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UIT存储产品投标文件
152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技术方案优势 6
第一节 高性能的应用存储系统 6
第二节 集中管理功能 6
第三节 支持大容量 6
第四节 定制开发 6
第五节 可提供原厂技术支持 6
第二章 综述 7
第一节 行业分析 7
第二节 行业存储应用特点 7
第三节 网络架构及存储类型分析 7
1 存储系统网络架构 7
2 存储设备类型 9
第三章 工程技术规范书 12
第一节 工程设计规范 12
第二节 系统设计原则 12
第四章 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14
第五章 系统方案设计一 15
第一节 需求分析 15
1 应用特点分析 15
2 需求分析 15
3 RAID技术分析 15
第二节 详细方案设计 16
第三节 存储设备技术要点 16
第六章 设备配置 17
第七章 设备情况 18
第一节 BX1200产品介绍 18
1 产品简介 18
2 接口特性 18
3 整机结构 18
4 组件说明 19
5 网络连接 24
6 正式使用时间 24
第二节 BS3000e产品介绍 24
1 产品简介 24
2 接口特性 25
3 整机架构 25
4 网络连接 27
5 正式使用时间 27
第八章 设备的场地及环境准备要求 28
第一节 机房环境条件 28
第二节 机房环境要求 29
第三节 接地要求 29
第四节 空调及电源 30
第九章 工程进度安排 31
第一节 安装前 31
1 场地检查 31
2 准备配置文件 31
3 日程 32
4 上报安装计划 33
5 场地设施就绪 33
第二节 安装和调试-硬件、软件 33
1 到货 33
2 硬件安装调试 34
3 软件安装调试 34
第十章 分工界面 35
1 项目实施组成与结构 35
2 各项目组成人员如下所述: 35
第十一章 测试及验收 37
第一节 系统验收内容 37
第二节 验收测试项目 37
第三节 安装调试后 40
第十二章 培训计划 41
第一节 培训计划 41
第二节 培训方式 41
第三节 培训内容 41
第四节 培训目标 42
第五节 培训费用 42
第十三章 技术承诺 43
第一节 技术服务、支持、保修 44
1 技术支持等级 44
2 技术支持策略 46
3 与用户的合作、分工及相互责任 46
4 服务支持及联系方法 46
5 获得技术支持 47
6 技术支持体系 47
7 故障处理跟踪 50
第二节 备件供应 50
第三节 保修 51
1 硬件、软件的保修期 51
2 保修内容 51
第四节 保修期外维护服务 52
第十四章 公司简介及成功案例 53
第一节 UIT公司介绍 53
1 创新科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53
2 公司发展历程及大事记 53
3 产品应用行业 54
第二节 广电行业成功案例 55
1 中国音像资料馆媒资系统在线存储 55
2 济南广播电视局新大楼全台网 56
3 上海百视通IPTV及媒资系统项目 58
4 石家庄新台节目制作网 59
5 凤凰卫视高标清节目制作网 60
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户数据管理系统 61
第三节 视频监控系统成功案例 64
1 北京市公安局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升级改造项目 65
2 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视频监控项目 66
3 河津市”平安城市” 69
4 深圳市宝安水务局监控 71
5 长沙外国语学院监控项目 73
6 重庆市南岸区”平安城市” 74
第四节 网站、网络视频和IPTV成功案例 76
1 51.COM案例 77
2 空中网案例 78
3 九州梦网案例 80
4 网龙游戏软件开发系统平台 81
第五节 通信行业成功案例 84
1 江苏省电信全球眼项目存储系统 85
2 河南移动流媒体系统网络结构 87
3 深圳市电信公司IDC数据中心 88
4 上海电信IPTV项目 89
5 重庆电信IPTV项目 93
第六节 金融、医疗、电力等行业成功案例 95
1 浙江省台州医院HIS系统 95
2 河北龙山电厂MIS系统 97
3 国家电网重庆万圣恒泰发电有限公司MIS系统存储 98
4 长信基金数据中心存储系统 98
5 江干公安数据库存储及备份项目 100
6 宁波海事法院案例 102
第七节 典型客户名单 104
第一章 技术方案优势
第一节 高性能的应用存储系统
第二节 集中管理功能
第三节 支持大容量
第四节 定制开发
