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1)一、选择题1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嬴政、吴广B项羽、刘邦C曹操、刘备D苻坚、司马睿2“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含义: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须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下面哪个史实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淝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3秦汉以来江南地广人稀,生产力不发达。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
2、越B统治者施行仁政C水利设施齐全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4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52019年10月16日,连接郑州和新乡两个城市的第四座黄河大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附近,故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粮草充足B占据了有利地势C投入兵力多于袁军D战术得当6下列各项对史记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B作者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C是我国古
3、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记述了华佗使用麻沸散的事例7古代下列商品中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是A丝织品B漆器C玻璃D铁器8后汉书记载,和帝即位时年仅10岁,太后掌握大权,太后兄长趁机把持朝政,这反 映东汉后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是( )A外戚专权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大量裁减官员D诸侯王势力大9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
4、对稳定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0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A“兼爱”“非攻”B严刑峻法C休养生息D“以德化民11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C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1
5、2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发现了一千五百余支竹简,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A经济发达B统治残暴C强化思想控制D重视法制建设13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材料反
6、映了商鞅变法A确立县制,便于国家管理B承认土地私有,快速发展经济C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D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积极性15春秋战国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了推广B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D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井田制16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17下列生产生活工具中,北京人使用的是ABCD18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氏,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太史等。那么魏、鲁、韩
7、等氏应是A以排行为氏B以所居地名为氏C以封地(国)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19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配对,错误的一组是A炎帝教民耕种B嫘祖养蚕缫丝C黄帝制作陶器D仓颉创造文字20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二、材料分析题2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某班对“华夏之祖”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史料的分析与问题的探究。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
8、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材料二 黄帝陵(如下图)(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贡献?(2)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黄帝的哪些事迹?(民主政治)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杰出首领)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
9、:(4)请你将上述图片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排列。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部署。而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也是关乎到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历朝历代都为此实行了不同的制度。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积极意义?(2)从材料二可知,西周的这个制度能否保证周天子对广大
10、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材料三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地方去镇守)。”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的是王绾的主张,还是李斯的主张?最终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4)此后他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在经济方面举一列加以说明。材料四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5)如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6
11、)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解决这一问题?23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意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卢菡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失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
12、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的效果?(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并列举两例其改革旧习俗的措。(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孝文帝这两位改革家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你认为他们的社会变革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2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中的中国)材料一 (思想中的中国)材料二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汉书艺文志(科技中的中国)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谁把全国的文字统一
13、为小篆?(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用材料二中原文说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3)材料三中图1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请写出他的名字和最突出的数学成就。图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书名。(4)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答一点即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
14、达4年的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嬴政、吴广是秦朝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故B符合题意。曹操、刘备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苻坚、司马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学习汉族文化,践行华夏文化,占据了中原地区,故D正确;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没有从文化方面进行变法,A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不属于文化方面的改革,属
15、于战争,C不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故D符合题意;自然条件优越属于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统治者施行仁政属于政治扶持,而非最主要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水利设施齐全,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
16、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所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战术得当,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曹军当时的情况,排除。故选D。6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17、000多年的历史,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史记中不可能记载这一内容,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开辟了丝绸之路。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马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C项正确;丝织品、漆器、铁器是中原传入西域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太后掌握大权,太后兄长属于外戚;由于皇帝年幼,大权就由太后把持,太后重用她的哥哥,就导致了外戚专权,A
18、项正确;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不符合题干内容,题干没有兼并土地的情况,排除B项;大量裁减官员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诸侯王势力大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9B解析:B【详解】分析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的影响,从东汉末年到北宋,北方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南方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所以B符合题意;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是产生表格现象的原因,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所以C不符合题意;“回族”形成于元朝,排除D。故本题选B。10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刚建立时,社
19、会受到严重破坏,为此,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兼爱”“非攻” 是墨家主张,严刑峻法是法家主张,以德化民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1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原始人,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原始人,河姆渡居民生活在七千年前的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由此可知,排列顺序正确的是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A。12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内容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大致分为
