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第二讲经济增长
( Chap 23、 25、 26)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一、 经济增长的含义
引言: 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有巨大差异? 即使在一个国家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活水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案例: ( 1) 世界各国的生活状态对比;
德国家庭: 每周平均食物支出: 375.39欧元, 折合500.07美元; 墨西哥家庭: 每周平
均食物支出: 1862.78墨西哥比索, 折合189.09美元; 埃及家庭: 每周平均食物支出: 387.85
埃及镑, 折合68.53美元; 马里家庭:每周平均食物支出: 17670马里法郎, 折合26.39美
元。
( 2) 中国改革开放后与解放初期的生活状态对比。( ppt)
中国家庭: 每周平均食物支出: 1233.76元人民币, 折合155.06美元。
思考: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异?
答案: 经济增长
1.基本概念
( 1) 经济增长: 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 一季度、 一年、 三年、 五年、 十年) 包括
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 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 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投入
结构、 产出结构、 产业比重、 分配状况、 消费模式、 社会福利、 文教卫生、 群众参与等等在
内的变化。
二者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 2) 繁荣( boom) : 经济增长率高
停滞: 经济增长率为 0
衰退: 经济增长率为负
萧条: 较大的衰退。笑话: 别人失业是衰退, 自己失业是萧条。
2.经济增长的事实( 图: ppt)
( 1) 世界各国的收入&增长率
( 2) 美国的经济增长( 大多数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也类似)
( 3) 中国的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 1) 经济增长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案例研究: 你比最富的人还富( ppt) ! 今天的
1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普通人能享受的便利如电视、 空调、 汽车、 电话、 电脑、 医疗等是 100多年前最富有的人也
无法享受的。
( 2) 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往往带来政治与社会的动荡。如东欧、 前苏联的政治巨变是
由经济停滞引发的。
二、 经济增长的衡量——GDP
( 一)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1.定义: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 1) ”在某一既定时期”
一般是一年或一个季度
( 2) ”一个国家内”
地理范围内。例如,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工作所创造的价值, 属于中国的GDP, 而不属于
美国的GDP。
( 3) ”市场价值”
GDP衡量经济活动总的价值, 就需要把不同的物品加总, 于是只有使用物品的市场价格,
而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因此反映了物品的价值。
( 4) ”物品与劳务”
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 食物、 衣服、 汽车) , 又包括无形的劳务( 美发、 清洁、 医疗) 。
( 5) ”生产的”
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例如二手货。思考:
为什么? 答案: 避免重复计算。
( 6) ”所有”
GDP衡量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销售的所有东西。
注: ①不包括违法物品, 如毒品
②不包括家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 因为无法衡量其市场价值。例如, 厨师在工作的饭店
做的饭菜应计入GDP, 但为自己家庭做的饭菜则不计入GDP。趣味问题: 如果一个男人和其
女仆结婚, GDP会发生什么变化?
③GDP包括了住房服务的市场价值。对于租赁住房, 市场价值就是租金; 但对于自有住
房, 假设所有者向自己支付租金, 估算租金计入GDP。
( 7) ”最终”
最终物品: 直接供人们消费的物品
中间物品: 为了另一种物品的生产而生产的物品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避
免重复计算。
注: 当生产出来的一种中间物品没有被使用, 而是增加了企业的存货: 中间物品被暂时
2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作为”最终”物品, 其价值作为”存货投资”加到GDP中, 当期的GDP增加了。在以后使用
或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 企业的存货投资为负, 后一时期的GDP减少了。
练习: 一个农民种了二两小麦并以1元卖给一个磨坊主; 磨坊主把小麦磨成面粉并以3
元卖给一个面包师; 面包师把面粉烤成面包并以6元卖给一个工程师; 工程师吃掉了面包。
计算:生产的每个阶段增加的价值为多少? GDP? ( ppt)
答案: 增加值=GDP。
增加值法( 生产法) : 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
2.总收入=总支出
在每一次交易中, 卖者的收入必定等于买者的支出。
GDP既能够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 工资、 租金、 利润) , 也能够衡量家庭、 企业、 政府
等经济主体对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它们始终相等。循环流向图(ppt)。
计算GDP的三种方法:
( 1) 增值法
( 2) 收入法: 收入( 要素收入) , GDP=工资( 劳动收入) +利息+利润+租金+其它业务主
收入( 资本收入)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生产补贴) +折旧( 折旧作为费用已经计入产品的销售
成本.试想一下如果折旧不计算那说明成本低了,不就是增加利润了吗.)