UIT 是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有一个庞大的存储技术和存储软件 研发团队。这个团队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中国企业研制开各种适合于企业应用特点的存储产品。
UIT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针对用户行业的实际应用特点来做一定范围内的软件定制开发和升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五节 可提供原厂技术支持
UIT 是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高性能存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当前在国内多个地区建立了4个大型的销售和技术支持中心和多个办事处。
UIT能够为用户提供UIT原厂技术工程师的现场技术支持和非现场技术支持,为所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第二章 综述
第一节 行业分析
第二节 行业存储应用特点
第三节 网络架构及存储类型分析
1 存储系统网络架构
设计存储系统时,首先要阐明两个概念,一是网络架构,二是存储类型。
网络架构主要是指存储设备与服务器或工作站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读写方式和共享方式。主流的存储系统网络架构有DAS、NAS、SAN三种网络架构,其中SAN网络环境中,因采用存储设备类型的不同又能够分为FC SAN(采用光纤通道存储产品)和IP SAN(采用iSCSI存储设备)。
存储类型是指按存储设备的接口类型、传输协议及网络设备的不同,存储设备可分为SCSI磁盘阵列、FC磁盘阵列和iSCSI磁盘阵列。
DAS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经过SCSI接口、i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
这种网络架构中,存储设备一般直接连接在服务器的后面,存储。由于存储设备的主机端口数量有仅,因此DAS架构一般用于服务器数量较少的系统中,当服务器数量少于2台时,可采用SCSI磁盘阵列,当服务器数量少于4台时,可采用iSCSI磁盘阵列,当服务器数量少于8台时,可采用FC光纤通道磁盘阵列。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是将存储设备经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
许多人都将NAS、SCSI和FC光纤通道存储看成是存储设备的一种类型,实际上NAS更多的是指一个网络架构,是指存储设备经过网络共享方式来为网络中的服务器或工作站提供数据存储访问,NAS的方便性正是体现在这种共享的网络架构上。
所谓的”NAS存储”一般都是由一个由”NAS服务器+存储”构成的共同体,共同为系统上业务应用端服务器提供数据读写访问服务,小型”NAS存储”中,存储设备一般和NAS服务器被集成在一个机箱内,可称为一体化NAS。大中型”NAS存储”中,存储设备与NAS服务器一般是分离的,存储设备即能够是一个SCSI磁盘阵列,也能够是一个光纤通道磁盘阵列,还也能够是一个iSCSI磁盘阵列。
NAS架构环境下,存储一般都是经过NAS服务器为网络环境中的应用系统中提供服务,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没有数量限制,可很方便地应用于小规模系统或大规模的文件共享系统。
因此只要带宽和IOPS性能满足,NAS架构可用于各种服务器数量的文件共享存储系统中。然而由于NAS存储的带宽一般相对相低,
SAN
SAN(Storage Area Storage,存储区域网),在最纯粹的意义上,是一个单独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基于光纤通道技术(Fibre Channel)或iSCSI技术的电缆,交换机和集线器,将很多的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再与很多不同的服务器组成的网络连接起来,以多点对多点的方式进行管理。一般地,因SAN网络中采用的存储设备类型的不同又能够分为FC SAN(采用光纤通道存储产品)和IP SAN(采用iSCSI存储设备)。
SAN使存储设备真正能够与服务器脱离开,形成一个总的数据中心,以多点对多点的方式在网络上与其它计算机相连。SAN的连接方式比传统的做法提高了可连接性,并有更好的容错性。SAN还能够经过采用跟先进的集群技术将可用性和运行连续性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全新层次。
