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100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719797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100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100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 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 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据此回答 1-3题 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          A.小篆         B.楷书         C.金文         D.隶书 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    )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  b  )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c  )          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          C.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 5.中国在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④封建剥削沉重,影响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a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据此回答6—8题: 6.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  b  )          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 7.“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c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8.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c )          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B.妖鬼狐仙故事确实存在          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 9.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   c )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1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b)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1.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  d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2.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b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14.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        (  b  )     A.散文、诗歌        B.赋和乐府诗        C.小传、传奇        D.戏剧、传记 15.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中体现了            (   d )     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        B.小生产者的意志   C.秦始皇个人的意志        D.地主阶级的意志 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 .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 .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17.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     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8.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          ( c   )      A.扁鹊的四诊法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 19. 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c  )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20. 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法开始在中国内地流传开来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汉明帝    C.魏孝文帝     D.唐太宗 21. 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    d)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 22. 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 c   )     A.长安      B.宣州        C.扬州         D.益州 23. 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d  )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24.我国的古都最早定于西安的是          (   c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25.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带来的危害不包括 (  b  )     A.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财富浪费     B.修筑了云冈石窟、龙门等石窟     C.寺院经济过度发展                 D.佛教对人民的麻醉作用 2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  c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27.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    b)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 28.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这实际上是( c   )     A.封建赋税制度的一项变革     B.封建国家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C.承认农民战争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9.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                 D.加强民族交流 3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1)明后期,瓦剌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2)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3)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4)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c  ) A.(2)(3)(4)   B.(1)(2)  C.(3)(4)  D.(1)(3)(4) 31.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分裂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d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少数民族的崛起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32.北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c)          A.生产力的发展          B.民族大融合          C.政治制度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3.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d   )          A.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34.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c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35. 王安石变法中,要直接解决的矛盾是                             (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中原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C.官僚地主与国家的矛盾         D.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36. 《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指(   c )          A.地中海         B.红海         C.波斯湾         D.巴尔喀什湖 37.中国四大发明并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灿烂果实,说明  ( a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事物具有特殊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艰难曲折的 38.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  c  )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          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9.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d  )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 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    (   d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42. 下列文物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是             (  a  )          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B.甲骨文         C.秦陵兵马俑     D.莲鹤方壶 43.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44.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    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段材料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c  )          A.阶级矛盾尖锐          B.生活动荡不安          C.经济破坏严重          D.封建统治不稳 45. 西汉与东汉时期,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当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   c )          A.汉文帝、汉光武帝                  B.汉武帝、光武帝          C.汉武帝、汉明帝                             D.汉文帝、汉明帝 46. 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   b )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直接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C.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         D.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 47.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  c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48.下列有关秦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b  )          A.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汉高祖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C.西汉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东汉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49. 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北方政权力量小,不能抵挡          C.少数民族原居之地,阶级矛盾尖锐         D.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 50.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  c  )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 51. 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发展特点的是         (  b  )          A.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B.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C.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突出的影响          D.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52. 两税法的实施之初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   a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手工业者         D.少数民族 53.