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该书讲述的是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二十四孝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 古代历史人物传奇故事 中国有哪些传统故事 脚踏实地励志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1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
2、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十四孝故事2 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 闻雷泣墓的故事讲得是魏国王裒的伟大(事迹)。话说王裒的母亲
3、比较怕打雷,其母亲在世的时候,他常常在下雨打雷天在母亲的身边陪伴着母亲。后来王裒的母亲去世了,王裒就特意找了一块比较幽静的山林,将母亲葬在幽静的山林中,即便如此,每当到了打雷下雨的天气,他总是会跑到山林中安葬母亲的墓前跪拜、陪伴安葬在地下的母亲。 二十四孝故事3 戏采娱亲 原文: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
4、,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故事4 鹿乳奉亲 原文: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二十四孝故事5 啮指痛心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
5、:“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故事6 扼虎救父。 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6、,父才得免于害。 晋朝时有个叫杨香的人,杨香14岁时的一天与父亲一同下地干活,在下地的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突然冒出的老虎将父亲给拽走了,杨香非常着急,当时就直接冲上去和老虎厮打起来,他死死地抓住老虎的脖子,而老虎也被杨香的架势给吓到了,放开杨香的父亲,赶紧跑掉了。而杨香父子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二十四孝故事7 亲尝汤药 原文: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