DAS、NAS和SAN网络架构比较分析:
以下我们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NAS和SAN在技术上的关键区别:
NAS
SAN
DAS
基于IP网络
基于光纤通道
基于IP网络
传输文件
传输块
传输文件
可利用带宽低
可利用带宽高
可利用带宽低
具有用户权限、容量配额管理等多种网络功能
无网络功能
网络功能依靠存储服务器的情况来定。
系统应用与存储功能分开,两者互不影响
系统应用与存储功能分开,两者互不影响
系统应用与存储功能由同一台服务器负责,两者相互影响
NAS存储自带共享功能,可在多个应用服务器间自动实现共享访问。
必须安装共享软件才可在多台应用服务器之间实现存储设备的共享访问。
依靠DAS存储服务器的网络共享功能实现多台应用服务器间的共享访问。
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系统,应用服务器数量越大,其简单方便性相比越高。
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系统,应用服务器数量越大,网络设备的成本所占比例越高。
一般只适用单台或两台服务器的系统中。
2 存储设备类型
常见的主流磁盘阵列包括以SCSI、FC和iSCSI为主机接口的SATA磁盘阵列。
第三章 工程技术规范书
第一节 工程设计规范
UIT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贯彻产品的安全可靠、高效、易维护、可扩展等几项基本原则,结合客户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用户量设计系统解决方案。我方提出的工程技术方案按照国家或地方批准发布的相关法令、法规,并遵循下述标准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9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 GB/T50328-
<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 ISO/IEC11801-95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GB50259-9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BJ/T16-9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2-
<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EIA/TIATSB67
第二节 系统设计原则
标准化
本方案采用的产品均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网络传输标准协议,可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稳定性
本方案采用的核心设备均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任务单一、响应实时的特点,避免了Windows等PC操作系统启动缓慢、安装配置复杂、不易维护、不能长时间稳定工作的弊病。主要设备均采用了硬件看门狗设置,并具备远程重起功能,保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安全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完全避免了病毒及其它非法手段的入侵,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应用软件具有高级用户权限管理模式,避免了超越权限范围的监看、控制、设置,有效避免了非法操作。
可扩展性
本方案采用积木式设计,能够提供更灵活的系统组合,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硬件数量。
易用性
因为主要硬件均采用嵌入式设备,能够即插即用。任意开关机、意外掉电都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软件采用了人机界面良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安装相应软件后就可实现智能控制,管理、操作、配置、检索都相当简便。
先进性
本系统采用的相关技术与产品均为当前主流应用技术,并保有升级空间,保护用户投资的长期有效。
经济性
本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满足用户需求,无须重新布线等投入。
