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工程概况
山东**************工程位于***省**市,为单层门式钢架结构, 4个办公区,建筑面积在6000㎡左右。主体钢材用钢量为500多吨。
二、小组概况
本小组成立于2011年2月,是一个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构件加工经验的QC小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QC小组,主要由工程技术质量人员组成,为攻关型小组。小组根据施工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QC活动。
QC小组成员组成概况表
小组名称
加工QC小组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活动时间
2011.6.—2011.7
小组成员
7人
平均年龄
35岁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称
职务
1
***
男
41
大学
工程师
项目经理
2
**
男
36
大学
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3
**
男
32
大学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4
*
男
28
大学
技术员
5
*
男
30
大学
质检员
6
*
女
30
大学
材料员
7
*
男
45
高中
设备员
三、选题理由
钢 结 构 焊 接 变 形 质 量 控 制
目前钢结构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不仅在传统的工业部门,而且在新兴的宇航工业、海洋工程中都大规模的使用了钢结构。
即使在建筑钢结构大量建造已经有三四十年历史的发达国家,由于焊接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原因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焊接变形可能会使焊件或部件的尺寸改变,降低装配质量,甚至使产品直接报废。
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十分重要,其焊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建造周期和使用寿命。
四、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一
为了对钢构件变形进行有力的控制,我们根据**液化天然气(LNG)临时办公设施工程等几个工程的施工情况及回访调查,认真记录检测数据。检查结果统计如下:
钢 构 件 质 量 调 查 表
序号
项 目
频 数
累计数
累计%
1
焊接变形
30
30
43.5
2
原材料的变形
12
42
60.9
3
加工过程中的变形
12
54
78.3
4
装配中的变形
10
64
92.7
5
其他
5
69
100
合 计
69
根据调查表作出排列图,从排列途中可以看出焊接变形是质量问题的关键,是主要问题所在,同时也是钢构件加工过程中钢构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关键所在。
频数
92.7%
78.3%
60.9%
43.5%
100
80
10
30
60
50
40
20
70
90
其它变形
装配中的变形
加工过程中的变形
原材料的变形
25
15
10
20
30
40
35
45
5
焊接变形
累计%
30
12
12
10
5
五、活动目标
1、目标设定:
控制钢构件的焊接变形
主控项目:全部合格
一般项目: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合格点率达到90%以上。
允许偏差项目: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工法、标准:制定出一套减少焊接变形的加工工法。
目 标 设 定
2、可行性分析:
控制焊接变形的可行性分析
小组成员素质有保障,具有较高、技术攻技术水平关能力强,有丰富的经验。
条件有保障,公司领导重视该项目的开发,从设备、人员上最大可能的满足开发设计需要。
项目部配备了相应的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机具运行良好。
六、原因分析:
从前面的排列图中可以看出,焊接变形是影响钢构件加工质量的主要问题。为此,“QC”小组集中讨论、对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案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根据讨论问题的情况,运用统计方法得到了以下因果图。
影响钢结构焊接质量因素因果分析图
料
人
影响钢结构焊接质量的因素
外加剂的选择
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不熟悉
施工队伍质量意识差
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运输方式不对
焊条烘焙时间不足
湿度大
设备老化
机
法
环
温度高
运输设备不足
钢材焊接方式不对
结合工程实际并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QC小组进行分析:
焊接是一个不均匀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的过程,焊接过程中及焊后,焊接构件都将产生变形。影响焊接变形最根本的因素是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和焊接构件的刚性条件。在焊接过程中的热变形收到了构件刚性条件的约束,出现了压缩塑性变形,这就产生了焊接变形。
1、焊接工艺方法。不同的焊接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温度场,形成的热变形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自动焊比手动焊热集中,受热区窄,变形较小。CO2气体保护焊焊丝细,电流密度大,加热集中,变形小。