计入 GDP的税收不是所有的税收, GDP只与初次分配的生产税有关, 生产税( 净额)
是 GDP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 而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再分配的税收不包在内。
( 3) 支出法
3.衡量收入的其它指标——从大到小
( 1)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籍
( 2) 国民生产净值( NNP)
( 3) 国民收入( NI)
( 4) 个人收入
(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 二) GDP的组成部分( 支出法)
经济中的支出有多种形式, 一家人能够在必胜客吃午餐( 消费) ; 华为能够建一个研发
中心( 投资) ; 政府机关能够购买一些办公设备( 政府购买) ; 非洲国家购买长虹电视( 出口) 。
GDP包括了用于国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形式。所有的支出形式能够概括为四个方
面:
Y = C + I + G + NX——恒等式
1.消费consumption: 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 1) 耐用品: 汽车、 家电
( 2) 非耐用品: 食品、 衣服
3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 3) 劳务: 理发、 医疗
思考: 家庭购买新住房是不是消费?
答案: 不是
2.投资investment: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购买, 是资本设备、 建筑物
和存货购买的总和。
( 1) 企业投资
( 2) 居民投资——新住房( 按习惯) 。注: 二手房不是投资
( 萨克斯: 由于居民建筑提高了一国经济向其人口提供住房服务的能力, 因此增加了该
国经济的生产能力。)
( 3) 存货投资
思考: 购买股票是不是投资?
答案: 不是。没有生产物品或劳务。是储蓄。
思考: 投资和资本的区别
答案: 投资——流量( 是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 资本——存量( 是一段时期内的数
量) ( ppt)
3.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
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注: ①政府购买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
②不包括转移支付。因为转移支付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4.净出口net export: 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 出口) 减去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
( 进口) 。
思考: 为什么要减去进口呢?
答案: ①进口的物品与劳务不是在国内生产的, 因而不应计入GDP
②进口的物品与劳务包括在GDP的其它组成部分中, 如消费既包括对国内物品的购买也
包括对国外物品的购买, 因此应减去。
案例研究: 中国GDP的组成部分( )
总量( 亿元)
186700.9
96918.1
占总量的百分比%
Y
C
100
51.9
42.6
5.5
I
79559.8
NX
10223.0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
( 三) 真实GDP与名义GDP
1.定义: 名义GDP是按现期价格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真实GDP是按不变的基期
价格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4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2.区别: 现期价格&不变价格
名义GDP既衡量产出的变动, 也衡量价格的变动。真实GDP只衡量产出的变动
3.数字例子: 假设经济中只有一种产品: 牛奶
年份
牛奶的价格( 元/升)
牛奶产量( 升)
5
6
7
100
200
200
把 作为基年, 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
答案:
年份
名义GDP
5*100=500
6*200=1200
7*200=1400
真实GDP
5*100=500
5*200=1000
5*200=1000
4.思考: 哪一个是衡量产出能力的好指标?