第四章 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l 要求对重要图像中心存储和前端存储。前端存储至少保留15天,中心存储容量应为50T以上的磁盘阵列,SATA接口,硬盘达到7200rpm以上,接口速率要求4GB,CACHE 2GB以上,CACHE供电72小时以上,磁盘要达到RAID level 5以上的保护等级。
n 应答:本次投标采用的UIT BX1600的配置裸容量可达到80TB,完全满足前端存储至少保留15天,中心存储应为50TB以上的要求,采用的磁盘规格为SATA II,7200RPM,接口采用4端口以太网接口,满足4Gb/s以上的带宽要求,并采用后备UPS技术,保证CACHE在断电情况下能持续供电72小时以上。磁盘采用RAID level 5保护等级,如客户有更高要求,能够支持RAID level 6。
l 前端存储设备必须放于派出所或者机房等安全的室内环境。
n 应答:UIT BX1600完全能够适应派出所或者机房等安全的室内环境。
l 图像录像中断时间小于45分钟/月(按30天)。
n 应答:首先UIT BX1600的主要部件均采用冗余配置,一般性的部件损坏(包括硬盘)均不影响图像的正常录像,如遇到设备的重大故障,可在平台软件上做相应的策略,将录像的数据流切到正常的设备上去。将故障设备上的硬盘更换到备机上,设备就能开启重新运转,从而保证中断时间小于45分钟/月(按30天)。
l 存储策略设定能力,即可对不同摄像头设定不同录像周期和逾期措施(覆盖、停止录像),具备录像调阅鉴权控制能力,实现录像调阅、下载分权分级管理。
n 应答:经过平台软件的存储策略设定功能,完全能够实现对不同摄像头设定不同录像周期和逾期措施(覆盖、停止录像),具备录像调阅鉴权控制能力,实现录像调阅、下载分权分级管理。
l 存储数据要便于快速检索,满足快速调阅、高速下载。
n 应答:经过平台软件的检索功能,能够满足快速调阅、高速下载等功能。
l 投标商提供明确的中心机房物理地址及相关机房的动力环境条件,安置本比选范围内的监控平台设施设备。(机房建设标准符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47-93)
n 应答:机房物理地址及相关环境将在机房介绍相关章节提供。
第五章 系统方案设计一
第一节 需求分析
1 应用特点分析
2 需求分析
3 RAID技术分析
RAID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Disks,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的缩略语。1987年由Patterson,Gibson和Katz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一篇文章中定义。RAID阵列技术允许将一系列磁盘分组,以实现为数据保护而必须的数据冗余,以及为提高读写性能而形成的数据条带分布。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计算机遍布的各个领域。
RAID 0:
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被写到磁盘2中,如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一分段,如此下去。
分割数据能够将I/O负载平均分配到所有的驱动器中。由于驱动器能够同时写或读,使得性能显著提高。可是,它却没有数据保护能力。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盘丢失。因此,RAID 0不适用于关键任务环境,可是,它的强项在于视频、图象的制作和编辑等等对磁盘读写频繁的应用,还有广大用户关心的系统整体性能以及游戏性能。
RAID 1:
RAID 1也被称为镜象,因为一个磁盘上的数据被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如果一个磁盘的数据发生错误,或者硬盘出现了坏道,那么另一个硬盘能够补救回磁盘故障而造成的数据损失和系统中断。另外,RAID 1还能够实现双工——即能够复制整个控制器,这样在磁盘故障或控制器故障发生时,您的数据都能够得到保护。镜象和双工的缺点是需要多出一倍数量的驱动器来复制数据,但系统的读写性能并不会由此而提高,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AID l能够由软件或硬件方式实现
RAID 5:
RAID 5也被叫做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每个条带上都有相当于一个"块"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而并非一个磁盘上,大大减轻了奇偶校验盘的负担。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RAID 5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它适合于输入/输出密集、高读/写比率的应用程序,如事务处理等。