2、焊接参数。即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线能量愈大,焊接变形愈大。焊接变形随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焊接速度增大而减小。在3个参数中,电弧电压的作用明显,因此低电压、高速、大电流密度的自动焊变形较小。
3、焊缝数量和断面大小。焊缝数量愈多,断面尺寸愈大,焊接变形愈大。
4、施工方法。连续焊、断续焊的温度场不同,产生的热变形也不同。通常连续焊变形较大,断续焊变形最小。
5、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不同的材料,导热系数、比热和膨胀系数等均不同,产生的热变形也不同,焊接变形也不相同。
要因确认表:
序号
原 因
分析论证
结论
1
工人缺乏焊接经验,岗前培训不足。
未进行岗前正规培训,操作人员有的工作时间不长,焊接经验少,对焊接工艺参数知之甚少
要因
2
工人责任心不强
与工人交谈,工人责任心强
非要因
3
焊接固定机具使用不当
固定机具使用不当,可能致使钢板错位,焊缝不对称
要因
4
钢材表面缺陷
钢板厚度不一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要因
5
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
图纸要求的焊缝位置设计不合理
非要因
6
温度变化大
昼夜温差大,钢板产生热胀冷缩
非要因
7
光线影响
厂房内施工可能会造成视线不良
非要因
8
操作空间有限
焊接过程在厂房内进行,空间有限
非要因
七、制定对策:
根据要因确认表我们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 条主要因素,并逐条制定了对策措施,见对策措施表:
对策措施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责任人
完成时间
1
工人缺乏焊接经验,岗前培训不足。
对焊工进行焊接技术培训,针对结构焊接进行技能训练。
提高焊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011.6.
2
焊接固定机具使用不当
对固定机具的使用进行指导
防止焊接过程中的钢板的错位
2011.6
3
钢材表面缺陷
加强对钢材的进场验收力度
保证钢板厚度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2011.6
八、对策实施:
实施一:将焊工送专门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培训完毕后,将工人组织起来,认真细致的把操作步骤,要领将给大家,狠抓质量意识,坚持持证上岗,并将工人分成两个小组,即下料组合施焊组。其中下料组的任务是认真核对图纸,按技术交底要求选材下料,保证材料质量,并做好标记。施焊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图纸和技术交底的要求,将材料拼接,固定,选用合格的焊条,焊丝和焊剂进行焊接。各小组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扣发哪个小组当天的工资。
实施人:**
实施二:对工人在操作中不能真正领会焊缝在构建上布置对称和装配,施焊次序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做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明确了焊缝布置对称是在X轴和Y轴上的完全对称;对于H型钢采用整装后再焊的顺序,而不是边装边焊,焊接方向按同一方向施焊,而不是来回的焊接方向。其次,我们请有经验的焊工按技术交底的要求做示范,统一标准,规范焊接程序。
实施人:**
实施三:对进场的钢板采取专人验收,钢板进场应附有合格的质量检验证明书。厚度验收时用千分尺进行测量把关,严禁使用游标卡尺及直尺,监测点距边缘≥4cm。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钢板要坚决退货,保证焊接原材质量。
实施人:**
九、效果检验:
对策实施后,小组在施工的每个阶段按照要求,分别对每个要因的试试效果进行核查落实,对变形量进行了统计,验证对策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并将最终结果进行记录。
通过小组活动使本次钢结构制作质量达到了目标要求,变形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达到了预期目标:
主控项目:全部合格
一般项目: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合格点率达到90%以上。
允许偏差项目: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十、巩固措施
1、 经过项目部批准,将钢结构制作的焊剂次序、下料方法以及夹具的使用等有效的做法,通过技术文件、施工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固定下来。
2、 坚持每周质量例会制度,针对具体施工项目进行质量教育,不断增强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
3、 每项工程开工前,认真做好检验计划,对检验过程进行策划,把住工程质量关。
4、 完善工程质量考核办法,加强工程质量考核,设立专项质量奖金,奖励优秀,对因为工作失职或未能达到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
通过此次课题,小组对已经取得的成果制定了巩固措施,并将已经成熟的施工方法固定下来,形成作业指导书,在项目内部推导。
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通过本次活动,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预期目标,在享受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开展QC活动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增强了小组成员的信心。
2、随着对焊接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将会再接再厉,不断攻克难关,取得更大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