答案: 由于名义GDP包含了价格因素, 因此真实GDP是衡量产出的较好指标。
5.现实: ( 1) 中国的名义GDP和实际GDP(ppt)
( 2) 美国的名义GDP和实际GDP(ppt)
6.GDP平减指数( GDP deflator)
( 1) 定义: GDP平减指数 =实名际义GDPGDP ´100
( 2) 数字例子: 计算前一例中的GDP平减指数
年份
名义GDP
5*100=500
6*200=1200
7*200=1400
真实GDP
5*100=500
5*200=1000
5*200=1000
GDP平减指数
100
1200/1000*100=120
1400/1000*100=140
( 3) GDP平减指数能够衡量价格的变动, 即通货膨胀
年份
名义GDP
5*100=500
6*200=1200
7*200=1400
真实GDP
5*100=500
5*200=1000
5*200=1000
GDP平减指数
100
通货膨胀率
0
1200/1000*100=120
1400/1000*100=140
20%
40%
( 四)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
1.真实GDP是一个社会可靠的经济福利指标, 因为人均真实GDP越高的国家人均消费
也越多
2.但GDP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 因为它无法衡量:
5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 1) 闲暇
( 2) 家庭劳动和义务劳动
( 3) 环境质量( 绿色GDP是在现行GDP中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成本)
( 4) 收入分配——社会公平
三、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索洛模型( Solow-Swan,1956) 为例
( 一) 基本结论
生产率( Productivity) : 一个单位的投入能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生产率越高——生
产的物品与劳务越多——GDP越大——经济增长越快。
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资本存量越大, 生产率越高
注: 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
2.自然资源
( 1) 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别: 如石油输出国组织
( 2) 但自然资源并不是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①国际贸易。如日本
②技术进步。一些曾经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变得能够替代, 如塑料替代锡, 光纤替代铜,
乙醇替代石油。
3.技术知识: 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进步会带来生产率的极
大提高, 如三次科技革命
注: 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 人力资本
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比喻: 知识是高质量的社会教科书, 人力资本是
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 是对人的一种投资。
4.经济增长的其它决定因素
产权、 制度、 法制完善、 企业家精神、 开放程度
( 二) 索洛模型
1.预备知识
( 1) 储蓄和投资
①含义
思考: 回忆什么是投资?
答案: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购买。
而将多余的收入存入银行、 或购买股票、 债券则是储蓄。
②GDP: Y = C + I + G( 封闭)
Y–C–G =I, S = Y–C–G国民储蓄
S = (Y–T–C) + (T–G),
Y–T–C私人储蓄: 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6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T–G公共储蓄: 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公共储蓄为正: 预算盈余; 公
共储蓄为负: 预算赤字。
S=I对整个经济而言, 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对个别家庭而言则不是) 。
( 2) 可贷资金市场( 封闭经济)
①可贷资金: 人们选择储蓄并贷出而不用于自己消费的所有收入。
可贷资金市场: 可贷资金的需求者( 投资者) 和供给者( 储蓄者) 组成的市场。
②可贷资金的均衡
思考: 可贷资金市场的价格是什么?
答案: 实际利率, 它代表借款者要为贷款支付的量以及贷款者从其储蓄得到的回报量。
r
S
均衡利率
I
可贷资金
在均衡时, S=I
思考: 开放经济下是什么情况?