考虑到视频监控的应用特点以及对存储的需求,我们再IP-SAN存储里面配置的都是RAID 5,以次来保障系统的大容量以及高性能。
第二节 详细方案设计
第三节 存储设备技术要点
第六章 设备配置
序号
产品名
产品描述
数量
1
BX1600-HEA
(新品)
机架式IP SAN/NAS存储系统;1Gb iSCSI HC*2,最大10个;3U16盘位,最大80片SAS/SATA硬盘;64位双核存储处理器*1,最大2个;2GB缓存,最大48GB;H/W RAID0,1,10,5,6;LUNs*1024,Hosts*128;UIT Storage Manager存储管理软件,支持Snapshot数据快照拷贝,支持SNMP/Email报警功能,支持UPS掉电保护技术,支持SAT第三方存储应用软件嵌入;冗余热插拔交流电源模块*2;上架套件;用户手册;硬件3年软件1年5*8服务;
67
2
BX1600-JA
(新品)
机架式磁盘扩展柜;SAS12Gb BC*1,3U16盘位,SAS3.0或SATAII硬盘,支持混插;冗余热插拔交流电源模块*2;上架套件;3年5*8服务;适用于BX1600-HE;
178
3
BX-SATAII-100072
SATAII硬盘,1TB,7200转,含磁盘专用托架,适用于BX1200、BX1600;
3920
4
BX1600-1GbE-DB
主机端口扩展套件,1Gb iSCSI HC*2,适用于BX1600-H端口扩展;
67
5
BX-CBL-1G5
千兆以太网线缆,6类,5m,适用于BX1200、BX1600主机连接;
67
6
BX-CBL-SAS381
SAS线缆,8088-8088,71cm,适用于BX1200扩展柜连接;
178
7
UIT-SW-SCMV2
SAN Central Manager V2.x软件,单一界面,统一管理SAN上存储设备,支持用户管理、节点管理、故障管理,适用于BX1200、BX1600、BS e、BS3000e;
1
8
保修服务
硬件五年,软件一年
1
第七章 设备情况
一、UIT BX1600
1 产品型号
UIT BX1600
2 产品外观
3 技术特性
BX1600系列是UIT推出的全新网络存储产品,提供IP SAN/NAS一体化数据存储,定位于对容量、性价比、应用结合能力等要求较高的监控、视频、网络等领域。
BX1600系列融入SAS、多核处理器、多协议负载均衡等多项数据处理和传输技术,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高性能和扩展能力。
BX1600系列提供应用软件的植入功能,提供第三方或者合作伙伴的应用软件与存储系统的结合。帮助视频监控、网站、医疗影像等存储领域的软件开发和实施。在第三方软件的协助下,可实现在线/近线, 本地/远程的数据保护,也能够为远程数据灾备和海量数据迁移等软件配合,为用户提供多层次、跨地域的存储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于数据管理的各种需求。
主要特性和优点:
存储容量
ª 单机能够容纳16块SAS/SATA硬盘,支持146/300/450GB SAS硬盘和500/750GB/1TB SATA硬盘,单机最大容量7.2TB(450GB*16)和16TB(1TB*16)。
ª 单系统能够容纳80块SAS/SATA硬盘,支持146/300/450GB SAS硬盘和500/750GB/1TB SATA硬盘,单系统最大容量36TB(450GB*80)和80TB(1TB*80)。
体系架构
ª CPU支持Intel双核/四核Xeon处理器技术
ª 3U16盘位,存储密度高。
ª 支持SAS和SATA磁盘混插,实现分层存储
协议支持
ª 支持IP SAN和NAS功能
ª 支持iSCSI、CIFS、NFS、HTTP等多种协议
可靠性
ª 支持RAID 0、1、10、5、6
ª 支持硬盘热备功能,在线替换故障硬盘
ª 系统电源、散热风扇等部件采用冗余热插拔技术
ª 通风散热设计,保证系统通风顺畅和对硬盘等部件的散热
性能
ª CPU采用Intel Xeon双核处理器
ª 标配2GB DDR2内存,最大支持48GB缓存
ª 使用4个1Gb主机端口,IOPS能够达到90000,带宽达到400MB/s
管理易用性
ª 经过浏览器登陆系统进行管理,图形化的管理软件
ª 经过StorageManager管理平台配置系统,简单灵活
ª 实时监测系统部件的状态、阵列状态、性能统计以及事件日志
应用集成
ª 支持监控视频行业的软件植入
ª 支持各种第三方的存储应用软件,如数据保护、远程备份、镜像、虚拟磁带库等。
4 产品规格
BX1600主机产品规格
产品型号
BX1600
外形规格
