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18).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737765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简答综合题试卷及答案一、简答综合题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2)图二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和所属的朝代。(3)图三货币的名称是什么?哪个朝代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2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

2、侯尽西来。材料四(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商君”代表哪个阶级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什么?(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联系?(4)材料四反映的制度由谁创立?其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

3、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个措施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哪个措施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3)材料二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什么?(4)依据材料三,说一说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

4、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要承担哪些义务?(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周室衰微”有何具体表现?(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诸侯争霸有何影响?(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会说话的文物请回答:(1)图1和图2文物反映了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请分别写出代表居民的名称,从图片中能获得有关他们生活的哪些信息?(2)图3和图4文物是

5、哪一时期文明的代表?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历史地位。(3)从图5和图6文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别指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知历史?6分析探究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史料结合)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

6、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网将韩非送往秦国。(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指出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3)秦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画图学史)(4)如上图是肖鹏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肖鹏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角色扮演)(5)李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诏令的官员,内容如下:请你完成以下内容。经济:文字:军事:交通:(历史感悟)(6)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

7、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内容,说说其具体表现。(7)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7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形成了一整套中央管理体系。(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材料二 史书记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8、(2)针对材料二的情况,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号称“建武盛世”。(3)材料三介绍了刘秀的哪些统治政策?刘秀创造的“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8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

9、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实行什么制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此制度在西周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 下图所示(3)材料三图中A是代表哪一职务?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四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

10、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汉书(4)材料四反映了西汉时期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哪一措施?(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部署。而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也是关乎到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历朝历代都为此实行了不同的制度。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1、识写出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积极意义?(2)从材料二可知,西周的这个制度能否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材料三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地方去镇守)。”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的是王绾的主张,还是李斯的主张?最终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4)此后他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在经济方面举一列加以说明

12、。材料四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5)如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6)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解决这一问题?10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中国历史材料二 (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

13、若材料三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中国历史众生相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各学派互相争论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受到打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

14、体措施?该措施的建议者是谁?(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1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栏目一】杰出的建筑工程(1)下图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2)造

15、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历史上是在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栏目三】灿烂的医学农业(3)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请列举两位该时期出现的著名医学家、医药学家。(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栏目四】辉煌的文学艺术(5)中国古代文学灿烂辉煌,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是什么?(1分)(6)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赞他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由于在书法上的杰

16、出成就,被后人誉为 “ ”12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和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二:见下图材料三:见下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殷代文字的名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请写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名称?(2)请写出材料二中A对应的地点。

17、源于“身毒”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中的发明家对文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图二中的著作在中国农学史上的有何地位?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1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

18、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都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这次改革有何影响?(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据材料指出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

19、指出该历史事件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材料三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狭变法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的图A反映了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朝在经济上还有什么举措?(3)据材料二中的图B,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通这条道路的积极影响。(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写出任意两条原因)。15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

20、家,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推动古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材料一:(1)分别写出居住图中房屋的原始居民,并指出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发挥的作用,简要说明它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3)根据材料指出甲、乙对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的描述的不同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参考答案】一、简答综合题1(1)半坡居民;黄河流域(2)司母戊鼎,商朝(3)圆形方孔半两钱;秦朝【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文物是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居民,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解析:(1)半坡居民;黄河

21、流域(2)司母戊鼎,商朝(3)圆形方孔半两钱;秦朝【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文物是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居民,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货币的名称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2(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 ;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解析:(1)西周;分

22、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 ;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详解】(1)根据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稳定西周初年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2)根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根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

23、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六国,材料二反映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创立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这一朝代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实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1)富国强兵,秦孝公.(2)鼓

24、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解析:(1)富国强兵,秦孝公.(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2)根据材料二内

25、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3)根据材料二“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根据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是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4(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

26、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解析:(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在

27、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诸侯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的作用是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平王”指的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创了东周; “周室衰微”的表现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等等。(3)

2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的霸主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他们是春秋五霸中的霸主;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封建亲戚”即分封制,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5(1)半坡人、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夏商周或商周;司

29、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铁制解析:(1)半坡人、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夏商周或商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考古资料;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半坡居民制造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

30、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色彩绚丽的彩陶。图2反映的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耒耜,表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4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图5反映的是铁农具,图6反映的是牛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有在经济

31、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在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考古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方式获知历史。6(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商鞅变法增强了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嬴政善于用人;渴望统一的趋势(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解析:(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商鞅变法增强了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嬴政善于用人;渴望统一的趋势(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

32、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御史大夫;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5)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字:统一文字;交通:开凿灵渠,统一车辆和道路;军事:修长城。(6)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刑罚(7)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依据材料二“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可知,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

33、原因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可知,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求贤若渴;此外,还有渴望统一的趋势。(3)依据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4)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

34、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因此肖鹏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填:御史大夫;郡。(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措施。经济上: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字上: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军事上:为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6)

35、依据所学可知,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具体表现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刑罚。(7)学习了秦朝的历史,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7(1)郡县制(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详解】(1)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解析:(1)郡县制(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详解】(1

36、)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吗,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36郡,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2)依据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结合课本所学,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导致社会混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侯国,这样,

37、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小;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3)依据材料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由此可知刘秀采取的政策有: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由于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8(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38、范围。(3)丞相;郡县制;(4)推恩令(5)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丞相;郡县制;(4)推恩令(5)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相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年老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

39、了他的位置。“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依据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是诸侯的存在。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国为了争霸不断进行战争;结合课本所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皇帝之下由太尉、A、卿大天,可以A是丞相。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

40、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4)依据材料四“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可知西汉时期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推恩令。结合课本所学,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公开反对朝廷官吏,还举兵叛乱。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设,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得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9(1)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

41、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不能(3)李斯;郡县制(4)统一度量衡或统一货币(5)封国实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6)主父偃;推恩令(没有先后顺序)解析:(1)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不能(3)李斯;郡县制(4)统一度量衡或统一货币(5)封国实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6)主父偃;推恩令(没有先后顺序)【详解】(1)依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和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

42、地区,加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2)依据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看出,西周的这个制度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导致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时期的出现。(3)依据材料三“诸侯初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地方去镇守)”可知,丞相绾主张推行分封制。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的是李

43、斯的主张,最终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度;加强了皇帝和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流和发展。(5)依据材料四“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可知,示意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诸侯国势力的发展,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辖郡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统治的问题。(6)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

44、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10(1)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等;百家争鸣(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3)秦始皇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 (4)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等;百家争鸣(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3)秦始皇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 (4)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详解】(1)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

45、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等;各学派互相争论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可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受到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

46、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不同点在于秦始皇打击儒家学说,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4)依据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可知,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5)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发展。11(1)都江堰 李冰(2)西汉时期(3)张仲景 华佗(4)B (5)史记(6)“书圣”【解析】(1)依据图片中文字:“岷江”“宝瓶口”“飞沙堰”等信息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都江堰解析:(1)都江堰 李冰(2)西汉时期(3)张仲景 华佗(4)B (5)史记(6)“书圣”【解析】(1)依据图片中文字:“岷江”“宝瓶口”“飞沙堰”等信息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