( 3) 必要的数学
( 1) 偏微分:
¶¶YL = (1-a)AK
¶¶KY = aAK a-1
1-a
L
a
-a
L
( 2) 全微分
DY = DK × ¶¶KY + DL× ¶¶YL
2.假设
( 1)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和总产出的关系。
Y(t)= F(K(t), A(t)L(t))
a) Y是产出,
b) K是资本
c) L是劳动
7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d)A是劳动增进型的技术进步。”技术”表明了投入相同的资本和劳动能够生产出多少
1
产出, 产出的增加能够是经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也能够是经过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实
现, 也能够是二者皆有, 这里假定技术进步是经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e) 所有变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即随着时间的推移, 投入增加、 技术进步, 因而产出增
加) 。
例: C-D生产函数: Y = F(K, L) = Kα L1-α
Y = F(K, AL) =A Kα L1-α
а是资本的收入份额share, 1-а是劳动的收入份额。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935
1940
194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图2: 劳动份额占GNP的比率: 美国1935-1985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855
1875
1895
1915
1935
1955
1975
图3: 劳动份额占国民收入的比率: 英国1855-1980
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结论, 因此也叫哈罗德中性。
8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实际人均GDP
图4: 81个国家相近年份的劳动份额占GDP的比率
( 1987-1992)
l
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假设:
①规模报酬不变: 投入加倍、 产出也加倍。F(cK,cAL)= cF(K, AL)
另外: 规模报酬递增: F(cK,cAL)> cF(K, AL)
规模报酬递减: F(cK,cAL)< cF(K, AL)
例: 90年代和 初, 星巴克每天增加一家分店, 这段时期是规模报酬递增; 但
年, 星巴克宣布关闭900家分店, 这时她们是规模报酬递减。
¶F
¶K
> 0, ¶¶ F2 < 0;
2
¶F
¶L
> 0, ¶¶ F < 0
2
②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K
L2
资本的边际收益MPK递减: 当资本水平上升时资本增加引起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小;
劳动的边际收益MPL递减: 随着劳动水平的上升, 劳动增加导致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小。
③稻田条件( Inada,1963) : lim ¶F = ¥, lim ¶F = 0; lim
¶¶FL = ¥, lim
¶F
¶L = 0( 在
¶K ¶K
K®0
K®¥
L®0
L®¥
资本存量充分小时, 资本的边际产量十分大, 而当资本存量变大时, 资本的边际产量会变得
十分小, 作用是为了得到稳态解)
④F(0,L)= F(K,0)= 0
索罗对生产函数所做的新古典假设, 对解释各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的现实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由于生产投入比 K / L不是一个固定的参数, 即劳动力和资本之间有一定的可替
代性(substitution), 这样, 即使生产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都有可能达到均衡增长的目标。
例如, 同样生产一吨小麦, 中国能够使用较多的劳动力, 较少的资本(即 K / L较小), 而美
国能够使用较少的劳动力, 而辅之以较多的资本(即 K / L较大)。这样, 各种生产资源比例
不相同的国家就都可能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了。
l
生产函数的紧凑形式( intensive form)
9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1
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两边同时除以AL, 相当于c =
:
AL
Y(t)
A(t)L(t)
K(t)
= Fæçç
è A(t)L(t),1øö÷ Þ y(t) = f (k(t))
其中, y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出, k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数量。
f(k)
f(k)
k
( 2) 资本、 劳动、 技术的变动
假定人口增长率为n, 外生的技术进步率为g, 折旧率为d, 储蓄率( 投资率) 为s。
L&(t) = nL(t)
A&(t) = gA(t)
K&(t) = sY (t)-dK(t)
dX(t), L和A是指数增长 L(t)= ( )
其中, X& (t) =
L 0 e nt 2
dt
3.模型