3U16盘位,机架式
控制器
处理器
标配Intel Xeon双核1.6GHz处理器1颗,最大2颗
系统缓存
标配2GB DDR2 ECC内存,最大48GB
RAID级别
RAID 0,1,10,5,6
主机连接
主机通道
标配2个iSCSI 1Gb主机端口,最大10个
传输协议
支持CIFS、NFS、iSCSI
网络文件系统
支持CIFS/NFS
网络客户端
支持Windows/Linux
LUN数量
最大1024个
主机连接数
最大128个
适用平台
iSCSI:Windows、Linux、AIX、Solaris
NAS:Windows、Linux、AIX、HP-UX、Solaris
存储介质
磁盘扩展
是
磁盘数
单柜16片,单系统80片
存储容量
SAS:单系统最大36TB(450GB*80)
SATA:单系统最大80TB(1TB*80)
硬盘规格
3.5" 146/300GB/450GB,SAS磁盘
3.5" 500/750GB/1TB,SATAⅡ磁盘
管理功能
管理软件
UIT StorManager存储系统管理软件
网络管理
UIT SCM(SAN Central Manager)管理软件
存储管理
卷在线扩容,磁盘热备,介质检测,坏区隔离
常规特性
系统散热
热插拔风扇,两组(2+3)
系统电源
1+1,900W冗余电源模块
平均工作功率
450W(标配)
供电要求
100-120/200-240 VAC输入,50/60Hz,8/4A
适用温度
工作环境:+10℃~+35℃, 非工作环境:-40℃~+70℃
适用湿度
工作环境:+20%~+80%,非工作环境:+10%~+95%
产品尺寸
3U,132mm(H)x 450.0mm(W)x648mm(D)
产品重量
单机最小重量:30.4kg±5%(不带硬盘)
单机最大重量:41.6kg±5%(16块硬盘)
安全认证
CB,CE,FCC class A,UL;RoHS
二、UIT SCM
1 产品型号
SAN Central Manager V2.0
2 功能描述
SCM是SAN Central Manager的简写,是UIT推出的一款SAN集中管理平台,适用于UIT的存储设备。SCM经过web界面远程访问存储设备,并执行监控和配置任务,具有跨平台、高兼容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易用性和实用性。SCM主要有六大功能:
l 用户管理:管理系统用户。
Ø 浏览、添加、编辑用户等;
l 设备管理:对被管理的设备进行管理。
Ø 浏览、注册、编辑存储设备等;
Ø 进入设备进行配置;
l 设置管理:设置系统参数。
Ø 设置显示参数;
Ø 设置报警参数;
l 监控管理:监控设备状态。
Ø 系统状态告警监控;
Ø 硬件状态监控;
Ø 性能监控
l 日志管理:管理系统日志。
Ø 日志监控;
Ø 日志审计;
l 报表管理:管理各种报表,提供审计信息。
Ø 报警信息审计;
Ø 性能信息审计;
当前,SCM V2.0支持的设备有:
l UIT BS3000e
l UIT BS e
l UIT BX1200
l UIT BX1600
l UIT超级保险箱系统
3 技术特性
SCM采用B/S架构,支持IE浏览,安装、使用简单方便,具有很高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极大的简化了用户对存储设备的管理过程。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跨平台、高兼容
SCM是基于Web方式的,可跨越具体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网络环境。
l 服务器端兼容Windows、Linux操作系统。
l 客户端兼容Windows、Linux操作系统。
l 兼容IE、FireFox浏览器。
l 支持UIT BS3000e/UIT BS e/UIT BX1200/UIT BX1600存储设备和UIT超级保险箱系统。
高可扩展性
SCM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对网络中的多台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用户经过注册功能添加被管理的设备,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
系统以插件的方式来提供对每一种类型存储的支持,每增加一种新类型的存储,只需开发新的插件,升级较为方便。
高可用性
提供简易安装包,简化安装复杂度。
SCM支持多用户管理,每个注册用户都能够将授权管理的存储节点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因此每个用户能够管理不同的存储设备。
