34.50
34.22
33.75
33.18
tR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dirt
2.35
2.54
3.11
3.86
4.70
5.74
6.77
7.71
8.56
9.12
9.40
9.50
9.22
8.75
8.18
K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A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56.7
Qc(τ)
140.15
151.34
184.92
229.69
280.05
341.61
403.17
459.13
509.50
543.08
559.87
565.46
548.67
520.69
487.12
西墙冷负荷
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tc(τ)
29.6
29.8
30.2
31
31.9
32.9
34.1
35.4
36.7
37.8
38.6
38.9
38.7
38.1
37.3
kα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kρ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0.94
t′c(τ)
27.82
28.01
28.39
29.14
29.99
30.93
32.05
33.28
34.50
35.53
36.28
36.57
36.38
35.81
35.06
tR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dirt
2.82
3.01
3.39
4.14
4.99
5.93
7.05
8.28
9.50
10.53
11.28
11.57
11.38
10.81
10.06
K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A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43.5
Qc(τ)
128.99
137.57
154.75
189.09
227.74
270.67
322.19
378.01
433.82
481.05
515.40
528.28
519.69
493.93
459.58
南窗瞬时传热冷冷负荷
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tc(τ)
30.4
31.1
31.8
32.4
32.9
33.2
33.2
33.1
32.9
32.4
31.8
31.1
30.6
30.2
29.8
TR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DIRT
5.4
6.1
6.8
7.4
7.9
8.2
8.2
8.1
7.9
7.4
6.8
6.1
5.6
5.2
4.8
Kw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A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24.3
Qc(τ)
393.66
444.69
495.72
539.46
575.91
597.78
597.78
590.49
575.91
539.46
495.72
444.69
408.24
379.08
349.92
南窗透入
时间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CLQ
0.45
0.56
0.65
0.72
0.77
0.78
0.76
0.7
0.61
0.47
0.34
0.27
0.22
0.18
0.14
Djmax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Ccs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0.47
Aw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18.23
Qc(t)
583.40
726.01
842.69
933.45
998.27
1011.23
985.30
907.52
790.84
609.33
440.79
350.04
285.22
233.36
181.50
人员负荷为: Qc(t)=n*Φ*(qq+qx)=0.89*21(64+123)= 3495.03w
灯光负荷为: Qc(t)=1000n1n2N=1000*1.2*0.6*20*84.075*0.001*1= 1210.68w
设备负荷为: Qs=1000n1n2n3N=1000*0.8*0.5*0.6*20*84.075*0.001=403.56
各分项逐时冷负荷汇总表:
各分项逐时冷负荷汇总表
时刻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东外墙
37.35
52.45
72.88
94.20
112.85
124.40
130.62
132.39
132.39
130.62
127.95
122.62
115.52
107.52
98.64
西外墙
140.15
151.34
184.92
229.69
280.05
341.61
403.17
459.13
509.50
543.08
559.87
565.46
548.67
520.69
487.12
南外墙
140.15
151.34
184.92
229.69
280.05
341.61
403.17
459.13
509.50
543.08
559.87
565.46
548.67
520.69
487.12
南窗传
393.66
444.69
495.72
539.46
575.91
597.78
597.78
590.49
575.91
539.46
495.72
444.69
408.24
379.08
349.92
南窗日
583.40
726.01
842.69
933.45
998.27
1011.23
985.30
907.52
790.84
609.33
440.79
350.04
285.22
233.36
181.50
设备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403.56
人员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3495.03
照明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1210.68
总计
6403.97
6635.10
6890.39
7135.75
7356.41
7525.91
7629.31
7657.94
7627.41
7474.84
7293.47
7157.55
7015.60
6870.62
6713.56
其余房间的冷负荷汇总
时刻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1--1
6403.97
6635.10
6890.39
7135.75
7356.41
7525.91
7629.31
7657.94
7627.41
7474.84
7293.47
7157.55
7015.60
6870.62
6713.56
1--2
6030.52
6244.46
6454.69
6641.92
6800.30
6900.98
6938.19
6907.79
6823.30
6630.73
6426.55
6284.31
6161.00
6047.16
5927.47
1--3
7910.02
8084.31
8271.65
8476.57
8658.54
8799.89
8888.10
8949.26
8995.26
8948.78
8768.71
8708.24
8600.30
8463.82
8295.60
1--4
3053.31
3228.21
3428.92
3626.71
3799.00
3910.83
3968.96
3974.86
3946.86
3857.90
3756.56
3666.88
3573.04
3475.78
3369.71
1--5
3922.42
4172.29
4296.91
3728.60
3889.35
4006.46