( 1) 资本存量的增长
K(t)
K&(t)
K(t)
A(t)L(t) Þ k&(t) = A(t)L(t) - [A(t)L(t)] [A(t)L&(t)+ L(t)A&(t)](求全导数)
k(t) =
2
K&(t) K(t) A&(t)
K(t) L&(t)
=
A(t)L(t) - A(t)L(t) L(t) - A(t)L(t) A(t)
= sY (t)-dK(t) - k(t)n - k(t)g
A(t)L(t)
Y(t)
dK(t)
A(t)L(t) - A(t)L(t) - k(t)n - k(t)g
= s
= sy(t)-dk(t)- k(t)n - k(t)g
Þ k&(t) = sf (k(t))-(n + g +d)k(t)
上式称为资本的运动方程, 表明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存量的变动率是两项之差,
第一项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实际投资; 第二项称为持平投资或收支相抵的投资( 曼昆)
( break-eveninvestment) , 表示使得k保持在其现有水平上所必须的投资量。因为折旧d、
L(t)= L(0)ent Þ L&(t)= L(0)entn = nL(t)
2
10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和有效劳动的增长(n + g)将会消耗资本。
f(k)
f(k)
sf(k)
c
i
y
k
( 2) 稳态Steady State
稳态的含义: 动态稳定的均衡状态, 一旦出现某种冲击或偏离, 系统会自动回复到这个
稳定状态。
①当k = 0时, 实际投资与持平投资相等( 都为0) , 稻田条件意味着此时 ¶f
很大, 也
¶k
就是 f (k)的斜率很大, 因而 sf (k)比持平投资线要陡一些;
②随着k变大,
¶f趋于0, f (k)的斜率趋于0, 因此在某个时刻后, 实际投资线的斜
¶k
率会低于持平投资线的斜率, 两条曲线会相交。
¶
2
f
③由于
< 0, 因此在k > 0时, 这两条线只相交一次。
¶k
2
每单位有效劳
动的平均投资
持平投资
(n+ g +d)k
实际投资
sf(k)
k
k*
④当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等于持平投资时, k不变, 此时称为稳态( steady
state) , 这时资本存量和产出随着时间的推进一直是稳定增长的, 不再变化( 此时的储蓄称
为”资本广化”) 。
k&(t)= sf (k(t))-(n+ g +d)k(t)= 0 Þ sf (k(t))= (n+ g +d)k(t)Þ k *
11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当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投资时, k增加( 此时的储蓄称为”资本深化”) ;
当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小于持平投资时, k减少。因此, 无论k处于什么位置, 总会
向k
*
靠拢, 即收敛于稳态。
( 3) 稳态增长率
①L和A以n和g的速度增长
②有效劳动AL也以n+g的速度增长
③在稳态时, k = k
*
, k = K Þ K = ALk由于k不变, 因此K以n+g的速度增长
AL
④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产出Y也以n+g速度增长
⑤人均资本 K
L
和人均产出Y以g的速度增长
L
符号
稳态的增长率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
量
k = K/(A*L)
0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
总产出
y = Y/(A*L) = f(k)
Y = y * (A * L)
K = k * (A * L)
Y/L = y * A
0
n+g
n+g
g
总资本存量
人均产出
人均资本存量
K/L = k * A
g
因此, K、 AL、 Y均以n+g的速度增长,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均以g的速度增长。
4.储蓄率变动的影响
s增加——实际投资线向上移动——k
*
上升( 新的稳态)
(n+ g +d)k
s新f(k)
s旧f(k)
每单位有效劳
动的平均投资
k
k*旧
k*新
s
t
t0
12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①资本的变化: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量: k = k
旧, 实际投资>持平投资, k会增加直到k新
* *
。
k
t
t0
②人均产出的变化: f (k)= Y Þ Y = Af (k)
AL L
a.储蓄率增加——k增加——人均产出水平( level) 增加;
b.人均产出的增长率( growthrate) : k不变时, f (k)不变, Y
以A的速率g增长;
L
k增加时, f (k)增加, Y以大于 g的速度增长, 此时称为”转移动态
3”。当k = k
*
新时,
L
人均产出Y
L
的增长率又等于 g。因此, 储蓄率的永久性增加产生了人均产出增长率的暂时
性增加, 也就是说, 经过提高储蓄率能够在短期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可是长期的经济增长
速度仍为g。
c.储蓄率的变化只有水平效应, 没有增长效应。再一次理解稳态的含义: 外生的冲击
使变量暂时地偏离稳态, 然后再次回到平衡增长路径。
Y/L的增长率
g
t
t0
③消费的变化: 高储蓄率会带来更高的人均产出, 但同时意味着更低水平的消费。因此
储蓄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权衡, 是否存在使得稳态的消费水平最大的资本存量水平?