SCM采用单点登录方式,当用户访问任何一个已经注册的存储节点时,系统自动从用户的配置文件中获取该存储节点的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不再要求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
当一台或多台设备发生故障时,SCM从存储节点获取特定的故障信息,并将故障汇总报表显示在系统框架的主页面,并快速切换到相应存储节点的管理页面,查看更细节信息。
支持系统信息分级,并以邮件方式向管理员发送系统信息。管理员可订制要发送的系统信息级别。
灵活的使用方式
SCM采用瘦客户端的设计方式,用户不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只需IE浏览器就能够方便的管理存储设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4 产品规格
支持环境
服务器端
Windows、Linux操作系统
客户端
Windows、Linux操作系统,IE、 Firefox浏览器
支持设备
UIT BS3000e、UIT BS e、UIT BX1200、UIT BX1600、超级保险箱系统
软件功能
基本功能
l 用户管理:管理系统用户。
Ø 浏览、添加、编辑用户等;
l 设备管理:对被管理的设备进行管理。
Ø 浏览、注册、编辑存储设备等;
Ø 进入设备进行配置;
l 设置管理:设置系统参数。
Ø 设置显示参数;
Ø 设置报警参数;
l 监控管理:监控设备状态。
Ø 系统状态告警监控;
Ø 硬件状态监控;
Ø 性能监控
l 日志管理:管理系统日志。
Ø 日志监控;
Ø 日志审计;
l 报表管理:管理各种报表,提供审计信息。
Ø 报警信息审计;
Ø 性能信息审计;
技术特点
基于SNMP协议实现监控
插件式的存储支持方式
第八章 设备的场地及环境准备要求
第一节 机房环境条件
系统的机房环境条件要求如下:
机房附近不应有易燃易爆品、污染气体、强电磁场、强震动源、强噪声源及所有危害系统正常操作或运行的因素。
门窗
机房所有门窗应密封,以减少尘埃及噪音等外来干扰,门户及走道之大小应足够让系统在安装时运输之用。
地板
机房须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机房内电力电缆(包括地线)和通信电缆尽量采用下走线方式。装修后机房净高应不小于2500mm。活动地板下作防尘处理。地板距地面高度200mm-350mm。
照明
参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要求,主机房照度应³300 Lx,控制室照度应³300 Lx;同时设机房疏散照明、安全出口标志灯,其照度应³0.5Lx。
安全消防
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等消防措施;
机房内材料、设施使用防火耐用材料;
机房内吊顶上下及活动地板下均应设置探测器;
机房内配备手动或自动灭火设备,手动灭火器应放置在机房的显眼处,且方便存取;
机房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且要保持畅通,不可放置杂物;
机房应有紧急照明设备;
能够采用防火隔离措施;
符合建筑物消防设备规定,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天花板
不能用易燃及易脱落尘埃或脱落微粒的物质做吊顶;
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
墙壁
机房墙壁采用防尘材料;
隔墙可采用玻璃隔断。
第二节 机房环境要求
机房内常年设置恒温恒湿机房专用空调机。设备开机时主机房的环境要求如下:
温度:夏季、23±2℃,冬季、20±2℃;
相对湿度:45%~65%;
温度变化率:<5℃/h,不结露;
防尘:静态条件下测试,空气中³0.5m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升。
机房承重
机房楼板的荷重最小按600Kg/m2考虑(不包括电源部分)。
场地监控及门禁
建议机房内设置场地监控系统,对设备提供24小时全天候监控,并根据需要设置门禁系统。
其它要求
机器设备的四周应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避免阳光直射。
第三节 接地要求
机房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其中: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0.4欧姆;
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0.4欧姆;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进行;