4031.36
4008.82
3976.33
3839.86
3578.27
3461.35
3331.55
3219.93
3098.05
1--6
1183.70
1261.42
1341.79
1447.99
1537.54
1605.89
1640.71
1661.52
1680.44
1638.10
1443.84
1395.78
1329.77
1259.53
1179.68
1--7
1522.50
1541.85
1566.44
1592.23
1617.50
1639.97
1657.38
1679.49
1704.55
1726.29
1742.28
1745.56
1735.96
1716.44
1688.22
1--8
1133.34
1162.49
1192.63
1232.45
1266.03
1291.66
1304.72
1312.52
1319.62
1303.74
1230.89
1212.87
1188.12
1161.78
1131.83
1--9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763.56
总计
31923.33
33093.69
34206.98
34645.78
35688.22
36445.15
36822.30
36915.76
36837.33
36183.80
35004.13
34396.11
33698.90
32978.62
32167.70
2.2房间散湿量
房间的散湿主要是设备与人员散湿。相对于人员散湿, 办公室等建筑设备的散湿量相对较小,故在此只计算人员散湿即可。
计算公式为:
(2-8)
式中:
mw—人体散湿量, kg/s
g—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取175g/h
n—室内全部人数
Φ—为群集系数, 取0.89
1--1房间为例进行计算: mw=0.278*21*0.89*175*0.000001=0.000091kg/s。
注: 其它各房间湿负荷统计表见附录三。
房间编号
房间类型
成年男子小时散湿量 g/h
房间人数
群集系数
人体散湿量 g/s
1--1
左国际
175
21
0.89
0.00091
1--2
右国际
175
20
0.89
0.00087
1--3
办公门厅
175
27
0.89
0.0012
1--4
监控室
175
11
0.89
0.00046
1--5
配载室
175
10
0.89
0.00044
1--6
更衣室
175
2
0.89
0.000086
1--7
右票据
175
6
0.89
0.00028
1--8
K-1
175
4
0.89
0.00016
1--9
左票据
175
3
0.89
0.00016
第三章 空调方案的确定
§3.1 确定空调系统及系统划分
空调系统的确定
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是完全由空气来担负房间的冷热负荷的系统, 一个全空气空调系统经过输送的冷空气向房间提供显热冷量和潜热冷量, 其空气的冷却, 去湿处理完全集中于空调房内的空气处理机组来完成, 在房间内不再进行补充冷却;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基本上集中于空调机房内完成, 因此常称为集中空调系统。
全空气系统: 对于一层有较多面积比较大的房间, 能够考虑对这种房间采用全空气系统。系统采用一次回风, 这种系统综合了直流式和循环式系统的特点:
①为了满足室内人员所必须的卫生标准, 系统向室内提供一定量的新鲜空气。
②为了减少采用全新风带来的能量损失, 采用了部分回风来节省能源, 这一系统对前述两种系统的一个中庸方式, 是一种平衡使用标准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综合系统, 因此, 在高层民用建筑中, 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全空气系统之一。
综上所述, 对于本设计采用全空气系统。
第四章 送风量、 送风参数的计算
4.1送风量、 送风参数的计算
一、 新风量确定
室外新鲜空气是保障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因此, 空调系统中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是必要的, 由于夏季室外空气焓值比室内空气焓值要高, 空调系统为处理新风必定消耗冷量。
当前, 中国空调设计中新风量确定原则仍使用现行规范, 设计手册中规定的原则。
(1) 满足卫生要求 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必须向空调房间送入足够的新风。
(2) 补充局部排风量 当空调房间内有局部排风量时为了不使房间产生负压, 在系统中必须有相应的新风量补充排风量。
(3) 保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 .
计算公式为:
式中:
Gw—新风量kg/s
n—人数
—每人每小时新风量m3/(h.人)
—空气密度 1.2kg/m3
在实际工程中, 如前所述, 对于大多数场合, 当按照上述方法得出的新风量不足总风量的10%时, 也应该按10%计算, 以确保卫生和安全。航站楼底层的房间可均看成办公室, 各房间的人员最小新风量为30㎥/( h.人)
以1--1房间为例进行计算: Gw=21*30*1.2/3600=0.2kg/s
二、 送风量与送风参数的计算
全空气系统
以1--1为例进行计算:
夏季: Q=7.66kW 湿负荷: M=0.00091k g/s
图4-3 全空气系统焓湿图
1) 计算热湿比:
ε=Q/W=7.66/0.00091=8415.318681kj/kg
在h-d图上根据室内25℃及相对湿度60﹪确定N点, 过N点作ε线与90﹪相对湿度线相交与送风状态点S;
则: =55.9kj/kg; =42.91kj/kg;
2) 总送风量:
G= Q/( hR -ho)=7.66/( 55.9-42.91) =0.59kg/s
3) 新风比:
GX / G=0.201 /0.59=34.07%>10%
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其总风量的10%, 因此新风满足要求
4) 回风量: Gh=Gs-Gx=0.59-0.201=0.389kg/s
4.2新风负荷确定
空调新风负荷按下式计算:
QW=GW(hw-hn) ( 4-3)
式中 :
QW -新风负荷, KW;
GW -新风量, kg/s;
hw-室外空气焓值, kJ/kg;
hn-室内空气焓值, kJ/kg;
夏季:
由室内外夏季的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分别根据室内外的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在焓湿图找出室内外状态点, 查得:
夏季室内焓值Hn=55.9kJ/kg,夏季室外焓值Hw=89.3kJ/kg
以1--1房间为例:
夏季: Qw=Gw(hw-hn)=0.2*(89.3-55.9)=6.72KW
其它房间新风负荷的计算见附录四。
第五章 空调设备的选择
5.1空调机组的选择
对于该设计建筑选择了全空气系统, 根据各房间冷负荷及处理风量选择机组型号。各房间冷负荷如下表所示:
表5-5 全空气机组参数
房间编号
冷负荷
送风量
新风冷负荷
负荷总和
空调机
组选型
kw
m3/h
kw
kw
102
28.83
8441.06
8.77
39.21
DK9x4
1103
36.62
8785.3
16.89
55.51
DK9x4
生产厂商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冷量( kw)
上海飞恒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吊装式空调机组
DK9x4
56.8
风量( m3/h)
水量( kg/h)
水阻力( mH2O)
余压( Pa)
9000
9763
7.8
350
机组电功率( kw)
设备种类
机组工况
3.0
吊装式空气处理机
回风
第六章 气流组织计算
6.1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