稳态时每单位有效劳动平均消费:
c* = (1- s)f(k *)= f(k *)- sf (k *)= f(k *)-(n+ g +d)k *
由于k = k *(s,n,g,d), 为使c*
*
最大的一阶条件:
¶c
¶s
= f ¢(k *(s,n, g,d))¶k *
(s,n, g,d) -(n + g +d)¶k *(s,n, g,d)
¶s ¶s
3转移动态: 一个处于平衡增长路径的系统由于某一外生的冲击, 而偏离了该路经, 如果系统是收敛的,
且平衡增长路径是唯一的( 不存在多重均衡) , 则系统会逐渐回复原来的平衡增长路径。描述了系统的短期
特征。
13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k *(s,n, g,d) > 0, 那么 s对 c的影响就决定于
我们已经知道, s增加会提高k
*
, 即
)-(n+ g +d):
¶s
f ¢(k
*
( + +d), 资本的边际产出大于
a.如果 f ¢(k *)> (n+ g +d), 即产出线的斜率大于 n g
将k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所需的产量增加, 储蓄率增加将使消费上升, 即应该多储蓄、 少消费。
f(k)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
平均产量和投资
(n+ g +d)k
sf(k)
c
k
k*
( + +d), 资本的边际产出小于将 k
b.如果 f ¢(k *)< (n+ g +d), 即产出线的斜率小于 n g
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所需的产量增加, 储蓄率增加将使消费减少( 过高的储蓄率反而会使稳态
的消费下降, 称为”节俭悖论”) , 因此应该少储蓄、 多消费。
f(k)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
平均产量和投资
(n+ g +d)k
sf(k)
k
k*
c.当 f ¢(k *)= (n+ g +d)时, 消费在所有可能的平衡增长路径中达到最大。使消费最
大的k
*
称为”黄金率资本存量”——消费最大的稳态水平。
14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f(k)
每单位有效劳
动的平均产量
和投资
(
n+ g +d k
)
c*
sf(k)
k
k*
例: 美国经济的实际 GDP每年增长 3%, 资本存量是 GDP的 2.5倍, 资本折旧约为 GDP
的10%, 资本收入约为GDP的30%, 请问经济是否处于黄金律水平?
解: 已知: n+g=3%,k=2.5y, dk = 0.1y, f ¢(k)×k = 0.3y
¢( )×
k
因此: f k k = 0.3y Þ f ¢ k
( )= 12%
2.5y
dk
¢( )×
f k k 0.3y
= 0.1y Þ d = 0.04
n + g +d = 7% < f ¢(k)
结论: 经济此时处于黄金律水平的左边, 即储蓄率太低而未能达到黄金律水平。
现实: 储蓄率高于35%的经济体寥寥无几, 美国的储蓄率低于18%, 中国的储蓄率没有
权威的测算, 但应高于20%。
思考: 中国: 假设实际GDP每年增长10%, 资本收入约为GDP的60%, 其余条件与美国
一样, 请问经济是否处于黄金律水平?
5.模型的结论
①根据索洛模型, 一国的储蓄和投资的多少是其国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
②储蓄率决定了稳态的资本和产出水平, 某个特定的储蓄率产生了黄金律稳态, 这种状
态使人均消费最大化, 从而使经济福利最大化。
③产出和资本的增长率n+g大致相等, 且大于劳动的增长率n, 从而人均产出是增加的
——解释了产出随时间的增加;
④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仅决定于g;
n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只取决于劳动的有效性A, 而与人均资本的变动无关( 储蓄率只
有水平效应) , 因此, 物质资本积累无法解释世界经济增长和国家间的收入差异;
6.模型的不足
15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 1) Solow模型能够解释经济随时间的增长, 但无法很好地解释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
根据模型的定量含义( Romer,P28) , 因为产出的要素弹性太小, 因此国家之间的现实差异要
求很大的储蓄率或人口增长率的差异, 但这种巨大的差异并不符合现实。
( 2) 储蓄率是外生的——内生化( Ramsey model & Diamond model)
( 3) 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内生增长模型
( 4) 没有A的具体含义, ”劳动的有效性”是什么?