20、三类:一为法律条文;二是法律解释;三是有关诉讼制度的各种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这些竹简内容折射出秦朝重视法制建设。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13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首创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他认为无论贵贱等级差别,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有教无类”,体现了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C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待人要有仁爱之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因材施教”是要求差别化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C解析:C【
21、详解】依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大致意思是,下令百姓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视,实行连坐。不告发奸恶者处以腰斩,告发奸恶者给予和斩获敌人首级相同的赏赐,藏匿奸恶者给予和投降敌人相同的惩罚反映的商鞅变法实行法治,法律的严酷;“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意思是,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他人遗物,上中没有蟊贼强盗。反映了是社会比较稳定。故选项C符合题意;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奖励耕织是商鞅变法的
22、内容,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中“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牛耕的使用,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时期时代开始饲养牛,B错误;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16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因此青铜器在此时是政治权利的象征,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
23、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故选择B。17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一时期使用的都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图片中的四个工具从形状上判断B项中的内容属于打制石器,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排除;D项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排除。故选B。18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24、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已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魏、鲁、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19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炎帝教民耕种;所以,ABD项是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连线都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帝不是制作陶器的发明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20C解析:C【详解】根据活动信息“盐铁论”“北击匈奴”“五铢钱”“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的主
25、题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推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军事上,北击匈奴,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排除A;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不是五铢钱。思想上是焚书坑儒,排除B;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21(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2)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以后的华夏族,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解析:(1)炎帝。教
26、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2)黄帝是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以后的华夏族,和炎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能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另外,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等。(3)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4)顺序:图三图一图二。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等。【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炎帝教人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符合材料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故神农氏是炎帝。材料一中炎帝的贡献包括第一句中的教
27、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还有第二句中的“交易”,即教人们通商交换。(2)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的事迹包括华夏族的形成和黄帝的发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从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组成部落联盟,到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奠定了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因此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第二方面可以列举黄帝及其妻子嫘祖,部下仓颉、伶伦的发明创造。(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尧没有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禅让制的特点不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世袭制,而是推举之法,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作为
28、部落联盟首领。(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根据材料也可知,尧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年老是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所以三幅图的顺序是图三、图一、图二。第二小问,从三人的事迹可知,当今时代,作为人民公仆应像尧舜禹一样,艰苦创业、清正廉洁、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等;从禅让制的角度来看,国家在官员的选拔上应选拔德才兼备之人。22(1)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不能(3)李斯;郡县制(4)统一度量衡或统一货币(5)封国实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6)主父偃;推恩令(没有先后顺序)解析:(1)分封制;保证了
29、周王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不能(3)李斯;郡县制(4)统一度量衡或统一货币(5)封国实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6)主父偃;推恩令(没有先后顺序)【详解】(1)依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和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2)依据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看出,西周的这个制度不能保证周天子对
30、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导致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时期的出现。(3)依据材料三“诸侯初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地方去镇守)”可知,丞相绾主张推行分封制。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的是李斯的主张,最终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度;加强了皇帝和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以
31、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流和发展。(5)依据材料四“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可知,示意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诸侯国势力的发展,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辖郡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统治的问题。(6)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3(1)效果: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目的
32、:巩固政权。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解析:(1)效果: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目的:巩固政权。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3)品质: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冲破旧思想、旧束缚的勇气,敢于创新等。意义: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详解】(1)依据材料一“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
33、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依据材料二“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意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政权;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3)依据前面的材料,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和魏孝文帝都是改革家、政治家,得出他们积极学习先进文化,冲破
34、旧思想、旧束缚的勇气,敢于创新等品质;由两次改革的背景、影响,得出改革对我们现在改革的意义: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24(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解析:(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
35、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商朝也是我国的信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人物,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逐渐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2)局面,根据材料“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知,体现了这时期出现诸多的学派和思想,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家主张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主张适应了秦统一后的统治,因此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法家;目的,根据材料“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得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
36、取舍诸候”。(3)名字和成就,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书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因此材料体现的农书是齐民要术。(4)我国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同时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