防雷接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第四节 空调及电源
空调
要求机房空调系统具有供风、加热、加湿、冷却、去湿和空气除尘能力,以满足以上的机房环境要求。
电源
系统的每个节点都需要可靠的电源,可采用220V交流电源,变化范围为200V~240V以内,配置双路16A的电源线,但要求从UPS引接;
机房内配备至少两台UPS,互为热备份。在无外电供应的情况下能为设备供电不少于30分钟;
UPS电源应符合GB7620-87的标准。
以上未提及的项目,应按照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或专门的机房设计执行。
第九章 工程进度安排
第一节 安装前
1 场地检查
时间:签定购买合同前后均可进行
人员:用户同客户工程师共同进行,UIT系统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内容:
卸货场地检查: 是否满足货车停靠及装卸设备作业;
搬运通路检查: 检查台阶门槛并同用户协商处理办法,电梯及其载量,沿途所有门的高度及宽度,拐弯处的空间等;
机房场地检查: 按<存储设备场地环境要求>执行,确定安装位置到主机的距离,以便符合购买合同配备的电缆。
2 准备配置文件
时间:安装前2周或更早
人员:客户同UIT工程师共同进行
文件:New Installation Form
主要内容:
确定UIT设备的详细配置及同主机或网络的连接方式,按照原始设计方案所确定的磁盘卷的保护方式,分配磁盘地址及哪些通道能够访问哪些卷;卷的数量、大小等等。此项工作完成后,UIT设备的配置即正式确定下来,不可轻易更改。请注意:申请配置的表格需要提前至少5个工作日送达UIT配置小组(Configuration Group)。考虑到讨论和填表的时间,及可能的节假日,提前2周送达比较稳妥。
3 日程
讨论配置并填写New Installation Form: 1个工作日
创立配置文件: 1个工作日
由UIT 总部配置小组Configuration Group 确认: 5个工作日
请用户特别注意:磁盘配置经UIT 总部配置小组确认后,UIT客户工程师现场无权更改,以确保生产系统无任何技术隐患。如果用户确实需要更改配置,除需另外5个工作日由UIT 总部配置小组确认配置外,用户还将承担相应的费用。
4 上报安装计划
时间:安装前1周
人员:客户同UIT共同确定时间,由UIT工程师完成
文件:Change Control Automation Form
主要内容:
确定安装日期及持续时间,以便UIT安排技术人员到场。将安装计划上报并获得批准。如需要,预定由UIT总部提供远程支援。
5 场地设施就绪
时间:安装开始前完成
人员:由用户负责
主要内容:
使电源就位。如需要,完成活动地板的加固及搬运通路的加固。关于电源容量、规格及地板承重等具体内容,请参照附件<存储设备场地环境要求>。
第二节 安装和调试-硬件、软件
1 到货
到货时,客户及客户要有一名负责人在现场协调卸货、搬运及交接时可能发生的各种题;
通知UIT设备已运到,确定安装时间,并说明安装前尚需解决的问题;
如可能,将UIT设备放置24小时,使其逐渐适应机房环境。
2 硬件安装调试
时间:按照安装计划所确定的时间执行
人员:用户,UIT工程师或客户共同完成
主要内容:
对UIT设备进行安装,加电,并与用户及客户配合同主机或网络进行连接。
UIT设备安装就位,检查电源并连接电源线;
UIT设备加电并自检;
自检经过后,按照配置文件对设备进行配置并格式化;
按照用户配置进行调试;
按照用户配置要求,完成与主机或网络的连接,根据主机、网络、UIT设备及用户实情况,系统可能要短暂停机;
用户或系统供应商对磁盘进行配置及使用测试,确保磁盘能够被系统正确识别、配置及使用;
在现场向用户简要介绍设备使用方法,并给予适当指导;
以上安装及调试完成后,请用户验收并签收<安装报告>。
3 软件安装调试
时间:按照安装计划所确定的时间执行
人员:用户,UIT工程师及客户共同完成
主要内容:
如果用户购买UIT软件,则根据技术手册进行软件的安装及调试。安装调试后,在现场向用户简要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给予适当指导。
第十章 分工界面
1 项目实施组成与结构
2 各项目组成人员如下所述:
项目管理协调委员会
职责:是该项目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项目的实施和决定项目的工作计划表。项目管理协调委员会应定期主持会议,听取项目进展汇报,并对各个关键阶段完成进度进行评估和指导,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人员组成:用户方和创新科存储技术有限公司项目主管领导负责人
项目经理
职责:项目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