( 5) 人口是外生的——经济增长越快, 人口增长越慢( Barro and Becker, 1989)
( 6) 资本: 资本不但包括物质资本, 还包括人力资本; 且物质资本有正的外部性
( 7) 没有考虑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如果考虑, 则规模报酬递减
( 8) 没有微观基础——( Ramsey model & Diamond model)
四、 促进增长的公共政策
1.鼓励储蓄和投资
( 1) 社会少消费、 多储蓄, 就有更多的资源可投资于资本生产, 增加的资本提高了生
产率和生活水平
( 2) 这样带来的增长有机会成本——社会必须为了达到较快增长而放弃现期消费
( 3) 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 新增加的资本带来的产出逐渐
减少。因此, 穷国的资本增加带来的增长快于富国等量的资本增加, ”追赶效应”( 如中国与
美国)
( 4) 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 穷国的高储蓄和高投资只能在一个时期内引起高增长,
随着经济积累了较高的资本存量, 增长又会放慢。
2.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
( 1) 外国投资有两种
①外国直接投资: 由外国企业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
②外国有价证券投资( 间接投资) : 由外国人筹资但由本国居民经营的资本投资
( 2) 国外投资的一部分收益会流回外国人手中, 但它增加了本国的资本存量, 因而提
高了生产率和工资; 另外, 有利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 3) 国外投资对GDP的增加大于GNP
3.鼓励教育
( 1) 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而提高了生产率
( 2) 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受过教育的人会产生一些对其它人有益的思想
( 3) 教育具有机会成本
( 4) 人才外流: 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移民到富国。这减少了穷国的人力资本, 降低
了生产率。
16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4.保护产权并确保政治稳定
( 1) 产权是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为了使人们愿意工作、 储蓄与
投资、 以及遵守合约, 她们必须确信她们的生产和资本不会被偷盗或窃取, 合约能得以执行。
( 2) 政治稳定既保证产权不受到侵犯, 也是有效的法律体系和反腐败的必要条件。
5.鼓励自由贸易
( 1) 自由贸易就像一种技术进步, 它使一国从生产一种产品转为另一国更有效率地生
产这些产品。
( 2) 贸易保护主义认为, 采取内向型政策能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避免来自国外的竞争,
但大多数人认为外向型政策更能促进增长。如韩国、 新加坡、 台湾
6.鼓励研究和开发
( 1) 知识是公共物品: 人们能够同时利用这种知识而不会减少其它人的利益。因此,
是供给不足的, 需要政府提供
( 2) 政府把公共物品暂时变为私人物品: 补助金、 税收减免、 专利保护
7.应对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产率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 1) 负面影响:
①使自然资源紧张
②减少了资本存量
( 2) 正面影响: 促进技术进步
17
《经济学原理》讲义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贾男
作业:
1.作图:
请收集 1992- 中国支出法 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与净出口的数据, 计算
后三者分别占 GDP的比重, 并用折线图表示。( 提示: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如表所示:
国别
现期实际人均 GDP( 元)
现期增长率( %)
北方国
南方国
东方国
西方国
15468
13690
6343
1.98
2.03
3.12
0.61
1098
a)哪个国家最富有? 你是怎么知道的?
b)哪个国家进步最快? 你是怎么知道的?
c)哪个国家的资本投资增加有最大利益? 为什么?
d)根据 c, 这个国家能从无限的资本投资中一直得到同样程度的利益吗? 为什么?
e)根据 d, 为什么人力资本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没有表现出与物质资本投资同样程度的
收益递减?
f)哪一个国家有潜在最快的增长? 列出一些没有使潜在可能变为现实的原因。
g)如果下一年北方国的实际人均 GDP是 15918元, 它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
3.索洛增长模型描述的一个经济有以下生产函数:
y = k
a) 解出作为 s、 n、 g和d的函数地稳态的y值。
b) 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 28%, 人口增长率为每年 1%。一个不发达国家的储蓄率
为 10%, 人口增长率为每年 4%。在这两个国家中, g=0.02, d = 0.04。找出每个国家稳态
y的值。
c) 不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可能采取什么政策?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