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  )          A.邗沟         B.江南河         C.通济渠         D.永济渠 5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加强边防,设置节度使 55. 下列哪一项内容与唐玄宗有关             (   c )          A.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B.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          C.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D.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56.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贤相是             (   b )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王景          C.狄人杰、姚崇          D.李林甫、杨国忠 57. 唐朝时期下列人物、封号和民族配伍不正确的是         ( d   )          A.骨力裴罗—怀仁可汗—回纥         B.大祚荣—渤海郡王—革末革曷          C.皮罗阁—云南王—南诏         D.骨力裴罗—颉利可汗—突厥 58.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里咏叹的古都是( b   )          A.西安         B.南京         C.洛阳         D.杭州 59.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 d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 60.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铸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         (   b )          A.发明灌钢法              B.首创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C.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D.广泛用煤冶铁炼钢 61. 先秦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农用动力革命是指     (   b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耧车的使用     D.翻车的使用 62.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明朝手工工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都最早产生于东南地区         B.近代民族企业是手工工场发展的结果          C.都以封建官僚投资为主         D.都采用机器生产 63. 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两汉时期,其出发地是         (  c  )          A.登州、扬州     B.福建沿海港口 C.广东沿海港口 D.广州、登州 64. 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  d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甘英对西亚地理人情的通晓 65. 汉代编户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c  )          A.组织农业生产 B.实行宽舒政策 C.控制和剥削农民         D.抵抗水旱灾害 66.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封建生产关系的趋势是( b   )          A.由征收实物税转变为征收货币税          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C.由以人丁为主征税标准演变为按田亩征收          D.阶级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67. 秦、隋、元三朝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是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②完成统一的政权军事经济力量强大③民族融合加强④统一者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   d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8.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     (  d  )          A.嬴政     B.司马炎     C.杨坚     D.赵匡胤 69.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有①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②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③对答卷文体有严格的规定④开始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0. 战国时期,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                (c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71. 1.最能反映春秋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d  )          A.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开始使用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私田”的大量出现 72.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术最初运用于         (  c  )          A.城淮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3. 下列关于西汉编户齐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不具备独立身份         B.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C.正式编入国家户籍         D.是国家赋役的主要征发对象 74. 我国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制瓷技术开始成熟分别是         ( b   )          A.夏商与两汉     B.商周与魏晋南北朝   C.春秋与隋唐         D.隋唐与两宋 75. 在我国封建社会,应服役的人如不愿服役,可向政府交纳一定钱物由政府另雇人代替,    该法最早实行于                                     (  a  )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76. 辽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的制度,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A.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民族习俗和心理不同          C.宗教信仰不同           D.民族矛盾激化 77. 下列朝代因分封而酿成统治阶段内部战乱的是         (  d  )          ①西汉         ②唐朝         ③西晋         ④明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8. 自汉唐至清前期,我国赋税制度发展的趋势中不正确的是         (   d )          A.纳税手续趋于简化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          C.赋税 缴纳形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过渡          D.人头税越来越少,农民的负担越来越轻 79. 隋唐时起,从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到江都,途经的河段依次是         ( c   )          A.邗沟、江南河          B.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80. 茶叶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是在         (   b )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81.元朝时,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是                  (   b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82. 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兵民合一”制度的有①府兵制 ②募兵制③猛安谋克制④八旗制度                      (  c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 p> 83. 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  d  )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隔阂在增大                D.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84. 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这项决定有利于(   d )          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B.实行推广植棉的措施          C.扩大棉纺织品的出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5.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其主要标志是(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特务机构的设置          C.军机处的设置          D.文字狱的实行 86. 明清两朝实施“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    c )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D.设宣慰官、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 87. 清朝官方组织编篡的最大一部丛书是          (  c  )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8. 规定“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军事制度是( a   )          A.府兵制         B.保甲制         C.募兵制         D.将兵法 89.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推动农业商品化的是         (   c )          A.开征茶税         B.推行市易法     C.实行赋役征银 D.发展互市贸易 90. 春秋战国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 )          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         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91. “改土归流”的实施①使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单位 ②明朝西南地区都由流官治理  ③有利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b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92.以下对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A.东汉时在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的基础上形成          B.《太平经》是道教初创时的主要经典          C.东晋的葛洪结合佛教教义使道教成为地主阶级的宗教            D.南朝的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93. 历史上曾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的故事,造成佛教与世俗政权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是          (  c  )          A.佛教传播危及儒学正统习俗              B.佛教教义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C.佛教与世俗政权争夺经济利益            D.佛教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94. 鲁迅先生的故乡在唐代以生产什么产品著称         (  a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铜镜 95. 下列是关于“八旗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的表述,其中正确的说法是①建立于清朝 ②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战、组织生产三项职能 ③对满族的壮大和经济         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c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96. 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研究新成果使我国历史纪年推前了1200多年。那么,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至今约有(  b  )     A、5000多年    B.4000多年     C.4500多年    D.3500多年 97.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明朝时基本上属于    ( c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奴儿千都司    D、宣政院 98. 设立机构、册封与和亲是唐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唐朝对下列哪个民族先后实行过上述三种举措(  b  ) A、突厥族    B、回纥族    C、靺褐族    D、吐蕃族 99. “庆历新政”的中心是    (  b  ) A、财政方面    B、政治方面       C、军事方面    D、民族关系方面 100. 下列属于北宋加强小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的是    (  c   ) ①实行禁军制度  ②设枢密使  ③设知州和通判④设转运使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